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奧斯卡史上最風光的三十部外語片

奧斯卡史上最風光的三十部外語片

1、大幻影La Grande Illusion 1937/法國   《大幻影》是史上第一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外語片,法國電影大師尚·雷諾(Jean Renoir)以一次大戰為背景,刻畫被俘的法國軍官與德國集中營管理者的複雜關係,以及兩名俘虜日後逃難的過程,是一部充滿人道主義精神,卻對戰爭、歷史毫不手軟的經典,當年敗給了天真溫厚的卡普拉(Frank Capra)所執導的《浮生若夢》(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2、瑪麗露薏絲Marie-Louis 1944/瑞士   《瑪麗露薏絲》是第一部在奧斯卡得到正式獎項的外語片,日後卻在電影史上無足輕重。得獎者是編劇理查德·史威茲(Richard Schweizer),他日後又以《亂世孤雛》(The Search,1948)得獎。 3、紅氣球Le Ballon rouge 1956/法國   《紅氣球》是艾爾伯特·拉摩里斯(Albert Lamorisse)編導的「短片」(僅長34分鐘),描述一個孤獨男孩與一顆紅氣球之間的可愛故事,充滿童趣與想像力,卻打敗其他長片(包括費里尼的《大路》La Strada)得到最佳原著劇本,也是奧斯卡史上難得一見的紀錄。 4、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 1960/義大利   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是第一個以外語片入圍最佳導演的人,他也是至今入圍次數最多的外語片導演(4次)。《甜蜜的生活》以一個羅馬記者的角度來見證現代光怪陸離的生活,也象徵了奧斯卡及好萊塢在六七十年代對風起雲湧的歐洲作者電影自嘆不如的開始。它並沒在1960年代表義大利角逐外語片(代表義大利的是《KAPO》,入圍但敗給瑞典的《處女之泉》),卻在1961年於美國上映後,得到奧斯卡主動提名最佳導演、原著劇本、藝術指導與服裝設計等四項,其中服裝得獎。 5、烽火母女淚La Ciociara 1961/義大利   《烽火母女淚》描述二次大戰期間,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女到鄉下避難時,所發生的連串悲劇。飾演寡母的蘇菲亞羅蘭(Sophia Loren)先贏得戛納、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再打敗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琵琶·蘿莉(Piper Laurie)、裘拉汀·佩姬(Geraldine Page)和娜塔麗·伍德(Natalie Wood),於奧斯卡封后。她是第一個也是至今唯一一位以外語片在奧斯卡得到女主角獎的人,奧斯卡一向對她敬愛有加,1990還頒給她一座終身成就獎。 6、義大利式離婚Divorzio all』italiana 1961/義大利   《義大利式離婚》是一部歷久彌新的上乘喜劇,刻畫一個心猿意馬的有婦之夫如何設計讓老婆出軌,好讓自己名正言順迎娶心愛表妹的故事。它並沒有代表義大利角逐1961年的外語片,也是1962年在美國上映後,才得到奧斯卡提名最佳導演(佩特洛傑米 Pietro Germi)、男主角(馬斯楚安尼 Marcello Mastroianni,他入圍奧斯卡三次,可惜從未得獎)和原著劇本。最後由傑米和康希尼(Ennio De Concini)、吉安尼提(Alfredo Giannetti)合編的劇本得到奧斯卡。 7、八又二分之一(8 1/2) 1963/義大利   《八又二分之一》從一個導演的現實與狂想出發,成就了一部難以言喻的經典之作,形式、內涵環環相扣,直指電影最迷人也最駭人的魔力何在。奧斯卡一共提名了本片角逐導演、原著劇本、藝術指導、服裝設計與最佳外語片,在當時堪稱「大手筆」,最後得到了最佳外語片與服裝設計。奇怪的是光是費里尼導演的電影,就有3部得過奧斯卡服裝設計。而他自己在編、導部分一共被提名12次,卻一次都沒得獎。1992年那屆,奧斯卡才頒予終身成就獎。 8、砂丘之女 1964/日本   某大報報導李安是第一位入圍奧斯卡的亞洲導演,錯誤可大了。35年前,日本導演敕使河原宏就以《砂丘之女》入圍過1965年奧斯卡最佳導演了,但《砂丘之女》本片則是入圍1964年的最佳外語片。亦即它也是先入圍外語片,才正式在美國上片,後來又得到導演提名,所以入圍項目分屬不同年份。《砂丘之女》是描述一個昆蟲學家被騙入一個大沙坑的底部,成為一個寡婦的禁臠,但是當他趁人不意走出沙坑後,經過漫長的思索,卻又爬進砂丘下的小屋。構圖精緻的人性寓言。 9、大街上的商店Obchod na korze 1965/捷克   《大街上的商店》開啟了「捷克電影黃金時期」作品在奧斯卡的轟動先聲,從本片開始,捷克一連4年入圍奧斯卡外語片,並拿走了兩屆。可惜後來蘇聯坦克輾碎了「布拉格之春」,連帶也終止了捷克電影原本蓬勃的生機。《大街上的商店》描述二次戰時第三帝國對猶太人的迫害,如何在斯洛伐克的一家商店造成影響。本片得到1965年最佳外語片後才在美國上映,飾演猶太寡婦的依達·卡明絲卡(Ida Kaminska)難得地入圍了1966年最佳女主角,但當年得獎的是《靈欲春宵》(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的伊莉莎白·泰勒(Elizebath Taylor)。 10、男歡女愛Un homme et une Femme 1966/法國   《男歡女愛》可謂唯美派愛情片的開山始祖了,簡簡單單一個鰥夫和一個寡婦因為兒女同校,進而相識、相戀的故事,卻在美麗的攝影與配樂下,先拿下1966年戛納影展金棕櫚獎,還在美國創下連許多好萊塢電影都不及的票房紀錄,併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導演(克勞德·勒魯什Claude Lelouch)、女主角(阿努克·艾梅Anouk Aimee)、原著劇本(勒魯什與烏特豪芬Pierre Uytterhoeven合編)與外語片,結果得到最佳外語片與原著劇本兩項,到目前為止仍是法國片在奧斯卡的最佳表現,但隨著時間的淘煉,現在大多數影評人與影史家反而覺得本片在當時被過譽了。 11、阿爾及爾戰役La Battaglia di Algeri 1965/義大利   阿爾及爾是阿爾及利亞的首都,這部代表義大利角逐1966年最佳外語片失利的作品(誰叫那年有銳不可當的《男歡女愛》),是一部帶有強烈紀錄色彩的作品,描述阿爾及利亞對抗法國殖民、追求自由獨立的經過,許多街頭拍攝的場面與非職業演員的精彩表現,有著驚人的效果。本片得到1966年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時,還引來法國代表退席抗議事件,但影片的傑出卻無庸置疑。它到1968年才在美國上映,吉洛·龐提柯沃(Gillo Pontecorvo)被提名角逐最佳導演與原著劇本獎時,與本片入圍外語片的時間,相隔兩年,可惜皆未獲獎。 12、《焦點新聞》Z 1969/阿爾及利亞、法國 13、《大移民》Utvandrarna 1971/瑞典 14、《呼喊與細語》Viskningar och rop 1972/瑞典 15、《巴黎最後的探戈》Ultimo tango a Parigi 1972/法國、義大利 16、《日以作夜》La Nuit Ameicaine 1973/法國 17、《阿瑪珂德》Amarcord 1974/義大利 18、《表親》Cousin,cousine 1975/法國 19、《七美人》Pasqualino Settebellezze 1976/義大利 20、《面面相覷》Ansikte mot ansikte 1976/瑞典 21、《一籠傻鳥》La Cage Aux Folles 1978/法國 22、《從海底出擊》Das Boot 1981/西德 23、《芬妮與亞歷山大》Fanny och Alexander 1982/瑞典 24、《亂》 1985/日本 25、《官方說法》La Historia oficial 1985/阿根廷 26、《狗臉的歲月》Mitt liv som hund 1985/瑞典 27、《紅色情深》Trois Couleurs: Rouge 1994/法國、波蘭、瑞士 28、《郵差》Il Postino 1994/義大利、法國、比利時 29、《美麗人生》La Vita e Bella 1997/義大利 30、《卧虎藏龍》2000/台灣


推薦閱讀:

《至暗時刻》藝術在哪裡?
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庫
奧斯卡歷屆影帝大全3
奧斯卡金曲《情深無邊》,訴說那繾綣的柔情~
奧斯卡大獎《水形物語》:孤獨是孤獨者的唯一解藥

TAG:奧斯卡 | 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