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關於教師教育教學的文章

請聽校園裡教師無聲的傾訴(一)

傾訴之一業務培訓理想的肥皂泡

其實,教師喜歡培訓,因為只有培訓才能讓自己的素質不斷更新,才能讓自己的教育方法更先進,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質,但是現在的培訓卻讓教師只有悲哀。

實效性不夠、費用偏高一線教師不滿進修培訓。一些教師建議,在教師培訓項目制定、實施等具體環節上,應召開由普通一線教師代表、專家學者、行政官員等組成的「聽證會」,傾聽教師心聲,使培訓項目設置、操作實施更科學......  比如這幾年,國家搞了個骨幹教師培訓大計劃,國家培訓、省里培訓、地縣培訓,多好啊。然而,我們某些人卻把這麼好的計劃變成了小行動,因為推薦的所謂骨幹教師不是領導眼中的紅人,就是很少上課的校內管理人員,一些人把培訓當成旅遊觀光的好機會,當成人情送人了,真正激昂上進,努力能幹的骨幹教師受不到培訓。不該培訓的培訓了,只是對牛談琴,當然,更談不上讓他們把培訓的精神向基層一線教師傳達了。該培訓的沒有培訓,獨自緩慢探索。地方教育機構為了響應上級號召,也組織了形式多樣的花架子培訓,諸如「某某工程」「某某計劃」之類,名詞不斷翻新,內容只憑領導想當然,只要有轟動效應即可。至於是否符合實際,產生效果,鬼才知道。反正檔案要有,材料要送,新聞要上,電視要播,費用要收。於是,老師在忙碌完了上課、備課、看作業外,還要寫夠多少篇毛筆字,填夠多少張聽課卡,發夠多少篇教研文,記夠多少頁學習筆記等等。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檢查前的「阻擊戰」「突擊戰」「間諜戰」等各種戰術五花八門,和平時代,在學校里演繹著動紙筆、動口舌的戰爭,這是費神的「勞」。當然,還必須拿出「財」,不扣下幾張鈔票可不行,否則,繼續教育證上大章不扣,評模?進職?妄想!地方培訓,教師怎能高興?教師實在需要培訓也熱愛培訓,但現在的培訓卻成了教師理想的肥皂泡。

傾訴之二應試教育奪命的機械遊戲。在非常實在的應試教育制度下,不僅僅學生是受害者,老師也是深其害的,應試教育實際上對老師是一種奪命的機械遊戲。各級領導要看學校的成績,學生的學習成績高了,一好百好,即使你有丑,也可忽略不計,一好遮百丑,於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老師就有了許多不得不做的奪命遊戲。1、題海戰術,奪取教師的興趣之命。在題海戰術下,學生在題海里痛苦的游弋,老師必然在題海里筋疲力盡的筆耕,娛樂啊,興趣啊,早已經氣息奄奄了;

2、考試戰術,奪取教師的創新之命。現在學校的考試名目繁多,期中考試、期末考試自不必說,現在又多了個日益被人認可的月考,據說,有的地方還要有計劃的推出周考,另外,還有單元考,小節考,尖子考,等等,考考是老師的法寶,現在的考試不僅是法寶,而且是督促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了,在考試戰術里,老師出題、看題,頭昏腦漲,那裡還研究什麼創新教法,在考試面前老師沒有精力創新;

3、重點戰術,奪取老師的全面發展的生命。現在有重點學校,重點班級,重點學生,這些是教師將來得高分的基礎,然而,老師的成長主要是在教育後進生中成長的,沒有在後進生的教育中有所創造的教師必然不能全面發展的教師。

4、時間戰術,掠奪教師的健康之命。在應試教育大背景下,教師被逼迫著在時間上大打疲勞戰,雙修日沒有了,假期變瘦了,教師用身體和時間打仗,教師的身心健康每況愈下。在應試教育面前,教師無可奈何,在奪命的機械遊戲中,欲哭無淚。

傾訴之三職稱評定教師的徹骨之痛職稱關係到教師的工資,也關係到教師的名聲,所以大多看的相當重,因為看的重,許多教師總是感到痛。一是撕下臉皮之痛。本來教師的關係是其樂融融的,可是每到職稱評定季節,就人人自衛,人以群分了,為了幾分之差,爭論得臉紅的有很多,昔日溫情脈脈變成了冷嘲熱諷,老師斯文的臉皮撕破了,這種痛許久也不能治癒成功。

二是折斷脊樑之痛。現在的職稱評定要具備個「優」或「模範」,於是,許多教師為了這個必不可少的東西,折斷了本來挺直的脊樑,求主任,找校長,跑局長,好話說盡,笑臉陪光,關係用透,金錢到位,這種折斷脊樑的疼痛,讓老師本來純潔健康的心態染上了污垢。

三是劃破血管之痛。人們向來把教師的工資當作教師生命的血脈,但在職稱評定面前,教師不得不劃破血管了,花錢買文章發表;花錢請槍手參加沒用的考試;參加花大錢形式主義的培訓,雖然隱隱做痛,但還是把血獻給了人家。職稱評定應該是促進教師工作的一種舉措,應該讓教師心中高興,但現在卻成了教師的痛,每年有那麼多教師承受職稱評定之痛,是對教師隊伍團結的破壞,是對教師整體素質提高的阻礙,更是對教師心理的一種傷害。

傾訴之四高帽子下的辛酸。

我們的社會給教師帶上了太多的高帽子,什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啊,辛勤的園丁啊,吐絲的春蠶啦,淚乾的蠟燭啊等等,但是這麼多高高的帽子,帽子下生活的教師狀況是不是其樂融融呢?

先看看是如何對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稱號的。任何一個職業群體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小丑出現,但是,我們只要嚴格處罰就是了,但對於教師群體中出現的這些另類人,媒體卻要大書特寫,大棒猛砸,很有殺雞給猴看的味道,這時,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美譽已經完全被這幾個跳樑小丑抹殺了,高帽子下的老師只剩下哭泣;「辛勤的園丁」多麼好的稱謂,但這好的背後卻是汗水和淚水,老師做著社會上最基礎的培育人才的工作,但待遇卻不好說,即使這樣,還要拖欠,無怪乎,人們不願意做老師,誰願意做付出辛苦,而報酬很少的工作啊;「吐絲的春蠶」和「淚乾的蠟燭」實在可憐,吐絲者為人類做出了精美的貢獻,最後卻死了,這就是老師的命運?蠟燭為人們貢獻了光明,自己卻流淚一生,這就是老師的前途?難道老師就不能要求得到回報嗎?

暫且摘下這些美麗的高帽子吧,教師是一個普通的人,請不要拿少數人的理想任務去衡量大多數人,因為任何一個事業不是少數幾個人支撐起來的,他還需要普通的人共同支撐。否則,高帽子下面就是一把辛酸之淚。

傾訴之五人事制度凝固的心靈嘆息

現在的學校人事制度實在不能讓人恭維,才華橫溢者可能永遠是被管理者,才能平庸者卻常常平步青雲,無能者管理有能者,只有一聲嘆息。

你才華橫溢,你就要永遠在教學一線牛一樣的工作,你不幹誰干?而且,如果真的讓你當領導,領導的無能陰暗不就暴露了嗎?況且,你也不能做領導,現在的領導人來利往,你那種靠業務立身的想法是讓人恥笑的。因此,大部分教師在走過激情澎湃之後,平靜了,衰老了,成了撞鐘的和尚;有些則清醒的走出了教育,去實現新的人生輝煌;當然,也有一小部分憑藉著自己堅強的意志和忍耐,奮鬥出了個人的陽光燦爛,但大多數人只是在嘆息中度過了。

你如果平庸無能,那有時到成了好事,你上不了課,就可以當幹事,當幹事經常在領導身邊跑來跑去,自然而然認識了許多領導,學會了許多技巧,更重要的是,也聽到看到了領導的某些密聞,領導呢?則為了保持自己的秘密,對幹事也另眼相看,這樣,逐漸幹事也成了領導的圈內人,不久也成了領導。因此,在學校里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上課的老師累死累活,一輩子做老師,不上課者輕鬆自如,反而成了領導,真是一種讓人啼笑皆非的人事怪現象。

另外,學校是知識分子聚集的地方,人才濟濟,不相上下,佔據領導位子的就那麼幾個人,大多數人只能在平淡與寂寞中度過自己的工作生涯,雖然也許有少數幾個成功人給普通人帶來點理想的瑰麗,但他的成功的條件也不是所有人具備的,大多數人只能在傳統的人事制度下,奴隸般的工作生活著,這裡的奴隸一方面是工作的奴隸,一方面是精神的奴隸。

現在的老師已經對這種醜陋的人事制度淡漠了,即使嘆息也已經麻木,成了一種凝固的悲哀。

傾訴之六社會關係網中弱者的興嘆。

在現代這個特殊的社會裡,人際關係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前途,以及幸福生活,而作為很少和外界打交道的教師則只能在關係網中望洋興嘆了。

其實,興嘆到也無所謂,主要是一遇到麻煩事,則真的讓人煩惱得怒火中燒,比如說,你要去辦點事情,如果讓人家知道你是老師,馬上就會遭受白眼和冷淡,如果你慌稱自己是某某機關的,那麼,馬上人家就會對你另眼相看,這時,你會感悟到什麼是權勢,什麼是沒有地位。

因此,作為老師最好是無事、無病、無災,這樣萬事大吉,自得其樂,然而,這種情況似乎不太多,人生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這時,你就不得不硬這頭皮,磨破腳皮,厚著臉皮,說破嘴皮的去跟人家打持久戰,你就會發現學校里對真善美的追求,到了社會上是多麼的格格不入,這種「不入」很是讓老師心中感到任務的艱巨和內心的煩惱。

或許有人說,還有學生嘛,學生也可以給你幫忙嘛。一方面教師羞於知識分子的面子不願意求學生幫忙,另一方面似乎有些掌握重大關係的學生也不肯為老師幫忙,因為老師沒有東西給他嗎。

所以,在關係大網面前,善良的老師只有一片煩惱了。

品味教師的痛2010-01-1419:44:32|分類:教育教學|標籤:|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教師揮淚傾訴八大傷心事

都說,人人都有本難念的經。作為教師,我深知這一職業真的有許多讓人傷心之事,但實在又無法解決,所以,只能揮淚傾訴,希望能引起療救者的注意,也讓我們自己得到一些安慰,因為,憋在心裡似乎更難受,倒不如一吐為快! 

1、職稱評定教師的痛

職稱關係到教師的工資,也關係到教師的名聲,所以大多看的相當重,因為看的重,許多教師總是感到痛。一是撕下臉皮之痛。本來教師的關係是其樂融融的,可是每到職稱評定季節,就人人自衛,人以群分了,為了幾分之差,爭論的臉紅的有很多,昔日溫情脈脈變成了冷嘲熱諷,老師斯文的臉皮撕破了,這種痛許久也不能治癒成功。二是折斷脊樑之痛。現在的職稱評定要具備個「優」或「模範」,於是,許多教師為了這個必不可少的東西,折斷了本來挺直的脊樑,求主任,找校長,跑局長,好話說盡,笑臉陪光,關係用透,金錢到位,這種折斷脊樑的疼痛,讓老師本來純潔健康的心態染上了污垢。三是劃破血管之痛,我向來把教師的工資當作教師生命的血脈,但在職稱評定面前,教師不得不劃破血管了,花錢買文章發表;花錢請槍手參加沒用的考試;參加花大錢形式主義的培訓,雖然隱隱作痛,但還是把血獻給了人家。職稱評定應該是促進教師工作的一種舉措,應該讓教師心中高興,但現在卻成了教師的痛,每年有那麼多教師承受職稱評定之痛,是對教師隊伍團結的破壞,是對教師整體素質提高的阻礙,更是對教師心理的一種傷害。

 2、業務培訓理想的肥皂泡 

 其實,教師喜歡培訓,因為只有培訓才能讓自己的素質不斷更新,才能讓自己的方法更先進,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質,但是現在的培訓卻讓教師只有悲哀。比如這幾年,國家搞了個骨幹教師培訓大計劃,國家培訓、省里培訓、地縣培訓,多好啊。然而,我們某些人卻把這麼好的計劃變成了小行動,因為推薦的所謂骨幹教師不是領導眼中的紅人,就是很少上課的校內管理人員,一些人把培訓當成旅遊觀光的好機會,當成人情送人了,真正激昂上進,努力能幹的骨幹教師受不到培訓。不該培訓的培訓了,只是對牛談琴,當然,更談不上讓他們把培訓的精神向基層一線教師傳達了。該培訓的沒有培訓,獨自緩慢探索。地方教育機構為了響應上級號召,也組織了形式多樣的花架子培訓,諸如「某某工程」「某某計劃」之類,名詞不斷翻新,內容只憑領導想當然,只要有轟動效應即可。至於是否符合實際,產生效果,鬼才知道。反正檔案要有,材料要送,新聞要上,電視要播,費用要收。於是,老師在忙碌完了上課、備課、看作業外,還要寫夠多少篇毛筆字,填夠多少張聽課卡,發夠多少篇教研文,記夠多少頁學習筆記等等。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檢查前的「阻擊戰」「突擊戰」「間諜戰」等各種戰術五花八門,和平時代,在學校里演繹著動紙筆、動口舌的戰爭,這是費神的「勞」。當然,還必須拿出「財」,不扣下幾張鈔票可不行,否則,繼續教育證上大章不扣,評模?進職?妄想!地方培訓,教師怎能高興?教師實在需要培訓也熱愛培訓,但現在的培訓卻成了教師理想的肥皂泡。 

 3、人事制度凝固的心靈嘆息 

 現在的學校人事制度實在不能讓人恭維,才華橫溢者永遠是被管理者,才能平庸者卻常常平步青雲,無能者管理有能者,只有一聲嘆息。 你才華橫溢,你就要永遠在教學一線牛一樣的工作,你不幹誰干?而且,如果真的讓你當領導,領導的無能陰暗不就暴露了嗎?況且,你也不能做領導,現在的領導人來利往,你那種靠業務立身的想法是讓人恥笑的。因此,大部分教師在走過激情澎湃之後,平靜了,衰老了,成了撞鐘的和尚;有些則清醒的走出了教育,去實現新的人生輝煌;當然,也有一小部分憑藉著自己堅強的意志和忍耐,奮鬥出了個人的陽光燦爛,但大多數人只是在嘆息中度過了。你如果平庸無能,那有時到成了好事,你上不了課,就可以當幹事,當幹事經常在領導身邊跑來跑去,自然而然認識了許多領導,學會了許多技巧,更重要的是,也聽到看到了領導的某些密聞,領導呢?則為了保持自己的秘密,對幹事也另眼相看,這樣,逐漸幹事也成了領導的圈內人,不久也成了領導。因此,在學校里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上課的老師累死累活,一輩子做老師,不上課者輕鬆自如,反而成了領導,真是一種讓人啼笑皆非的人事怪現象。另外,學校是知識分子聚集的地方,人才濟濟,不相上下,佔據領導位子的就那麼幾個人,大多數人只能在平淡與寂寞中度過自己的工作生涯,雖然也許有少數幾個成功人給普通人帶來點理想的瑰麗,但他的成功的條件也不是所有人具備的,大多數人只能在傳統的人事制度下,奴隸般的工作生活著,這裡的奴隸一方面是工作的奴隸,一方面是精神的奴隸。現在的老師已經對這種醜陋的人事制度淡漠了,即使嘆息也已經麻木,成了一種凝固的悲哀。 

 4、應試教育奪命的機械遊戲

 在非常實在的應試教育制度下,不僅僅學生是受害者,老師也是深其害的,應試教育實際上對老師是一種奪命的機械遊戲。各級領導要看學校的成績,學生的學習成績高了,一好百好,即使你有丑,也可忽略不計,一好遮百丑,於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老師就有了許多不得不做的奪命遊戲。題海戰術,奪取教師的興趣之命。在題海戰術下,學生在題海里痛苦的游弋,老師必然在題海里筋疲力盡的筆耕,娛樂啊,興趣啊,早已經氣息奄奄了;考試戰術,奪取教師的創新之命。現在學校的考試名目繁多,期中考試、期末考試自不必說,現在又多了個日益被人認可的月考,據說,有的地方還要有計劃的推出周考,另外,還有單元考,小節考,尖子考等等。考考是老師的法寶,現在的考試不僅是法寶,而且是督促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了,在考試戰術里,老師出題、看題,頭昏腦漲,那裡還研究什麼創新教法,在考試面前老師沒有精力創新;重點戰術,奪取老師的全面發展的生命。現在有重點學校,重點班級,重點學生,這些是教師將來得高分的基礎,然而,老師的成長主要是在教育後進生中成長的,沒有在後進生的教育中有所創造的教師必然不能全面發展的教師。時間戰術,掠奪教師的健康之命。在應試教育大背景下,教師被逼迫著在時間上大打疲勞戰,雙休日沒有了,假期變瘦了,教師用身體和時間打仗,教師的身心健康每況愈下。在應試教育面前,教師無可奈何,在奪命的機械遊戲中,欲哭無淚。 

5、地位不高高帽子下的辛酸

我們的社會給教師帶上了太多的高帽子,什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啊,辛勤的園丁啊,吐絲的春蠶啦,淚乾的蠟燭啊等等,但是這麼多高高的帽子,帽子下生活的教師狀況是不是其樂融融呢?先看看是如何對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稱號的。任何一個職業群體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小丑出現,但是,我們只要嚴格處罰就是了,但對於教師群體中出現的這類人,媒體卻要大書特寫,大棒猛砸,很有殺雞給猴看的味道,這時,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美譽已經完全被這幾個跳樑小丑抹殺了,高帽子下的老師只剩下哭泣;「辛勤的園丁」多麼好的稱謂,但這好的背後卻是汗水和淚水,老師做著社會上最基礎培育人才的工作,但待遇卻不好說,即使這樣,還要拖欠,無怪乎,人們不願意做老師,誰願意做付出辛苦,而報酬很少的工作啊;「吐絲的春蠶」和「淚乾的蠟燭」實在可憐,吐絲者為人類做出了精美的貢獻,最後卻死了,這就是老師的命運?蠟燭為人們貢獻了光明,自己卻流淚一生,這就是老師的前途?難道老師就不能要求得到回報嗎?暫且摘下這些美麗的高帽子吧,教師是一個普通的人,請不要拿少數人的理想任務去衡量大多數人,因為任何一個事業不是少數幾個人支撐起來的,他還需要普通的人共同支撐。否則,高帽子下面就是一把辛酸之淚。  

6、工作繁重不能說出的辛苦

常聽有人說,老師有什麼,不就是那麼幾節課,每年有兩個大假期,多麼清閑啊!其實,這恰恰是他們對老師工作的不理解,他們不懂得幾節課的背後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備課,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看作業,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時間研究學生,老師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師心上的工作是沒有時間限制的。還有一些教育人士說,人家外國教師的工作量要比中國教師大多了,但他們卻忘了,人家外國實施的是素質教育,而我們中國卻實行的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無論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沉重的包袱。老師工作的繁重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繁重的作業,中小學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大多數都在搞大量的機械作業,領導逼著留作業,家長逼著看作業,老師兩頭受氣地在批改作業里非常疲勞。二是名目繁多的考試,因為現在的考試是體現教師工作價值的唯一辦法,因此,加強管理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加強考試,於是各種花樣繁多的考試粉墨登場,考試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老師繁重工作的過程,出題,監場,看卷,著實忙。三是複雜的學生問題,現在,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複雜,這就給老師的工作帶來了太多的艱難,面對社會眾多因素造成的問題學生,要求老師一個解決,老師搜腸刮肚,心裡勞累,不言而喻。老師工作的繁重更多的是體現在下課後,心理的沉重負擔上,這種工作的無形延續讓老師全天侯工作,這是其他任何一個職業所不具備的。這種工作看不見,摸不著,但自己又說不得。因為,你一說累,就會有許多人反駁,農民會說,你能比我們挖土揮汗辛苦?工人會說,你能比我們機器隆隆辛苦?商人會說,你能比我們風險奔波辛苦?有苦不能說,只能埋在心中。

7、事業前途平淡中的無奈  

可以說,每個剛剛走上講台的教師都曾經有一番壯志宏圖。有的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學校的領導,有的想通過自己的拼搏成為一代名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的流失,工作的打磨,許多人的稜角光滑了,雄心沒有了,壯志消失了,更多的是對事業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無奈的工作著。因為他們發現,原來現實和自己的理想差距如此遙遠,在學校里並非你的業務水平高就能走上領導崗位,於是,這些人,有的向社會投降了,成了自己曾經厭惡的人,更多的是變的冷漠甚至於消極反抗了。他們發現現實和自己的教育之夢距離太大了,必須在應試教育的怪圈中旋轉,否則就會遭受領導的批評,家長的指責,最好收起你那一套教育的烏托邦,回到可憐的現實中,為了生存麻木而機械的重複前人的勞碌,於是現實和理想的矛盾掩藏了,只是如此的工作著。當然也有少數輝煌燦爛的人物,但他們的機遇,他們的環境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的,而且,我也一向認為不用那少數人成功的例子,去衡量我們這些普通人,我們不需要那這些特殊的例子來要求我們,我們想說的是,我們的教育機制,教育氛圍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為什麼要讓我們教師如此無奈的在平淡中工作,難道我們不需要激情烈火的點燃嗎?我們不願意在平淡中無奈的工作,我們同樣需要陽光燦爛,生機勃勃,我們不願意在灰色中流淚生活。 

8、社會關係善良者的煩惱

在現代這個特殊的社會裡,人際關係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前途,以及幸福生活,而作為很少和外界打交道的教師則只能在關係網中望洋興嘆了。其實,興嘆到也無所謂,主要是一遇到麻煩事,則真的讓人煩惱的怒火中燒,比如說,你要去辦點事情,如果讓人家知道你是老師,馬上就會遭受白眼和冷淡,而如果你謊稱自己是某某機關的,那麼,馬上人家就會對你另眼相看,這時,你會感悟到什麼是權勢,什麼是沒有地位。因此,作為老師最好是無事,無病無災,這樣萬事大吉,自得其樂,然而,這種情況似乎不太多,人生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這時,你就不得不硬著頭皮,磨破腳皮,厚著臉皮,說破嘴皮地去跟人家打持久戰,這時,你就會發現學校里對真善美的追求,到了社會上是多麼的格格不入,這種「不入」很是讓老師心中感到任務的艱巨和內心的煩惱。或許有人說,還有學生嘛?學生也可以給你幫忙嘛。一方面教師羞於知識分子的面子不願意讓學生幫忙,另一方面似乎有些掌握重大關係的學生也不肯為老師幫忙,因為老師沒有東西給他嘛。所以,在關係大網面前,善良的老師只有一片煩惱了。

十位名家看一堂好語文課的標準

(一)支玉恆

什麼是好課

——直觀的感性評價

●支玉恆

對於我們一線的任課老師,用感性的、直觀的方法來認識或評價一節課的優劣,是最方便也最適用的。大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觀察。

一、從學科性質上看。「語文姓語」這是大家常說的一句俗話,但它簡練明確地表達了語文教學的基本特徵。語文是工具,需要學習訓練,需要運用積累;語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審美、有文化積澱。《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講,在語言實踐過程中,提高語言實踐的能力。這就是要用語文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語文的無窮內涵。學生的多讀、多寫、多思、多問,是最重要的語文實踐,是實現語文積累,提高語文學習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徑。要克服目前課堂上大量存在的非語文手段的現象,還語文教學的本來面目。

二、從課堂形態上看。「課標」指出:要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就要求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堂,是學生充分施展和表現才能、取得學習成果的時空。在課堂上不管老師表現了多麼高超的語文才華,如果學生沒有充分活躍起來,沒有思維、想像、情感的迸發,就不能算一節好課。因此,學生自主地、生動活潑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學習,應該是一節好課的主要標誌。

三、從學生髮展上看。教育是為了學生的發展。這種發展應該表現在每一節具體的課上。好的課堂,應能反映出學生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由不熟練到熟練、由不喜歡到喜歡的發展過程。另外,學生的發展又應該是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因此,以科學而又藝術化的方法過程,實現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全面發展的課堂,才是好課。

四、從學習氛圍上看。教師是學生的朋友,在好的課堂上,老師應該與學生是平等的,與學生應該是心與心的交流(而不僅僅是過去所說的「教態」如何)。有了好的學習心理氛圍,課堂就一定會是民主的、和諧的,學生的學習就會是愉悅的。

五、從教學個性上看。語文教學不但應該使學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個性化的發展,而且特別注重教師教學的個性化。語文教材是一篇篇不同的選文。不同的課文,就應該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每篇課文都應該選擇最適合教材的個性化的方法——因為內容決定形式。當然,不同的老師、不同的學生,也應該有不同的教學設計。有些老師模仿別人的教案去上課,試一試可以,一以貫之,肯定不會有好的結果。

(二)靳家彥

我心目中的好課標準

●靳家彥

怎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見仁見智,眾說紛紜。

我本著「莫被傳統禁錮思想,不為時尚放棄永恆」的理念,提出十條標準,就教於大家。

一、目標明確。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上確定立體的目標。師生認同,指向明晰。

二、重點突出。這堂課重點是什麼,師生都應胸中有數,明明白白。難點要突破,疑點要解決,特點要抓准,重點才能突出。立足於教材,延伸要適度。

三、以生為本。從每位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的宗旨出發,課堂上真學、真思、真練、真會,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落實,教師的主導作用恰如其分,師生互動,交往自然、和諧、融洽。

四、流程科學。課堂流程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及認知規律;教學流程符合學科邏輯,順理成章。嚴謹流暢,疏密有致。

五、注重內化。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課堂充滿文化氣息;內化、積澱、裂變、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亂,情趣盎然。

六、體現溝通。課內外、校內外、學科間、知行間相互溝通,有機整合。

七、啟迪創造。引導學生勤于思考,善於質疑,敢於發表獨立見解,倡導創新思維方式;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合作精神。

八、媒體得當。根據需要與可能,恰當運用媒體手段,常規手段與現代媒體各展其長,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機整合,處理好手段與目標、內容與形式的關係。

九、講求實效。無論何種方式方法,無論什麼理論模式,最終的檢驗尺度是學生質量。面向全體,全面提高,因材施教,效果顯著。

十、多元評價。對一堂課的評價應根據目標達成的要求,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綜合評價。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課堂評價的主要方式,應把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領導及專家評價相結合。

(三)賈志敏

讓課堂充滿活力

●賈志敏

舞台表演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也是一門藝術。兩者間有相通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前者重在結果,後者重在過程;前者講究的是美,後者講究的是真;前者觀看的是「台上一分鐘」,後者觀看的是「台下十年功」。

一般來說,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是在課堂上。因此,就有了「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向四十分鐘要質量」的說法。

一堂好課就像藝術珍品,讓人津津樂道,回味無窮。怎樣的課才算好課?

我認為,好的課,要體現三個教學原則:

1、要以學生為本。時間是學生的,空間是學生的,是學生在學習語言,因此,學生理應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為學生服務的,是配角,充分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活動,千萬不能互換角色,本末倒置。

2、要以訓練為主。語言是一種技能。要掌握它,必須通過無數次的訓練,要讓學生聽得清楚,說得明白,讀得正確,寫得流暢。本事是訓練出來的,絕非「講」出來的。

3、要以鼓勵為主。毋庸諱言,我們的母語是眾多語言中不易學,不易掌握的語種之一。課堂上學生出現差錯,產生困難是十分正常的。不去挖苦、諷刺,要多給學生以鼓勵與幫助。鼓勵學生不僅是種手段,也是一個教師思想的具體體現。

教學要環環相套,絲絲入扣,行雲流水,滴水不漏,反之,課堂上鬆鬆垮垮,東拉西扯,嘩眾取寵,華而不實,是算不上一堂好課的。

好的課,從感覺上來說,可用「累」與「不累」來區別:

如若聽課者始終被精彩的課堂教學活動所吸引,精神專註、積極投入,沒有絲毫「累」的感覺,那麼,無疑,這是一堂好課。反之,聽者焦慮不安,惋惜不已,時而抬腕看錶,時而交頭接耳,等待著下課鐘聲響起,那麼,這樣的課是不能列入好課之列的。

(四)薛法根

簡約之美

——我的好課設計觀

●薛法根

語文,承載著太多的「使命」: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提高言語能力、豐富精神世界、傳承民族文化……由此,語文課千頭萬緒,模糊一片,甚至失卻了純真的「語文味」!我以為「大道至簡」,語文課必須反璞歸真,體現一種「簡約之美」,正所謂「簡簡單單教語文,扎紮實實促發展」。從教師的視角看,一堂好課應該這樣設計:

教學目標簡明:一堂課徹底解決一兩個學生切實需要解決問題,真正給學生留下點東西,比浮光掠影、蜻蜓點水、隔靴搔癢的教學要有效得多。

教學內容簡約:課堂教學的時間是個常數,是有限的,學生的學習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選擇學習的內容,特別是關乎學生終身受用的「核心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課堂,也不需要把什麼都講透了,留下點懸念和空間,就是給學生自由和發展。

教學環節簡化:語文學習本身是一件簡單的快活的事情。我們沒有必要設計那麼多的學習環節,沒有必要設置那麼多的學習障礙(問題)和陷阱讓學生去鑽,沒有必要搞得這麼複雜、這麼玄、這麼深奧。比如:你是怎麼體會到的?孰不知體會的過程本身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學生卻因這種追根究底而感到恐懼,漸漸喪失了自己本應具有的探究精神。「勤師培養了懶學生」!這樣的現象值得我們重視和深思!

教學方法簡便:簡單意味著可以學習,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簡便的方法、簡捷的思路是為學生所喜歡,所樂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能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

教學媒介簡單:語文教學可以活力不必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技術,克服「浪費與作秀」。現代教學技術(多媒體技術)使用過度,也會扼殺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和豐富的想像力。

教學用語簡要:課堂中除卻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縟節,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說,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樣明凈,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簡單的課堂,其獨特的神韻就在於此!

其實,簡單是一種教學中的大氣度、大智慧!它來源於對學生真切的、真誠的、真實的愛;來源於教師豐厚的修養和教學藝術;來源於對教學生活的發現和深刻的認識!

(五)王崧舟

好課三味

●王崧舟

長話短說,開宗明義,我覺得好課有好味,一堂好的語文課得有「三味」。

第一味是「語文味」。一堂好的語文課,首先得有「語文味」。語文味越濃,課就越好。語文課的最大問題,不是怎麼教的問題,而是教什麼的問題。語文課的最大悲哀是語文本體的淡化和失落。說句不太中聽的話,不少語文課總是喜歡「紅杏出牆」「為人作嫁」。那麼,什麼是「語文味」?「語文味」就是守住語文本體的一畝三分地。語文的本體是什麼?顯然不是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容,即「寫的什麼」。而是用什麼樣的語言形式來承載這些內容,即「怎麼寫的」。語文要學的就是「這個」。語文味所指的就是「這個味」。具體來說,語文味表現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註、摘抄書作」的「寫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第二味是「人情味」。一堂好的語文課,必須得有「人情味」。這裡的「人情味」有著三層意味:一是指語文課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機械刻板的語文課註定不受學生的歡迎,不受學生歡迎的課能稱為好課嗎?二是指語文課要注重情感熏陶、價值引領,否則,語文課就會犯上「喪魂落魄症」,淪為「空心課」;三是指語文課要以人為本,充滿人文關懷,對學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要求、賞識其個性、激勵其潛能,真正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第三味是「書卷味」。一堂好的語文課,最好還能有點「書卷味」。當然,這是我的一種個人偏好,或者說是我的一種風格追求。有的語文課,初看時滿目繁花、流光溢彩,但細細體會,則味同嚼蠟,整個感覺就是缺乏內涵、缺乏品位。有「書卷味」的語文課,初聽時可能不覺得怎樣,但往往越嚼越有味道。有「書卷味」的語文課,充滿濃濃的文化氣息,內含豐厚的文化底蘊;有「書卷味」的語文課,儒雅、從容、含蓄、純正;有「書卷味」的語文課,常常靈氣勃發、靈光閃現,或在教學設計上別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獨具慧眼、或在課堂操作上另闢蹊徑。總之,有「書卷味」的語文課是大有嚼頭的語文課。評課就是嚼課,好課必能嚼出好味。

有了「三味」的語文課必是一堂好課。

(六)孫雙金

好課像登山

●孫雙金

我認為好課像登山,這是我的「登山」理論。

登山的過程是體力得到鍛煉,眼界得到開闊,心情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升華的過程。

上課的過程是智力得到開發,能力得到培養,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提升的過程。

登山的樂趣在過程中。上課的樂趣也在過程中。好課特彆強調讓學生經歷程,經歷由不知到知的過程,經歷由不會到會的過程,經歷由不能到能的過程。讓學生的思維和情感經歷「山重水複」「柳暗花明」,體驗「豁然開朗」的快樂。學習雖然艱辛,但樂在其中,其樂無窮。

上山是體力鍛煉,上課是腦力鍛煉,但兩者道理相通,從登山中可以得到諸多啟迪。

1、登什麼山?是登小山還是登高山?我想大多數人會選擇巍峨的泰山,險峻的黃山。課堂上登什麼山呢?我認為要攀登「三座人山」。一座是知識的高山,因為知識是基礎,知識是力量;一座是思維的高山,因為思維是能力的核心,是創新的關鍵;一座是情感的高山,課堂要讓學生感受什麼是真正的真、善、美,讓學生情感經受洗滌,得到凈化。

2、路徑由誰選擇?可由導遊帶領,可由登山者自己尋找。各處的樂趣不同。

學習的路徑由誰選擇?是老師包辦代替,還是讓學生自主確定?不要做那蹩腳的導遊,只會亦步亦趨。放手讓學生去思考,去選擇,去嘗試,去探索。碰壁又何妨?摔倒又怎樣?學生就是在摔倒、碰壁中找到正確的路徑。「失敗乃成功之母」,錯誤乃正確之父也。錯誤也是學生人生體驗的資本。「不經一番寒徹苦,哪得梅花撲鼻香」呢?

3、怎麼上山?可由自己走著上,可由別人抬著上,也可以坐著纜車上。坐著纜車上也能到山頂,但看不到沿途的風光,享受不到登山的快樂。別人抬著上無需自己用力,可肢體沒有得到鍛煉,身心沒有得到發展。自己走著上,邊走邊看,既動腦又動腳,享受登山的快樂。上課呢?教師告訴學生,學生也能掌握知識,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領著學生學,學生不會迷失方向,但學習方法是現成得來,不是自己建構,終不牢*。而自己主動探索嘗試解決問題,建構的知識結構、能力體系、情感價值才會終身難忘。

(七)孫建鋒

我的好課觀

●孫建鋒

好課是教師與學生生命的共同融入。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彌足珍貴。生命屬於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依戀另一個生命結伴而行。從生命意義上講:好課,就是珍愛生命、敬畏生命、享受生命,追求教師與學生生命的共同融入。教師與學生生命共同融入的好課,意味著教師那見功、望利的眼睛能和學生看山、看水的眼睛聚焦,那把弄柴、米、油、鹽的手能和學生調弄棋、琴、書、畫的手共舞,那踏破紅塵的腳能和學生踏青、趕海的腳同步;意味著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每一節課負責,而且要對學生的一生髮展負責;意味著教師不僅要追求一種簡約而不簡單,輕靈而不輕浮的教學藝術,而且要追求一種純樸而不雕琢,創新而不因襲的美感。

好課是教師與學生心靈的平等對話。如果說滔滔河流是兩山之間的橋;綿綿細雨是天地之間的橋;那麼,濃濃情感就是教師和學生心靈對話的橋。好課中,教師真誠地把學生看作心靈上的朋友,學生忘情地把教師當作靈魂中的親人;教師眉開眼笑,學生眉飛色舞;教師歡聲笑語,學生鶯歌燕舞;教師柔情似水,學生情深似海。「心橋」飛架,對話變通途:心空月朗,涼風習習,地碧天藍,襟懷若谷;話語涓涓而流,心門徐徐洞開。身置此境,話談清了;理,擺透了;情,交融了;心貼緊了。情至理順,精神漫遊。哪有心聲不能聆聽?哪有心靈不能理喻?哪有心室不能點亮?哪有心花不能怒放?

好課是教師與學生智慧的相互牖啟。心走向神,不能安放,心走向物,也不能安放,一如魯濱遜漂流到荒島,孤零零一顆心,面向異物,何以安放?心走向心,才能找到安頓,找到歸宿。好課注重的是學生心走向教師心,教師心走向學生心的過程,即教師與學生智慧相互牖啟的過程。

教師節,李老師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張硬紙板上畫著一雙鞋。」下面寫著:「老師,這雙皮鞋送給你穿。」

批改作文的時候,李老師讀到了送「鞋」的理由。

「別人都穿著皮鞋,老師穿的是布鞋,老師肯定很窮。我做了一雙很漂亮鞋子給他。不過那鞋不能穿,是畫在紙上的,我希望將來老師穿上真正的皮鞋。現在我沒有錢,因為爸爸下崗了,媽媽出走了。我穿著布鞋,同學們都說我家裡窮。以後,我有錢了,一定會買一雙真皮鞋給老師穿。

講評作文的時候,李老師拿出「禮物」,宣讀習作,並意味深長地道出了心聲:「腳上穿著布鞋,心裡卻裝著別人,是最讓老師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給予別人幸福。能給予就不貧窮。

這就是教師與學生智慧的相互牖啟。它不僅使學生用外在的眼睛看到了現象,而且用內在的眼睛看到了意義,進而使意義積澱為學生心靈的財富。

(八)竇桂梅

綠意在課堂生長

——我欣賞這樣的語文課

●竇桂梅

何為好課?其標準往往指向公開課。如果把公開課看成是教研活動的名門閨秀,那麼,我們給她所附加的框框還真有點「三從四德」的味道。有時我們的導向像過於靈活的風向標,這邊剛倡導「合作」,課堂上了就旋起了合作風;那邊剛鼓勵多媒體教學,全國便普開了課件花……一個個風行的理念,成為評委、教師對公開課和優質課的一道道「緊箍咒」。在如此多的束縛和搖擺下,公開課如何把握學科本質,引領和指導教師們每日的課堂行為,已成為廣大教師的一個重要話題。

好課涉及的因素很多,課堂評價尺度也已走向多元——新課程標準是尺度,學生接受程度是尺度,動態生成的效果是尺度,聽課教師的主觀感受也是一個潛在的尺度。那麼,透過這些表象的「尺度」,新課程理念關照下的語文課堂是否還應該具備某些本質性的價值追求?

沒有「圍場」的課堂

讓我們看看周益民老師教學的《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片段。

師:想想,詩人為什麼說大自然是綠色的呢?

生:因為大自然里有綠樹、翠竹、碧草、青山,它們都是綠色的。

生:不對,大自然里也有紅花、彩霞呀,並不完全是綠色的。

師:說得有道理!那麼詩人為什麼偏要說它是綠色的呢?想想,綠色是不是有著某種——

生:我明白了,綠色是生命的顏色,象徵著活力。

師:好啊,正是人們常說的「生命之樹常青」。

生:確實,在沙漠里,只要看到了綠洲,就等於獲得了生命的希望。

生:因為綠色充滿活力,像一個少年,朝氣蓬勃,熱力四射。

生: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的運用被歷代稱頌呢!

生:綠色還是環保的同義語,現在人們要吃綠色食品,要住綠色住宅。

師:是的,有人甚至把充滿溫馨的課堂叫做綠色——(生:課堂)總不會說是到了植物研究室吧。(生笑)

生:我就不同意,難道其他顏色就不能代表大自然的色彩了?

師:好啊,那你說說看,你認為大自然是什麼顏色的?

生:我認為大自然是紅色的,紅楓、紅花、紅雲,萬紫千紅。紅色代表著喜氣洋洋,象徵著紅紅火火。

師:紅色的大自然,好!蘊藏著熱烈,昭示著興旺,傳遞著幸福。古詩中對「紅」的吟詠也很多,像——

生:霜葉紅於二月花。

生:人面桃花相映紅。

生:日出江花紅勝火。

生:映日荷花別樣紅。

生:我認為大自然是白色的。白色象徵著聖潔、高雅,雪花就是那美的精靈。

師:不錯,民間有諺語:瑞雪兆豐年。

生:我覺得大自然是彩色的,人們不是常說「綠樹紅花」「五顏六色」「五彩繽紛」「橙黃橘綠」嗎?你們想,如果只是一種顏色那多單調啊!

師:大家說得可真好。不過我也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同一個大自然,怎麼各人的體會就不一樣呢?

生:肯定不是紅綠色盲唄。(笑聲)

生:是因為每個人的喜好不一樣吧。

生:我想,是每個人對大自然體會的角度不同。

師:精闢!你的發言讓我想起了蘇東坡的名句——橫看成嶺側成峰。剛才我們的討論是否就是現實的自然和心中的自然的關係?(生點頭)那麼,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的內心,來體會他心中綠色的大自然吧。

以上流程樸素得不能再樸素——「描述、初讀、感受、交流、讀誦」。周老師卻如一位底蘊深厚、諳熟規律的「指揮家」,啟發引領、聯想推演,用神奇的指揮棒經營自己的「樂隊」——啟程,抒情,轉合,激蕩。沒有現代化輔助手段,完全是蘇格拉底式的對話,正視學生的關注點,不是居高臨下的告訴學生「這是什麼、那是什麼」,但其蘊涵的外延和內涵卻很廣,我們已經不能從「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方法是否先進」的技術層面審視。周教師沒有把知識技能看成凝固不變的東西,而是合理承認其不確定性,通過它進行批判性、創造性思維並由此建構出新的意義。這樣的教學過程就真正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同時也充分體現了「探究本位」、「學生中心」的課程理念。於是,學生才探究出了一個五彩繽紛的大自然,「唱出」了自己心中的色彩,獲得了心靈的遠航與飛揚。

由此,我想到了「牧羊人」。如果牧羊人圈定一塊草地放羊,羊是不會膘肥體壯的。所以牧羊地是沒有圍場的——翠色慾滴、鮮花點綴、藍天白雲映襯,好一塊活力盎然的生態之地。周教師的課堂就是這沒有圍場的廣袤的生態之地——教師挈領一句:「詩人為什麼說大自然是綠色的?」學生就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得出不同的認識:「大自然有綠樹、翠竹、碧草、青山」,所以大自然是綠色的;觀照自己的主觀感受:「因為綠色象徵生命,象徵活力」,所以大自然是綠色的;整理加工自己的語文積累:「認為大自然是紅色的」、「白色的」,或索性走入自己內心「認為大自然是彩色的」。

這樣的課堂才是生命的綠色課堂,才是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的課堂——就是這麼一個過程,原來知識的意義被重新建構:「同一個大自然,各人的體會卻可以不一樣」,就是這麼一個過程,學生學會了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自然,用別人的態度來反觀自己,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別人,用作者的詩情來體悟人生;也就是這麼一個過程,學生的閱讀心境一下子與文本的語境打通、連接甚而同化。對話的平台已經建起,對話的語流必將暢通無阻。正因為跟學生的個體生命體驗相關,就避免了被動的強加,從而形成對話和個體感悟,實現了內在主動性驅動下的學習活動。這種不設「圍場」的課堂其實就是追求一種不確定性、生成性,瀰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氣息將使課堂充滿不可預料的魅力,使課堂成為一個思維激蕩和靈感勃發的「場」。

可惜,關於小學語文教學,大多仍然陷在「圍場」內的探索上——教程怎樣設計,課件怎樣製作,多媒體怎樣應用,學生怎樣調動……語文課已經被打扮得花枝招展。似乎現代化的教學就是按動滑鼠和敲擊鍵盤,似乎教師的作用只剩下了組織和引導——這實在是一種偏頗。不是嗎,技術的先進並不代表理念的先進。從很大程度上講,就人文教育而言,推動其前進的不是技術而是思想;不是那些精於弄巧、疏於深思的「工匠」,而是底蘊厚實的教師。

家常味的課堂

讓我們再看看周益民老師教學的《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另一片段。

師:同學們讀讀課文,想想,詩人為什麼說大自然是課本呢?

生:因為大自然里充滿著知識,充滿了科學的奧妙。牛頓就是從蘋果落地受到啟發,發現了萬有引力。

師:哦,那就是說大自然是一本奇妙的科學課本了!啊,謝謝你,你打開了我的思路,我的腦中突然冒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咱們不妨來討論討論:大自然是本什麼課本呢?

生:我認為大自然是本語文課本,當你看到樹木的時候,就會想起「木」字。我們倚*在大樹旁,不就是「休」字嗎?

生:我認為大自然是音樂課本。小燕子是音符。《燕子》中寫道: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一支春天的歌。

生:我也認為是音樂課本。小蝌蚪才是音符呢,小河嘩啦啦地往前跑,像在唱著一首古老的歌謠。空中,小鳥在賽歌,那是民族唱法,「自在嬌鶯恰恰啼」嘛;林間,野獸在狂吼,那都是搖滾。(生大笑)

生:我認為是美術課本。它色彩鮮明,線條多樣,層次豐富。山川田野,鳥獸蟲魚,都是畫上的景觀。

師:好美呀,我又想起了一句詩:雲是天空的畫。

生:我不說課本了,我認為大自然是一本童話書,一本用絢麗色彩描繪成的童話書。一年四季,都在講述著不同的故事。春天的童話是嫩嫩的,夏天的童話是碧綠的,秋天的童話是金色的,冬天的童話是雪白的。

師:好浪漫的想像啊!

師:同學們,大自然真是神奇而又美妙,打開它,你就會感受到它的魅力。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體會,它還會是數學課本、體育課本,甚至舞蹈課本等等。就像我們心中各有一種大自然的色彩一樣,我們只要用心閱讀,也同樣會擁有一本屬於自己的大自然課本。

聽著聽著,突然有一種錯覺:老師不是站在台上,甚至也不是在學生中間隨意走動,而是和孩子們圍坐一圈,閑閑地敘,淡淡地笑——漫談,朗讀,解句,拓展——於恬淡從容的氛圍里,教學流程如一幅綠意濃濃的畫卷,在談話間次第展開。這節平常課是和孩子一起製作的家常菜,是真實樸素,平常普通的味道,然而卻是一天也不能離開的真正有營養的米飯,而不是鈣片、維生素之類的「補藥」。這樣的課堂就像每天的生活那樣自然,教師是在為學生上課,而不是給聽課的人表演。

「詩人為什麼說大自然是課本?」又一句聊天式的問話,不自覺成了供學生進行反思、質疑、批判、創造的「抓手」。學生自我開掘,暢所欲言。詩中的聲音、色彩,成了學生感受得到的聲音、色彩;詩中的早晨、黃昏,成了學生曾經走過的早晨、黃昏;詩中滿懷的豪情、寬廣的胸襟,成了學生正在揚起的理想風采——「綠色」雖然還是「綠色」,「課本」雖然還是「課本」,但「山已不是原來那座山,水也不是原來那個水」。「綠色」、「課本」已經有了新的更深的含義,這是師生輕鬆愉快、自然而然得到的新義。

大自然是本無字書,課堂又何嘗不是呢?雖然身在小小的教室,周老師跟孩子們從生動的詩句中,已經體察到了「寬廣」「遼遠」「生命」。周老師這節「原生態」的課堂,其最終的落腳點就是緊緊圍繞「學生」二字真實自然地教學,輕鬆打開了「語文教學的課本」,打開了大自然的課本。

綜上,我要說,丟開一切「三從四德」式的條條框框,只以課堂前後學生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或某方面)的落差為依據,來評價課堂是否成功,是有益於學生的真真切切的科研活動而不是演出。這樣的課堂真正著陸於學生的真實境況,教師視野關注的是學生,而不是聽課的專家們,這樣的課堂也許不美但很實在、實用,也許磕磕絆絆,但很有啟示、借鑒……因此,公開課也應該有「家常課」的心態——「一切為著孩子的發展」。

(九)游彩雲

怎樣才算好課

●游彩雲

怎樣的課才算好課呢?有這麼一節比賽課,上課的老師普通話標準,朗讀水平高;學生回答問題聲音響亮,態度大方;小組學習井然有序、場面熱鬧;教學環環相扣,結構完整;課件製作精美,使用恰當;課上得順利流暢,目標也能基本完成。不少老師都認為這節課不錯,應該算是好課。但是再細細思量,我們發現這些表面的成功卻隱藏著深深的不足。(1)學生積極但不激動,因為學習任務不經努力就輕而易舉地完成了;(2)小組學習「熱鬧非凡」但過於整齊劃一,富有個性、創意的思想沒有真正呈現出來;(3)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問有徐但缺少思想的交鋒;(4)孩子們表現不錯但看不到他們成長發展的軌跡;(5)老師胸有成竹但教學的智慧沒有體現。

我想這是因為參賽的老師顧慮太多了,既怕教學目標不能完成,又怕影響教學進度,總之是被心中那個面面俱到的課堂評價束縛了自己的手腳。以至錯誤地認為課堂上最理想的進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節外生枝」。這樣就導致教學重心的偏離,殊不知只有關注學情的教學才是教學的本質所在。

真正的好課應該是靈動的、智慧的、動態生成的。具體地說老師備課時在目標的確定、內容的安排、方法的選擇、媒體的運用作了充分的思考與準備後,在窮盡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變化而作出應對措施後,就要把整個身心都投入到課堂中去,把目光都集中到每一個學生身上,關注他們表情的變化,傾聽他們發言的內容,觀察他們討論的狀況,了解他們掌握的程度……然後該激勵的激勵,該點撥的點撥,該示範的示範,該調整的調整……做到靈活應變,因勢利導。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充滿激情與智慧,充滿生機與活力,充滿挑戰與創新。

(十)張偉

做到三個「不唯」方始為「好課」

●張偉

「好課」,顧名思義就是要超出一般,有個性,有「看點」,有新穎獨到處,流於一般、四平八穩無所謂「好」課。「好課」應當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我以為可以借用陳雲同志的「不唯書、不唯上」,再加一個「不唯課堂」這樣「三個不唯」來確立。

不唯書。就是不唯高架的理論和教科書上的現成定論。《馬背上的小紅軍》課文題目經修改後叫作《倔強的小紅軍》。一位教師為此在自己的課即將結束的時候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比較兩個課題,看哪個更適合於眼前的這位小紅軍。」經過激烈爭論學生們得出了這樣的認識:「課文說到底就是為了誰『上馬』,因為誰上了馬誰就獲得了生存的希望,反之將面對死亡。『倔強』反映的只是人的性格特點,是單層面的,小紅軍表現出的那種固執不上馬,卻不是性格使然,反映的恰恰是他『利在他人』豐富的內心世界。最終小紅軍是上馬了,但那正是他犧牲的時刻!『馬背上』給人的是強烈的內心震撼,是『倔強』不能比擬的。」這樣的課是好是壞顯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不唯上。就是不唯專家、領導和權威。這一點對中國的兒童顯得尤為重要,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影響太大,應從娃娃抓起摒除「人治」思想。《黃河象》講的是一頭黃河象歷經200萬年形成化石的事。一位教師就以「200萬年前的事科學家們也沒見過,他們說的就一定是事實嗎?」為題,引導學生以審視的目光來看待專家的結論,並按照教材提供的黃河象「腳踩著一塊石頭」的線索,引導學生展開逆推學習,不但自主地得出大象陷入河底和化石形成的過程,對科學家得出的結論也進行了驗證。同是一樣的結論,不是「唯」科學家而得,是在批判中建構,所得是多方面的。

不唯課堂。好課應是能「透過牆壁看世界」的,應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和延展性,它不能僅限於課堂,課本也「僅是一個例子」。好課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能憑藉課文中的一個點加以延伸轉換,使之與課堂外、現實中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通過實踐性的活動,讓學生生成和建構起一些新認知能力。如一位教師在教授完《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課文,抓住「信息」這一關注點,以「『卡通』世界」為線索,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融入生活,以小組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進行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深化了內容,開闊了視野,鍛煉了能力,取得課堂內、書本上所難以取得的效果。

品味教師的痛2010-01-1419:44:32|分類:教育教學|標籤:|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教師揮淚傾訴八大傷心事

都說,人人都有本難念的經。作為教師,我深知這一職業真的有許多讓人傷心之事,但實在又無法解決,所以,只能揮淚傾訴,希望能引起療救者的注意,也讓我們自己得到一些安慰,因為,憋在心裡似乎更難受,倒不如一吐為快! 

1、職稱評定教師的痛

職稱關係到教師的工資,也關係到教師的名聲,所以大多看的相當重,因為看的重,許多教師總是感到痛。一是撕下臉皮之痛。本來教師的關係是其樂融融的,可是每到職稱評定季節,就人人自衛,人以群分了,為了幾分之差,爭論的臉紅的有很多,昔日溫情脈脈變成了冷嘲熱諷,老師斯文的臉皮撕破了,這種痛許久也不能治癒成功。二是折斷脊樑之痛。現在的職稱評定要具備個「優」或「模範」,於是,許多教師為了這個必不可少的東西,折斷了本來挺直的脊樑,求主任,找校長,跑局長,好話說盡,笑臉陪光,關係用透,金錢到位,這種折斷脊樑的疼痛,讓老師本來純潔健康的心態染上了污垢。三是劃破血管之痛,我向來把教師的工資當作教師生命的血脈,但在職稱評定面前,教師不得不劃破血管了,花錢買文章發表;花錢請槍手參加沒用的考試;參加花大錢形式主義的培訓,雖然隱隱作痛,但還是把血獻給了人家。職稱評定應該是促進教師工作的一種舉措,應該讓教師心中高興,但現在卻成了教師的痛,每年有那麼多教師承受職稱評定之痛,是對教師隊伍團結的破壞,是對教師整體素質提高的阻礙,更是對教師心理的一種傷害。

 2、業務培訓理想的肥皂泡 

 其實,教師喜歡培訓,因為只有培訓才能讓自己的素質不斷更新,才能讓自己的方法更先進,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質,但是現在的培訓卻讓教師只有悲哀。比如這幾年,國家搞了個骨幹教師培訓大計劃,國家培訓、省里培訓、地縣培訓,多好啊。然而,我們某些人卻把這麼好的計劃變成了小行動,因為推薦的所謂骨幹教師不是領導眼中的紅人,就是很少上課的校內管理人員,一些人把培訓當成旅遊觀光的好機會,當成人情送人了,真正激昂上進,努力能幹的骨幹教師受不到培訓。不該培訓的培訓了,只是對牛談琴,當然,更談不上讓他們把培訓的精神向基層一線教師傳達了。該培訓的沒有培訓,獨自緩慢探索。地方教育機構為了響應上級號召,也組織了形式多樣的花架子培訓,諸如「某某工程」「某某計劃」之類,名詞不斷翻新,內容只憑領導想當然,只要有轟動效應即可。至於是否符合實際,產生效果,鬼才知道。反正檔案要有,材料要送,新聞要上,電視要播,費用要收。於是,老師在忙碌完了上課、備課、看作業外,還要寫夠多少篇毛筆字,填夠多少張聽課卡,發夠多少篇教研文,記夠多少頁學習筆記等等。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檢查前的「阻擊戰」「突擊戰」「間諜戰」等各種戰術五花八門,和平時代,在學校里演繹著動紙筆、動口舌的戰爭,這是費神的「勞」。當然,還必須拿出「財」,不扣下幾張鈔票可不行,否則,繼續教育證上大章不扣,評模?進職?妄想!地方培訓,教師怎能高興?教師實在需要培訓也熱愛培訓,但現在的培訓卻成了教師理想的肥皂泡。 

 3、人事制度凝固的心靈嘆息 

 現在的學校人事制度實在不能讓人恭維,才華橫溢者永遠是被管理者,才能平庸者卻常常平步青雲,無能者管理有能者,只有一聲嘆息。 你才華橫溢,你就要永遠在教學一線牛一樣的工作,你不幹誰干?而且,如果真的讓你當領導,領導的無能陰暗不就暴露了嗎?況且,你也不能做領導,現在的領導人來利往,你那種靠業務立身的想法是讓人恥笑的。因此,大部分教師在走過激情澎湃之後,平靜了,衰老了,成了撞鐘的和尚;有些則清醒的走出了教育,去實現新的人生輝煌;當然,也有一小部分憑藉著自己堅強的意志和忍耐,奮鬥出了個人的陽光燦爛,但大多數人只是在嘆息中度過了。你如果平庸無能,那有時到成了好事,你上不了課,就可以當幹事,當幹事經常在領導身邊跑來跑去,自然而然認識了許多領導,學會了許多技巧,更重要的是,也聽到看到了領導的某些密聞,領導呢?則為了保持自己的秘密,對幹事也另眼相看,這樣,逐漸幹事也成了領導的圈內人,不久也成了領導。因此,在學校里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上課的老師累死累活,一輩子做老師,不上課者輕鬆自如,反而成了領導,真是一種讓人啼笑皆非的人事怪現象。另外,學校是知識分子聚集的地方,人才濟濟,不相上下,佔據領導位子的就那麼幾個人,大多數人只能在平淡與寂寞中度過自己的工作生涯,雖然也許有少數幾個成功人給普通人帶來點理想的瑰麗,但他的成功的條件也不是所有人具備的,大多數人只能在傳統的人事制度下,奴隸般的工作生活著,這裡的奴隸一方面是工作的奴隸,一方面是精神的奴隸。現在的老師已經對這種醜陋的人事制度淡漠了,即使嘆息也已經麻木,成了一種凝固的悲哀。 

 4、應試教育奪命的機械遊戲

 在非常實在的應試教育制度下,不僅僅學生是受害者,老師也是深其害的,應試教育實際上對老師是一種奪命的機械遊戲。各級領導要看學校的成績,學生的學習成績高了,一好百好,即使你有丑,也可忽略不計,一好遮百丑,於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老師就有了許多不得不做的奪命遊戲。題海戰術,奪取教師的興趣之命。在題海戰術下,學生在題海里痛苦的游弋,老師必然在題海里筋疲力盡的筆耕,娛樂啊,興趣啊,早已經氣息奄奄了;考試戰術,奪取教師的創新之命。現在學校的考試名目繁多,期中考試、期末考試自不必說,現在又多了個日益被人認可的月考,據說,有的地方還要有計劃的推出周考,另外,還有單元考,小節考,尖子考等等。考考是老師的法寶,現在的考試不僅是法寶,而且是督促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了,在考試戰術里,老師出題、看題,頭昏腦漲,那裡還研究什麼創新教法,在考試面前老師沒有精力創新;重點戰術,奪取老師的全面發展的生命。現在有重點學校,重點班級,重點學生,這些是教師將來得高分的基礎,然而,老師的成長主要是在教育後進生中成長的,沒有在後進生的教育中有所創造的教師必然不能全面發展的教師。時間戰術,掠奪教師的健康之命。在應試教育大背景下,教師被逼迫著在時間上大打疲勞戰,雙休日沒有了,假期變瘦了,教師用身體和時間打仗,教師的身心健康每況愈下。在應試教育面前,教師無可奈何,在奪命的機械遊戲中,欲哭無淚。 

5、地位不高高帽子下的辛酸

我們的社會給教師帶上了太多的高帽子,什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啊,辛勤的園丁啊,吐絲的春蠶啦,淚乾的蠟燭啊等等,但是這麼多高高的帽子,帽子下生活的教師狀況是不是其樂融融呢?先看看是如何對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稱號的。任何一個職業群體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小丑出現,但是,我們只要嚴格處罰就是了,但對於教師群體中出現的這類人,媒體卻要大書特寫,大棒猛砸,很有殺雞給猴看的味道,這時,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美譽已經完全被這幾個跳樑小丑抹殺了,高帽子下的老師只剩下哭泣;「辛勤的園丁」多麼好的稱謂,但這好的背後卻是汗水和淚水,老師做著社會上最基礎培育人才的工作,但待遇卻不好說,即使這樣,還要拖欠,無怪乎,人們不願意做老師,誰願意做付出辛苦,而報酬很少的工作啊;「吐絲的春蠶」和「淚乾的蠟燭」實在可憐,吐絲者為人類做出了精美的貢獻,最後卻死了,這就是老師的命運?蠟燭為人們貢獻了光明,自己卻流淚一生,這就是老師的前途?難道老師就不能要求得到回報嗎?暫且摘下這些美麗的高帽子吧,教師是一個普通的人,請不要拿少數人的理想任務去衡量大多數人,因為任何一個事業不是少數幾個人支撐起來的,他還需要普通的人共同支撐。否則,高帽子下面就是一把辛酸之淚。  

6、工作繁重不能說出的辛苦

常聽有人說,老師有什麼,不就是那麼幾節課,每年有兩個大假期,多麼清閑啊!其實,這恰恰是他們對老師工作的不理解,他們不懂得幾節課的背後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備課,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看作業,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時間研究學生,老師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師心上的工作是沒有時間限制的。還有一些教育人士說,人家外國教師的工作量要比中國教師大多了,但他們卻忘了,人家外國實施的是素質教育,而我們中國卻實行的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無論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沉重的包袱。老師工作的繁重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繁重的作業,中小學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大多數都在搞大量的機械作業,領導逼著留作業,家長逼著看作業,老師兩頭受氣地在批改作業里非常疲勞。二是名目繁多的考試,因為現在的考試是體現教師工作價值的唯一辦法,因此,加強管理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加強考試,於是各種花樣繁多的考試粉墨登場,考試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老師繁重工作的過程,出題,監場,看卷,著實忙。三是複雜的學生問題,現在,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複雜,這就給老師的工作帶來了太多的艱難,面對社會眾多因素造成的問題學生,要求老師一個解決,老師搜腸刮肚,心裡勞累,不言而喻。老師工作的繁重更多的是體現在下課後,心理的沉重負擔上,這種工作的無形延續讓老師全天侯工作,這是其他任何一個職業所不具備的。這種工作看不見,摸不著,但自己又說不得。因為,你一說累,就會有許多人反駁,農民會說,你能比我們挖土揮汗辛苦?工人會說,你能比我們機器隆隆辛苦?商人會說,你能比我們風險奔波辛苦?有苦不能說,只能埋在心中。

7、事業前途平淡中的無奈  

可以說,每個剛剛走上講台的教師都曾經有一番壯志宏圖。有的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學校的領導,有的想通過自己的拼搏成為一代名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的流失,工作的打磨,許多人的稜角光滑了,雄心沒有了,壯志消失了,更多的是對事業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無奈的工作著。因為他們發現,原來現實和自己的理想差距如此遙遠,在學校里並非你的業務水平高就能走上領導崗位,於是,這些人,有的向社會投降了,成了自己曾經厭惡的人,更多的是變的冷漠甚至於消極反抗了。他們發現現實和自己的教育之夢距離太大了,必須在應試教育的怪圈中旋轉,否則就會遭受領導的批評,家長的指責,最好收起你那一套教育的烏托邦,回到可憐的現實中,為了生存麻木而機械的重複前人的勞碌,於是現實和理想的矛盾掩藏了,只是如此的工作著。當然也有少數輝煌燦爛的人物,但他們的機遇,他們的環境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的,而且,我也一向認為不用那少數人成功的例子,去衡量我們這些普通人,我們不需要那這些特殊的例子來要求我們,我們想說的是,我們的教育機制,教育氛圍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為什麼要讓我們教師如此無奈的在平淡中工作,難道我們不需要激情烈火的點燃嗎?我們不願意在平淡中無奈的工作,我們同樣需要陽光燦爛,生機勃勃,我們不願意在灰色中流淚生活。 

8、社會關係善良者的煩惱

在現代這個特殊的社會裡,人際關係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前途,以及幸福生活,而作為很少和外界打交道的教師則只能在關係網中望洋興嘆了。其實,興嘆到也無所謂,主要是一遇到麻煩事,則真的讓人煩惱的怒火中燒,比如說,你要去辦點事情,如果讓人家知道你是老師,馬上就會遭受白眼和冷淡,而如果你謊稱自己是某某機關的,那麼,馬上人家就會對你另眼相看,這時,你會感悟到什麼是權勢,什麼是沒有地位。因此,作為老師最好是無事,無病無災,這樣萬事大吉,自得其樂,然而,這種情況似乎不太多,人生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這時,你就不得不硬著頭皮,磨破腳皮,厚著臉皮,說破嘴皮地去跟人家打持久戰,這時,你就會發現學校里對真善美的追求,到了社會上是多麼的格格不入,這種「不入」很是讓老師心中感到任務的艱巨和內心的煩惱。或許有人說,還有學生嘛?學生也可以給你幫忙嘛。一方面教師羞於知識分子的面子不願意讓學生幫忙,另一方面似乎有些掌握重大關係的學生也不肯為老師幫忙,因為老師沒有東西給他嘛。所以,在關係大網面前,善良的老師只有一片煩惱了。

在成長中享受教育的幸福

2011-04-0409:00:30|分類:個人風采|標籤:|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此文,原載於《班主任之友》,後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心《中小學管理》全文轉載,並被多家報刊轉載,並收入全國骨幹班主任培訓教材。

在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與學生共同成長」,已經成為時代賦予教師的一種責任和使命。因為直接面對生動活潑、日新月異的孩子,承擔著更多的教育職責和教育任務,所以,「成長」對於班主任而言尤為重要。它更多地體現在生命和生活閱歷的豐富、教育和教學素養的改善、育人實踐智慧和能力的提高。真切體驗、品味這種在生命質量上的提升,無疑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快樂與幸福。

——改變自己的「行走」方式,品嘗思考的樂趣,體味「管理」的魅力與充實。在許多人的頭腦中,班主任就是忙、累、煩的代名詞,缺少自由,毫無樂趣。誠然,誰都不會否認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可我們的悲哀也正在產生於此。跟跑操、搞衛生、填表格、看紀律、查晚睡……從早到晚跟著學生團團轉,以至於把這個本來以做思想工作、精神關懷為主要任務的職業,變成了應付沒完沒了的事務、靠體力打拚的舞台。許多班主任,他從不或很少在工作之前想一想:這項工作應該怎麼做?重點是什麼?困難在哪裡?怎麼做才更好?……只一味地,領導布置什麼他做什麼,別人檢查什麼他抓什麼,儼然成了上級命令的傳聲筒、學校任務的搬運工。這種被動的「忙」讓我們忘記了思考,這種機械的「忙」使我們倦怠、麻木。我們的許多班主任,就是這樣逐漸忘記了自己是一個以知識,以思想,以頭腦生活的人,他們感到身心疲憊的原因正是因為只想去「管」,只會去管,實實在在地做了一個整天忙忙碌碌的體力勞動者。偶爾體驗的只是完成任務的放鬆,而很少享受一個思考者的樂趣,更談不上專業發展的幸福。

在我看來,班主任工作不能只用身在忙,更要用心去忙。因為班級管理的藝術,更多的體現在調整、謀劃、經營。所以,班級管理既要有管,更要有理;如何處理「管」與「理」的關係,是衡量一個班主任是否優秀的重要標誌。「管」就是要求、規範、約束、評判、督促;「理」就是思考、研究、嘗試、引導、完善,進而升華為感染、熏陶、激勵、喚醒、鼓舞。同時,「理」還包括協調、理順和理性的意思。協調,是指把不合適的工作制度、措施、方法等要及時調整,而合適的,則要繼續推廣、繼續深化、發揚廣大;理順指的是理順思想,理順情緒,理順關係,理順思路;理性,就是要有科學意識,按教育規律辦事,班主任無論對待工作中的什麼事都要有適度的分寸、科學的思維。「管」的側重點在依靠權威推動別人,而「理」的側重點在依靠思考改變自己。「管」體現著班主任的態度和魄力,決定著工作的廣度和寬度;而「理」體現著班主任的智慧和能力,決定著工作的深度和高度。一個優秀的班主任,要追求「管」與「理」的有機融合。缺少了「理」,班主任的工作就失去了魅力和樂趣。

再說得通俗明白一些,這裡的「理」就是思考,就是有目的的學習,就是有深度的寫作,就是有計劃的創新。其實,學習、寫作和創新等都是思考的不同外顯形式。實踐的困惑、學習的感悟、成長的足跡、方法的創新、措施的完善等等,都需要我們梳理、反思、嘗試、完善、創新。「管」,好比是低頭苦走,而「理」就是抬頭看路。古代「三省」、近代「四問」、現在「用思考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其實都在強調「理」的價值。「行成於思毀於隨」,一個真正的教育者永遠也不可能只通過「管」而走向成功!所謂的名師、名家,無不都是通過「理」走出來的!無論看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還是看李希貴的《為了教育自由的呼吸》,還是其他教師的教育隨筆,有時你會突然感覺:很多做法我也用過呀!是的,他的許多辦法我們確實做過,也很有可能比他做得還好,但我們只是做了,人家魏書生老師不僅做了,而且總結了,思考了,提升了。這一「理」可不得了,理出了高明,理出了水平;當然也理出了樂趣和激情!

在19年的教育生涯中,我當了19年班主任,即使在長期擔任學校中層領導的時候,也依然兼任。如果問:你是為了什麼?我會誠實地回答:我不是為了校長和學校,也不全是為了學生和家長,而是為了我自己,為了我自己活得充實,為了讓我身體最重要的器官——大腦始終處於積極的運動之中,為了能從學生那兒獲得思考、寫作、創新的快樂和靈感。每一個新班都各有特點,每一個學生都與眾不同,他們總給我新鮮、驚喜,吸引我想盡辦法走進他們心裡,試圖解開他們心中的秘密,我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這些心靈的露珠。雖然也有過不少失誤,走過不少波折;但我從不失望,從不寂寞。在多年堅持讀書、反思、寫作的磨練中,我逐漸學會了冷靜思考、勇於嘗試,我逐漸改正著暴躁、武斷、盲目、機械等缺點和不足,不僅班級管理能力大大提高,而且理論素養也有些提升,已經有三部著作問世、四五十萬字的教育文章被《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等國家各級報刊發表,不少被眾多媒體轉載,產生了廣泛影響。如《班級管理金點子》等還被中國人大報刊資料中心《中小學學校管理》轉載,列入全國骨幹班主任培訓教材。

追求「管」與「理」和諧的良好習慣,促使我不斷成熟。現在,每做一件事情前,我都會比較認真地分析、籌劃,力爭做得有目標、有計劃、有條理、有效益;每處理一個學生問題,我都會儘可能地深入了解,把握學生的愛好、特長、家庭情況、個性心理等,然後再決定下一步行動,力求把愛和教育的智慧在每個細節中滲透。當有學生明顯違紀要批評時,我儘可能遵循「緩一緩,選擇合適的時間與地點;避一避,注意保護其自尊和隱私;繞一繞,正面衝突不可要,旁敲側擊效果好;冷一冷,衝動往往亂方寸,心平氣和情誼真。」的原則和方法,給受批評的學生一些鼓勵,一些等待,一些幫助。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小遊戲:他們給出一個詞「老鼠」,讓測試者跟著連續說10遍。然後,會詢問一個問題,讓測試者做出回答。於是,大家就開始重複說「老鼠」。心理學家突然問:貓最怕什麼?結果,絕大多數人異口同聲:老鼠。大家先是一愣,繼而為自己的愚蠢回答哄堂大笑。這個問題很難嗎?不難,而且非常簡單。那麼,既然很簡單,為什麼多數人還會回答錯誤呢?這就是思維定勢在作怪。假如,聽到問題後,我們能先用哪怕半秒鐘的時間思考,還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嗎?我想,不可能。實際上,在日常工作中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應該怎麼做,比如要平等地尊重學生,要耐心地傾聽學生心聲等等,但是一旦遇到事情時,我們往往不經思考、先入為主、急於處理,結果大都還是在激動情緒和思維定勢的控制下,用了老眼光、老辦法、老思路。

以前,我也經常出現類似問題。上課前,總想進入教室一定要給學生一個燦爛的笑臉,遇到學生偶然的違紀調皮一定要耐心處理,但卻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動輒火冒三丈、急風暴雨。後來,在與學生的一次書信交流中,有幾個孩子都說「老師,你那天嚇死我們啦!我們多麼希望看到你的笑臉呀,看到你微笑著,我們心裡就快樂。」學生們充滿期待和信任的話語,既讓我感動,又讓我羞愧。可怎樣才能及時控制自己的情緒呢?經過一番認真思考後,我想到了一個妙招——「表情監督員」。於是,我精心挑選了位於前排的兩個聰明靈活的學生,來擔任這一特殊的角色。我叮囑她們:在課堂或集會中,看到老師情緒激動時,就趕緊偷偷地搖手示意;如果老師沒有發現,就再站起來,假裝詢問問題,及時用語言、眼色或手勢等提醒老師注意。在這兩名「表情監督員」的有效幫助下,我比較好地把握住了自己的情緒,課堂上始終洋溢著對學生的關愛和輕鬆的笑容。兩周的實驗,使我初嘗到這一措施的好處。從此,「表情監督員」就成了我的班級中特有的崗位。2004年,在一次學生問卷調查中,有很多學生都提出了一個相同的問題:「老師,你怎麼整天笑?」。其實,在這笑容的背後,得益於我給自己設立的兩個「表情監督員」。老師真誠的笑容,孩子們自信的笑臉,構成了班級一幅溫馨的畫面。

一個想立志成材的教師,一定要養成思考的好習慣。華東師大葉瀾教授也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班主任專業化成長更是如此,貴在學習、難在實踐、重在反思。許多優秀班主任善於根據文化、自然等資源優勢和本班學生特點,開展創新性班級活動,走科研班本化之路。這種實踐,不是隨意的、短時的、無序的,而是以班主任認真思考和研究為前提的有目標導向性、計劃性、高質量的班級教育教學活動,對班主任成長的速度和程度也有著極大的影響作用。它可以豐富和深化教育管理內容,開闊教師視野;可以鍛煉和提高教師的理論綜合應用能力,增強班級管理和創新的科學性;還可以促使我們主動地吸收他人的先進研究成果,優化教育教育教學和班級管理方法與措施。「讓教師成為研究者」的呼聲已喊了若干年;今天,我們還要倡導:讓班主任成為優秀的研究者,讓班主任在研究實踐中不斷成長!

現在一談班主任工作,很多人往往就說到一個字:忙。可是,大家卻沒有注意到我們為什麼忙?這種盲目的機械的「忙」會導致什麼後果?你看,它的左邊是心,右邊是亡,連起來就是心亡。心都死了,還有什麼樂趣?其實,我們常說的「心」,就是用來「思考」的。我們也常說,忙糊塗了。為什麼糊塗?就是懶于思考,缺乏有序地、深入地思考。我們很多班主任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怎麼做;也不知道自己要到哪兒去,怎麼去。茫茫然、昏昏然,身體在疲憊,思維在困頓,心靈在麻木,目標在消失。於是,就產生了一種很怪的現象:許多人剛過40,或者剛評上什麼高級,就開始盼望著,盼望著,盼望著什麼呢?退休!這真是一種悲哀。在生活、衛生、醫療條件如此先進的今天,40歲,正好是人生大致走到剛剛一半。在其他行業,40歲的人,有幹勁、有經驗、有魄力、有思路、有人脈……可以說,是人生最鼎盛的時期。盲目、消極,表面看是性格上的弱點,實際上是思維的缺陷。只要我們擁有思考的勇氣,擁有創新的決心,即使40歲的人,也完全可以擁有18歲的心;歲月只能使我們的容顏變老,可激情卻讓我們的是生命永遠年輕。

許多名師成長的經驗證明,以現代教育思想為基礎,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理性思考、質疑,評價自己教育的有效性,進而不斷自我完善、自我建構,是班主任專業能力可持續發展的最有效途徑。這種思考,可以以時間為序,來思索每天、每周乃至每月、每學期的工作;可以以空間為序,來思索安排班級管理工作,比如教室、宿舍、食堂、公共區域等等;可以以項目為序,來思索班級學生的思想、行為、隊伍建設、學風、班風、衛生等等常規工作;也可以以案例為序,來思考借鑒其他優秀班主任工作的經驗和教訓以及成果;還可以以人格魅力和自身素質為線索來思考、反思工作得失,提高工作水準。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班級管理的過程實際就是一個不斷完善的學習過程,我們班主任必須學會思考,必須勤于思考,否則就無法真正走入工作,也無法從工作中獲得快樂。

我是帶著夢踏上講台的,慶幸的是「思考的樂趣」讓那夢想在近20年的平凡生活中依然燃燒。或許別人很難理解我對班主任的這種傻傻的"自得其樂",但我正是在不斷地接近它,喜歡它,琢磨它,欣賞它的過程中品嘗著我的歡樂,感受著我的成長。如果說我是一個追夢者,那麼「思考」就是我終身的伴侶,它使我的班主任工作既有星空,又腳踏大地。

——改變自己的管理模式,超越日常繁雜的事務,讓工作洋溢著創新的活力。班主任工作確實很累,可如果我們細心分析,就會發現紛繁雜亂的工作其實不外乎這麼三類:

第一類是事務性工作,就是班級的日常事務,主要指一些常規性的工作和突發性事件處理,如衛生、跟操、紀律、各種評比、考試安排以及學生突然生病或受傷等等。這類工作雖然都是一項項、一件件看得著、摸得著的工作,但基本圍繞班級管理的內部因素,目的無非是維持班級的正常秩序,使班級這個封閉的系統按照我們的指揮而運轉,所以它們的性質也是封閉的、單向性的。

第二類是協調性工作,是指為拓展班級教育空間的諸如家校溝通、師生合作、同事配合等工作。這類工作很明顯是一些是打開班級這個系統與外界信息溝通的開放性措施、方法和具體活動,它發揮著利用多種途徑、協調多方力量和資源,以促進班集體內部建設的重要作用,可以使班主任能在更廣闊的背景中充分利用各種外部因素,推動辦集體建設、強化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從而使班級處於一種「運動」、「生成」的狀態,充滿生機與活動,其工作的性質是開放的、多向的。

第三類是決策性工作,它是班主任工作中具有戰略性和策略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指班集體和學生個人發展目標、發展規劃等的設計與實施。這類工作是基於班級長遠發展的前瞻因素,具有規劃性、預見性和反饋性的特點。它直接決定著一個真正班集體的健康發展,為學生的後續發展奠基,決定著我們的教育管理是否還停留在硬性要求、約束的表面,而沒有提高到「管理是為了育人」的根本目的。從這個意義上,這類工作無疑是最重要的,但卻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

在這三類工作中,哪一類佔用我們時間最多,耗費我們的精力最大?很明顯,都是第一類工作。我們再來想一想,哪類工作相對來說次要一些呢?當然也是第一類。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很突出的矛盾,即次要的工作卻佔用了我們最多的時間。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的工作沒有條理,沒有秩序,也說明我們沒有抓住工作的重點和規律。每類工作的性質是不一樣的,該學生做的我們卻不放手,該用心的我們卻不在意,該慢慢滲透的我們卻急功近利,所以,我們必然會深陷在班級雜七鬧八的事務中不能自拔。而規律意識、發展意識、效益意識的缺乏,正是班主任群體職業倦怠感最強的根源。

我們接手一個班必須制定明確的奮鬥目標,設計合理的發展規劃,也幫助每個孩子制定一個適合自我的成長規劃。這樣就可以保證班級工作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我們要思考自己工作的規律,把最多的精力用在最重要的問題上,用在最有效的問題上。大家要對自己的工作正確地分類,看自己應該做什麼,學生應該做什麼,自己最重要的是抓好什麼;如果我們只是被動地接受,盲目地完成,就不可能逃出那個「忙」的魔咒。

事務性工作雖然瑣碎,但是班集體存在的基礎,是班集體成長的常態,不僅要做,而且非做好不可。我們班主任也往往被事務性工作所累,糾纏其中、不能自拔。怎麼辦?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將班級事務轉化成有意義的教育活動,把形式性的工作轉化成經典的儀式,豐富其內涵,提升其價值,尋找其樂趣。其主要方法有:1、將事務性問題轉化為有意義的教育性問題;2、將班級常規管理轉化為一種民主參與的班級運行機制;3、將上級安排的任務轉化為各種創造性活動;4、將學生偶發問題轉化為促進自我教育的契機;5、將社會生活內容轉化為建設班級的有利資源。例如,出黑板報就是一項班級常規事務,如果班主任自己干,學生就得不到鍛煉機會,如果只讓幾個有特長的學生做,又比較累。怎麼辦比較好?由此引起我的思考,開始嘗試「班級事務競標制」。凡班級的各種常規性大型事務,都實行團隊承包制,即由班級的七個基本團隊競標承包;同時為防止出現某團隊機會過多地現象,我們還規定同一性質的任務不能重複競標。在班會或課間時間,班級全體學生以團隊為單位,通過公開宣講、說明、演示等程序展開競標,誰解決問題的思路清晰、設計的流程科學高效,就由誰承包。競標成功的團隊,由組長統一安排,專項負責,首先培訓指導本團隊所有成員,然後組織實施。這樣的競爭性操作過程,既激發了班級活力,讓凝聚力強的團隊和有一定專業特長的學生負責完成了任務,得到了鍛煉,同時又使大多數學生都獲得了更多的主動發展。

再如,開學不久,幾乎每個學校都要組織軍訓,而這時每個班級都存在凝聚力不夠的問題。我把這兩個問題有機結合起來,將學生軍訓會操轉化為班級第一次激發學生自尊心和增強班級榮譽感和凝聚力的教育活動。從每一次站隊到休息時的安排,從呼喊口號的制定到合唱歌曲的選擇,從精神面貌的表現到動作規範的要求,從小組對抗到個別學生的訓練,從學校統一要求的項目到我們班自行創設的特色小活動,師生共同協商、統籌規劃、精心設計,大都是每一次亮相,都會給評委和觀眾一個驚喜,一下子就把大家征服。就像年終的學生評優頒獎活動,有的班主任以為無非就是發張獎狀,怎麼發不行?可以開會發也可以課下發,可以由教師發也可以隨便找學生髮,但是怎麼讓發獎狀的過程變成一次有教育意義的班級活動,卻需要我們精心考慮。每年期終的家長會,那是我們班最熱鬧、最榮重的日子,我鄭重地把所有家長請到班級就座,在精彩回顧、總結彙報等環節過後,就是學生和家長最興奮也最緊張的時刻——頒獎儀式。班長洪亮地宣讀優秀學生名單,老師莊重地朗誦精彩的頒獎詞,獲獎學生牽手家長伴隨著激情的音樂聲走上領獎台。學生燦爛的笑容、家長激動的表情、老師真心的祝福……交織成一幅感人的畫面,常常讓學生和家長熱淚盈眶,萬語千言……這些意想不到地效果,都源於我們管理模式的改變

要改變自己的管理模式,我們還要辯證地看待工作的「忙」與「閑」,善於利用一些零碎的時間,營造班級特色活動,如早飯後的「三分鐘演講」、中午上課前的「每日放歌一曲」、課間操後的「自信宣誓」等等,只要我們堅持下去,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這裡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兩座山上的廟裡,這兩座山之間有一條河,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河邊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了好朋友。不知不覺五年過去了,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因此也沒太在意。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一個星期過去了,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過去看望他,看看能幫上什麼忙。」等他看到老友之後,大吃一驚,因為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拳,一點兒也不像一個星期沒喝水的樣子。他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星期沒下山挑水了,難道你不用喝水嗎?」朋友帶他走到廟的後院,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都會抽空兒挖這口井,即使有時很忙,但能挖多少算多少。如今,終於讓我挖出了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了,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練拳了。」由此看來,很多時候,不是工作忙得我們沒了時間,而是我們沒有把工作時間充分利用,我們沒有在時間的流逝中始終堅持。

也許,有些老班主任說,不就是管個班嗎,有什麼了不起,光憑經驗我就做得很條理。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產生了新的要求、新的問題,我們的經驗,很可能已經僵化落後、失去價值。殊不知,有些人的所謂經驗只是抱著一年的東西,重複了十年、二十年。如果離開了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自覺的學科意識,班主任工作只能是一種低層次、重複性的事務性勞動,很容易使班主任滑落到班級保姆或班級警察的角色誤區中。

一個優秀班主任,應該科學地規劃自己的工作時間,科學梳理自己的工作事務,先做那些重要的事情,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滿頭虱子沒處拿;只做那些自己必須去做的事情,不要或者少去插手那些學生能做,而且可能做得更好的事情;全力做那些能發揮自己優勢的事情,不要只機械地應付領導布置的事情,而要堅持經營班級的特色。這時,你也就能從紛繁的事務中脫身而出,實現自我提升,讓自己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產生最大的工作效益。

——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追求事業的成功,不斷提升人生的價值。做褲子需要打樣,蓋樓房需要圖紙。現在,小到一個工廠、企業,大到一個城市、一個國家,都有五年計劃、三年計劃、年度計劃等等。可是,我們卻往往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即作為生活主人的我們,很少能靜下心來規劃一下自己。我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教師?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教師?我怎樣才能成為這樣的教師?我是否在不斷地設計著自己的教育理想?我是否在不懈地追求著一種自我的完善?我一生的教育生涯應如何度過?……對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教師是要從事一輩子的工作,是與整個生活乃至生命休戚相關的事業。所以,我們應該也必須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教師職業生涯做個像樣的規劃。設計良好的職業生涯,不僅可以保障我們的專業成長和持續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可以促進我們建立和提升自己的教育專業地位與人生價值,在具體實在的成功中體味教育者獨有的幸福。

我們的祖師爺孔子就是最早的人生規劃師,他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把人生劃分為學習、自立、完善等六個持續上升的階段,給我們樹立了「活到老,學到老,長到老」的典範。我們能從這句話中我們讀出什麼?那是一種長遠規劃自己生命的態度,一種勇於追求人生價值的智慧!

作為一名老師,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特殊職業,自己身上的擔子很重;而作為一名班主任,身上的擔子或許更重了些,既要備好自己所任的課,又要時刻關注著孩子們的成長,處理好班級中的繁雜事務,免不了煩惱與疲憊,但儘管如此卻並不應也不能阻擋我們心中的渴望,我們渴望輕鬆、快樂和幸福。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權利,但我們應該清晰地懂得:幸福不是等來的,不是靠來的,而是需要我們自己不斷的主動追求。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要到哪兒去,那麼我們通常哪兒也去不了。我始終認為,做教師的人最可怕的不是工作量大,也不是跟學生、家長鬧得不愉快。最可拍的是,重複,在重複中麻木,看不到希望。生涯設計實際上就是要讓我們對自己的未來有所考慮,學會自己管理自己,永遠使自己活在希望里,知道自己今年要做什麼、明年要做什麼、兩年以後要做什麼,從而用自己的行動來拯救自己。缺乏一個明確的夢想,即對人生沒有一種設計,或許正是導致我們許多教師不能迅速提高業務能力,不能發展提升的根源。

下面,是我的教育人生的「八五計劃」(因涉及到個人隱私等問題,我沒有展示每個五年規劃里每年的具體目標和計劃任務)。

第一個五年計劃(模仿與創新階段):定位;

第二個五年計劃(創新與徘徊階段):立足;

第三個五年計劃(徘徊與突破階段):出色;

第四個五年計劃(突破與成熟階段):成功;

第五個五年計劃(成熟與升華階段):拓展;

第六個五年計劃(升華與衰退階段):充實;

第七個五年計劃(充實與超越階段):新生;

第八個五年計劃(超越與沉醉階段):完美。

設計職業生涯規劃,要早越好,越主動越有成效。很多青年教師的脫穎而出,與其明確的成長規劃有著直接關係。如山東臨沂的王立華老師,只是一個年僅30歲的青年。參教伊始,他便對自己的教育人生做出了長遠規劃。為了實現德育研究專家之夢,他每年購買圖書近萬元,每年寫作20餘萬字,梳理日常工作、擬定讀書計劃、確立研究方向……堅持不懈的經典閱讀使他積澱起深厚的理論素養,輕鬆突破了發展瓶頸;每一天都有計劃和任務、每一年都有目標和期許,堅定的目標意識、清晰的發展思路,使他的成長紮實而快速。如今,已經在班主任研究領域頗有建樹,成為國內知名的青年學者。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首先就要認識自己,明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一定要立足當下,把長遠的目標分解成層遞的階段,把每一個階段的目標落實到具體的行動。特別重要的是,我們還必須思考清楚類似這樣的一些問題:我是為學校、為校長而工作,還是為自我、為興趣而工作?我是著眼於當下謀劃自我,還是著眼於未來規劃人生?在人生旅途上,我想做一個純粹的生命消費者,還是一個不斷為自己生命增值的人?我是事事等待領導安排,還是總是主動出擊尋找機會?遇到困難,我是以抱怨和牢騷來應對,還是以積極的心態去化解?……

當然,肯定有不少老師會說,我都40多歲了,還做什麼規劃?我認為,中年教師更需要做好成長規劃。為什麼?原因很簡單,你已經在茫然中荒廢了人生的很多寶貴時間,如果再不看看自己的目標,整個教育生涯就會蒼白而可憐地結束了。其實,40歲左右正是創業的最佳年齡,擁有精力充沛、經驗豐富、做事紮實、家庭支持等等許多優越的條件,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全部具備。支玉恆老師,1939年生於河北省張家口市,1959年於河北體育學校畢業後在小學上體育課,由於種種原因,一直到1977年,近40歲時他才改教語文。當時他連漢語拼音都認不全,可是苦練三年後,工作就大有氣色。後來走出了張家口,走出了河北省,成為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其實,年齡不是拒絕成長的借口,惰性才是造成我們平庸的禍首。所以,我們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要享受教育的快樂幸福,就必須認真細緻規劃自己,下定決心改變自己。作為一個承擔著教育重任的班主任老師,更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給學生樹立一個可以仰望的身影!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障礙賽,需要不斷地跨越自己。現實與夢想之間,必須有一把梯子,這把梯子叫做行動。我認為,一個不能自我教育、自我培養、自我發展的教師,實際上很難教育、培養和發展別人。回想自己的成長,從21歲大學畢業初涉教壇,到2006年被評為山東省十大創新班主任,再到現在成為國家級骨幹班主任、山東省班主任培訓工作專家,並嘗試著著書立說、各地講學再到成為特級教師、全國十佳(初中)班主任、齊魯名師……可以說,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的發展規劃,在一路辛苦一路歡歌中昂首走來。

——保持陽光的心態,欣賞自己和職業,享受教育者獨有的快樂與幸福。在多次班主任培訓中,我都曾做過一個同樣的現場調查:「對自己的工作滿意,感覺自己的教師生活比較幸福的,請舉手。」其結果也驚人地相似:稀稀落落,寥寥無幾。難道這就是承擔著要給學生創造今天的幸福生活和未來生活幸福這個偉大使命的教師?而且還是對學生一生能產生重大影響的班主任老師?是什麼使他們的生命之火如此地暗淡?是什麼給他們的心靈投上了悲哀的陰影?很明顯,我們的多數班主任過得不幸福。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理想就在於使所有兒童都成為幸福的人」。可是,一個連自己都不幸福的人,一個自己無奈生活的人,很難也不可能帶給別人快樂幸福。所以,能否在教育教學、班級管理中找到樂趣,就成了影響班主任工作和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問題。

也許大家聽說過希臘神話故事《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惡魔普洛克路斯忒斯有一張床,他守在路口,見到行人就把他們抓來放在床上量一量,太長就用斧子砍去腳,短了就拉長,以便符合床的標準。結果被他丈量過的人,沒有一個不是一命嗚呼。幽默的故事讓我們沉思,它在育人模式和人才標準上能給我們太多的啟示;但是,我們很多教師卻在用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衡量學生,也在衡量自己。他們喜歡把自己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和機關辦公室工作比,羨慕別人工作的清閑,懊惱自己工作的辛苦;喜歡把自己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和個體經商比,眼紅別人掙錢容易,慨嘆自己工資的低廉……這樣比來比去,比高了別人,卻卑劣了自己!他們羨慕別人職位的顯赫,卻看不到官場的掙扎;羨慕闊老出手的瀟洒,卻忽略其創業的艱辛、商場的爾虞我詐……

當然,我們的工作確實很累,但快樂投入與痛苦忍受是兩個天壤之別的境界。許多工作既可以顯得無趣、無意義,也可以顯得有趣、有意義,到底有沒有樂趣、有沒有意義,關鍵在於做事人的心態。在我們看來好像無意義的事,卻總有人樂此不疲。你戴著墨鏡,滿眼灰暗;你面對太陽,一片燦爛。正是莎士比亞所說:如果我們把自己的身心比作一個園圃,那麼我們的主觀意志就是園丁。在這個園圃里種上什麼樣的花草,抑或什麼樣的樹木,還是任其荒蕪,決定權完全在我們自己。即不論我們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我們都可以把它當作自己的福地。愛迪生一生扎身於枯燥的實驗室,為了找到合適的導電材料就實驗了5000多次;陳景潤把自己關進陰冷的小書屋,為了證明「1+1」的猜想就演算了幾麻袋紙;魏書生老師當時校長、局長時,每天有那麼多的事務,卻依然地兼任班主任……在許多人看來,他們簡直有些傻,可他們卻樂此不疲、沉浸在特有的幸福。實際上,外人很難理解一個真正投入者的內心感受,正如我們高興地做一件自己非常喜歡的事情,即使大汗淋漓、精疲力竭,但心裡卻特別痛快、特別舒服。可見,工作累和我們內心感受應是兩碼事。實踐證明,調適好自己的心態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心靈世界,營造一份平和的心空,活出自己的精彩!教師的工作環境和工作能力肯定是有差異的,但是心情應該沒有差異。如果一個教師的內心沒有充盈著幸福,那麼他的工作肯定不會有較好的成績;如果一個班主任的臉上沒有洋溢著笑容,那麼這個班級肯定沒有朝氣;如果一位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沒有一種自豪感,那麼他自己也肯定沒有多大的發展前途。我們要「笑著做教師、蹲著看學生、樂著做同事」。

其實,我們和教育,和班主任,就是一種戀愛婚姻式的關係。我們多數人開始並不一定喜歡,出於各種原因才走上教育,當了班主任,這種情況可以看作是「先結婚後要戀愛」;極少數人是因為喜歡教育,喜歡班主任,所以就從事了教育、願意當班主任,可以稱之為「先戀愛後結婚」。但不管怎樣,我們既然已經和教育、和班主任結了婚,怎麼辦?只有好好地愛!只要用心,就一定會越來越覺得這場「婚姻」同樣甜蜜、同樣幸福!一個享受快樂與幸福的班主任必定是成功的班主任,反過來,一個真正優秀的班主任也一定是幸福的人!

我為什麼喜歡當班主任?有個朋友聽到我極不願接受一份學校行政工作時,又問我這個我曾經詢問自己百遍的問題。他感到大惑不解?是的,這個平凡的職業可能會使我無錢財無權勢。可是他沒有注意到我有的是錢財權勢得不到也買不來的東西。我每年都有幾個月的時間可以自由安排,可以盡享讀書、寫作的樂趣,也可以享受休閑、旅遊的輕鬆。這對許多人來講,簡直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上課時,我可以煽動智慧之火,激情飛揚、慷慨陳詞,也可以提出諸如「財富有什麼用?」等幼稚而深刻的問題,和學生們一起探討人生的許多道理;辦公之餘,我們可以讀書、思考、交流,甚至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到田野里玩個瘋天昏地;我可以親眼目睹一個又一個孩子如花骨朵般一天一天地生長、綻放、飄香,就象創世之初親眼看到泥土露出生機一樣欣喜與滿足。當班主任,我有那麼多機會可以思考、創新、嘗試;思考,特別是想自己的事,在班級這塊自留地中種植自己的一些想法,那更不是一般人所能享受的一種自由與創造的幸福。更為重要的,我還可以獲得一樣對生命最重要的東西——愛!不單是對學習和書本的愛,不單是對各種知識和思想的愛,還有對學生的愛。這種愛,可以讓我一生縈繞著充實與幸福!

我是一個幸福的人,還在於我擁有四大幸福法寶:擁有充足的自由時間、朝氣蓬勃的最佳拍擋、不斷完善的無價「作品」、收穫最好的精神財富。這些,都是我做班主任特有的財富,也是我「當了19年教師做了19年班主任」的特有自豪與驕傲,別人很難相信和理解這份發自我內心的富足和涌動的幸福。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士說,「人性中最深的原理,是受欣賞的渴望」。欣賞精彩的課堂,欣賞同事的成功,欣賞學生的進步……人世間可欣賞的太多了,但我們永遠都不能忘記欣賞自己。學會欣賞自己,你便懂得了享受;學會欣賞自己,你便擁有了快樂;學會欣賞自己,你便走近了幸福。

要做一個幸福的班主任,就必須常懷一顆寧靜的心,恪守著自己精神世界的內心高貴,堅守教育者那份特有的真心與虔誠。班級,就是班主任最美的舞台,是我們展現自己的最佳位置。快樂是自己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願每一個班主任都擁有陽光般的心態,積極面對生活的挑戰,激情著迎接每一天,學習著充實每一天,思考著過濾每一天,品味著享受每一天,快樂著成長每一天。

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快樂,喜歡自己做的事就幸福。只要你用心耕耘,在班主任這片平凡的土地上到處都能收穫一種神奇的果實,它的名字叫「快樂幸福」。

給教師真正的尊重是教師節最好的禮物(原創)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師節,每年這個時候都感到很矛盾很無奈,一方面是由於這個節日恰好設立在我們主席忌日的第二天,不知當初的決策者是出於怎樣的想法才做出這樣的決定,實在讓人感到難以理解,更加難以接受,因此不能不懷疑其真正的用心何在?另一方面近幾年,每逢九月,教師節送禮的話題便是輿論的熱點。一些家長覺得送禮可以讓孩子得到特殊照顧,而不送則會讓孩子受委屈。還有一些家長覺得送一點禮物給老師表達感謝是人之常情,但也有人認為送禮是歪風邪氣,不能助長。年年教師節,年年爭論,真是讓人有些無奈。,

教師節本來就是感恩的節日。如果你是教師,你希望在教師節收到什麼禮物?很多教師明確表示:出色的學生、優秀的成績。但是,在媒體鋪天蓋地「王女士憂慮不送禮孩子會受委屈」「張先生決定咬牙送禮」的熱炒中,教師們的聲音被有意無意地弱化甚至忽略了。對於節日感恩,恐怕沒有家長會反對孩子給老師送些賀卡之類的小禮物。實際上,教師節送禮與否不是關鍵,給教師送禮也並不是對教師真正的尊重!筆者作為一名教師,也在思考這樣的一個話題:當今社會,我們如何表達對教師的尊重?

從1985年至今,已經是第26個教師節了。26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教師在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其所受尊重的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於個別教師的行為,如打罵學生、亂收費等等,也讓教師群體不時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成為某些人尤其是一些網民詬罵的對象,這讓很多老師感受不到自己職業的崇高,也讓很多學生和家長簡單地把師生關係理解為花錢買知識。這樣的現狀,難免讓老師垂頭喪氣。

其實教師節送給老師最好的禮物莫過於給教師真正的尊重!但尊師重教並不是僅僅靠喊幾個口號就能達到的,更不是每到教師節象徵性的慰問一下教師,開個表彰會就能解決問題的,更多的是需要我們的有關部門多為教師辦實事,真正把尊師重教落到實處,這才是送給教師們最好的節日禮物!

1.讓教師享有教師應該享有的權利

依據《教師法》和《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教師享有以下列權利:教育教學權,科學研究權,民主管理權,進修培訓權,管理學生權,獲取報酬待遇權,這些都是教師理應享有的權利,可是現實情況往往不盡人意,致使教師的很多權利往往無法落到實處,例如教師有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的獲取報酬待遇權,可是一些地方政府一面在公務消費上大肆揮霍,奢侈無度,另一面卻常常「哭窮」,並以各種名義和理由無理拖欠甚至剋扣教師工資,這無疑是對教師應該享有權利的踐踏,對於這些老師來說,最希望的就是能及時拿到屬於他們應得的那份工資,讓教師享有應該享有的權利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2.讓老師們能有一個安心教學的環境

也許在我們的大學和機關里辦公條件會好些,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領導幹部們都有專門的辦公室,但是我們普通學校的一線教師辦公條件卻不容樂觀,許多老師的辦公室還是上世紀的模樣,十餘年不改,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教師的辦公條件更為艱苦,還有多少貧困山區教師在風雨飄搖,低矮簡陋的教室中上課?對這些老師來說,最好的節日禮物就是改善一下辦公條件。

3.讓老師們壓力小一些,關注教師身心健康

教師,被譽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在家長普遍重視孩子教育的今天,教師這一職業越發顯得神聖。然而,「辛勤園丁」們長年過重的工作壓力,過高的社會家庭期望值,以及輿論的求全責備使他們的身心疲憊不堪。在重壓之下,他們對自身健康也無暇顧及,以至於小病拖成大病,急性病轉為慢性病,最終疾病纏身。現在教育使得教師天天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上級部門的擠,學生和家長的不理解,以及種種限制教師的自由,教師們都是身心疲憊不堪.就連起碼的組織教師的體檢都很難,教師的身體現在是都很差,加上競爭激烈.很多年紀輕輕的老師,早早地患上了頸椎病,肩周炎,咽炎等,有的教師不得不回家休病假.細細想一想,教師每天忙著上課備課,批改作業,輔導差生,還要應付各種各樣的檢查評比.班級管理要操心,學生的成績要時刻掛在心,既要干出成績,又要不出問題,真是太難了!巨大的壓力,長期地精神緊張焦慮,嚴重影響了教師的身心健康.對於這些教師來說,來自社會和主管部門的真心關愛,或組織教師們參加定期和不定期體檢,讓他們病有所醫,享受良好的醫療服務,能在寬鬆和諧的環境中,心情舒暢的工作,恐怕就是一份最好的節日禮物了。

4.多關心貧困地區教師工資偏低的問題

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是那麼普通,那麼平凡,他們從不引人注目,他們是那樣的默默無聞,卻在中國山村極其艱苦的環境下,依然無怨無悔,堅守在那三尺講台之上.他們是在燃燒自己的生命照亮山裡孩子的人生路程,他們無怨無悔的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年華,用自己的臂膀撐起山裡學生的天空,他們是在用心血和生命呵護著山裡的那些祖國的花朵,苦苦的支撐著我國的山區教育,他們的要求很少很少,而我們這個社會卻虧欠了他們太多太多,有多少山村教師,他們甘於清貧,只拿著微薄的工資,卻始終無怨無悔的堅持在教育第一線,對於這些老師來說提高他們的工資待遇就是最好的節日禮物!

筆者以為,全面落實國家的教育方針,讓教師享有教師應該享有的權利,讓老師能有一個安心教學的環境,讓老師壓力小一些,身心健康一些,關心一些地區教師工資偏低的問題,讓老師的職業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用國家行為來表達全民對教師的尊重。果真如此,則教師有幸,教育有幸矣!

當然作為教師,我們更需要潔身自愛,重塑自己的形象,昨天有幸參見了我市今年的慶祝教師節表彰大會,會上表彰了很多優秀教師,還有幾位出色的獲獎者代表發言,聽了他們的事迹十分感動,深受啟發和震撼,一個個感人的,真實的小故事催人淚下,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廣大教師作出了榜樣,他們是用自己全部身心來熱愛著教育事業,他們用自己的愛來教育和感化每一個學生,他們沒有過多的奢求,桃李芬芳就是對他們最好的褒獎和報答,相比之下,我感覺自己距離一個優秀教師還相差很遠,如果我們每一個教師都能以這些優秀教師為榜樣,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提高自己,愛崗敬業,甘於奉獻,那麼何愁不會贏得社會真正的尊重呢?

尊師重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在國家不斷推出各種政策提高教師待遇,積極改善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的同時,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認同、多一份尊重,讓教師真正成為受人尊敬、值得羨慕的職業。因為尊師重教,不只是政府出台政策的事,而是全社會的事,關係到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所以教師節送給老師最好的禮物莫過於給教師真正的尊重!


推薦閱讀:

從孩子的世界看人生
80後辣媽親身經驗:男孩女孩性教育大不同
沉默的螺旋
公安警校警官學院有特招體育生、美術生嗎,警校老師給你揭秘

TAG:教育 | 教師 | 文章 | 教學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