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藝術--奇妙的和諧
林聲音樂工作室
【經典音樂專註平台】
林聲印象|欣賞會精萃|林聲說音樂|音樂旅行|經典一刻|視聽音樂會消息|有關經典
愛樂,為精神,為靈魂id:lsyy_gzs
每個人的音色都各具其特色,獨唱起來各有各的味道。而當合唱的時候,各個聲部唱起來之後,便構成那奇異美妙的和諧,人聲與人聲之間呈現出「迷人的強弱對比,明暗的色彩推移」,它可以是格外激昂慷慨到讓人熱血沸騰,也能空靈聖潔,如同天使降臨,還能深情委婉,還能清新雅緻,它比獨唱多了許多份力量,卻絲毫不凌亂,它就是「和諧」最藝術和最動人的示現。
PS:視頻後面附有文字整理稿哦!
視頻欣賞:奇妙的和諧--合唱音樂精品視聽欣賞專場片段(2014.10.12)
(第四十一期)
林聲老師:
作為合唱藝術來講,它有著迷人的強弱對比,明暗的色彩推移。今天,我們在一起放飛我們的心靈和想像,放飛我們的白日夢,找回我們曾經有過的許多難忘的記憶,一起來偕音攬勝,在合唱藝術這個王國當中感受人聲獨特的魅力和不同的聲音組成的奇妙的和諧。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都是風格各異、形態不同的中國的、外國的、過去的、現在的許許多多的合唱精品,其中包括混聲合唱、男聲合唱、女聲合唱、童聲合唱、交響合唱等等。
樂友們,合唱藝術說起來我的印象確實比較深,首先是因為我記得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班主任黃老師把我抱起來放在桌子上,讓我來指揮我們班的學生去參加歌詠比賽,唱的歌就是那個年代特有的《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那是瞿希賢先生創作的。所以九四年我採訪她的時候,我說瞿老,一點都不誇張,我就是唱著你這首歌長大的。當時什麼叫指揮呀,那個時候對於我來說那就叫做打拍子,班主任說你就打拍子,就是上下就那樣打拍子,根本不知道合唱是何許東西。
到了大學的時候,對合唱有了一些感覺,然後組織了學校的學生藝術團,組織了一個合唱隊,然後去排練,而且還參加了每兩年一次的陝西省大學生文藝匯演,那年我記得很清楚,一共兩首歌,《伏爾加船夫曲》和《黃水謠》,我們得了二等獎,這可能就是我對合唱的最初的記憶。
真正對合唱藝術有了比較深刻的感悟、了解和喜愛,那源自於九一年之後第一次採訪嚴良堃先生《黃河大合唱》的現場排練,一直到最後連續採訪了三屆中國國際合唱藝術節,採訪了許多像秋里、聶中明、曹丁等等這些真正的指揮、合唱指揮藝術家的時候,聽了中央樂團、中國廣播合唱團、上海樂團合唱團乃至一些國外的合唱團,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合唱團,我記得那一年唐山市的合唱團給我的印象都很深,唱的非常的精彩,這就是合唱。這說的是我個人的一點兒經歷,跟大家有一個交流。
其實我們西安的合唱團很多,許多朋友都喜愛合唱,經常我們能聽到公園裡大家聚在一塊唱歌,哎呀,唱了以後覺得身上發了一身汗,太舒服了,其實嚴格意義上那應該算是齊唱,還不算是合唱。從宏觀的角度再一講,合唱在藝術門類當中是一門很獨特的藝術,獨唱自然有它的味道,但是合唱自有獨唱、重唱不可替代的味道,想一想吧,這完全是一個眾人發力的藝術啊,眾人發力,力拔千鈞,而且每一首經典的合唱歌曲它都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是特定時代的特定人們寄託生活理想和信念的一個藝術標誌,甚至是一種鮮明的生命的態度。
你可以想一想嘛,當年楚漢相爭,劉邦和項羽最後決戰於垓下的時候,劉邦就使了四面楚歌計,讓他的兵士們唱起了家鄉的民謠,渙散項羽他們兵士的鬥志,項羽一聽,這楚地難道都被這個漢軍占完了嗎?仰天長嘆,四面楚歌,天亡我也!
這就是合唱,你看它的魅力,你再想,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失敗之後,成批的愛國者被押上斷頭台處決,大家不約而同地要唱一首歌曲--《馬賽曲》,伴著《馬賽曲》的雄健的歌唱,一個個從容地走上了斷頭台,一刀落下去一次,聲音少一個,到最後那個人還在唱《馬賽曲》,對不對?
想一想,當年國統區,你看那個時候學生們遊行,還有要反暴政、爭取民主,大家不約而同的唱起一首歌--《團結就是力量》,對不對?
解放之後,建國初始,無數的志願軍將士幾乎又是一個時代的標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志願軍戰歌響徹神州大地,連生產戰線上的人們,所有跨過鴨綠江的將士們都在唱這些歌,對不對?
想一想當年抗擊日寇,三九年《黃河大合唱》問世,首演在延安魯藝,五百多人的合唱,沒有樂器,用破汽油桶子當定音鼓敲擊著,冼星海親自指揮,然後將士們出征,多少人唱著《保衛黃河》義無反顧奔赴抗日殺敵的前線,這些東西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解放之後有一首領唱與合唱,我記得當年也振奮了多少人建設社會主義的那種雄心壯志--《咱們工人有力量》。
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還有一首也算是膾炙人口的合唱,嚴格的講那是齊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對不對?「萬物生長靠太陽」,到處的高音喇叭成天都播的是這。
改革開放之後,又一首歌振奮人們的鬥志,《愛我中華》,那又是唱的簡直是,所以說每一個時代它都有它不同的合唱,每一個合唱它都寄託了那一代人們的不同的信念、理想與意志,它甚至成了那個時代的標誌,甚至到了今天,有許多經典的合唱在今天聽起來仍然使人熱血沸騰、血脈僨張、思潮如沸(音樂起)……
(音樂結束)《黃河船夫曲》,哎喲,我有時候也很感慨,這是一個靜場的錄像,九一年在北京音樂廳我現場採訪了嚴良堃先生,觀看了這個錄像,就是他們現場的靜場錄像,令我感到遺憾的就是到現在為止就這麼一首經典的作品,我目前所收集到的帶視頻的就這一個版本,唱得很好的我覺得是上海樂團的曹丁的那個版本,這個是前中央樂團合唱團嚴良堃先生指揮的,這是原汁原味的《黃河大合唱》。
當年三九年冼星海創作完成之後,就在魯藝做了首演,毛澤東、周恩來聽了以後都激動的說「好啊」。四一年的時候,冼星海在莫斯科的時候完成了它的樂隊部分,就是說它完全是一首交響大合唱,八個樂章,不斷的有豐富的合唱色彩的對比,而且它的樂隊的交響性達到了一個很不錯的境界,實在是一首名副其實的交響大合唱,氣勢磅礴!就是這樣的一個作品,這張唱片就是紀念《黃河大合唱》五十周年的時候專門錄製的靜場錄像,九一年,在北京音樂廳。
我好像在哪還聽到一個《黃河大合唱》現代的版本,我一直遍搜不到,搜集不到,不知道哪位樂友還能有,我覺得它真的是一個代表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和中國精神的一個好的作品,而且聽起來真讓人熱血沸騰、思潮如沸。
剛才看到的這個是一個典型的混聲四部的合唱。所以說我們平常有時候在單位經常會有歌詠比賽,實際上經常我們唱的那是齊唱。至少有兩個聲部以上,每個聲部至少有三個人的這樣的歌唱才可以稱為合唱。二部的、三部的,乃至於六部、八部這樣的,因為它要講求豐富的色調變化,層次的起伏,音色的變化,對每一個合唱隊員還要求有嚴格的音準,因為要達到很飽滿、很豐富的和聲的效果,音準非常重要,然後再講求對於作品風格的把握,鮮明的音樂形象的塑造,一般來說最典型的合唱是什麼呢?混聲四部,男高、男低、女高、女低四部,一般來說,假如說一個聲部三個人,三四一十二,但是為了加強女高和男低這兩個外聲部的力量,一般女高和男低的人數要相對多一點,當然以這個比例往上擴展。馬勒就不簡單,最後搞了一個八百多人的合唱隊,那是不同作品不同的要求。
當這混聲四部的聲音合在一起,唱出了許多美妙的和諧的聲音的時候,那真的是一種享受,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絲不如竹,竹不如肉」,這個「肉」就是人的聲音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獨特的美感。一個人唱歌,我在這唱,我是男低音,那你是男低音這個感覺,我是男高音,我甚至可以達到閹伶歌手的那種高度,但是畢竟是一個人。如果我是大家一塊兒唱,而且四個聲部疊在一起,發出了美妙的和聲的效果,而且你先我後,砸在一塊,然後我們再歇下,再一塊唱,這感覺就不一樣了。
下邊這一首《烏蘇里船歌》,我覺得實在是混聲四部的一個很漂亮的作品,而且就這一個作品你能聽到四個聲部它們各自獨特的魅力。合唱藝術有時候是一個大寫意,這個意境太漂亮了。曹丁先生當年在排練《莫斯科之夜》的時候,他的合唱隊員們就說是「聲美、情真、意境妙」,這可能就是我們所說的合唱藝術所要達到的藝術的表現境界。《烏蘇里船歌》真是這樣的,而且中國藝術講究虛實相生,講究大寫意,它是這樣的,《烏蘇里船歌》除了四個聲部有不俗的表現之外,它的意境非常的妙,空靈飄逸。同時呢,注意一下,他的人聲唱出了半聲的效果,那更是把這種意境張揚到了極致,瞿希賢先生當年對我說這是她改編的最為成功的合唱作品之一,根據赫哲族民歌《烏蘇里船歌》改編的(音樂起)……
(音樂結束)多美的一首合唱啊,非常有意境,像一幅中國的水墨畫,非常的漂亮。縱觀音樂的表現樣式,可以分為兩大類,聲樂和器樂,在聲樂的這個表現形式當中,合唱的審美形態是最豐富的,或者是空靈飄逸,或者是清新雅緻,或者是深情委婉,或者是慷慨激昂,不同的聲音形態呈現不同合唱風貌,特別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合唱隊唱出的聲音真的是令人陶醉,這個《烏蘇里船歌》無論聽多少遍我都感覺到非常的美,非常的舒服……
推薦閱讀:
※山水畫家劉建明--大氣磅礴繪江山
※手工編織毛衣的技巧(轉貼) - 棒針藝術交流 - 快樂編織 鉤針、棒針、十字綉、軟體 - Powered by Discuz!
※如何理解柳宗元《江雪》中的「漁翁」這一形象?
※[技術貼]如何優(Tào)雅(Lù)地討論藝術作品 - 入門篇
※畫家呂鳳洲的——草原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