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增強腳趾力量,獲得深扎大地般的根基感

增強腳趾力量,獲得深扎大地般的根基感

5 人贊了文章

平衡體式里穩固感非常關鍵,要求腳掌堅實地壓向地面,用老師的話說要「像釘子一樣釘在地面上」。很多人都認為獲得這種紮實的根基和穩固感很難,需要長期習練,也有人為了建立根基感參加專門的培訓課程。

但有時精微的調整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穩定與舒適感,如調整大腳趾。你可能認為它們常常是無意識工作,但實際上關注和調整大腳趾,能徹底改善身體對位與平衡,帶來紮根大地的平靜感。

例如,練習站立前屈式時,留意雙腳各部分的承重,大多數人將重心落在腳跟是通過髖部向後實現,這樣的話,骨骼無法歸位,事實上只有骨骼歸位了才能獲得穩定性。另外,這種情況還可能拉傷腘繩肌與骨盆的附著點。

進行簡單的大腳趾調整,可以使雙腳的骨骼、肌肉和韌帶穩定,增強身心聯結,為安全、舒適、正位的體式打下穩固基礎。

大腳趾結構解剖

大腳趾的肌肉支撐著構成足弓的骨骼和韌帶。健康的足弓(扁平足為不健康的足弓)如同減震器, 將衝擊力通過腳踝到膝蓋、沿身體向上傳遞。這就可能造成身體對位、關節健康、肌肉力量等方面的問題。例如,拇趾屈肌(即彎曲腳趾的肌肉)如果虛弱,可能影響臀大肌的力量和效用,而臀大肌對大多數體式起著關鍵支持作用,要讓拇趾肌群做好本職工作、保護身體避免衝擊力和不穩定狀況的影響,拇趾肌群需要動態穩定,這意味著它們應該對運動、 重心和平衡的變化做出反應。

好消息是,我們可以訓練大腳趾。在站立前屈式這樣的體式里,大腳趾球要均勻下壓,腳趾不要緊縮。相反,要想像在用腳趾輕柔地按按鈕,這個力能強化拇趾屈肌,喚醒腿後側的肌群動力鏈,使髖與腳踝對齊。強化拇趾屈肌後,再用四肢支撐式、下犬式等體式伸展拇趾屈肌。

進一步熟悉腳掌的解剖結構,將有助於提高覺知,調動拇趾。拇趾由兩個關節組成:跖趾關節連接著腳前側的長骨 (跖骨)和拇趾的第一趾節。跖趾關節在拇趾根部形成跖趾粗隆,大腳趾的趾關節稱為趾間關節,關節囊(閉合關節的韌帶囊)和韌帶覆蓋並穿過這兩個關節,提供靜態穩定性。

這些關節是如何運動的?主導拇趾屈曲的是兩塊肌肉拇長屈肌和拇短屈肌,協助拇趾伸展的是拇長伸肌和外展拇趾肌。拇長屈肌的起點在小腿肚下、小腿後側最深處,通過足底的肌腱與指間關節根部連接,拇短屈肌負責跖趾關節的屈曲。所有這些肌肉都支持足弓。拇趾輕輕下壓,會保持跖趾關節的穩定,激活從腳掌、腘繩肌到臀肌肌群的肌肉動力鏈。

4個體式,增強腳趾力量

要維持腳趾的動態穩定性,伸展與力量練習缺一不可。雖然你不能自主改變韌帶、關節囊、 骨頭,但你能通過練習活動肌肉,為站立平衡體式中的力量和穩定打下基礎。

站立前屈

  • 山式站立,吸氣,拉長脊柱,呼氣,以髖為起點前屈。

在這個體式中,如果骨盆後移了,自我糾正的辦法:輕柔地向瑜伽墊的方向下壓大腳趾球,這會有助於股骨更加接近腳踝正上方位置。然後,向瑜伽墊的方向下壓雙腳外緣,來激活足弓。你應該會感到紮根大地了。

  • 保持5 到10 個呼吸,然後回到山式。

幻椅式

  • 大腳趾併攏,腳跟略微分開,吸氣,大臂貼近耳朵,向上伸展手臂,屈膝,臀向下進入幻椅式。
  • 下壓大腳趾球,然後下壓雙腳外緣以平衡足弓。雙膝用力併攏(同時保持雙腳的力),調動臀部,這樣由下而上調整身體。
  • 注意這些力如何通過從腳掌到腿後側的肌肉、筋膜或結締組織的動力鏈,將大腳趾與身體核心聯結。保持5 個呼吸。

站立手抓大腳趾式

  • 山式站立,左腳單腳站立,上抬右膝,保持平衡。右手食指和中指勾住右腳大腳趾,腳趾與手指拮抗,主動屈曲,緩慢用力伸直右腿,關注右小腿後側拇指屈肌的起點,該體式能積極強化和伸展大腳趾的肌群。
  • 保持至少5 個呼吸,在另一側重複這個體式。

四肢支撐式

  • 先進入平板式,緩慢下降,確保手肘與手腕對齊、大臂與地板平行、肩不低於肘。通過腳跟向後伸展,確保腳跟與腳趾對齊、腳趾彎曲。
  • 然後下壓大腳趾,身體重心前移,加大伸展力度。要緩慢進行,如果跖趾關節有疼痛,就減小一些力度。
  • 保持5 個呼吸,之後鬆開。

*本文節選自《瑜伽》雜誌2016年8月刊。


推薦閱讀:

瑜伽證是怎麼回事?瑜伽有那麼多種,拿了一個證書就練過所有流派的瑜伽了么,甚至去教所有流派的瑜伽了么?
已經變形且可能有側偏的脊柱可能通過鍛煉(如瑜伽)自己複位嗎?
瑜伽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⑩個體式1個序列,這套瑜伽很適合每天練習!
瑜伽睡眠三招式,讓你天天都睡美容覺!

TAG:瑜伽 | 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