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播州(今遵義市)行政區劃
07-29
明代實行省、府、州、縣行政區劃體制。省為一級政區,置承宣布政使司,掌管一省民政兼司法;府為二級政區,隸屬於省,置行政長官知府;州、縣為三級政區,置行政長官知州、知縣。洪武五(1372)年,播州宣慰使楊鏗、播州宣慰司同知羅琛、播州軍民府總管何嬰、真州蠻夷總管鄭瑚歸附明朝,實行以「司」為政區的行政區劃體制,宣慰司領安撫司、宣撫司、長官司。此時的「司」,既是地名概念,又是區劃範圍,還是施政機構的名稱。宣慰司、安撫司、宣撫司的宣慰使、安撫使、宣撫使和長官司長官、同知皆世襲職。宣慰使從三品,宣撫使從四品,安撫使從五品;長官正職正六品,副職從七品。宣慰使、宣撫使、安撫使、長官為軍職,既管軍、又管民。明朝在全國各地設置的都司、衛、所,不是行政區劃,而是軍隊編製和駐屯區劃。明萬曆二十八(1600)年前,播州境內沒有設置都司、衛、所。洪武五(1372)年,播州宣慰司領黃平舊州長官司、播州長官司(播州軍民都鎮撫司更名),容山長官司(治所在今湄潭縣境)真州長官司(治所在今正安縣境),餘慶州長官司(治所在今餘慶縣敖溪鎮),白泥州長官司(治所在今餘慶縣白泥鎮)。七(1374)年置黃平宣撫司,八(1375)年置重安長官司,十七(1384)年置草塘安撫司(治所在今甕安縣猴場),劃入播州宣慰司。憲宗成化十二(1476)年,置安寧宣撫司(治所在今黔東南州凱里市),懷遠、宣化兩個長官司,靖南、龍場(今凱里火車站處)兩個堡,劃入播州宣慰司節制。世宗嘉靖元(1522)年,安寧宣撫司改為凱里宣撫司,劃入貴州宣慰司;播州宣慰司劃歸貴州思石兵備道節制。穆宗隆慶二(1568)年,播州地域照舊劃歸四川管轄,軍隊仍聽貴州節制調遣。神宗萬曆二十三(1595)年,置安邊同知(治所在今桐梓縣松坎鎮),隸屬播州宣慰司。二十九(1601)年四月,明朝廷撤銷播州宣慰司行政區劃,置四川布政使司遵義軍民府。自此,遵義軍民府領遵義縣、桐梓縣、仁懷縣、綏陽縣、真安州。縣、州下置鄉、里、甲基層行政區劃。府、縣、州施政機構稱「衙」,行政長官稱「知府」、「知縣」、「知州」。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明朝廷的道教管理政策及制度——正一道與龍虎山
※從朱元璋頒布《大明律》和親自編寫《大誥》來看,皇權和法律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關係?
※明朝的中國水上武裝力量是不是很強大?
※天啟四騎士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