報紙版式
「版式」即報紙版面的式樣。根據甘惜分主編的《新聞學大辭典》,現代報紙版式包括「水平式版面和模塊式版面」,本文所指的「流行版式」,即在「現代版式」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幾種時尚版面類型。
過去,曾有一些學者將有代表性的版式稱之為「流派」。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流派是指學術思想或文藝創作方面的派別。」而我國當代的報紙版面風格是否真正地形成了派別,以及是否可以將其劃分為「京派」、「海派」、「新派」和「嶺南派」(桑金蘭著《報紙版面創意藝術與電腦編輯》第99-104頁,復旦大學出版社),筆者認為是值得研究的。正如沈興耕教授所說,關於報紙流派的分法,「不能說沒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不準確或還有商榷的地方」。(沈興耕著《報紙編輯學實務》第157頁,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年版)這主要是因為「新派」的外延往往與其他流派「交叉感染」。在國內最先提出「京派」、「海派」和「新派」劃分的蔡雯教授認為:「9年前,筆者曾在《新聞戰線》上撰文論述我國報紙的三大流派,對京派、海派和新派的報紙版面形象作過粗略的描述。今天看來,這些主要流派的報紙在版面設計上已經又有發展變化,總的特點是在追求簡潔明快上趨同,而在強調個性方面趨異。這種變化是我國報紙進一步走向成熟的表現。」(蔡雯:《對當代中國報紙版面革新的觀察與思考》(新傳播資訊網2001年9月8日發布)既然「流派」的稱呼不十分科學,並且其界限正在趨向模糊,因此,筆者在本文的報紙版式研究中,使用的是「流行版式」一詞。筆者認為,20世紀90年代以後,伴隨著中國的傳媒業進入網路時代,以及「都市報」的蓬勃興起這兩個大背景,現代報紙版式圍繞「受眾閱讀習慣」,不斷深化對「視覺衝擊力」的認識,大膽引進西方的版面設計藝術,在版面設計中的強調當代性、時尚性,從而湧現出幾種引人注目的流行版式。這些版式的明顯優點,一是突出時代特徵,充分照顧讀者的閱讀習慣,採用模塊版式、橫文橫題、標題字體齊一化、杜絕串文、重視導讀等;二是積極調動各種編排手段,打破條條框框,探索新的版面規則;三是強調視覺衝擊力,照片的突出處理使得版面更加「搶眼」和「抓人」。當然,流行版式的缺點也十分明顯,這突出地表現在:一、模塊結構單調、平面化、缺少豐富的變化。對於《南方周末》等報紙的版式,一些論者批評道: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等「這些藝術要求已被淡化得不見蹤影,你看到的版式是:幾個稿子排排座、幾篇文章像磚頭一樣壘著,照片也很規矩地搭配在邊上。」(繆克構《報紙模塊版式探微》,載《新聞出版導刊》2002年第二期)二、版面設計中的自然主義和煽情因素泛濫,虛張聲勢的大照片和故弄玄虛的大標題,是報紙的形式(版式)和內容(某一性質的報紙所應該提供給讀者的相關信息量)嚴重脫節;三、斷欄、碰題等現象突出,是對版面內在美學規則的一種破壞。四、同一張報紙的版式風格不統一。如4月28日的《南方周末》,C22版《閱讀》上是水平式版式,對開的C23版《百姓記事》,則是垂直式版式。因此,在人們歡呼報紙讀者「進入讀圖時代」、「版面進入個性化時代」的同時,業界應當對流行版式保持清醒的認識並予以實事求是的批評,即「評論好壞」和「臧否功過」,以促進其在「流行」中尊重新聞規律,更好地發揮報紙版面的功能。四種流行版式淺析
一.「濃眉大眼」版式。這是「新派」版式的一種主流版式。沈興耕教授認為:「所謂新派,實際上主要是承襲了港報風格」,(沈興耕著《報紙編輯學實務》第157頁)其特點是:「在編排方法上,常常採用大標題,長題短文,厚題薄文,曲直線交錯,色彩對比強烈,自然形成一種濃濃的氛圍,直逼讀者的視野。」(桑金蘭著《報紙版面創意藝術與電腦編輯》第102頁,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一般認為,「新派」報紙的代表是「京派」的《中華工商時報》、《北京青年報》、《新聞出版報》等。今天看來,最能體現「新派」版式風格的,當屬《北京青年報》。《北京青年報》的版式特點是以粗線分割、黑白相間(黑底反白)、招貼式的照片處理等編排手段,使報紙版面呈現出「黑臉膛(色調重)、粗眉毛(大標題)、大眼睛(大照片)、輪廓分明(粗線分割和圍框)的風格。有人用建築術語形象地將其版面特點概括為:「粗題短文多板塊,鋼筋結構大窗戶」,更有研究者稱之為「濃眉大眼見精神」。(陶正洲《濃眉大眼見精神——北京青年報版式淺論》,見鄭興東主編《新聞衝擊波》第234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為形象起見,筆者將這種流行版式稱為「濃眉大眼版式」。較之傳統版式和現代版式的其他類型,這種版式體現出版面設計思想的重大改變。一般認為,版面語言是一種潛在的語言,而《北京青年報》的美編們則認為:版面的作用不應當僅僅是潛在的,它以更直接的視覺形象出現在讀者面前,應當讓版面直接說話。這種版面風格一度引起新聞界批評,認為它花花綠綠,標題照片刺激性強,予人以誇張、華而不實甚至虛張聲勢之感,模仿港台報紙的痕迹太過明顯。但是,1993年以後,許多報紙模仿《北京青年報》的版式,從而使「濃眉大眼」模式成為一種頗有代表性的時尚版式。如《北京娛樂信報》、《京華時報》等暢銷報紙,都採用這一版式。二、「眉清目秀」版式。這是一種與「濃眉大眼」版式相對立的一種時尚版式。顧名思義,這種版式以「簡約」為設計原則,故意少用或不用電腦編排所提供的技術手段,標題不使用鋪底紋、反白等裝飾手段;文與文之間不用線條分割,而以空白代之;在版面上強調空白的作用,因此,這種版式顯得舒朗、素凈、秀雅、透氣,符合當代白領讀者追求「簡約」、「平和」的審美習慣。相對於一些色彩駁雜、圖片誇張、文字密排得「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濃眉大眼」版式,這種「眉清目秀」的版式,是一種技術和審美的回歸。儘管學術界對於這種版式還缺少系統的研究和批評,但是,它畢竟已經走進人們的視野,並越來越多地引起一些讀者的青睞。典型的如《中華工商時報》、《南方周末》、《新華每日電訊》、《粵港信息日報》、《華夏時報》以及2002年以後的《市場報》等,相當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報紙都採用了這種版式。試想一下,當都市的現代人在下班後拖著疲憊的身軀、擠上熙熙攘攘的的地鐵或者公共汽車,拿出一張報紙消遣的時候,他可能已忍受不了像所謂「新派」報紙大圖片和眼花繚亂色彩的狂轟亂炸;而是希望有一張素凈如水、簡約舒朗的報紙展現在面前。也許就是出於這種考慮,以上報紙在編排手段上回歸傳統,整塊版面不用一條分隔線,而是留出大量空白,給讀者留下足夠的暢想空間,同時也可有效地避免視覺疲勞。值得說明的是,這種版式儘管「回歸傳統」,但它並不等同於「傳統版式」,因為總的來說,其圖片偏多、標題偏大、文章偏長,採用模塊版式,不串文、不「伸腿」,因此它仍然屬於一種時尚版式。值得說明的是,濫用空白與濫用色彩和網底一樣,也是一種版面語言的巨大浪費。一張對開大報的空白如果太多,其信息量也許不如《新民晚報》這樣一張4開小報所傳達的信息量大,就難免顯得淡而無味。三、「雜誌化」版式:這主要指的是一些報紙的頭版。90年代以後,中國報界颳起一股「周末版」和「雜誌化」的旋風,此後又出現了曠日持久的「擴版」熱潮,使得一些走向市場的報紙變得越來越厚,被人戲稱為「本兒報」。「報紙雜誌化」在版面上的一個重要反映,就是一些報紙的頭版設計得越來越像雜誌的封面。一些報紙(不只是娛樂類的報紙)為了吸引讀者購買,紛紛在封面刊登大幅影視明星、粉領麗人的頭像,配以煽情的大標題,使報紙頭版呈現出「雜誌封面」的傾向。進入21世紀,純粹的「雜誌化」版式已不多見,更多的報紙版面借鑒雜誌封面的表現手法,增強版面的視覺衝擊力。如曾獲中國新聞獎的《中國經營報》1999年12月28日第一版,在中間的版位從上到下,以大幅圖片和廣告貫穿,「經營世紀」4個大字疊放在「2000」上,就是典型的雜誌封面做法。翻開《北京娛樂信報》、《京華時報》的頭版,我們看到的基本上只有「導讀+圖片+廣告」,這也可以歸於「雜誌化」版式之列。前者在2002年4月7日的頭版,刊登一個小姑娘(《信報》的小讀者)揮鍬為小樹培土的大照片,右邊一欄是導讀。這樣的封面,色彩絢麗、明快、搶眼、面孔誘人,但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來報紙頭版以文字信息為主的設計理念。四、「太陽稿」版式:一些報紙如《人民日報海外版》的《西部開發周刊》、《大學周刊》、《網路周刊》、《名流周刊》等,為了處理好重點與非重點稿的關係,往往在版面的中央分割出一塊1/2以上面積的矩形版位,用於刊登本版的主打稿件,其餘的稿件則圍繞其在四周編排,形成「眾星拱月」之勢。因為中間的大稿件一般以粗線加框,搶眼而又重要,因此一般稱之為「太陽稿」。以「太陽稿」為明顯標誌的版式,筆者稱之為「太陽稿」版式。它的出現,符合當今讀者「一期報紙起碼要有一條好新聞」的要求。同時,從版面編排來看,一篇四五千字的大稿子,似乎也只有放到中間這個位置,才顯得符合美學要求。如2000年12月6日的《人民日報海外版·名流周刊》,「太陽稿」是《回味人生》,四周散拼的稿件分別為:頭條:《斜陽衰草系情多》,報眼:《喬羽:歌壇「不老松」》,兩篇稿件分別垂直下排至「太陽稿」的底線;左下是《編讀外來》專欄,右下是兩則豎排的文藝新聞。雖然頭條位置顯要、報眼配有照片,但是由於「太陽稿」居於版面要津,而且以粗灰線圍框,並配發一副照片,標題字型大小也為該版最大(超過該專刊的刊頭),因此,讀者的視線不可能不首先落於此處。目前,流行版式上的「太陽稿」既有大圖片(一般要求面積不小於4欄寬×25行高),也有大塊稿件(從1000字到5000字不等),更有大文與小圖的組合。前者如《中國攝影報》,每期頭版都有一副大照片置於版心位置,圖片在中線以上與以下的比例一般是1:3或1:4;《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上述專刊,則多刊一篇4000多字的文字「太陽稿」;《解放日報》頭版的「太陽稿」,則一般是圖片與文字的組合。如2002年4月5日該報第一版的「太陽稿」,是《中國破譯水稻基因》的文字稿和圖片的組合;8日第一版的「太陽稿」,集納了關於物流的兩篇文字稿和一幅圖片。對於《解放日報》的處理來說,「太陽稿」是容易處理的,因為每天都不乏可以作為「太陽稿」的要聞;而對於《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幾塊專版來說,每期專刊都有以篇四五千字、並且內容引人入勝的「太陽稿」卻殊為不易。因此,「太陽稿」版式的最大問題,也許就是如何組稿而非組版。畢竟,「太陽稿」版式的設計,功夫一大半是在版外。需要指出的是,以上4種流行版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交叉、彼此融合的。如,《北京青年報》的新聞版一般是「濃眉大眼」版式,而副刊則又有「眉清目秀」的部分特點。)]
對於流行版式的批評
流行版式之所以會流行,是因為它們與傳統版式相比,更加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體現了報紙版面的時代特色。但是,在前文所論述的「濃眉大眼」版式、「眉清目秀」版式、「雜誌化」版式以及「太陽稿」版式4種流行版式中,也存在著內容與形式脫節、片面追求衝擊力、設計理念唯美化、漠視新聞價值等突出問題。
一.內容與形式脫節報紙版面融合了新聞學、哲學、美學、受眾心理學等眾多學科知識,同時還蘊含著「講政治」的大局意識和輿論導向,因此,版面的設計、版式的形成,並不是隨意為之的,而應該是報紙編輯方針的體現和內容編排布局的整體表現。然而在流行版式中,過分注重包裝形式、內容與形式脫節幾乎成為一種通病。在一些流行版式中,題文不統一以及過分的「大題小文」,成為報紙吸引讀者的一種手段,然而卻是一種看來有效,卻十分有限的手段,因為題文不符是留不住讀者的。報紙的最主要功能是傳播信息。而一些流行版式的大標題、大圖片的直接結果,就是擠掉了文字的版面容量,從而弱化了報紙傳播信息的功能。如《北京青年報》2002年2月12日第5版《馬年特刊·悟》,總計約有3/4的面積用來刊登一個馬頭的照片和「馬」字的造型,文字只佔約1/4版的面積。讀者「讀圖」與「讀文」比例的嚴重傾斜,在這方面,即使像《中國攝影報》等圖片類的報紙也難望其項背。報紙版面能動地反映報紙內容,因此被認為是報紙發言的一種手段(鄭興東等著《報紙編輯學》191、192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好的版面應當對各類稿件的內容作出恰切的評價,然後賦予其恰切的形式。正如沈興耕所說:「辦好報紙,關鍵靠內容,靠好稿,其次才是形式,是版面。」而當前的一些流行版式,削足適履,「讓內容適應形式,這是一種形而上學,會使報紙的質量下降」。(引自沈興耕著《報紙編輯學實務》第160-161頁,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年版)二、濫用視覺衝擊力在近20年的報紙版面變革發展史上,圍繞強勢增加視覺衝擊力,始終是一個方向。「視覺衝擊力」最先為報紙所強調,始自《北京青年報》,此後引起了眾多都市報的刻意模仿,以致達到濫用的程度。歸納流行版式增強視覺衝擊力的做法,不外以下幾種:1.大照片。英國美術史學家E.H.貢布里在其所著的《圖象與眼睛》一書中指出:「我們的時代是一個視覺的時代,我們從早到晚都受到圖片的侵襲。圖象的喚起能力又是優於語言」。這句話成為《北京青年報》利用大圖片增強視覺衝擊力的根據。(鄭興東主編《新聞衝擊波——北京青年報現象掃描》第238,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其美編髮誓要使《北京青年報》在離報攤10米外即能被讀者首先看到。該報曾用整塊版面刊登世界著名鋼琴家「克萊德曼」大照片。范長敏在新傳播資訊網([2001年12月12日)發布的「讀圖時代」與「泡沫圖片」——淺析新聞圖片運用中的不良現象》一文中,將濫用圖片稱字為「虛大、虛多、虛重、虛美」「四虛症」。作者認為,「泡沫版面」即「版面設計盲目追求感觀刺激。「泡沫版面」的特點是版面元素的使用過度誇張,表現形式與所表達的內容的價值不相稱,這些做法實際上造成了版面資源的浪費。」2.大標題。一些流行版式幾乎每期、每版都有通欄大標題。在一些主流報紙版面設計實踐中,一般要求大標題、主標題不超過12個字。因為標題的加長,往往意味著強勢的增加。對於那些不需要特別突出的報道,如果製作過長的標題,就會喧賓奪主;另外,太長的標題也會造成讀者視覺疲勞。而在當前的流行版式中,長標題卻成為時尚,許多本來應該屬於多行題的,現在為了做成通欄的橫題,也強行並為一行,從而使標題越來越長。這種趨向在南方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21世紀經濟報道》表現得最為明顯,幾乎每版頭條都是通欄的長橫題。如2002年4月8日第23版的頭條是19個字(20個字元)的通欄橫題——《全球小家電之王領銜台灣3C暗戰內地零售業》。本來,標題的前本部分是完全可以作為肩題,以小字型大小和區別於主題(後半部分)的字體製作的,現在並為一行,不僅令人感到冗長難耐,而且也對標題主要信息形成干擾。總之,大標題尤其是通欄題,如泰山壓頂,給人造成一種虛張聲勢之感。須知在中國新聞史上,只有在「文革」期間,報紙嚴重違背新聞規律時,超大標題的運用才出現過如此「盛況」。3.將線條、字體、字型大小等版面元素(又稱「編排手段」)運用到極致。例如1990年以後的《北京青年報》版面,用直黑分割線淘汰花邊花線;許多標題採用特號、63磅、84磅甚至96磅的大字型大小;大量使用利用黑底(彩底)反白字,使整個版面反差強烈、醒目奪人。如《北京青年報》2001年4月4日頭版,3個導讀皆用藍色,3個新聞標題則都是反白或反藍(藍底白字),其中《霸道的證據》著標題還是反白、藍字勾邊。這樣,就使得強勢疊加,凸顯了該報濃墨重彩的特色,顯示出較強的視覺衝擊力。4.是利用色彩、色塊、反白等編排手段。如《北京晚報》2002年4月10日第一版,頭版頭條《本報亞洲論壇企業明星代表團組成》及下文《搶佔新技術高科技》兩稿,以淡綠色的底色襯托,使之強勢增強。為了增強視覺衝擊力,不少報紙進行簡單地模仿和攀比,以至出現這樣的結果:「大標題,題大無度;黑體字,字黑無邊;粗線條,線粗無比;大圖片,圖大無限。」(沈興耕著《報紙編輯學實務》第159頁,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年版)這種盲目追求視覺衝擊力的傾向,不僅令人對此心生困惑:到底是「視覺衝擊」還是「視覺轟炸」?究竟是「新聞紙」還是「圖片紙」?耿過友、王安娜基於對《世界報刊設計精粹》和《全球最佳報刊設計》兩書中112個報紙獲獎版面中圖片使用量的調查,發現在歐美的獲獎報紙版面上,尤其是新聞版上,除了報頭報眉及照片外,很少用色條色塊,底紋也幾乎沒有;彩色新聞版上,除了照片外,其他用彩的地方很少,只有一些線、框和一些小的報花、數字等用一些彩色。在線框的運用上也極為小心,一般線用得多,框用得少。(見耿過友、王安娜《歐美報紙版面編排與設計》,載《新聞出版導刊》2002年第3期)歐美報紙的做法值得我國報紙借鑒。三、濫造強勢強勢是版面吸引讀者注意的方式。新聞編輯學上一般運用「區序理論」來研究強勢。所謂區序,一般是指版面各個局部按強勢大小排列所呈現的次序。目前的區序理論,一般有3種觀點,一種認為在上下或左右一分為二的版面上,「上比下強,左比右強」;第二種觀點認為,在一分為四的版面上(即以「十字線」切割版面),強勢按順時針方向,從左上經右上、右下到左下4個區位依次遞減;第三種觀點認為,視覺中心就是版面的強勢。它位於版面的數學中心(即版面正中)以上1/10的部位。(以上參考鄭興東等著《報紙編輯學》第207-208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王詠賦著《報紙版面學》第70-71頁,人民日報出版社2001年版)網路時代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以及變得越來越厚的報紙,使現代人的閱讀習慣不得不發生很大的改變,即從過去從左至右、從上至下的閱讀習慣,改為一目十行的「掃視」。這樣,就為人為增強強勢提供了一個根據。一些新派報紙紛紛調動編排手段,製造強勢,引導讀者的視線。例如:在「太陽稿版式」中,強勢從中間向四周遞減;「濃眉大眼」版式多利用小頭條、眾頭條、倒頭條等方式,使版面強勢「多點散射」。總之,流行版式多利用各種編排手段增強強勢,改變原有弱勢版位的地位,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濫造強勢也使得整個版面區序的強弱對比模糊,運用原有的區序理論已經無法求解。有學者認為:「一塊版面上的重點不宜過多,除頭條外,重點最多不應超過兩個,因為所謂重點是與非重點向比較而存在的,重點過多也就無所謂重點了。」(蔡雯著《現代新聞編輯學》第282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一些流行版式人為大造強勢的做法,使版面之上全是「重點」,使人無所適從。 四、百無禁忌版面設計是有規則的,這個規則在版面學上,叫「排版禁忌」。《新聞學大辭典》認為,下列現象在版面設計上屬於迴避之列:通欄、左右對題、上下重題、框碰框等。通觀流行的版式,對於以上「排版禁忌」,好像視若無物,尤其是在標題排法和「通欄」方面,基本上成為家常便飯。犯忌之一:碰題和壓題在鄭興東等著《報紙編輯學》一書中,「標題的變化」是作為《版面的變化》一節中的重點內容來講的,總共用了5頁半的篇幅。而現在的報紙習慣用一行橫題,不但使版面缺少變化,顯得平直、堆砌,而且還造成許多的碰題和壓題。如《中華工商時報》2002年4月5日第一版,下半版的一則標題《機器貓改頭換面》既與右邊的《石油危機結論過早》碰題;又與下邊的《美無權對我國防建設說三道四》形成壓題。基於中華民族的審美習慣與西方有所不同,筆者認為,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取消直排豎文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橫、豎題結合的版式應予保留。「一個版面應該有20%的直排稿子,即一個版面有1-2篇直排稿子,分散在版面相應的區間……」(桑金蘭著《報紙版面創意藝術與電腦編輯》第62頁,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這樣,一則可以橫豎題搭配,使版面走勢顯得參差錯落;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避免碰題和壓題。犯忌之二:斷欄,也叫「通線」、「切欄」,即版面上的欄線從版面頂端一直通到底部或橫貫版面,將版面整體分隔為幾部分,破壞了版面的整體感。在傳統版式上,只有以下3種情況是允許斷欄的:一是兩個半版合成一塊版面,例如《人民日報》的《國際·體育》版,「國際」與「體育」的內容各佔半版,因此必須以線分開,形成斷欄;二是由於某一稿件需要做通欄處理,自然形成斷欄。如重要的理論文章需要在下8欄通欄處理,以示強調;三是同一內容的數篇稿件,需要集中編排的。如《人民日報》2002年3月26日頭版,斷線以上部分是屬於同一主題的3篇稿件——頭條是「神州三號飛船發射成功」消息,報眼是飛船升空的照片,報眼下是飛船發射現場的側記。在這方面,流行版式全無禁忌,反以斷欄為時尚。如《北京晚報》等許多報紙的頭版,模仿《今日美國》等西方報紙,確立了固定的一分為三版式,即兩條豎線自上至下貫穿,將版面切成三個空間。兩邊各有一個基本欄刊登組合性新聞,中間是要聞。又如,2002年4月7日《華夏時報·每周文摘》的頭版是橫切(沒有用欄線),第2、3、4版,每版都有2-3個豎切斷欄。與上述豎切方式不同,《環球時報》多為橫切斷欄。如2002年4月11日的該報,第4、5、12版都是一線自左至右橫穿,將版面分隔為二。《南方周末》4月18日第A15版,版面上一共只有兩篇稿件,一分為二;下面是廣告區,又斷一次。25日的C22版,有邊約有1欄垂直向下通,左邊的版位上共4篇文章,一分為四,從左至右貫通。斷欄,對於組版編輯來說,也許節約了設計的時間和精力,但從專業角度來看,它卻是對以橫排、水平、模塊為特徵的現代版式的異化,有損版面的整體美觀;有些斷欄如《北京晚報》的「五色土」副刊,4開的版式自上而下一分為三,又回到了傳統的垂直式版式。有人說,版面的藝術構思和表現形式都受制於報道思想和報道內容,也可以說是「戴著鐐銬跳舞」。(見楊明森著《報紙的美學魅力》第7頁,中國勞動出版社1992年版)對於版面設計來說,版面規則這個「鐐銬」並非可以隨便去掉的。因為它蘊含著獨特的版面語言和民族的審美意識。犯忌之三:留白不當。在傳統的美學觀中,「飛白」和「計白當黑」是一種韻致;在報紙版面學中,空白是版面編排手段的一種,其在版面設計中的作用可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妙。綜觀近年報紙版式的發展趨勢,對空白的作用呈現越來越重視的趨勢。但是在一些流行版式特別是「眉清目秀」版式中,對於空白也存在著濫用的情況。如《南方周末》4月11日的D26、D27兩個《城市》專版,文章全部排在版心(寬度19cm),版心兩側(總寬度15cm)除刊登3副照片和9行文字外,其餘全是空白。在另一張版面上,一篇文章之下的空白,竟達1欄寬9行高。正如濫用其他的版面資源一樣,濫用空白也是一種浪費。過多的空白使版面看起來鬆散、缺少生氣。蔡雯在《對當代中國報紙版面革新的觀察與思考》(新傳播資訊網2001年9月8日發布)提出:「在新的世紀中,報紙版面對傳統的繼承和突破,需要勇氣,更需要理智。」在對流行版式的批評上,這一觀點也極為恰當。
推薦閱讀:
※台一報紙分藍綠兩版發行 讀者各取所需
※報紙主要廣告示意圖
※報紙副刊正在經歷的陣痛與革新措施
※資料:中國著名報紙副刊簡介
※韓國報紙稱韓日軍事協定害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