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29課:教會組織與禮節

回歸聖經

這裡是幫助您將生活的原則建立在聖經話語的根基上的學習平台,通過話語的力量更新變化我們的思想意識,從而指引我們回到聖經原原本本的教訓里,走向一條生命救贖的確信道路中!

禱文:求主使我明白你在地上所設立的組織——教會,以及教會所舉行的禮節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叫我們從實踐這些禮節而得以與你親近。奉主的名求,阿們。

存心節:「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林前14 : 40)

引言:本課是要使我們明白教會的意義、教會的組織及禮節,以及明白這些事與我們得救有何關係。

教會的意義及與基督的關係

一、「教會」二字的意思是什麼?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 : 9)「……這家就是永生上帝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 : 15下段)

註:「教會」在原文上是聚集和召出的意思,也含有「揀選」或「被揀選」和「所揀選」的意思,因此我們知道教會就是耶穌從世上揀選召集出來的團體。

教會是上帝為拯救人類所專設的機構。她是為服務而組織的,她的使命是要將福音傳給普世的人類。上帝從起初就已計劃要借著他的教會向世人彰顯他的豐盛和完善。凡蒙上帝選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的信徒,都應當彰顯他的榮耀。教會是基督豐盛恩典的寶庫;上帝之愛的完美終必借著教會徹底而充分地表現出來,甚至連「天上執政的、掌權的」(弗3:10)也必看見。

二、誰設立了教會,他與教會之間有何關係?

耶穌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太16:18)「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舍己。」(弗5:25)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什麼。」(約15:5)

註:教會是上帝所最心愛的,她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聖經》中提到上帝將教會建造在基督的磐石上,實在說明了她是怎樣被上帝所喜愛的。《聖經》又提到教會與基督的關係如同夫妻,如同葡萄樹和枝子一般地密切。上帝也借著先知告訴我們,他是始終保護並帶領著他的教會的。《聖經》既把教會比作耶穌的身體,那麼我們若要與耶穌聯合,就必須加入教會,做他身體中的一個肢體。

教會的組織與責任

三、使徒傳道時,為教會建立了什麼制度?

「二人在各教會中選立了長老,又禁食禱告,就把他們交託所信的主。」(徒14:23)

註:使徒們非常注意以福音的秩序護衛初信道的人,作為靈性長進的重要因素。他們在呂高尼和彼西底地帶,在凡有信徒的市鎮中組織了教會。每一個教會也選派了若干職員並設定了相當的秩序與規律,來執行一切有關信徒屬靈生活的事宜。

這種辦法是符合那使一切信徒都在基督里合而為一的福音計劃的。所以使徒在他一生的工作中常留意遵循這個計劃。不論在什麼地方,一切因他的工作而接受基督的人到了相當的時候總要組織成為一個教會。即使信徒的人數不多,他還是要這樣做的。如此,各地的基督徒就會彼此幫助,總不忘記耶穌的應許:「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18 : 20)

四、長老的責任是什麼?他應該如何執行他的職務?

「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上帝的群羊,按著上帝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彼前5:1-4)

註:一個作為牧者的人,應當與他所牧養的「羊群」保持密切的來往,並熟悉他們的狀況,這樣,他才能知道如何將自己的教訓適應他們的需要。一個傳道人在台上講道之後,他的工作才算開始呢!他還必須進行個人之工。他必須到眾人家裡去訪問他們,認真而謙卑地同他們說話、祈禱。有許多家庭若沒有上帝恩典的執事進去向他們指明天路,他們永不會接觸到《聖經》的真理。但從事這種工作的人必須以基督的心為心。

真實作為基督徒同工的牧者,必能深深體會到自己工作的神聖性,以及完成這工作所需要的勞苦和犧牲。他不考慮到自己的安逸或便利。他具有忘我的精神。在尋找迷羊的時候,他不理會自己已經疲乏、寒冷或飢餓了。他只注意到一個目標——喪亡人類的得救。

五、保羅自稱為教會的什麼人?

「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上帝奧秘事的管家。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 : 1, 2)

六、教會應當怎樣選立長老與執事?

「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大眾都喜悅這話,就揀選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聖靈充滿的人;又揀選腓利、伯羅哥羅、尼迦挪、提門、巴米拿,並進猶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叫他們站在使徒面前。使徒禱告了,就按手在他們頭上。」(徒6 : 3-6)「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徒13 : 3)

註:上帝已預見他僕人所將要遇到的困難。為使他們的工作不致受挑剔,他就用啟示指導教會,公開分派他們去做傳道的工。給他們行按手禮乃是公開承認他們受了神聖的委任,去將福音傳給外邦人。……按手禮的儀式並沒有加給他們新的恩典或實際的資格,這不過是一種承認所指派的職分之任命形式,並公認他在該職上所有的權利。藉此將教會的認可加蓋於上帝的工作上而已。

七、教會中的長老與執事必須有什麼資格?

「我從前留你在克革哩底,是要你將那沒有辦完的事都辦整齊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設立長老。若有無可指責的人,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兒女也是信主的,沒有人告他們是放蕩不服約束的,就可以設立。」(見多1:5-9)

「作執事的也是如此:必須端莊,不一口兩舌,不好喝酒,不貪不義之財;要存清潔的良心,固守真道的奧秘。這等人也要先受試驗,若沒有可責之處,然後叫他們作執事。女執事也是如此:必須端莊,不說讒言,有節制,凡事忠心。執事只要作一個婦人的丈夫,好好管理兒女和自己的家。因為善作執事的,自己就得到美好的地步,並且在基督耶穌里的真道上大有膽量。」(提前3:8-13)

註:那些奉命負責管理教會事務的人不可以上帝產業的主管人自居來轄制教會,而是要作聰明的牧者,「牧養……上帝的群羊,……作群羊的榜樣。」(彼前5:2,3)執事必須是「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這些人要聯合一致,站穩立場,維護正義,始終不渝。這樣,他們就必在整個羊群中發揮一種團結的影響力。

這些職員(執事)仔細地照顧到各人的需要,同時處理教會的經濟;由於他們審慎的管理和敬虔的榜樣,他們就成了他們同工的重要助手,使教會各部事工可以統一起來。

八、教會當怎樣對待教會的領袖?

「那善於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如此。」(提前5:17)

教會中的禮節

九、加入教會必須先行什麼禮節?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

就不能進上帝的國。」(約3:5)「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16:16)「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加3:27)

十、誰曾為我們立下這禮節的榜樣?

「當下,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但河,見了約翰,要受他的洗。約翰想要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於是約翰許了他。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上帝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太3:13-17)

註:「盡諸般的義」又譯作「盡諸般的禮」。表明耶穌雖然沒有罪,不必受洗,他仍要守全一切的禮,做我們的榜樣。

十一、洗禮是表示什麼意思?

「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里復活一樣。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因為已死的人是脫離了罪,我們若是與基督同死,就信必與他同活。因為知道基督既從死里復活,就不再死,死也不再作他的主了。他死是向罪死了,只有一次;他活是向上帝活著。這樣,你們向罪也當看自己是死的;向上帝在基督耶穌里,卻當看自己是活的。」(羅6:3-11)

註:《羅馬書》給我們說明,洗禮的真正形式與意義是完完全全地與基督同死而且埋葬。所以人受洗禮時必須把全身埋沒在水中,然後再抬上來,才能代表埋葬與復活。「洗禮」二字在希臘原文的字意上也是「投入」或「浸入」的意思,如同我們洗衣服時,須將衣服完全浸入水中一樣。照樣,一個罪人的罪孽也必須與罪人一起浸在耶穌基督的寶血中,然後靠著主的寶血的功效,才能將罪人身上的罪污完全洗乾淨了。

十二、耶穌為教會還立了什麼禮節?

「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裡,且知道自己是從上帝出來的,又要歸到上帝那裡去,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挨到西門彼得,彼得對他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耶穌回答說:『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份了。』西門彼得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耶穌原知道要賣他的是誰,所以說:『你們不都是乾淨的。』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對他們說:『我向你們所作的,你們明白嗎?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約13:3-15)

註:新約中的洗腳禮包括二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表明「自潔」。耶穌說:「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如此說明受過洗禮的人,若常行洗腳禮,必能常常保持心靈的清潔,正如洗過澡的人,因走路的關係容易使腳上沾染塵埃,若再將腳一洗,則全身都潔凈了。第二層意思是「自卑」。猶太人普通穿的鞋子像中國人所穿的草鞋一樣,極易沾染灰塵。所以每當客人到家必有僕人為客人洗腳。這次門徒與耶穌在一起並沒有僕人在他們中間。門徒們心中都在爭論誰為最大,都不肯替別人洗腳。但耶穌自己卻起來為門徒洗腳了。基督願意門徒明白,雖然他洗了他們的腳,但這事並沒有絲毫減損他的尊嚴。「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他既有這樣無限超越的身份,就使這禮節更為優美,更有意義。沒有人像基督那樣崇高,然而他卻屈身做最低微的事。基督親自立了謙卑的榜樣,為要使他的子民不致依從自己本性的私心行事。這種私心會因追求自己的利益而變本加厲。他不願將這重大的任務委託給人,他對於這事非常重視,甚至這一位與上帝同等的主,竟為他的門徒,正當他們在追求高地位的時候做了僕人,那萬膝應當跪拜,而天使以侍奉他為榮的主,卻跪下洗那些稱他為主之人的腳。

有人以為,耶穌給門徒洗腳,乃是為要教訓門徒彼此謙讓,而不是要制定一個禮節。現在我們可以從《聖經》中得到以下四個憑據證明耶穌為門徒洗腳,不僅是要教導他們謙卑,而也是要為教會定立一個禮節:

1、耶穌對彼得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份了。」這話說明耶穌給門徒洗腳的事,有一定的屬靈的意義,與浸禮的意義不相上下。往往有人引用耶穌所講的這句來勸人受洗,其實這不是指浸禮,而是指洗腳禮講的。現在我們如果說基督徒不行洗腳禮就「與基督無份」,也許有人不以為然,但事實上,耶穌確實如此重視洗腳禮,所以告訴彼得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份了。」請注意這是向一個已經受過洗禮、跟從了耶穌三年的門徒講的話。

2、「西門彼得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這話說明彼得已經領會洗腳禮的屬靈意義,所以提出此項要求。

3、「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這話進一步說明浸禮同洗腳禮的關係。根據這話,我們可以斷定基督徒僅僅受洗禮還不夠;必須在洗禮之後再行洗腳禮,才能「全身乾淨」。耶穌的話明顯說浸禮就是「洗澡」,洗腳禮則是「洗腳」。如果有人輕看洗腳禮,說它是形式主義,那就不免把浸禮和聖餐禮也說成是形式主義了。原來基督教的禮節和形式是很少,而簡單的,但這幾項禮節是富有屬靈意義,並對基督徒有造就的,所以凡真心愛主的人不可輕看之。

4、「我……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這是一句明文吩咐,叫我們彼此洗腳,像他吩咐門徒要舉行聖餐禮一樣。如果說洗腳禮是猶太人的禮節,那是不正確的,因為猶太教的宗教儀式中並沒有洗腳禮。況且洗腳像洗澡一樣,是各民族日常生活的普通習慣,並非猶太民族的特點。如果說耶穌吩咐門徒「彼此洗腳」的話可以靈活應用,或指普通的「彼此謙讓」、「彼此服務」的精神,那麼耶穌就不應說「你們當彼此洗腳」,卻應說,「你們當彼此服務。」門徒之所以不願「彼此洗腳」,正是出於現代信徒不願「彼此洗腳」的同一原因——不願在別人面前真心謙卑,作一件有礙自己「身價的事,故此耶穌雖然吩咐我們「彼此洗腳」,有人還要加以強解,想否定他的權威。

十三、為什麼我們又稱這洗腳禮為謙卑禮?

耶穌說:「我是你們的主,……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約13:14,15)

·

註:主耶穌要門徒遵守這個方式,使他們可以永遠記念他那謙卑和服務的教訓,這謙卑禮乃是基督指定為參加聖餐的準備。我們心中若存有驕傲,紛爭和爭先的意念,就不能與基督相交,我們也沒有準備好去領受他的身體和他的寶血。因此耶穌才指定要先遵守這記念他的謙卑禮。

十四、耶穌行完洗腳禮以後,做了什麼?

「耶穌接過杯來,祝謝了,說:『你們拿這個,大家分著喝。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等上帝的國來到。』又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留出來的。』」(路22:17-20)

「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林前11:23-26)

註:當耶穌同門徒吃逾越節宴席的時候,他設立了一個記念他偉大犧牲的禮節來代替逾越節,猶太人全國性的節期是要永遠過去了。但是基督所設立的禮節要在各方各處世世代代為他的門徒所遵守。

聖餐禮乃是要記念那因他的死而完成的大拯救。信徒要遵守這禮節,直到他帶著能力和榮耀第二次降臨的日子,這禮節是一種記念,使我們常把他為我們所行偉大的作為銘心不忘。

聖餐禮預指基督第二次的降臨。它的宗旨就是要把這個指望生動地印刻在門徒的心中。每逢他們聚集在一起記念他的死,他們就重述他如何「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但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里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太26:27-29)他們在苦難中就因指望他們主的復臨而得了安慰。他們想起這句話:「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林前11:26)這個應許對於他們真有言語所難以形容的安慰。

基督設立這個禮節是要向我們說明上帝為我們的緣故而表現的愛心,若不藉著基督,我們的心靈決不能與上帝聯合,而且弟兄與弟兄之間的聯合和愛心也必須因耶穌的愛凝固,垂久。惟有基督的死才能使他的愛在我們身上生效。惟有因他的死,我們才能歡歡喜喜地仰望他的復臨。他的犧牲乃是我們指望的中心,我們必須把信仰建立在這一點上。

教友之間的關係

十五、教友之間應該保持何等的關係?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羅15:1)

註:凡相信基督的人雖然信心較為軟弱,腳步像小孩子那樣不穩,但我們總不可輕看他們,我們既然比別人有更好的條件——無論是教育、修養、或是品格的高尚、或是基督化的熏陶、或是屬靈的經驗——我們就欠了那些缺少這些條件之人的債。而且在我們能力範圍之內,我們應當為他們服務。如果我們是堅固的,就應當扶持那些較弱的,那些常見天父容顏的天使都歡喜為他的兒女們服務。凡品格上有許多缺點,信心動搖的人乃是他們所特別照顧的。天使隨時在需要他們幫助的地方幫助那些與自我作堅強鬥爭,而處於不利的環境之下的人。凡是基督真實的門徒,必在這樣的服務上與天使合作。

如果有信徒同道中的一位被拭探所勝,以致得罪了你,你的責任乃是把他挽回。不要等他先來同你和好。耶穌說:「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思如何?他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裡去找那隻迷路的羊嗎?若是找著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為這一隻羊歡喜,比為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隻歡喜還大呢!你們在天上的父也是這樣,不願意這小子里失喪一個。」(太18:12-14)

「你們……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6:1)要用溫柔的心去見那犯錯誤的弟兄,「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太18:15)不要向別人暴露他的過錯羞辱他。你必須向犯錯誤的人坦白說明真相;必須使他看出自己的錯誤,好使他改正過來。但不可以審判者自居,去定他的罪;不可強辯自己有理;要盡量把他挽救過來。在對待心靈受了創傷的人時,必須用最細緻的手段和最敏銳的機智。惟有從那在髑髏地受苦的一位身上所湧出來的愛,才能在這樣的事上成功。弟兄當用慈憐、柔和的態度對待弟兄。總要記得,你若能成功,便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雅5:20)

但或許這番努力不能成功。耶穌說:「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太18:16)頭一個人所不能辦成的事或許可借共同的努力而成功。同去的人既與問題沒有直接關係,就能更客觀地看待這問題。他們的勸告對於犯錯誤的人也必有更大的效力。

如果他還不聽他們,那麼只得將這事交給全體信徒。但在沒有經過以上的努力之前,決不可採取這最後的步驟。代表基督的教會既然受理這事,教友就要聯合禱告,並用愛心的勸導來挽救這犯錯誤的人。聖靈必借著他僕人的話語勸化這迷路的人歸向上帝。使徒保羅受聖靈感動說:「好像上帝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上帝和好。」(林後5:20)人若拒絕全體教會的規勸,那就是割斷了他與基督的關係,也就是與教會斷絕了屬靈的交通。耶穌說,從此以後,「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太18:17)然而仍不可看他是與上帝的憐愛隔絕的人,信仰堅固的弟兄們不可藐視或疏忽他,反要溫和慈愛地對待他,看他為基督仍要尋找歸回他羊圈的一隻迷羊。

基督所賜關於對待犯錯誤之人的指示更詳細地說明那借著摩西所曉諭以色列人的教訓:「不可心裡恨你的弟兄;總要指摘你的鄰舍,免得因他擔罪。」(利19:17)就是說:人若疏忽基督所指明的義務,不設法挽回那犯錯誤的罪人,他也與那人的罪有份了。因為我們所能制止的罪惡,如果置之不問,我們就要為那罪負責,正如同自己犯了一樣。

教會的權柄

十六、耶穌已經授予教會什麼權柄?

「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約20:23)

註:在這裡基督並沒有授權任何人隨意論斷人。他在山邊寶訓里已經吩咐我們不可論斷人,因為這是上帝的工作。但是上帝已將牧養個別信徒的責任放在有組織的教會身上。對於那些陷在罪中的同道,教會有警戒教導的責任,並儘可能的把他們挽回過來。主說:「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後4:2)要忠誠地對待犯錯誤的人。要警戒每一個陷在危險之中的人。不讓任何人自欺;罪就是罪,不可文飾。關於說謊、干犯安息日、偷竊、拜偶像,以及其他一切惡事,上帝怎樣說,我們就應怎樣講:「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上帝的國。」(加5:21)如果他們怙惡不悛,那麼教會根據上帝的話而下的判決,在天上也要照樣宣布了。他們既自願犯罪,就是否認了基督;教會必須表示不能贊同他們的行為,否則教會本身就羞辱了救主。上帝對罪惡有什麼表示,教會也必須有什麼表示。教會必須照上帝的指示處理罪惡,這樣,教會所作的決定,天上就必批准。所以,凡輕視教會威權的,就是輕視了基督的權威。

但是這項真理也有它光明的一面:「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務要重視這一句話,在設法幫助犯罪的人時,每個人的眼睛必須仰望基督。做牧人的務要親切地照顧主的羊群。他們要向犯錯誤的人講說救主赦罪之恩,他們要勉勵罪人悔改,並且信那廣行赦免的主。要根據《聖經》的權威宣稱:「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凈我們一切的不義。」(約一1:9)凡是悔改的人都能得到以下的保證:上帝「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彌7:19)

教會要以感恩的心情接納罪人的悔改,要引領悔改的人脫離不信的黑暗,進入信心和公義的光明之中。要使他戰兢發抖的手放在耶穌慈愛的手裡。惟有這樣行,教會才有赦罪的權柄。惟有借著耶穌的功勞。罪人才能得蒙赦罪之恩。上帝並沒有給哪一個人,或哪一個團體任意豁免罪債的權柄。基督固然吩咐他的門徒奉他的名在萬邦中傳揚赦罪之道,但他們自己並沒有權柄可以除去一點罪污。因為,除了耶穌的聖名之外,「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尋求真理

活出真理

傳承真理

長按關注



推薦閱讀:

孝道,不妨從禮節回饋做起
現在孩子為什麼這麼焦躁?就是太缺乏禮節的教育,久而久之我行我素了
古代飲酒禮節到底有多繁瑣
出席文藝演出的禮節
滿族的傳統禮節

TAG:禮節 | 教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