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文化產業發展規劃

 來源:中國日報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粵發〔2012〕12號),推動全省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提升文化軟實力,加快建設文化強省,讓人民群眾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特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和發展形勢

  「十一五」期間,廣東省文化產業增加值連續5年保持全國第一。2010年,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2533億元,約佔全國1/4強,佔全省GDP的比重保持在5.5%左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近一倍。全省現有文化(創意)產業園區120多個,入駐企業超過10000家,形成了文化創意、新聞服務、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廣播影視、文化藝術、演藝娛樂、文化會展、網路文化服務、文化產品和設備製造等門類比較齊全、產業鏈比較完整的文化產業體系。文化新業態蓬勃發展,數字出版業產值佔全國的1/5,動漫和網路遊戲產值約佔全國的1/3,網路音樂產值約佔全國的1/2,遊藝遊戲設備產值約佔全國的2/3。文化產業已成為廣東省重要產業和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黨的十七大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進一步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文化強省的戰略部署,為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創造了良好的體制環境和政策氛圍。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提升,文化消費快速增長,文化消費在城鄉居民消費中的比重將進一步擴大。文化產業與國民經濟各領域、各行業不斷融合,文化產業發展空間不斷擴大。文化市場主體活躍多元,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逐步完善,文化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但是,廣東省文化產業發展也面臨嚴峻挑戰,主要體現在:文化產業布局和結構不盡合理,規模化、集約化程度有待提高,大型骨幹文化企業和知名文化品牌不多,核心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能力不強等。與此同時,國際國內文化產業競爭全面展開,西方國家把文化產業作為軟實力輸出的趨勢日益明顯,國內文化產業跨地區重組整合的競爭態勢正在形成。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以科學發展觀,按照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的部署要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核心任務,推動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加快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大力弘揚「厚於德、誠於信、敏於行」的新時期「廣東精神」,為人民群眾提供健康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將文化產業培育成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進一步推動文化強省建設。

  (二)基本原則。

  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通過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堅持服務群眾優先。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發展壯大產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堅持深化改革。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大力培育充滿生機活力的市場主體,著力構建有利於文化產業科學發展的高效、開放、有序的體制機制。

  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繁榮城鄉文化市場,推動文化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

  堅持科技創新。發揮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作用,提升文化創新能力,以科技創新推動文化生產、傳播方式創新,推動傳統優勢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新興業態成為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

  堅持區域協調發展。加強對文化產業的宏觀布局和科學規劃,形成區域協作、優勢互補、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三)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力爭實現年均增長12%以上,到2015年佔全省GDP的比重達到6.5%以上;文化服務業增加值達到2200億元,占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45%。文化產業規模總量繼續保持全國前列,文化服務業比重大幅提高,新興文化業態領先全國,傳統優勢文化產品和設備製造業完成轉型升級。擁有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實力和競爭力的龍頭文化企業、文化品牌和文化人才隊伍,形成一大批優勢文化產業集群,文化市場繁榮、文化消費旺盛,文化市場管理進一步規範,文化產業總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到2015年,文化產業成為廣東省重要的支柱產業,將廣東省建設成為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區和在亞太地區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文化創意中心。全省基本形成結構合理、科技含量高、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基本形成珠三角和東西兩翼、北部山區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粵港澳台深度合作的產業發展格局。

  三、主要任務

  (一)優化文化產業結構。

  做大做強文化服務業。健全文化創意和創作生產、經營機制,建設一批文藝創作生產基地。實施內容精品戰略,大力發展具有嶺南特色的文化服務業,每年推出一批具有廣東特色,在國內外影響力強、市場叫得響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動漫遊戲、創意設計、演藝方面的精品佳作。加快發展數字內容產業,推進文化資源數字化,建設文化和媒體數字資源庫。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建設一批具有戰略性、引導性和帶動性的重大內容產業項目,在重點領域取得跨越式發展。

  培育文化領域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數字出版、流媒體、動漫網遊、網路音樂、多媒體廣播影視、高清互動電視、數字娛樂等新興文化業態。推進有線電視數字化雙向轉換,建設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立數字電影製作、發行和放映體系,加快推進廣播電視網、電信網與互聯網「三網融合」,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推動出版業向多媒體、網路化發展。促進文化產業與教育培訓、旅遊休閑、時尚消費、體育健身等產業聯動發展,拓展文化產業領域,培育和延伸文化產業鏈條。

  提升文化製造業發展水平。推動廣東省具有傳統優勢的文化產品和設備製造業提高創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實現由加工型向精密製造型升級、由產品製造型向內容研發、衍生產品開發升級,將廣東打造成為高端文化產品和設備製造基地。大力發展綠色印刷,支持新一代大容量高清光碟的研發應用,鼓勵研發新型影院系統、數字多媒體娛樂設備、流動演出系統、多功能集成化音響、遊戲遊藝設備等。

  推動文化科技創新。培育發展一批創新型文化企業,打造若干國家級創新型龍頭文化企業。推進重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技術先進、功能強大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依託高校和科研機構,在廣州、深圳等地建設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創意研發中心。加強文化領域核心技術研究,重點開發數字動漫製作、數字音視頻和高清影視製作、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網路出版、語義智能搜索、OED電子紙電泳、MPR多媒體複合關聯編碼等關鍵技術,加強研發文化領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體、技術標準、關鍵元器件和裝備,推動若干重大文化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

  (二)優化文化產業布局。

  建設「珠江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圈」。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建設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區的核心區為目標,重點發展傳媒出版、創意設計、動漫遊戲、影視製作、音樂創作、網路文化服務、文化領域核心技術研發等高端和新興文化產業,建設一批全國領先、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和國家級產業園區。廣州、深圳要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引領和輻射作用,通過打造「創意之城」、「設計之都」,力爭成為文化創新中心、區域文化產業中心和文化產業示範城市。重點發展新聞出版、影視音樂製作、動漫遊戲、創意設計、演藝娛樂、數字新媒體、網路文化服務、文化會展等產業,建設一批文化企業總部以及研發中心、物流中心、出口基地,培育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文化傳媒集團和文化品牌,形成一批規模化、高端化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和產業園區。

  珠江三角洲地區其餘各市重點發展創意設計、印刷複製、動漫遊戲、工藝美術、音像電子、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文化旅遊、文化設備製造等產業,形成一批空間集聚、分工協作、競爭力強的文化產業集群和園區。

  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依託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海洋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資源,重點發展文化旅遊、演藝娛樂、工藝美術、文化產品製造等具有嶺南特色的區域特色文化產業,形成區域特色文化產業群。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區文化產品和設備製造等產業轉移,形成若干集聚發展的文化產業轉移示範園區。

  在廣州南沙和東圃、深圳前海、珠海橫琴新區、東莞松山湖等地建設「粵港澳文化創意產業試驗園區」,在中山建設「粵台文化創意產業園」,形成以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為主的外向型產業集群。

  加大扶持力度,在全省範圍內發展和認定一批文化產業強市和特色文化產業縣(市、區)、鎮,充分發揮其示範帶動作用。

  (三)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培育和做強文化市場主體。鼓勵綜合實力強的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媒體、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打造資產和銷售過百億,核心競爭力強的龍頭文化企業。健全文化企業股改上市工作機制,推動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珠江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南航集團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國有文化企業,以及一批綜合實力強的民營文化企業上市。鼓勵中小文化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形成富有活力的優勢企業群體。實施商標品牌帶動戰略,打造一大批具有廣東特色、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文化品牌。

  發展文化產品和服務市場。規劃建設若干個全國性和區域性的書報刊和電子出版物、動漫產品、廣播影視節目、演藝節目、音像製品、工藝美術等文化產品和服務交易市場,推動各類文化交易市場拓展規模,深化服務,增強輻射力和影響力。建設現代文化傳播體系,重點構建覆蓋全省的廣播電視傳輸網路、國有出版物發行網路、數字電影院線以及演出院線。在各地級以上市規劃建設一批集新華書店、數字影院、時尚文化娛樂和文化產品銷售為一體的大型文化中心。大力發展文化電子商務,推動現代流通形式成為文化流通領域的主要力量。

  健全文化要素市場。積極培育版權、資本、金融、信息、技術等文化要素市場,推動廣東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文化產權交易中心。完善文化產權交易機制,鼓勵和引導各類文化企業開展文化產權交易。建立健全文化投融資平台,促進文化與資本市場對接。發展版權代理、知識產權評估、演藝經紀、信息服務、融資擔保、工藝美術品拍賣等文化中介行業,推動文化中介機構向規範化、品牌化、規模化方向發展。規範發展文化行業組織,充分發揮其在行業規劃、平台建設、信息交流、協調維權等方面的作用。

  積極培育文化消費。引導和培育文化消費,提高文化消費在社會消費中的比例。開展「文化消費補貼計劃」和「國民文化消費卡工程」試點,探索對人民群眾看電影、看戲、看有線電視和購買書籍與音像電子產品等基本文化消費進行補貼的機制。鼓勵和培育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文化消費新模式,拓展藝術培訓、文化旅遊、休閑娛樂等消費。大力培育農村文化市場,加大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採取多種措施鼓勵各類農村文化消費。

  (四)大力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

  積極培育外向型文化企業。每兩年發布廣東省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目錄,培育一批出版發行、廣播影視、文藝演出、動漫網遊、工藝美術、網路文化服務、文化產品和設備製造等外向型文化企業,建設一批外向型文化產業基地,擴大廣東省文化產品和服務在國際市場的份額。

  構建國際文化營銷網路。鼓勵各類文化企業到海外興辦產業實體和建立營銷渠道,重點抓好影視音像、動漫玩具、出版物、文藝演出、新聞媒體網路等國際營銷網路建設。支持廣東省媒體和各種所有制企業在境外辦報、辦刊、辦台、辦網,與海外媒體合辦頻道(率)、欄目、節目;鼓勵廣東省媒體創辦外文報刊、廣播和電視頻道,支持廣東省網站與國外知名網路媒體合作。

  四、發展重點

  (一)文化創意業。

  發展目標:文化創意業產值年均增長20%,到2015年成為文化產業重要門類和新的增長點。其中,創意設計、動漫遊戲、音樂製作業產值年均增長超過25%。

  主要措施:

  ——推動文化創意業集聚發展。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基地。扶持成長性好的文化創意企業提升原創能力,培育一批品牌企業和產品。建設若干文化創意公共技術平台和產學研結合的文化創意研發中心。

  ——大力發展創意設計業。著力發展工業、時尚、平面、工藝美術、建築與環境等設計產業。以廣州、深圳為中心,輻射帶動佛山、東莞、珠海、中山、汕頭、潮州,打造優勢互補、各有側重、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扶持發展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創意設計企業。

  ——大力發展動漫遊戲業。建設廣州、深圳兩個國家級動漫遊戲基地,帶動珠海、汕頭、佛山、東莞、中山、惠州、肇慶、江門等市發展動漫遊戲業。建設一批動漫遊戲公共技術平台,加強動漫遊戲開發系統等關鍵技術研發,塑造和培育一批動漫形象和品牌,推動動漫遊戲衍生產品開發。推動廣東省發展基礎好、實力雄厚的企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動漫網遊領軍企業,形成集創作、研發、生產、銷售、衍生產品開發、人才培訓為一體的動漫遊戲產業集群。

  ——大力發展音樂製作業。按照「一基地多園區」格局,扶持和培育一批原創和市場開發能力強的龍頭音樂企業和音樂創意園區。推動建設多媒體數字視聽平台,鼓勵和引導民族音樂、流行音樂原創和開發,打造音樂創作、出版發行、演藝、經紀、培訓、後產品開發等音樂產業鏈。

  ——大力發展廣告業。以規模化、集聚化、專業化、高端化發展為導向,構建現代廣告產業體系。重點培育以創意設計、品牌代理和媒體服務為核心業務的綜合服務型龍頭廣告企業。以廣州、深圳為中心打造廣告業集聚發展平台和創意基地,帶動廣告業上、下游產業發展。大力扶持以廣告創意設計為主和利用高新技術開展廣告製作的中小廣告企業,充分發揮其主業突出、專業精熟、經營靈活的優勢,提升專業化水平。加大廣告業人才培養力度,加強與省外和港澳台地區交流合作,打造高素質的廣告人才隊伍。

  (二)平面傳媒業。

  發展目標:平面傳媒業經營收入年均增長15%,到2015年,報刊數量和總印數繼續位居全國前列,經營收入超過300億元,打造資產超百億元的報刊傳媒集團。

  主要措施:

  ——推進報刊業分類改革和優化重組。穩步推進非時政類報刊分類改革,塑造合格的文化市場主體。鼓勵廣東省報刊集團跨地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發展經營,推動省、市報刊資源整合,支持平面媒體與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合作,形成以黨報(黨刊)為核心,各類報刊共同發展的報刊業新格局。

  ——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國內競爭力的報刊傳媒企業。重點扶持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深圳報業集團和家庭期刊集團等做大做強。支持重點平面傳媒集團上市。

  ——推動平面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推動平面媒體數字化轉型,建立適應全媒體發展的內容生產體系,支持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數字複合出版系統和戶外新媒體聯播系統建設。鼓勵重點報業集團與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融合發展,打造全媒體集團。

  ——鼓勵報刊業拓展產業空間。推動報業集團發揮品牌影響力,積極拓展信息服務、印刷出版、文化會展、文化物流等關聯產業。

  (三)廣播影視業。

  發展目標:到2015年,廣播電視服務業增加值達到200億元,產業規模達110億元;全省電影票房總收入達60億元,電影銀幕達1200塊以上。

  主要措施:

  ——實施影視精品戰略。完善影視精品創作生產資金扶持制度,建立華語電影劇本創作平台,每年生產一批精品電影、電視劇和電視節目。辦好動漫頻道,打造國際化動漫形象和品牌;創辦紀錄片頻道,打造中國南派紀錄片品牌。

  ——推動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實施媒體優化重組工程,成為在國內有較強競爭力的廣播影視集團;推動廣東衛視頻道、深圳衛視頻道成為國內強勢衛星頻道。加快南方廣播影視創意基地以及廣州、深圳網路音視頻產業基地建設。

  ——做大做強廣東省廣播電視網路股份有限公司,推動雙向數字化網路改造,構建互動業務平台,打造技術先進、實力強大的廣電網路綜合信息服務運營商。

  ——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做大做強珠江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推進廣東省數字電影院線建設,加快中小城市電影院建設和改造。力爭2012年內普及縣級數字影院,力爭2014年前,實現縣級多廳數字影院全覆蓋。

  ——推動廣播影視業創新。加快建設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國標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單頻網和國家數字音頻廣播先導網。發展高清電視項目,推動電影產業數字化、網路化,提升3D技術應用水平。開展智慧家庭研發和應用,積極發展廣播電視新媒體、新業務,支持建設網路廣播電視台,推動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手機電視等開發多媒體綜合信息服務、數字娛樂產品等增值業務。

  (四)出版版權業。

  發展目標:出版版權業產值年均增長10%,到2015年達到3000億元,增加值達到800億元;版權服務延伸到70%的核心版權產業園區。

  主要措施:

  ——提升內容生產水平。深入挖掘嶺南文化資源,扶持重點優秀作品出版,每年出版一批精品力作。建設以廣州為中心、輻射珠三角的出版內容產業帶,支持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發展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精品出版基地。

  ——加快發展數字出版業。積極發展互聯網出版、手機出版,抓好出版流程數字化再造、數字出版服務及管理平台、出版資源智能化資料庫等數字出版重大工程。重點建設廣東國家數字出版基地。

  ——優化升級印刷複製業。重點發展數字印刷和新技術光碟,鼓勵印刷複製企業採用數字和網路技術改造現有設備和生產流程,打造年產值超過30億元、擁有核心技術的大型印刷複製企業,推廣綠色環保印刷複製技術,擴大「印在廣東」的國際影響力。

  ——積極發展出版物流通業。全面完成全省新華書店改革重組,打造省和廣州、深圳三個國有大型發行集團,構建全省連鎖經營、覆蓋城鄉的出版物發行網路。培育新興出版物銷售模式,建設廣東出版物物流配送中心。辦好「南國書香節」等,推動全民閱讀。

  ——大力發展版權產業。重點發展核心版權產業,抓好版權產業集群建設,推動廣州、中山等創建國家版權保護示範城市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保護示範基地。完善版權服務體系,探索作品代理制和作者經紀人制。

  ——推動出版版權業「走出去」。實施出版物對外推廣計劃,支持出版企業開發適應國際市場的產品,發展對外版權貿易,提高版權貿易輸出量。鼓勵出版企業到境外設立出版機構,參加國際出版展會。

  (五)演藝娛樂業。

  發展目標:演藝娛樂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到2015年,初步建成以珠三角為核心的現代演藝市場體系,成為國內演藝娛樂業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

  主要措施:

  ——實施演藝精品戰略。以市場為導向,提升節目創意,推出一批常演不衰的演藝精品;扶持高雅藝術普及推廣,促進演出內容與樣式多元化。

  ——做大做強演藝市場主體。推進國有文藝院團分類改革,塑造合格的文化市場主體。積極發展多種所有制的演藝機構,打造一批品牌演藝企業,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演藝經紀公司。

  ——完善演出場館設施建設。新建、改建一批專業演出場館。推動廣州、深圳建設若干個具有國家一流水準的音樂廳和劇院,珠江三角洲其餘各市建設一批大中型的專業演出場館,東西北地區建設一批具有綜合演藝功能的影劇院。扶持廣東星海演藝集團打造覆蓋全省大中城市的演出院線。

  ——推動演藝娛樂與旅遊融合,打造優秀旅遊演藝節目。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旅遊演藝市場,適度引進境外資本投資旅遊演藝市場。

  ——調整優化娛樂場所結構,鼓勵娛樂企業連鎖經營,促進娛樂場所健康發展。合理布局、有序發展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主題公園。

  ——建設以廣州、中山和汕頭澄海為集聚區的廣東遊戲遊藝與動漫玩具產業集群,培育若干知名的跨區域遊戲遊藝連鎖品牌。建設以廣州、江門為主要集聚區的廣東演藝設備產業集群,扶持演藝設備製造重點企業和品牌。

  (六)網路文化服務業。

  發展目標:網路文化服務業總收入年均增長25%,培育一批在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新聞網站和商業網站,形成以廣州、深圳為中心,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的網路文化服務業基地。

  主要措施:

  ——大力發展網路文化信息服務、網路出版、網路廣播電視、網路文學、新一代網路遊戲、網路音樂、網路動漫以及手機等移動終端業務,推動廣東省重點網站將提供內容服務與提供平台服務相結合,建設一批功能強大的網路傳播和服務平台。推動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以資源、資產、業務為紐帶,開展跨媒體經營,集內容創新、推廣、服務為一體的網路媒體產業。設立省級新媒體發展基金,扶持網路新媒體發展。

  ——實施網路品牌戰略。推動騰訊、網易等網站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扶持重點新聞網站建設,推動南方新聞網、深圳新聞網等股改上市,建設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新聞網站,培育若干國有或國有控股的大型商業網站。

  ——大力發展網路內容產業。實施網路文化精品工程,舉辦全省「網路文化精品」評選活動,每年推出一批具有廣東特色、健康向上、群眾喜聞樂見的原創網路文化作品。積極推動手機音樂、手機動漫、手機遊戲等移動網路內容開發。推動網路媒體對內容資源全方位、深層次開發應用,形成多種媒體內容共享、形態共存的網路內容產業格局。

  ——積極推動網路文化服務業向移動互聯網延伸。大力發展手機等移動媒體網站,以「視聽互動」為中心,發展海量信息總匯、博客網、視頻搜索引擎、台網聯動中心以及包括IPTV、手機電視等在內的網上增值服務。支持網路及手機動漫遊戲衍生品、移動多媒體文化產品的開發。

  ——推動網路影視、網路出版、網路動漫、語義智能搜索、手機內容服務、網路協同創作服務等領域關鍵技術開發和應用平台建設。培育一批創新型網路文化服務企業,建設若干網路文化服務公共技術平台。

  (七)文化旅遊業。

  發展目標:到2015年,文化旅遊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質量和效益居全國前列,形成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文化旅遊項目。

  主要措施:

  ——在對廣東省世界文化遺產、水下文化遺產、國家和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名鎮(村)、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效保護的基礎上,充分發掘其旅遊功能,積極發展文化觀光游、體驗游、休閒遊等。深入挖掘整理和開發老字號的文化資源。

  ——實施品牌引領戰略。支持文化旅遊企業向集團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引導和支持優秀文化旅遊城市規劃建設旅遊文化名街、名鎮、名村,打造文化旅遊特色產業集聚區。

  ——積極開發文化旅遊產品。推動文化與旅遊結合,打造一批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的旅遊精品線路和產品。開發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旅遊功能。鼓勵設計、製作獨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旅遊工藝品,挖掘文化旅遊品牌形象價值,拓展產業鏈條。

  (八)文化會展業。

  發展目標: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展會品牌和龍頭企業,建設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珠三角文化會展產業帶。

  主要措施:

  ——加強文化會展業規劃布局,推動珠三角各市完善會展場館和設施,承辦國內外重大文化會展活動,舉辦面向各類專業文化會展,形成以廣州、深圳為中心,珠三角各市錯位發展的文化會展業。鼓勵東西北地區根據本地實際舉辦各類專業文化會展。

  ——辦好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國(東莞)國際影視動漫版權保護和貿易博覽會、廣東國際廣播影視博覽會、中國(中山)國際遊戲遊藝博覽交易會、廣東國際旅遊文化節、南國書香節、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中國國際漫畫節、中國(廣東)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等,推動其向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打造國際文化會展品牌。鼓勵珠三角各市發展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專業文化會展。培育一批專業性強、服務水平高的文化會展龍頭企業。完善文化會展配套服務,健全文化會展產業鏈。

  ——推動粵港澳台發揮各自優勢,聯合辦展,共同開拓海外文化會展市場,聯手打造國際文化會展品牌。推動廣東省文化會展企業與國際知名會展企業合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規劃。

  從建設文化強省和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高度,把加快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納入各級政府重要議事日程,進行專項部署和實施。將文化產業發展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強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宏觀指導和布局。建立健全文化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工作機制,建立相關的考核、評價和責任制度,確保文化產業各項工作落實到位。省、市兩級宣傳文化等部門會同統計部門,負責完善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每年定期發布文化產業統計報告和數據。

  (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動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資分開、管辦分離以及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強化政府在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職能。

  全面完成新華書店、電影發行放映單位、重點新聞網站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以及非時政類報刊、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推動轉制後文化企業完善法人治理機構,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加快國有文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完善國有文化資產監管機制,健全文化市場監督管理體系。建立文化企業信用檔案和文化市場信用制度。完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制,維護市場秩序。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繼續大力打擊侵權盜版及非法出版物等違法行為,構築政府監管、企業自律、輿論監督、群眾參與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三)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產業領域。

  落實《國務院關於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國發〔2005〕10號)和文化部等有關部委《關於文化領域引進外資的若干意見》(文辦發〔2005〕19號),鼓勵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產業領域。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新華書店、電影公司、文藝院團和演出場所等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和股份制改造。引導外資設立印刷複製、書報刊分銷、藝術品經營等企業。

  (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制定實施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規劃,建立健全在職人員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制度。實施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培養一批熟悉市場規律、懂文化、善經營的現代文化企業領軍人才。完善分配和激勵機制,鼓勵優秀拔尖人才脫穎而出。有計劃、有重點地從海內外引入文化產業發展亟需的各類人才。加強高等院校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和相關學科建設,與省內高等院校合作,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文化產業人才基地;資助一批重點研究課題,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開展文化產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

  (五)加強政策保障體系建設。

  建立健全地方文化產業法規體系,研究制定《廣東省文化產業促進條例》。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研究出台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的政策措施,支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發展。有條件的市要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創新文化產業投融資機制。推動金融機構開發適合文化企業特點的多元化、多層次的信貸產品,積極倡導鼓勵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大力開發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企業「走出去」的貸款擔保等業務品種,鼓勵金融機構對中小文化企業開展「捆綁式」融資業務。加快建設文化投融資平台,設立廣東省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廣東省文化傳媒投資基金。支持有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企業債券。

  附件1: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目錄

  2:重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基地目錄

  附件1:

    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目錄

項目名稱

單  位

1.廣東數字媒資中心

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

2.高清電視項目

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

3.南方報業戶外新媒體聯播系統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

4.南方全媒體資源庫系統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

5.全省電影院線建設項目

珠影電影集團有限公司

6.廣東文化產業電子商務服務平台

珠影電影集團有限公司

7.語義智能搜索

汕頭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8.全省數字音頻廣播網

省廣電局、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

廣晟資產經營公司

9.MPR多媒體複合關聯編碼

深圳天朗時代科技有限公司

  附件2:

重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基地目錄

  一、省直

  1.南方傳媒文化創意產業園

  2.羊城創意產業園

  3.珠影文化創意產業園

  4.廣東國家數字出版基地

  5.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範產業基地

  6.南方廣播影視創意基地

  7.廣東國家音樂創意產業基地(南方廣播影視集團園區、飛晟園區)

  8.廣東現代廣告創意中心

  二、廣州市

  9.廣州粵港澳文化創意產業試驗園區

  10.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黃花崗科技園(越秀創意產業園區)

  11.廣州TIT國際服裝創意園

  12.廣州從化動漫產業園集聚區

  13.廣州國家網路遊戲動漫產業發展基地

  三、深圳市

  14.深圳前海粵港澳文化創意產業試驗園區

  15.田面設計之都創意產業園

  16.深圳國家動漫畫產業基地

  17.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

  18.大芬油畫村

  19.南嶺·中國絲綢文化產業創意園

  20.國家音樂創意產業基地梅沙園區

  四、珠海市

  21.珠海橫琴粵港澳文化創意產業試驗園五、汕頭市

  22.汕頭市澄海區動漫玩具產業集群

  六、佛山市

  23.1506創意城(佛山創意產業園)

  24.中凱文化創意商務港

  25.中國(平洲)玉器城

  26.廣東工業設計城

  27.順德創意產業園

  七、韶關市

  28.大南華文化創意產業園

  八、惠州市

  29.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文化產業基地

  九、東莞市

  30.東莞市創意產業中心園區

  31.東莞松山湖粵港澳文化創意產業試驗園區

  十、中山市

  32.中國遊戲遊藝產業基地

  33.粵台兩岸文化產業園十一、江門市

  34.繽果動漫創作中心及周邊產品研發中心

  十二、肇慶市

  35.中國·硯州島生態文化創意產業園

  36.肇慶中巴軟體園文化創意產業園

  十三、潮州市

  37.中國瓷都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園

  十四、揭陽市

  38.陽美翡翠玉雕文化產業(創意)園區

  十五、雲浮市

  39.廣東禪文化創意產業園


推薦閱讀:

史 | 007系列電影的男裝發展與條分節解
俄羅斯水面艦艇發展再解讀
安化黑茶產業的正道是:發展並打造正宗「安化黑茶」品牌
儒學發展歷程及出路
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

TAG:文化產業 | 文化 | 規劃 | 發展 | 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