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輕鬆讀懂音樂史 | 啟蒙與狂飆

第一期:很久很久以前-文藝復興

第二期:巴洛克時期

第三期:古典主義時期(上)

第四期:古典主義時期(下)

1. 音樂家的孩子是畫家

本篇開始,我們先來學個繞口令。

卡爾·菲利普·埃馬努埃爾·巴赫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兒子,

卡爾·菲利普·埃馬努埃爾·巴赫的兒子叫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接著講之前先容我吐槽一下外國人的名字。

一共那幾個詞兒輪著用啊有木有!就這幾個詞兒還一個比一個長啊有木有!再懶點兒直接加編號一世二世一直能編到兩位數啊有木有!輪完一輪還能再來幾輪啊有木有!讀個書能讓這些名字看瞎眼啊有木有有木有有木有啊!!!

好吧這些我都忍了你兒子名字起的跟老爸一模一樣這是要造反啊!要在咱國家誰敢這麼干,信不信老祖宗能氣的從祖墳里跳出來!

呼!吐槽好了。咱繼續聊這位小小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他並沒有繼承巴赫家族祖傳的音樂傳統,而是拿起畫筆,成為一名畫家。

他的主攻領域是風景畫,畫的還算不錯,假以時日也許能成為大家,只可惜1778年,他而立之年即撒手人寰。

小小巴赫的畫作「田園牧歌」

2. 一對相愛相殺的法國男人

第一個男人

小小巴赫去世的這一年,古典主義正處於鼎盛之時。

義大利米蘭,著名的斯卡拉歌劇院在這一年落成;德國波恩,8歲的貝多芬舉行了他人生首場音樂會,大獲成功。

19世紀的斯卡拉歌劇院,二戰時被盟軍炸毀,後重修

法國巴黎,一位84歲的老人與世長辭。他主張天賦人權,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終其一生對作威作福的王室和教會口誅筆伐。

他在民眾之中享有盛譽,也是權貴勢力的眼中釘肉中刺。這些人明裡暗裡迫害他,先是把他扔監獄裡面關了幾個月,然後驅除出境斷其財路。

32歲那年,他流亡到英國,前幾周過的確實挺悲慘,可只用了三個月,他就學會了一口流利的英語,成功打入英國上層社交圈。

1727年3月31日,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參加了英國為艾薩克·牛頓舉行的盛大國葬。葬禮上,他與牛頓的侄女閑聊了幾句牛頓生前的八卦,而後經由自己一番藝術加工,於是我們今天就都知道了「牛頓被蘋果砸了頭髮現了萬有引力」這個故事。

又過了兩年,他終於獲准回國,作為牛頓的粉絲,他微積分學的怎樣我不清楚,但玩股票的技術絕對比牛頓高出不知多少個姚明。

牛頓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在股市裡賠掉了自己10年的收入;他也用了不到一年,就在法國的證券市場賺了好幾千萬。

有了這第一桶金,他開始投資房地產和期貨,而且幾乎沒賠過錢,可謂那個時代的索羅斯·富·巴菲特。

這剛入中年就實現了財務自由,餘生全部精力就放在怎樣花式吊打權貴階級上了。

他位於法國費爾內的一處莊園

為了策反他,法國教會到他家遊說的神職人員絡繹不絕。

特別是他人生最後這年,眼瞅著他的身子一天弱過一天,那些教士們跑的更加勤快了,想趁著他腦子不清醒的時候完成這一終極業務指標。

那時躺在病榻上的他已經奄奄一息,有太多話想跟這些勤奮的教會業務員講,只可惜實在沒有力氣,於是千言萬語凝成鏗鏘有力的三個字兒——滾犢子!

至死,他也沒動搖過自己的信念,咽了氣都不忘調戲一下教會。

他命人將棺材一半埋入教堂,另一半放在外面。懟了一輩子上帝,如果上帝大人寬宏大量不計前嫌,他就能從教堂中進入天堂;可萬一上帝怒了要打他下地獄,還有一半兒在外面不是,腳底抹油快溜啊!

你們猜,教會會不會批准他這個要求?

1778年5月30日,他與世長辭。天主教會禁止他葬入教堂,甚至禁止他葬於故鄉巴黎,將他的遺骨棄之荒野。

是他幾位死黨偷偷將他的遺骨運回巴黎,埋葬在市區墓地。

他是「歐洲的良心」,「法蘭西思想之王」,他叫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還有個更加響亮的名字——伏爾泰。

伏爾泰 (Voltaire, Fran?ois-Marie Arouet)

第二個男人

在伏爾泰逝世的同一年,巴黎東北一個小村莊,也有一位老人告別人世。

這位老人人生的最後一年,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做「禍不單行」。

窮困潦倒不說,他還深受精神分裂的折磨。趁著病情好點兒出門遛彎,能在18世紀真正字面意義上的「馬路」上,被馬車撞倒;掙扎著爬起來,路過的野狗又來補刀,再次將他撲倒還咬了幾口。

這簡直是電影中才可能出現的橋段,然而與這位老人傳奇又極富戲劇性的一生比起來,這個片段簡直不值一提。

1712年,他出生於瑞士日內瓦的一個法裔家庭,他的母親在他出生不久後去世。

8歲那年,他的父親因人誣陷,被驅逐出境。他被送到鄉下一位牧師家中生活學習。

他對童年這段經歷印象深刻。老師朗貝西埃小姐對他非常嚴厲,每當他犯錯誤或者有問題回答不上時,就會責打他。

可在他看來,每一次處罰都讓他更加熱愛他的老師,他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我感到在疼痛之中,甚至在羞慚之中,夾雜著一種快感,使我更加盼望而不是害怕今後再挨她的玉手的責打。」

他從此喜歡上了熟女和SM,十一歲去探望流亡的父親時,他成為時年二十二歲的維爾松小姐的情人。

而且,他不僅早熟,還早早學會了腳踏兩隻船!

在與維爾松小姐相處的時光里,他還偷偷與另一位戈桐小姐廝混。而這一切不過都發生在他共十二章的回憶錄中的第一章,他那既八卦狗血又波瀾壯闊的人生大幕剛剛拉開一道小縫。

16歲那年,經人介紹,他投奔了義大利的瓦朗夫人。這位貴婦比他大12歲,婚姻破裂,已獨居多年。

對照著他之前的經歷,大家猜會發生什麼?

與之前不同的是,他與這位貴婦那是真愛,直到分手還心心念念,在自傳中寫下這樣的文字:

「那天是1728年的聖枝主日。我立即追了上去……我大概還記得那個地方;此後我在那兒灑下過不少淚水,親吻過那個地方。我為什麼不可以用金欄杆把這幸福的地方給圍起來!為什麼不讓全球的人來朝拜它!但凡尊崇人類獲救紀念物的人都應該跪行到它的面前。」

200年之後,人們滿足了他的這個願望,在他們相會200周年的時候,在此建起了金欄杆。

1736年,他28歲,終於如願以償跟瓦朗夫人同居。在之前4年不到的時間裡,他自學了拉丁語、數學、植物學和解剖學。

這個時候,他的興趣又被音樂吸引,開始自學作曲。

在音樂圈兒里,不精通任何樂器,28歲才起步,這絕對是地獄級難度。

可人家不是普通人啊,五線譜讀不利索,就琢磨著用阿拉伯數字來記譜,在發明了一系列符號解決時值和八度問題後,這套記譜系統終於能夠記錄任何樂曲。

他寫了篇名為《音樂新符號建議書》提交給法蘭西科學院,我們今天管這個記錄系統叫做「簡譜」。

從此他對音樂的愛好一發不可收拾,1752年他創作了一部廣受好評的歌劇《鄉村占卜師》。

《鄉村占卜師》序曲

為此法王路易十五還向他表示了願為他提供天使投資支持他創作的想法,結果被他以不想失去自由為由一口拒絕。

就是如此彪悍的一個人,他的夢想之一卻是能夠得到伏爾泰的賞識。

1753年,第戎科學院搞了一次徵文比賽,題目是「人類不平等的起源是什麼,它是否符合自然規律?」。

他花了兩年時間,寫下一本舉世聞名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滿懷激動的給自己的男神伏爾泰寄了一本,忐忑不安的等著回復。

伏爾泰確實給他回信了,可通篇三十五處評註,無一處贊同他的觀點。

他的心一下子跌到谷底,心裡拔涼拔涼的,開始對自己的男神由粉轉黑。

1755年,搞金融賺的盆滿缽滿的伏爾泰在日內瓦買了一幢獨棟別墅,時不時邀請朋友來別墅演齣戲劇。在家裡玩兒夠了,還建議日內瓦當局在市區建一座劇院玩兒大的。

他逮著這個機會,給市政當局寫了一封題目長內容更長的信,總結下來其實就一個中心思想。

不要建不要建不要建!

他得逞了,議會駁回了建立劇院的建議。

這事兒雖說鬧得伏爾泰心裡有些不爽,卻也根本沒拿他當回事兒,看過他那封言辭激烈的信後,連個回應都沒有。

這下子他的玻璃心直接碎成了渣渣,1760年他直接給伏爾泰寫了一封充滿哀怨的信,大意是:

你好壞你好壞你好壞!

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

伏爾泰還是置之不理,全當他已經瘋掉了。

在此之後,他又奔走努力了一年,終於讓日內瓦議會徹底禁止了伏爾泰戲劇作品的演出。

這下子他終於成功吸引了伏爾泰的火力,一場曠日持久的相互攻訐正式開始了。

1766年,伏爾泰在給一位朋友的心中提到他,用盡了詆毀之詞,像是「兇殘的瘋子」、「江湖騙子」等等,在信的末尾還不忘加上一句:

「讓-雅克的命運只會是被世人遺忘」。

他就是讓-雅克·盧梭,正是他的思想醞釀了後來的法國大革命,馬克思也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共產主義最早的影子。

讓-雅克·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3. 啟蒙與狂飆

在後人眼裡,伏爾泰與盧梭之間這持續大半輩子的恩怨,簡直就像兩個未成年兒童在相互掐架。

數學家孔多賽曾這樣評價伏爾泰:「要不是他對盧梭的不公讓人感覺到他還是一個人的話,他簡直可以封神!」

造化弄人,他倆懟了半輩子,卻在同一年離世。

死後沒多久,又前後腳被移入巴黎先賢祠,幾乎面對面葬在一起。

他們兩人再加上孟德斯鳩,一同被人尊為「啟蒙運動三劍客」。

伏爾泰與盧梭

你可能會問,他們的故事,似乎也就盧梭的經歷能跟音樂沾上一點點邊兒,為何我要用如此之多的筆墨來描述。

至少有兩個理由,其一,自中世紀起,屬於上層階級的音樂與屬於普通民眾的音樂一直涇渭分明,在啟蒙運動的推動下,二者完成了統一。

當我們回溯音樂的發展,無論談及哪一個時代,不可避免的,都要羅列一長串作曲家名字。

在我們印象中「標準的」古典音樂名字,也都是諸如XXX第X交響曲這樣的形式。

可我們總是忘記,還有這些音樂,也都是從那個時代流傳下來的。

比如:

擴展閱讀:往昔的時光 | 這段經典的旋律原來還能這樣唱!

再比如:

它們的原始作者,或許有一些傳說,但早已無法考證。這些簡單質樸的旋律,就靠著口口相傳頑強的存留著。

啟蒙精神的核心,是自由平等,是開蒙民智,是不尊崇權威,是獨立理性的思考。

在這種思想的鼓舞和推進下,音樂逐漸世俗化,作曲家們甩開包袱,開始將原本屬於民間的旋律寫進自己的作品。

擴展閱讀:這是一首全世界的孩子都會唱的歌

某種程度上,這場運動構築了古典主義的形制,也埋下了浪漫主義誕生的種子。

歌德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身在德國的歌德這樣評價伏爾泰和盧梭:

「伏爾泰結束了一個舊時代,而盧梭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1774年,他的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發表,這部作品所代表的風格,將啟蒙運動所倡導的思想自由及個性解放表現到極致,卻又反對其嚴苛遵循理性的觀點。

換用今天的話講,就是「中二到死」。

這種思想顯然更對藝術家們的胃口,最知名的作品就是莫扎特的這部g小調第25交響曲,也是《莫扎特傳》中開始場景的配樂。

這部交響曲開頭的主題旋律緊張激烈,一反莫扎特作品中快樂典雅的風格,難得任性了一把。

如果覺得這部作品表達的情感還是太抽象,那就再聽聽海頓這部第45號交響曲「告別」吧,我保證,你會秒懂我的意思。

擴展閱讀:告別交響曲 | 來自音樂家們最文藝的抗議

4. 浮士德

1831年,歌德完成了他一生最為重要的一部作品《浮士德》。

這部作品從1768年開始構思,前後歷經六十多年,終於在他人生的倒數第二年完成。

它也許並不好懂,卻足以震撼人的靈魂,現實與幻想交織在一起,故事套著故事,悲劇中還有悲劇,我大學時是在一連串「卧槽,這都可以」的感嘆中讀完了整本書。

2013年,我懷著朝聖的心態,訪問了歌德在魏瑪的故居。

魏瑪的歌德故居

而後,又赴萊比錫,在《浮士德》中提到的奧爾巴赫地下餐館吃了頓午餐。

萊比錫奧爾巴赫地下餐館 (Auerbachs Keller)

體驗是,膜拜歌德的人真是多啊,等位的時間足夠讓你肚餓到忘記情懷……

話題扯回來,在《浮士德》這部作品中,歌德完成了從狂飆突進這種「幼稚的浪漫主義」到真正浪漫主義的蛻變。

受這部作品的影響,法國作曲家柏遼茲寫下了音樂會歌劇《浮士德的沉淪》,舒伯特創作了《紡車旁的格麗卿》,李斯特完成了《浮士德交響曲》,舒曼寫下了《浮士德的幾個場景》……

前前後後有至少50位浪漫主義作曲家在這部作品中找到創作的靈感,將其奉為「浪漫主義的源泉」絕不為過。

5. 還有一個圍觀哲學家互撕的理由

圍觀伏爾泰與盧梭互撕的第二個理由,其實前文已經提到。

他們的確是偉大的思想家,可我們也常常忘記他們身為普通人的那一面。

他們與我們一樣,也有七情六慾,也懂得喜怒哀樂,也會耍小心眼玩弄手段,也會爆粗口無節制的相互攻訐。

我們太習慣於將他們做成畫像掛在牆上,將他們所說的名言警句奉為圭臬。他們是偉人,偉人又怎會犯錯?

獨立思考,不盲從權威,每個人都是獨立平等的個體,都應當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

這才是他們想要傳遞給我們,想讓我們融入血液的精神。

也正是吸收著這種精神養分,浪漫主義打牢了自己的根基。

很快,你將看到它破土而出,而後絢麗的綻放!

- 行走的音樂-漫遊指南 -

回復「如何入門」,可以獲得經典音樂的入門指導。回復「有啥推薦」,可以獲得最新的推薦音樂列表。

回復「電影」,可以獲得電影中的經典音樂。

繼續探索其它似曾相識的經典音樂,請回復「似曾相識」。

回復作曲家姓名,可以獲得音樂家相關作品和故事。

現在支持的音樂家有巴赫、莫扎特、拉威爾、海頓、肖邦、奧芬巴赫、李斯特。

Apple用戶打賞通道

打賞行走的音樂


推薦閱讀:

與之談戀愛感覺最美好的三個星座女,古靈又精怪越處越輕鬆
嘴唇乾裂千萬不能舔!塗點它,輕鬆去死皮,還你水潤紅唇
一隻完美的溏心蛋,不要稀也不要硬,在家也能輕鬆煮
痛經怎麼辦?十個食療方子輕鬆搞定!
體內濕氣重易生病? 堅持每天喝一杯「它們」, 祛濕排毒一身輕鬆

TAG:音樂 | 音樂史 | 啟蒙 | 輕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