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婚禮,為誰而辦?(朱建軍)

如果要用最少的詞來比較中國婚禮和西方婚禮,那麼中國婚禮是「熱鬧」,西方是「莊重」。

  任何儀式,都是為了實現某種功能,而不同的婚禮儀式,要達到的功能也會不同。

  中國的婚禮,功能是讓新娘融人新的家庭,成為新家庭的一員。這個所謂的新家庭,傳統上是一個極大的人群,包括男方的祖父母,也許還有曾祖父母、父母以及這些長輩的兄弟姐妹,還有男方的兄弟姐妹及他們的子女。

  婚禮就是一個「見面會」,是和大家庭中的所有人認識的時候,所以人不能不多,也就不能不熱鬧。而熱鬧,則象徵這個大家庭人丁興旺,更是大家所喜歡的事情,因此婚禮也需要格外加強這個熱鬧——有時候看起來簡直是一團亂。

  而基督徒的婚禮,則是在上帝面前的神聖結合,功能是讓雙方在互愛中體會上帝之愛,因此強調的是莊重。莊重是因為面對的是上帝,是超越性的力量。越莊重,則雙方越會把婚姻關係看得重大。

  婚禮的種種細節當然也都有其功能,比如中國傳統婚禮中,上轎時新娘要哭嫁,是儀式性地表示離開父母的悲哀,更是為了讓新娘明確地意識到自己角色的轉變,她已經不是家裡的女兒了,而是人家的媳婦。

  當然現在的新娘也許並不這樣做了,所以現在的已婚女性和娘家的聯繫也保留得更多。但是現在的新娘要做另外一個儀式,就是在婚宴上給親友敬煙和敬酒,這個動作實際是個表示尋求認可的象徵性工作,對方接受了煙或者酒,就象徵著接受了這個新娘融入這個大家庭了。  

西方婚禮中,則是新娘的父親把女兒的手交到新郎手裡,象徵著把女兒交給了他,而並沒有新娘尋求其他親友接納的過程。因為,這兩個人的婚姻,說到底不關其他人的事。

  中國婚禮中的「鬧洞房」,是最熱鬧吸引人的,也是最受詬病的。鬧洞房的各種行為,實際上就是傳統儀式所允許的性騷擾。在有些地方,這種性騷擾會達到非常惡劣的程度。不過,多數情況下鬧洞房者是有所收斂的。

  這種儀式有很古老的原因,但是更簡單的原因是,讓未婚而性壓抑的男子有一個釋放的機會,從此之後就再也不能對這個女性有輕薄的行為了。這樣,這個女性才可以和家中的男子安全地相處。

  說到底,中國的婚姻儀式反映出婚姻和整個家庭的關係密切。

  反之,這樣的婚禮也可以加強家庭對婚姻的影響力,所以,中國人結婚,至少要受到雙方父母的認可,也至少會受到雙方父母意見的比較大的影響。傳統的中國婚禮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可見「高堂」也就是父母的認可對一個婚姻的重要性。高堂對婚姻認可與否,決定著整個婚姻的存亡,比婚姻當事人的態度更為重要。這是儒家思想影響的結果,孝的原則決定了婚姻雙方都必須服從父母。

  拜高堂家庭中地位高的是長輩,照顧男方父母,理所當然是一個妻子的中心任務。

  中國婚姻不是男女雙方的關係,而是家庭中的事情。婚姻的目的,也並非個人的幸福等,而是為家庭實現目標。家庭需要繁育,所以婚姻的第一目標就是為家庭繁育後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也就是這個原因。夫妻生孩子不僅是為自己,更是為家庭,你如果不育,你的父母就沒有辦法抱孫子,而更重要百倍的是你家的「香火」就沒有辦法傳下去,這使得你所有各代的祖先的魂靈都得不到祭祀,是非常可怕的一個事情。這一個目標在婚禮中也清晰地體現著,比如,新房的床上要放「棗」和「栗子」,代表「早立子」等。

家庭中地位高的是長輩,所以照顧男方的父母,也理所當然是一個妻子的中心任務,如果她做不好這一點,男方家庭也有充分的理由休妻。如果婆媳不和,即使主要責任在婆婆一方,按照中國傳統,受到責備的也是兒媳婦。「不能讓婆婆高興」,也是做妻子的失職的表現,可以成為丈夫休妻的充分的理由。

  我們知道,儒家非常重視家庭。儒家的家庭是社會的微縮版,家庭中的父母對子女關係,就是社會中統治階層對下層的關係;同樣,家庭中夫妻之間的關係,更是全社會中男女關係的範本。

  從中國婚禮的特點中,我們看到婚姻是女性被另外一個家庭接受的過程。這就說明,中國婚姻所建立的關係即夫妻關係,是為使女性歸屬於丈夫所在的家庭。

  兩千多年來的儒家傳統(當然不都是孔子的正統儒家思想,有些是董仲舒所扭曲後的儒家思想),從總體上看,家庭中女性的地位是更低的。所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說法,使女性一生都籠罩在男性的權利之下。

  家庭中的女性地位低也體現在許多微小的風俗中,比如有些地方(特別是農村),直到今天,男人吃飯女性是不能上桌的。擴大的整個社會,女性地位也是更低的。

男耕女織

不過,嚴格說來,儒家婚姻中的男女關係,雖然是以男性為主導,男性有更高地位,但是也不僅僅是地位高低不同的上下關係,而是一種分工合作關係。所謂「男主外,女主內」,就是這個分工的基本表達。

  男性主要負責社會事務以及掙錢養家,而女性主持家務並在家庭日常事務上有更多的發言權。在婚禮中,女性洞房夜之後第二天早起,要「洗手做羹湯」侍奉公婆,就是這樣的一個分工的體現。

  從心理學家的經驗看,男女有明確分工對家庭實現良好的功能是有益的,因此,在傳統社會做出男主外、女主內這樣一種較為簡單的分工,倒並非一種不好的方式。分工也就是儒家所謂的「分」或者「本分」的概念,婚姻中男女各自按照分工去行事,也就是所謂的「各安本分」,總體上看,倒是傳統家庭中能夠實現良好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也看到很大一部分儒家傳統中的中國家庭,男耕女織,相親相愛,能夠形成很好的關係。

  只不過我們也要承認,在男權社會中,男性傾向於把自己所分工的事情說成是最主要的事情,而貶低女性事務的重要性,從而使本來是平等的分工關係又變成了一種不平等的關係,更加劇了兩性關係的不平等,所以多數中國傳統家庭中的女性畢竟處於更低的地位。

  隨著社會的變遷,中國家庭的形式有所變化,傳統的大家庭模式逐漸為小的核心家庭所取代,而現在的婚姻體現的也更多的是夫妻雙方的關係,而不是兩個家庭之間的關係。因此,中國現代婚儀,也理所當然應當有一定的改變,才能適合現代婚姻的需要。

  在現實中,現代婚儀和古代的當然不同,但是還並沒有質的變化。轎子被轎車取代,拜高堂被給長輩敬煙酒取代,鬧洞房被「夫妻一起咬蘋果」等節目取代,但是總體上大致還是一樣的。關於現代婚儀,我認為還需要一些更有創造性的改變,才可以真正適合現代婚姻的實際需要。

  當然創造中也可以包括引進,現在所引進的也不多,西式婚禮的要素,並不能真正融人中國婚禮,現在中國婚禮從西方婚禮中所獲得的唯一要素,就是穿西式婚紗去照婚紗照。而沒有了西式婚禮中的在上帝面前的宣誓,也沒有西式婚禮中的中心精神,這樣的婚紗照在實際功能上也是很有限的。

  正因為缺少這樣的創造性改變,所以許多人感到「婚儀沒有意思」,「婚禮很鬧,新人很累,沒有感動」。這也就說明,婚禮的功能有所喪失。

  婚禮,在心理學看,是通過儀式對心理的一個觸發,使心理能夠調節為婚姻所需要的某種狀態,如果人們的感受是「婚儀沒有意思」,那麼就不會有觸發,心理也不會得到相應的調節,結果就起不到相應的作用。當然,一個社會婚姻的狀態將會是什麼子,是受到各種因素影響的,婚儀在其中只有很小的作用。

  不過,單就婚儀的作用上說,如果婚儀失去功能,其作用是使婚姻減少功能。在目前看,其影響也許,是使姻更為不穩定,即使是沒有很快破滅的婚姻,對人的幫助也會減少。

  我們需要有創見的人,對未來社會做一些規劃,對未來文化做一些規劃,也對未來婚姻應該是什麼形態和什麼功能做些規劃。我們也需要有創見的人,設計並推廣一些新的婚儀,促進更美好的婚姻和更美好的人生。

(本文轉載自天天心理網,感恩發布!)

精選好文,「愚眼辣評」。雅趣知音,分享共賞!

成為命運的寵兒,成為大豐盛的一員,請關注「命中注定的大豐盛"mzzdddfs"

推薦閱讀:

一文看透中國式人際關係:西遊團隊開除一人,你開除誰?
中國式父母:你恨我沒關係,只要你有出息就行了
觀世:盤點中國式相親
【楠蓉書香】從《婚姻法》新解釋看中國式結婚離婚
中國式盡孝,正在摧毀下一代...

TAG:中國 | 中國式 | 婚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