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急診科醫護:遭辱罵成常態,不奢望尊重,只求平等
「有些患者為了省錢拿著家人或朋友的醫保卡來就診,我們核實身份後肯定會拒絕但患者就特別不理解,除了語言上的謾罵,甚至威脅稱『我記住你了,你出了醫院小心點』」姜護士告訴記者。姜護士的遭遇也並非個案。北京某三甲醫院急診科護士周女士同樣經歷過因拒絕患者借用別人醫保卡而遭辱罵的經歷,「很多制度性規定不是我們能左右的,患者卻常常把怨氣撒到我們身上。」此外,還有非急診患者因為白天上班沒時間去醫院就會選擇晚上去急診科配藥,一旦遭到拒絕就會覺得醫護人員不近人情,進而惡言相向。「我們每天為了少上廁所不敢多喝水,只有中午十幾分鐘的吃飯時間」 有著9年從業經歷的周護士特別希望社會能多理解護士工作的艱辛。據她介紹,科室里工作三年以下的護士幾乎都有過躲到休息間或診療室偷偷哭泣過的經歷。急診科也經常搶救一些醉酒人士,挨打挨罵同樣不少見,周護士就曾見證過科室里的男護士被醉酒漢硬生生拽進治療室眼骨被打裂。不過,也有患者表示,有些護士的素質確實太低,缺少對患者和家屬的同情和理解。鄭州市民鄭先生就表示,他曾因呼吸道疾病去鄭州某三甲醫院輸液,「到了該換輸液瓶喊護士時,她只簡單回答好卻一直待在醫務室不出來,最後輸液瓶都空了喊了好幾遍才出來。」鄭先生表示,病人去醫院心裡本來就著急焦慮,醫護人員態度再不好很容易惹患者生氣。不過他也表示,無論如何不該動輒動粗口辱罵醫生,如果對醫護人員工作不滿意完全可以通過投訴的渠道表達訴求。北京市華衛律師事務所副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維權委員會委員鄧利強表示,患者爆粗口原因在於沒能認清醫患關係的法律性質。「患者認為我花錢買服務,不滿意了當然可以像對其他服務人員那樣針對醫護人員,事實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醫生和患者法律關係是民事關係是不容否認的,但醫生絕不是為了商業利益而提供服務,患者花錢治療是在彌補政府財政投入的不足,所以患者就醫決不能等同於一般的花錢購買服務。記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大醫院為保證醫護人員人身安全,安排安保人員24小時巡邏,急診科夜間也會加強安保力量。同時,也對醫護人員加強培訓,通過學習典型案例掌握與不同患者發生衝突時的溝通方法和技巧。此外,警方在維護醫院秩序上也發揮重要作用。北京已有超50家醫院實行了院警制,也就是警察駐進醫院,維護醫療秩序,打擊傷醫犯罪行為。護士社會價值亟待認可
其實,醫院發生醫患糾紛也不僅是中國特有現象,世界普遍存在。據了解,國外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關注工作場所暴力的教育培訓和研究,如美國加州於2010年開展的醫務人員專項預防槍支暴力和武力防範培訓,英國政府的「零容忍」教育培訓項目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暴力事件的發生率。「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期望值太高了」姜護士表示,醫護人員與患者沒有恩怨,當然希望患者能治好病,但有時候患者病情確實已非人力所能為。而如果患者或家屬一味責罵醫護人員,只會讓治療氛圍更壓抑,「我們有時只能縮手縮腳地為病人護理」。相較於醫生,護士遭遇語言暴力的比例明顯更高,鄧利強表示,護士的價值應該同樣得到尊重和認可,「沒有醫生,病人將陷於無望,沒有護士,病人將陷於無助。」醫護人員遭遇患者語言暴力甚至人身攻擊時有多少人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記者梳理今年以來多家媒體報道發現,儘管醫護人員遭受患者暴力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施暴者一般被處以行政拘留和罰款,多數並未升級至追究刑事責任,大多都是作為民事案件處理,通常是打人方賠償醫藥費並賠禮道歉。作者:袁野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過半醫護人員遭受過辱罵 護士:只希望得到平等對待
推薦閱讀:
※「辛苦」不應當是醫護人員唯一的勳章
※啄木鳥醫護:孩子多大可以學跳舞 孩子學舞蹈會有哪些好處
※日誌 - [中醫護病]
※腰痛的原因有哪些 中醫護腎有妙計
※風寒咳嗽-中醫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