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籍知識分享——社會心理學(戴維·邁爾斯)(3)
來自專欄經典書籍知識分享
知識爆炸且快節奏的時代,細閱讀有些吃力。淺閱讀、碎片式學習成為常態,但系統且深刻的理論方可指導偉大的實踐,才能成就不凡的輝煌。自身軟硬實力(性格、格局、能力、身體素養和知識框架的構建程度等)的積累及質變,是達到高位的先決條件。願每一位知識共享者都可走向不凡,祝安。(分享的知識皆為政治、心理、歷史、哲學以及工具類等方面的書籍內容,純手碼、純乾貨。就內容,大家可以批評指正或展開討論,我會定期分享,如感覺有益,還請不吝汝贊)
—— —— —— —— —— —— —— —— —— —— —— —— —— —— —— ——
第四章 行為與態度
103.態度的三個要素:感覺、行為傾向、認知。
104.在任何場合下,引導我們作出反應的不僅僅是我們的內在的態度,同時還有我們面臨的情境,社會影響力很大——大到能夠誘發人們違反他們最深層的信念。
105.當我們觀察個體總體的或者行為而非單獨的某一次行為時,態度對於行為的預測效果會變得更明顯。
106.態度可以明確預測行為的三種條件(1).將影響態度和行為的其他因素最小化,(2).態度與觀察到的行為存在具體的相關,(3).強有力的態度能更好的預測行為。
107.決定行為意向的三個要素,個體的態度(a)、知覺到的社會標準(b)、控制感(c)。(例:a:我是為了身體健康,b:我的鄰居似乎正在跑步去體育館,c:我可以輕而易舉的做到。Abc三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行為意向,即:」我從下周開始」,再演變成實際行動)。
108.如果可以讓某人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就能讓某人的行為與內化的道德態度達成一致。
109. 自我展示:印象管理,有時又稱印象整飾,是指人們試圖管理和控制他人對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過程。通常,人們總是傾向於以一種與當前的社會情境或人際背景相吻合的形象來展示自己,以確保他人對自己做出愉快的評價。(我們在向其他人表達自己看法的時候,有時會按照聽眾的喜好來修改我們的講話內容。)
110. 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在一般情況下,人們都不願接受較高較難的要求,因為它費時費力又難以成功,相反,人們卻樂於接受較小的、較易完成的要求,在實現了較小的要求後,人們才慢慢地接受較大的要求,這就是「登門坎效應」對人的影響。)
111.當人們承諾公眾行為並且認為這些行為是自覺做出的時候,他們會更加堅信自己的所作作為。
112.一個不起眼的惡行會容易產生一種更惡劣的行為,惡性侵蝕人的道德感。
113.一個奴役別人的群體很可能認為這些受奴役者生來就具備受壓迫的特質。
114.人們越是傷害他們並同時調整自己的態度,其傷害行為越容易出現,並變本加厲,於是,道德變異了。
115.如果威懾強大到能引發某種需要的行為,或者溫柔到讓他們覺得有主動選擇權的話,他們會內化這種憑良心做的行為。道德行為,特別是主動選擇而非被迫做出時,會影響道德思維。
116.對他人的積極行為會增加對那個人的好感。如果你想更愛他人,你就要表現出你真的很愛他。在很大程度上我們並不是因為別人對我們好而喜歡他們,而是因為我們對他們好。
117.我們不僅堅持自己相信的,也相信自己多堅持的。
118.政治儀式——利用公眾的一致性來建立個人的某種信念——升國旗、唱國歌。
119.當人們擁有選擇權時,或當他們可以預見行為結果時,態度依從行為的效應是最強的。
120.不協調理論預測:如果我們的行為不能完全用外部報酬或強迫性因素來解釋,我們就會體驗到失調——我們可以通過相信自己的所作所為來減少不協調(如果外部刺激不足以證明我們行為的合理性,我們會通過內部心理活動證明自己行為的合理性以減少不協調)。
121.當做出重要決策以後,我們通常會過高的評價自己的選擇,以此來減少不協調。
122.行為可以修正自我概念,並且能觸發一定的情緒。
123.不必要的報酬有時會帶來一些隱形的代價,給人們報酬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會讓他們將其行為歸因於報酬,這樣就會消弱他們的自我知覺——因為興趣而去做。
124. 自我知覺理論:該理論認為,當問一個人關於某事物的態度時,個體首先回憶他們與這種事物有關的行為,然後根據過去的行為推斷出對該事物的態度。自我知覺理論認為態度是在事實發生之後,用來使已經發生的東西產生意義的工具,而不是在活動之前指導行動的工具
第五章 基因、文化和性別
125.我們是文化、傳統和記憶的產物。
126.作為流動的基因機器,我們繼承了祖先的適應性偏好,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生活的主要目的是留下後代。
127我們大多數行為都是受社會影響的,基因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其表現形式取決於環境。
128.所有文化都有對於適當行為的解釋,我們經常把這些社會期待或者社會規範看作是一種強迫人們盲目遵從傳統的消極力量。
129.私人空間:是一種我們想要在自己和他人之間維持潤滑或緩衝的區域。
130.地位更高的人是親密關係發展的設定者。
131.人類大部分的衝突和爭論都是源於人們過於關注自己的意見而非去尋找問題的正確答案。
132.態度和行為總會因文化而產生差異,但態度影響行為的過程卻差異不大。
133.所有文化都會賦予個體一定的角色,扮演一定的角色常常會使人們內化自己的行為。改變角色也就能改變我們的觀點。
134.女性更傾向於將自己描述為能夠「共情」,能夠感受他人的感覺——為他人同悲同喜。所以與男性的友誼相比,男性和女性都認為和女性的友誼更加親密、愉快和容易維持。
135.在領導方式中,男性傾向於採取指示性的領導方式,而女性則傾向於採取民主化的方式
136.女性似乎會發起更多的攻擊行為(例:摔東西、言語攻擊及毆打家庭成員等),但是男性更容易造成傷害。
137.大多數的女性反對其他的女人提供「廉價的性」,這會降低他們自身性行為的價值,並且男性越少,懷孕幾率越大——當男性稀少時,「女性會以降低提供性的方式相互競爭」。當女性稀少時,女性性行為的市場價值就會提升,她們會要求更高的價格。
138.男人尋求廣泛的繁殖,而女性則需要明智的繁殖。
139.男性偏愛那些顯示出年輕、健康、美麗的女性——適於繁殖。而女性則偏愛有財富和地位的男性——有提供保護和撫養的基礎。
140.自然賦予我們最重要的特徵似乎是適應的能力——學習和改變。因而,就基因和文化對於人成長的影響而言,文化更具塑造的力量。
141.孩童的成長40%—50%受同伴的影響,共享環境影響為0%—10%,基因影響為50%.孩子們通常會受比他大一些的同伴的影響,以此類推,直到那些和父母同屬一代的年輕人。
142社會控制(環境作用)和個人控制(個人作用)並不是對立的,我們是基因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產物。
143.生物和文化相互影響,生物因素在文化背景下起作用,而文化因素則在生物因素基礎上施加影響。
144. 個人和情境至少通過三種方式相互影響。首先個體對某一個特定情境的解釋和反應有差異。其次,人們會選擇對自己有影響的環境。第三,人們會創造自己的社會環境。
未完待續- - - - - -
——摘自 第8版 社會心理學(戴維·邁爾斯)
—— —— —— —— —— —— —— —— —— —— —— —— —— —— —— ——
往期經典書籍知識分享鏈接:
墨水:經典書籍知識分享——社會心理學(戴維·邁爾斯)(1)墨水:經典書籍知識分享——社會心理學(戴維·邁爾斯)(2)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