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一個美國送報郎的聖誕節
07-30
過去一年,我們買了房子,有生以來第一次有了「恆產」。地方是離波士頓三十英里的遠郊,一個富裕的鄉村。 在大城市過了三四十年後第一次到鄉村居住,可謂情趣無限:院子里的鹿、窗前的鳥、路上遇到的火雞、還有那突然降臨到松樹上的老鷹,一下子讓你忘卻了塵世的一切焦慮。 不過,人並非離群索居的動物,不管選擇住在多麼荒僻的地方,都要尋求與世界的連接。住在這裡,發封信也要開車出去五分鐘。好在互聯網使信件往來成為偶然為之的事情。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報紙。因為地點偏遠,每家佔地很大,鄰居之間互相也只能遙望一下。家前有一段土路,不甚平整。送報的人一家一家地跑,距離長不說,如果趕上風霜雨雪,自然十分艱辛。我們預料每天報紙到的時間要晚一些,天氣不好時則可能拿不到報紙。大概這就是搬出城裡的代價吧。 誰知道,住進來以後,每天早晨七點報紙准到,從來沒有誤過,比當初在城裡享受的服務好得多。特別是前不久下大雪,我們夫婦倆猝不及防、苦幹兩個小時才從門前清出一條車道,開車出去還因為路滑差點撞到樹上。我不得不緊急通知學生當天的課取消。沒想到,在這種出不了門的時日,報紙居然準時到了! 到了聖誕節前夕,報紙里夾著送報郎的一張賀卡,信封上有他的家庭住址。按當地的習俗,這是給他寄張節日支票的時候。美國是個習慣小費的國家,出去吃飯理髮,只要享受了人家提供的服務,除了照價付款外,一般都要給直接提供服務的人一點小費。當然,在大多數情況下,給不給就看你自覺了。送報郎的情況更特殊些。因為他總是在你起床前把報紙送到,你從來見不到他本人。忘了給他寄支票,報紙照樣準時到達,你也不會有因不給錢而造成的面對面的尷尬。況且,他送幾百家的報紙,怎麼可能記得住誰給了錢呢?不過,在我們心目中,他絕對是好樣的。他在我們沒有起床時就開始工作,風雨無阻,保證我們在這個荒僻之地早晨一睜眼就能感到和世界的連接。所以,接到他的賀卡後,妻子馬上寫了張20美元的支票寄去。 年底最後一天,他的報紙中又夾了一封寫給所有訂戶的感謝信。這封信首先對大家的節日禮物表示感謝。然後告訴大家:去年他從大家給的錢中拿出250美元捐獻給了無家可歸者救助中心,今年他則捐獻了325美元。他還特別告訴大家:「我每天開車在你們的鎮里走,車窗總是開著(為了向車外遞放報紙),因此有了自己小小的視角,能體會整個晚上在外面過活的感覺。」 這封信讓我大受感動。看他的地址,是在附近一個窮鎮。送報郎屬於收入最低的人群之一,以微薄的收入如此辛苦地幹了一年,拿點小費也理所當然。但是,他想到的是比他更窮的人!更驚異的是,他的信寫得如此真切優美,感情如此複雜,大學生也很難有此文筆,實在讓人有「人人皆可為堯舜」之嘆了。 近年來,洋節衝擊本土節日的討論不絕於耳。從我在中美兩個社會的經驗和感受來判斷,我們的春節等傳統節日,主要是為自己慶祝,比如放放鞭炮,驅除不好的運氣,預祝來年大吉,或者家人團聚,親友之間紛紛「恭喜發財」等等。在美國,無論是過聖誕節還是感恩節,最突出的價值還是如何想到別人,特別是那些不像你這麼幸運的人。在這個時節,你要給那些為你提供服務的人一點禮物,而接到這種禮物的人,馬上又會想到其他人。這樣,節日就不會讓大家退縮到自己或自家的小圈子中,而是把整個社會連接起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一張圖告訴你美國各州移民最普遍的工作是什麼?
※鈕文新:美國財政懸崖是做戲
※擊斃本·拉丹的美國神秘特種部隊(2)
※哪怕托福拿下110,留學後的你多久才能融進美國
※特朗普不僅讓美國歷任政府背鍋,還給中國送了份「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