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家寶貝得了「寶貝病」嗎?(下)

你家寶貝得了「寶貝病」嗎?(下)

其實在門診中「寶貝病」真的看多了,最離譜的一個案例是孫子已經國小三年級,阿嬤每天喂他吃飯、幫忙穿衣服已經很過分了,還要替他洗澡。前幾天在新聞又看到了類似的報導,不禁感嘆寶貝何其多,這些充滿愛意的長輩們到底知不知道,當寶貝進了社會,哪個老闆會把他當寶貝啊!一個適應不良,寶貝就可能成為一輩子職場的天兵天將,永遠活在「驕傲自戀」跟「失敗挫折」不斷輪迴的地獄裡,這時再買「被討厭的勇氣」,或許還可以再天兵些。

缺乏反省能力、無法吃苦的「自戀型人格」寶貝

想想假如你自小就被「寶貝」「寶貝」的叫,你會怎麼看待你自己?你會要求什麼樣的待遇?你會反省自己嗎?你會尊重別人的感受嗎?「寶貝」的世界中心不就是「寶貝」自己嗎?哪還需要有別人呢?所謂的自戀型人格,根據精神醫學的診斷標準,有如下的特質:

自戀型人格特質CHECK

1. 覺得自己很重要的自大感,如誇大成就與才能,雖然表現一般,卻自認優越,也希望別人認同。

2. 相信無止境的成功、權力、美貌、或是幻想理想的愛情、工作、事業等。

3. 相信他或她的「特殊」及獨特,僅能被其他特殊或居高位者所了解。

4. 需要過度的讚美。

5. 認為自己有特權,不合理的期待自己有特殊待遇,或別人會自動地順從他或她的期待。

6. 在人際上顯得剝削,例如占別人便宜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7. 缺乏同理心︰不願意辨識或認同別人的情感需求。

8. 時常妒忌別人或且認為別人妒忌他或她。

9. 顯現自大、傲慢的行為或態度。

以上只要有符合5項特點(或更多),即可高度懷疑這個人的自戀已經足以嚴重影響他的生活、工作,或人際關係。

讓我們來看看被當作「寶貝」的小孩:

1.他們的父母往往相信他「寶貝」的特殊及獨特。

2.希望自己的「寶貝」有特權,沒有也要幫忙弄到。

3.過度高估「寶貝」的能力與外貌;給予太多的鼓勵和讚美。

4.父母會不自覺顯現自大、傲慢的行為或態度,像是PO臉書的炫耀文,買貴到離譜的小孩專屬超跑。

自戀型人格的比率隨著年齡變輕不斷增加!

這樣的小孩容易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自省,如果再加上經濟環境好,長得還不錯,自然會相信自己的未來是擁有無止境的成功、權力、美貌,可以有理想的愛情、工作、事業。這樣的人當然很容易缺乏同理心,不願意辨識或認同別人的情感需求,並顯現自大、傲慢的行為或態度。

能力不足者,不斷換工作,把事業搞砸,總覺得是別人妒忌他、搞破壞、運氣背。能力好者,經常是家中或職場的小霸王,欺凌同事屬下、甚至毆打家人,變成很多人痛苦的來源。你希望自己的「寶貝」將來會變成這樣嗎?還是你覺得自己的「寶貝」長大了自然就沒問題呢?醒醒吧!你的「寶貝」會是例外嗎?

重要的課題是──該如何幫助他長大

1.停止叫他「寶貝」,叫他「寶貝」只是滿足了你過多的愛跟虛榮

我們想要的最終目標或許應該是「惟望吾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出自有名的唐朝詩人蘇東坡),其實這是最幸福的。但是現代社會,從小當寶貝,難免比較不願吃苦,比較不願受氣,這樣的特質往往會造成必然的失敗。

2.讓他從小分擔工作、獨立照顧自己

「寶貝」的一大特質是被過度的照顧,怕他們碰髒的東西、怕碰油煙辛苦、危險。結果長大後很多都不會做事,「寶貝們」會喪失很多生存的技能。

3.讓他學會幫助別人、培養同理心

透過這個過程,孩子們會學到團隊精神、學會更多的社交技巧、學習別人身上的優點,知道要如何相互的幫助。他們也在培養同理心,也是人的溫度之所在。一個沒有同理心的社會,即使你擁有再多的財富,也必須有堡壘或運氣,保護你免於受生理或心理的傷害。

4.讓他了解自己能力的所在,不要活在金錢與愛心堆疊出來的幻想里

有一種叫「有志氣,卻眼高手低的寶貝」,老是高估自己的能力,失敗了就推給命運,怨天尤人。因為所謂的「寶貝」常常是活在父母或長輩用金錢與愛心堆疊出來的生活里,他們沒真的體驗過困難,更遑論遭遇現實的無情。

無條件的愛放在心裡就好

我們要的是「心中的寶貝」未來

1.能獨立思考、能獨立照顧自己

2.能面對困難、解決問題、逆風而行

3.能好好與人相處、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

4.能找到一份喜歡的工作、建立成功的事業

5.能快樂,但不是建立在別人的苦痛,或自己未來的痛苦上

轉載自2018.03.13聯合新聞網

想了解更多親子知識,快來關注「愛德華醫生」公眾號!


推薦閱讀:

老爸的工具房與老媽的美廚房
育兒趣圖:不喜歡媽媽覺得別人比我好
林曦的育兒經 彼此獨立又親密
流產多久可以再孕
親子溝通難在哪兒?| 小心這些行為,讓孩子變得和你無話可說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