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不留作業孩子能學好嗎?

學校不留作業孩子能學好嗎?

2013/03/07 00:00:00來源:YNET.com北青網

(1 /1張)

  編者按

  瀋陽有個鐵路五小,28年前向社會公開承諾不留家庭作業,至今仍是一枝獨秀。就在前些天,北京市教委也要求取消小學期中考試、小學低年級學生不留課外作業。可是,不留作業孩子能學好嗎?不留作業的學校,你敢讓孩子上嗎?其實,作業只是一種形式,關鍵是,如果老師的教學質量真正提高了,讓孩子騰出時間做些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作業,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事。

  有一所小學28年不留作業

  ◎高爽

  1984年,瀋陽鐵路第五小學因為向社會公開承諾「不留家庭作業」,成為第一撥全國性「減負」浪潮中的弄潮兒。28年過去,鐵路五小至今仍「一枝獨秀」。

  1984年,49歲的張秀金出任鐵路五小校長。當班主任時,她一直堅持不留家庭作業,現在她決定把自己的做法推廣到全校。張秀金說:「只有教不明白的老師,沒有學不會的孩子。知識點就那麼多,用不著留作業反覆練習。」先搞了一個試點班,用她的方法帶著老師備課。方法簡單:向課堂要實效;增加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積極性。半年下來,試點班的成績明顯高於其他班級。

  可是推廣起來,真是費了很大力氣。老師集體備課,個別能力差的單獨輔導,逐個教室聽課,當堂測驗教學成果,檢驗標準是「90%以上的學生都學會了」。這樣做下來之後,張秀金才敢於向家長公開說。從此,全校一至六年級都不留家庭作業了。拿孩子當試驗品,家長也不同意。直到小升初,「實驗結果」是一個班級的滿分成績比有的學校一個年級的都多,大家服了。

  張秀金用升學成績證明了自己的正確,但對這一做法的爭議其實一直沒有斷過。對於現任鐵路五小校長於瑩來說,堅持不留家庭作業所要承受的壓力,這些年來只增不減。學校想讓孩子輕鬆,家長不敢,還會說我們把孩子慣壞了。小學倒是輕鬆了,可養成了不寫作業的習慣,上初中能適應嗎?學校要求老師不能用反覆練習佔用課堂時間,可老師為提高分數還偷偷這樣做……

  於瑩校長說,不留作業不是放手,減負也不等於減責;不留家庭作業,不等於讓孩子回家無事可做,而是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看新聞、聽新聞、收集新聞,這是讀「無字書」;老師推薦經典圖書讓孩子閱讀,這是讀有字書。一些鍛煉身心的社團活動,目的明確:讓孩子提高素質、開闊眼界、活躍思維,增加學習樂趣。學生樂於學,老師的教學效率也高。

  家長吐槽

  不讓孩子寫作業的爸爸

  ◎藍色季風

  明明爸爸是女兒班裡最另類的父親,也是老師們私下叮囑我們不要效仿的家長,卻是孩子嘴裡特別喜歡的爸爸。

  自從女兒進了初中,我就知道了班裡同學明明的爸爸與眾不同,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入學報到之後,一紙證明寫給老師,說他家孩子不寫作業,不參與任何學習班,不參與任何學習科目的比賽。為此,學校和他家進行了長時間的溝通,結果是明明爸爸書面保證不影響學校的正常工作,孩子學習成績如果低於一定水平自動離開,這事才算暫時風平浪靜。

  三年時光匆匆而過,三年里這位父親真的不讓明明寫作業,從來都是輕輕鬆鬆看著別人寫得暈頭轉向,明明打籃球、跑馬拉松、做航模……興趣愛好一大堆。我們這些家長除了好奇,還有十二萬分的擔心,這樣放羊會不會耽誤了孩子呀?也有好心人與明明爸爸談心,想勸他讓孩子正常成長。可明明爸爸說:我兒子雖然不寫作業,但並不等於不學習,只是方法不一樣罷了。

  三年中,明明爸爸帶他去過六個國家,孩子寫出的遊記發表於多種報紙雜誌。用他的教育思想解釋,這就是在學校讀書,出學校走路。明明雖然不寫作業,知識卻比其他孩子豐富。他能夠和我們這些家長聊美國大選,談古巴比倫,還能把一本本我都沒時間看的大部頭圖書,細細品評一番。當然,這些時間都是不寫作業省出來的。

  孩子們都喜歡明明爸爸,可我們這些家長真不敢與之相比,這需要多少時間去陪孩子,我們上班族哪裡做得到?再說,明明爸爸是留德回來的,知名科研機構的精英,這課外的指導我們誰也不敢與之相比。可明明爸爸說,自己並沒有投入太多時間,只是用好的生活習慣影響他。比如回家夫妻一人一本書,兒子也會翻出一本他喜歡的看,時間久了根本不用什麼說教,孩子自然養成讀書的習慣。休息日他們經常全家去博物館,孩子耳濡目染,也喜歡各種知識性題材。家裡的電視每天都讓孩子看,只是多半停留在新聞、探索、考古等欄目中,孩子就逐漸有了興趣。只要夫妻有假,就會帶孩子去旅行,專門去那些與孩子所學相關的地方。而且,從明明四歲開始,明明爸爸就為孩子辦了閱讀證,讓孩子在書海中暢遊。

  如今,明明在波士頓讀書,成績之好讓我們這些按常規教育孩子的家長羨慕不已。只是,真的讓我們也寫證明給老師、支持孩子不寫作業,我們仍舊會顧慮重重。一方面,孩子鞏固課上知識離不開作業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們這些家長,也沒有那种放下工作全心輔導的能力。真正讓孩子不寫作業,又能提高孩子學習質量的方法,需要社會、學校與家長配合。想要給孩子減負,學校真的要做到課上知識教懂、教會,課外問題留得孩子願看、願想,社會要提供更豐富的孩子活動空間,學習園地,家長要配合以時間帶孩子多見識、多啟發,如此三位一體的學習氛圍,才是讓孩子不寫作業也能成績優異的好出路。

  教師

  發言

  讓學生自己給自己留作業

  ◎連中國

  作為老師,我衷心地希望並建議,自小學低年級始,應該多鼓勵並提倡我們的學生自己給自己留作業,家長和老師應該不斷提升學生給自己留作業的能力與水平。

  怎樣留作業,留什麼樣的作業,取決於我們想追求與實現怎樣的教育價值。良好的教育是讓學生不失熱情的教育,不但不失,學習的熱情還能日益高漲,日日養成好奇心與探求的慾望,對未知世界充滿熱望;良好的教育是讓學生可以做學習主人的教育,通過自我選擇與安排,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良好的教育是把「自我」逐漸認識並呼喚而出的教育,讓個體充滿自信;良好的教育是讓個性得到不斷發展並越來越鮮明的教育。

  現實中,我們相當數量的學生,長久以來一直處於被安排被布置被制定的地位,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包括作業內容與作業形式,都被老師與家長緊密圍繞著「高效快速成功」的目的完全安排好了。我們的學生無須探求,無須嘗試,更不必失敗,眼前的路是經過大人把定了的,學生只有一件事可想可做,那就是——完成。

  所以,到了高中階段,我們的學生有熱情的不多,我們不少好學生靠的是「堅定的意志」與「對成功的渴望」,一路「忍」與「挨」了下來。我們更有不少的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早早地就喪失了自己的「想法」,他們習慣的是「接受」與「默寫」,在學習中完全不在乎那個至關重要的「我」。他們希求的考什麼學什麼,最習慣並喜歡的學習模式是老師將考試內容條分縷析地呈現出來(看到這個心裡就踏實了),然後通過背與默的方式,求得好分,萬事大吉。境窄眼淺的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最易認為老師跑題。他們會用早已習慣的「有用」、「無用」進行判斷與取捨。他們其實正是多年「機器」教育的受害者,心中許多的大門都緊閉著,塵封著,心裡沒有風。不少學生和家長希求的是老師非常負責任地不斷去檢查與督促,「管」是我們教育非常顯著的一個特色。

  受教育者沒有自己的需要,是我們教育面臨的最嚴峻最殘酷的問題。每年高一接班,我都要花相當的氣力,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與自我需要,喚醒學生對學習的內在熱情與熱望,讓學生不斷認識到一個人有「想法」是一件多麼重大和非凡的事情,讓學生理解學習不是「記」和「練」,而是「撞」與「思」,是誕生與創造。

  給我們的孩子空間與自由吧,讓他們從很小的時候,就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應該對自己負起責任。讓他們自己給自己留作業,自己去探究、設計和發現,最終去實現自己。如果我們連作業都不敢讓孩子自己去安排,我們孩子的那個「自我」,什麼時候才能被他們所感受到呢?老師和家長,可以是很好的幫助者,是用智慧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的人。壓迫與轄制,安排與布置,教育不出一流人才。培養一流人才最好的、最有效的方法似乎就是:你別老管他,別給他搗亂。

  (連中國,北京四中教師)

  微博討論

  @玉壺中的冰心:就那麼一本薄薄的課本,為啥要講一個學期?不知道為何弄得那麼沉重!現在覺得根本不需要一學期的時間!有的學生厭學真的跟老師的教育方法有很大關係!

  @東邊有雨:不留作業是好事兒,至少先還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時光。我們的應試教育,已經把孩子變成了學習機器,繁重的作業讓孩子失去了學習興趣。與其這樣,不如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享受屬於自己的快樂時光。至於學習,完全可以在學校里解決,只要老師把握好教育方法,同樣可以達到讓孩子掌握知識的效果。

  @螢火蟲瑩瑩:千萬別說向課堂要效率,再有效率的課堂也無法消化現今小學的教學內容,比如一年級語文一課生字8至10個,不寫、不練,六七歲的孩子靠什麼學會、記住?

  @樂學緣家庭教育:我們不要片面地把作業理解為抄生字多少遍、做數學題多少道。作業的內容很廣泛,閱讀推薦課外書是作業,幫家長做力所能及家務是作業,當然為檢查和鞏固所學知識熟練程度所布置的習題更是作業。

  @西安家長社區:我傾向於適當地留,但留作業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興趣,那些強迫性的作業,一定要取消。

  @工山飛月:提倡在課堂上訓練好學生,課後完全可以不布置作業,這才是高明的教育藝術!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要效益。高水平,真功夫,才敢這樣教育教學。

  插圖/冼莉


推薦閱讀:

《中國文化概論》自學指導及作業
手部肌腱損傷的作業康復治療
老師布置作業過三八婦女節給媽媽洗腳 學生:怕傳腳氣

TAG:孩子 | 學校 | 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