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讀《崔其升與杜郎口經驗》一書有感
杜郎口中學原是山東省茌平縣一所薄弱的農村初級中學。由於管理混亂、教學質量差,幾乎瀕臨滅絕。但全體師生在校長崔其升老師的帶領下,經過十年的艱苦改革,一躍成為名聞全國的典型學校。特別是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教學有著顛覆性變革,被專家譽為「原生性、開創性、紮根本土的農村教育先進典型」。
去杜郎口中學參觀的老師無一不被那四周都是黑板的教室,學生爭先恐後地上台當小老師講解的情景所震撼,情不自禁地發出這才是我們苦苦追求的理想課堂的感慨。
反對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法,早在五四運動的時候就提出了,反了將近一百年,可是直到現在注入式的教學方法還在統治我們的學校。「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以學生為主體」,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提出來了,教育行政官員和教育家反反覆復講了六十年,可是直到現在,真正能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成為主人的學校還是不多。到過洋思中學和杜郎口中學的老師何止千千萬萬,看了都說好,但是回去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習慣勢力是可怕的,教師在教學上惰性的改變是很難的。一種思想的課堂模式的形成是困難的,但是更艱難的是組織全體教師去實施,而杜郎口中學卻做到了。
杜郎口中學實施的是「三三六」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和課堂「10+35」的硬性規定。「三三六」 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即:課堂自主學習三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自主學習三模塊:預習、展示、反饋;課堂展示六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至於課堂「10+35」的硬性規定是指一節課上教師講解不超過10分鐘,學生自主活動不少於35分鐘。
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在整個教學過程牢固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杜郎口中學的教學特別注重學生的自學,有專門的預習自習,學生都有預習筆記,上課時,共同交流預習情況,共同確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目標後,學生分組合作,完成目標。接著檢查目標完成情況,學生可以採取不同形式展示,教師隨機點撥,隨後就是鞏固階段。整個過程都牢牢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我把杜郎口中學教改的成功歸結為如下幾點:
一、充分關注後進生
杜郎口中學全年級第一名和最後一名的總分相差僅有100多分。這樣的差距說明什麼?說明杜郎口中學的學困生很少甚至不存在。杜郎口中學是如何轉化後進生的呢?首先,在教師的考核導向上要求教師充分關注後進生,學校把每個班後1/3的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考核教師教學成績的主要內容,課堂教學模式也以學生感興趣為主要標準,在課堂上儘可能地提供機會讓後進生出頭露面,使他們逐步克服膽怯和自卑心理,慢慢樹立自信,走向成功。
二、抓住了課堂教學改革這一突破口
學校發現以前的課堂教學嚴重存在教師只管講學生被動聽的問題時,學校就硬性規定,每堂課教師的講授時間最多不能超過10分鐘,這樣就逼著老師在「精講多練」上下工夫。這樣堅持下來,就闖出了一個具有杜郎口中學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三、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杜郎口中學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如何調動起來的?是不是有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去影響、感染學生呢?杜郎口全體教師能做的那就是「從人格上去尊重每一個學生」。教師不能歧視每一個差生,讓後進生本已自卑的心靈得到安慰。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傾向於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備課時每一個環節都要首先考慮到學生如何參與進來。找後進生談心,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堅定信念是每一位教師必須盡到的責任和義務。學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學生都有了學習得信心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那一切的成功就不在話下了。做到這一點了,還要再有一些具體措施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一是劃分學習小組,小組長每天負責檢查各同學的預習情況和學習掌握情況,使每天所學的知識都能及時鞏固。班內的桌登擺放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圍坐在一起。這樣也消除了以前前排和後排的區別,每個學生平等地坐在了一起。二是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一塊小黑板,學生要在自己的小黑板上寫上自己的學習內容。如果學生不學習,就沒有內容在自己的黑板上寫。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叫「黑板制約生存」。這是一個很好的措施。三是小組間開展學習評比,每個學生都為自己所屬的集體負責,盡量維護集體的榮譽。
四、教育改革持之以恆,堅持到底。
自古以來,從大到小,凡是改革就沒有一帆風順的,就一定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阻力和壓力。如果改革者沒有堅定的信念、決心和毅力,不能堅持到底,再好的改革也決然不會成功的。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改革一實施,來自四面八方的反對就撲面而來,教師反對,學生反對,家長甚至到政府請願,要求罷免校長,「為民除害」,可杜郎口中學的領導咬緊牙關,頂住壓力,堅持了下來,終於堅持出了成效。
開放是杜郎口中學的辦學理念,開放是杜郎口中學生存、發展的基石,開放成為杜郎口中學建設者潑墨未來的大手筆。在杜郎口中學,我們看到了農村孩子們的希望,看到了農村教育的希望,看到了中國農村的希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