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新報】德國傳真|遭遇德國「潛規則」——從我初入職場說起

主持人劉瑛的話:

有人的地方就有規則。大到國家,小到單位。有些規則,是明文規定,而有些規則,則隱藏在暗中。人們常把沒有明文規定卻發揮著實際作用、彼此心照不宣默默遵從的規則,稱為「潛規則」。「潛規則」多為貶義詞。它既不公開,也不透明,卻往往比明文規定還要厲害,還要嚴厲。誰不遵循這種「潛規則」,誰就會受到排斥和懲罰。「潛規則」往往具有很強的殺傷力。身居其中,你必須學會它、「尊重」它、實施它,否則,你就根本進入不了你想進入的這個「圈」中,即便是進入,也會發現自己無法生存,無法被這個圈子所認同,並很快會被這個「圈」所拋棄。

以往,我們只知道國內一些行業流行「潛規則」。其實,在法制嚴明的德國,同樣也有「潛規則」。

本文作者今比鄰寫了她初入德國職場遭遇到的「潛規則」。雖然沒那麼驚艷,卻可以讓人們從中了解一些德國職場的情況。

大學剛畢業那年正趕上歐洲經濟危機。幸運的是,我進了德國一家康采恩集團下屬的子公司做經辦人(Sachbearbeiter)。當時,帶我熟悉業務的是一個快四十歲的鐵杆老員工。這德國大姐,矮矮胖胖,一臉橫肉。當時我想,人不可貌相,還是不要對人有偏見的好。

上班第一天,黑臉大姐就給我一下馬威。說是在帶我熟悉業務,可就是不停地劈頭蓋臉地「罵」我。這種罵不是說髒話,而是一臉兇相不停地指責:你太慢了!我不是說過了嗎?怎麼窗戶還關著?我不是讓你打開嗎?你怎麼什麼都不聽我的?我讓你記下來的東西你放哪了?你記得這是什麼?重新來!快,快點打,你太慢了!走開,你什麼都不會!這一類的訓斥每天從早到晚,變著花樣地來……

其它同事對我都很友善,包括我的部門女主管、隔壁一男一女兩個會計,當然——還有最和善的,招我進來的頂頭上司。所有的人都是德國人,只有我一個中國人。大學剛畢業的我,德語還不算很老道,有時同事們話說快了,我也不能全都聽懂。加上德國大姐對我的一通批,我那時的一點自信都沒了。想想三個月的試用期,我每天惶惶不可終日。

黑臉大姐還在我的主管那裡告我的狀,說我什麼都不會,言外之意要這個人有什麼用。雖然女主管仍然很友善,但我還是如履薄冰。每天去上班的狀態差極了。這時候又碰到了申請工作簽證的事兒,我自己傻乎乎地就去找頂頭上司了,希望頭兒幫我在外事局說說話。事後我才明白,這種典型的中國式思維方式徹底錯誤:首先,簽證是你自己私人的事情,頭兒根本無權過問和參與。第二,我無意之中把自己的一個弱點,即我暫時還沒有拿到長期工作簽證(當時手裡拿的是學生找工作的簽證,一年最多可以工作三個月)的底牌亮了出來,正所謂授人以柄。

我原打算在三個月內搞定這事兒,可沒想到上司先發制人,說同事們有反映,我的業務表現不佳云云,給我了一份終止協議(Aufhebungsvertrag),說白了就是解聘合同,要我簽字。事情一點徵兆都沒有,他在會議中來了個激將法,我一下就上當了,竟沒有考慮當場就要簽字。當時,我的女主管還試圖阻攔我,說你可以考慮一天,明天再答覆,我的上司說,你還考慮什麼,現在就簽吧。當時,我這個初出茅廬的新手一時氣憤,就給簽了。事後,回家給德國朋友打電話,人家都說,你怎麼這麼傻,怎麼能簽字呢?快去找Betriebsrat吧。Betriebsrat就是德國的工會,我那時候連Betriebsrat是幹什麼的都不知道。第二天,去了工會,立刻就有人肯替我撐腰了。但是工會也說了,由於我已經簽了字,情況對我是非常不利的,只能試著爭取一下。第三天,工會派了一個代表,去跟上司面談。不愧是久經沙場,代表的話,字字軟中帶硬,上司不得不退了兩小步。最後,工會確實按照預估的情況,幫我爭取到了最後一點權益。

第二天,我由於被解僱而去工會搬救兵的事兒就人盡皆知了,平時從來不跟我說「利害關係」的德國同事突然一個個都蹦出來了,每個人都神神秘秘地來安慰我,向我透露實情,顯露出一派事後諸葛亮般的同情。當然除了黑臉大姐和我的女主管兩位當事人:黑臉姐請病假躲起來了,女主管倒是同情我,還催我趕緊找新工作。經同事們跟我一八卦,我才明白:原來,我的頂頭上司是位上任沒幾個月的新官,但是超級不得人心,因為他對下打壓、對上吹捧。他的前任即上屆經理正好相反,是個得人心的主,可惜御任退休了。黑臉大姐在公司曾有一個特好的朋友,那就是我的前任,在公司兢兢業業效力十年了。但是新上司上任,就把她給開了。黑臉德國大姐記恨在心,以為我是老闆的心腹,誰讓我是老闆招來的人呢?於是處處刁難擠兌我。公司里就屬德國大姐跟頂頭上司格格不入,這事兒是人盡皆知的,就我一新來的傻冒,還以為是自己的能力不夠強,語言不夠厲害呢。最後悄沒聲地,就成了別人權力爭鬥的犧牲品。

諷刺的是,在我解聘的事已經無可挽回的時候,我的長期工作簽證卻下來了。當初,上司憑藉這個官面上的理由解僱了我,如今這簽證也幫不了我了。

如今我來德國快二十年了,才明白這裡也不是天堂,有人地方就有權力之爭。員工要在一個企業站住腳,僅憑業務能力也是不夠的。德國人把專業技能之外的所有能力叫做SoftSkills,是個褒義詞。德國企業內部也有不少「人擠兌人」的現象,德國人把這叫做Mobbing amArbeitsplatz,可以譯做「職場欺凌」或者「職場冷暴力」。如果我當初深諳這其中的奧妙,初入職場就應當把這些人之間的關係搞搞清楚,可能也就不至於落得個稀里糊塗被裁員的下場了。德國商報(Handelsblatt)2014年12月11日的一篇文章指出,根據德國勞工部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Bundesanstalt fürArbeitsschutz und Arbeitsmedizin)的一項調查,德國大約有一百萬僱員是「職場冷暴力」的犧牲品。同時,德國亞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根據工齡不同,職場冷暴力佔比保持在大約2%到10%之間,並且和行業沒有顯著相關性。冷暴力的總體趨勢呈上漲態勢。

從這個角度來說,不管在哪個國家,初入職場,你都不得不「察言觀色、見機行事」。你手裡有一張大學文憑說明了什麼?——說明你只有一張大學文憑。

作者簡介:七十年代生人,十幾歲時乖乖女,大學畢業後按部就班在電視台做編輯。十幾年前,禁不住遲來的叛逆期的蠢蠢欲動,來德求學深造。異國他鄉,重新走回乖乖女行列。畢業後任職於德國某諮詢公司數年。期間為人妻、為人母,轉型自由職業者。閑暇時寫作,一解文字相思之苦。如今,他鄉變第二故鄉,目前定居德國。


推薦閱讀:

全球金融市場屏息:歐洲經歷決定性的「超級星期天」
3000萬中國光棍將不用愁?歐洲一鄰國或帶來希望
剛剛,歐洲又遭慘烈恐襲,暴露出老歐洲5大治國軟肋!
最新歐洲血脂異常管理指南解讀
必修1第9課《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學案

TAG:職場 | 歐洲 | 德國 | 潛規則 | 規則 | 初入職場 | 入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