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足三里強胃健脾,每天艾灸讓你貧血不貧、氣血充盈

相傳,有一次唐玄宗偶患脾病,在晚上睡覺時竟夢到一小鬼兒在偷竊宮中財物,他急忙喊叫捉拿,只見一個身材魁梧的人出現,將小鬼捉住並吃掉。唐玄宗問他是什麼人,他答道:「落第進士鍾馗」。第二天,唐玄宗的脾病便好了。唐玄宗脾病為什麼會好,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他的脾病和做夢的事實不無關聯。因為脾「在志為思」,脾出現了問題,會影響到正常的思緒,思緒異常,晚上夢見鬼就不足為奇了。那麼除此之外,脾還有什麼功能呢?

脾是人體五臟之一,主運化水谷精微,是人體的氣血生化之源,所以也被稱為「後天之本」、「倉稟之官」。對於人體而言,脾的主要功能有三個:主運化、脾氣主升和主統血。

脾主運化,這如何理解呢?我們看,「脾」字的寫法是右邊一個「卑」字,取「卑微」之意。如果把胃比作人體的廚房,那麼脾就是辛勞勤勉的廚師,那麼這位廚師是如何「運化」的呢?食物進入人體後,會在脾的消化作用下,成為可被吸收的精微物質。不僅如此,廚師還要把自己做好的飯菜端到餐桌上,端給誰吃呢?當然是其他需要營養的身體器官,如心、肺等。這個廚師雖然「卑微」,卻至關重要。一旦它生病,便無人做飯,那些平時飯來張口的主人,自己不會做飯,就只能忍飢挨餓。可見,脾既是「卑」的,也是「尊」的,這也體現了我國傳統哲學的辯證思維。

脾氣主升,「升」即上升,升騰,這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脾主升清,「清」就是消化了的精微物質,它們在脾的推動下上輸心肺,再由心肺布散到全身。所以,脾只把飯菜端給自己的主人,再由它們支配,而不會擅作主張,這也體現它「卑」的一面。二是維持內髒的位置。中醫認為,人體的臟腑之所以都有固定的位置,全賴脾氣主升的作用。可見,脾還要搞家務,負責好物品擺放整齊。

脾還有一個重要角色,那就是理財,怎麼講呢?因為脾主統血,它對血液有固攝作用。只要脾氣旺盛,就能控制住血液,使其在脈管內運行,不至於溢出。此時,脾這個理財師可謂是錙銖必較,一毛不拔;但是如果它生病了,財產管理混亂,那麼就難免有部分資金外流,成為糊塗賬了。

由此可見,脾的功能是否正常,直接關係到人體的氣血、水谷水濕運行,直接關係到各個器官的給養和生理機能的發揮,脾為「後天之本」,名副其實。但脾也會出現問題,比如脾氣虛弱會造成消化不良,貧血;脾氣下降會造成器官下垂;脾不統血會導致出血症等。下面就脾虛造成的貧血,談談脾病的防治方法。

中醫認為,脾是氣血生化之源,脾氣虛,對氣血的運力不足,會導致貧血。貧血患者一般癥狀為皮膚蒼白,面色無華,疲倦乏力,心悸胸悶,食欲不振,月經失調等。北京灸道堂中醫研究院臨床發現,對於治療脾虛導致的貧血,艾灸足三里、關元和反射區是一個簡便的辦法,對眩暈、貧血有顯著療效。患者可使用灸道堂健脾養胃專用艾條自行施灸,足三里和關元,用艾條溫和灸5~15分鐘,或用艾罐灸30~40分鐘。特效反射區取腕掌橫紋的中點凹陷處,艾條溫和灸3~10分鐘。

艾灸療法取穴是關鍵。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而脾胃互為表裡,灸足三里可燥化脾濕,生髮胃氣,增強消化功能和氣血運行。脾胃強健,器官給養充足,貧血就會消除。關元穴也是固本培元的穴位,《腧穴學》說關元可以「虛勞冷憊,羸瘦無力」,這是因為關元是小腸的募穴,手太陽小腸經的寒水之氣都集聚在這裡,艾灸的熱力可以驅除寒氣,寒氣一除,氣血的活力便會加強。此外,灸腕掌橫紋的中點凹陷處,能加強血液循環,是足三里和關元的重要補充。

治病不如防病。我們應該養成自我檢查身體的習慣,一旦出現消化不良,厭食少食,或者氣血虛弱,疲倦乏力等現象,就要警惕是不是脾出現了問題。只有脾的強健,才有人的健康幸福。

掌握了常見脾病的防治方法還不夠,最主要的,是要有樂觀豁達的心態。中醫常說「怒傷脾,氣傷肝」。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注意情緒的調節,心態的健康,避免過大的火氣,這樣才能保住我們的「後天之本」。

生活中需要提防的脾病主要有脾氣虛、脾氣下陷、脾不統血和脾胃虛寒四種,下面我們逐一談談其癥狀和防治方法。

脾氣虛弱的主要原因是運化功能減退,生血和運送給養的能力下降,其主要癥狀為面色萎黃,肌肉消瘦,疲倦無力,氣少懶言,食慾下降,胃腹脹滿,大便溏薄或腹瀉。此時,患者宜多食補脾氣的牛肉、雞肉、豬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棗、鯽魚、鯉魚、鵪鶉、黃鱔、蝦、蘑菇等。

脾氣下陷也稱「中氣下陷」,是脾氣虛弱的進一步發展。表現除一般脾氣虛癥狀外,還有氣陷癥狀,如脘腹重墜,食後益甚,小腹墜脹,便秘,大便溏瀉,肛門重墜,甚至脫肛,子宮脫垂等,這些都是脾氣虛、無法升清導致的癥狀。中醫治療脾氣下陷的原則是益氣升提,可常灸百會、氣海、足三里和脾俞等穴,達到補中益氣,昇陽舉陷的效果。

脾不統血,指脾氣虧虛,不能統攝血液在脈管中運行的現象。在脾氣虛弱癥狀的基礎上,還經常出現月經過多,崩漏,便血,尿血,皮下出血,牙、鼻出血等症。此類患者最好食用雙色豆腐煲,能起到健脾益氣,固攝經血的作用。

脾胃虛寒,也稱為脾陽虛,表現為溫煦不足,寒從中生,是脾氣虛弱的進一步發展。在脾氣虛的基礎上,還伴有腹中冷痛,口泛清水,大便稀溏,白帶量多、清稀,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等虛寒徵象,所以也可以說,脾陽虛=脾氣虛+里寒。所以,補陽虛是解決脾胃虛寒的關鍵,患者要多吃狗肉、羊肉、牛鞭、海參、淡菜、胡桃肉、桂圓、鵪鶉、鰻魚、韭菜、桂皮、茴香等補陽食品。

推薦閱讀:

營養性貧血
孕婦貧血吃什麼對胎兒有什麼影響
貧血的金像獎逢乍暖還寒之春
女性貧血吃什麼食物 這些食物能補血
孩子眼白偏藍,是怎麼了

TAG:艾灸 | 貧血 | 氣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