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妙玉的轉換代碼是芳官
林黛玉和妙玉的轉換代碼是芳官
解讀《紅樓夢》的密碼(之六十七)
文/胡榮榮
林黛玉和妙玉,其實是一個同一個人的不同形象,也許聽上去有點匪夷所思,但卻不是胡榮榮憑空想像的。因為,天才的作者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暗示,我們只要把這些暗示歸納總結一下,就可以知道了。迄今為止我們之所以不知道這樣簡單地道理,是因為迄今為止沒有人在做這些簡單地工作。紅學家都以能夠背誦曹雪芹的家譜為榮,對於最基本的文本,卻沒有人願意整理。只有像我這樣學經濟(economy)的人,才會去做這樣的工作。
在林黛玉和妙玉之間轉換,需要使用作者留給我們的轉換代碼。這個轉換代碼,就是賈寶玉身邊的丫頭芳官。
林黛玉的相貌長得像個戲子像個丫頭。在小說中,作者多次提到有一個戲子長得像林黛玉。第三十回,《寶釵借扇機帶雙敲,齡官劃薔痴及局外》中,寫寶玉看到一個女孩子,「只見一個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顰秋水,面薄腰纖,裊裊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態」。這個女孩子雖然是齡官不是芳官,但薛寶釵的金鎖上的八個字:「不離不棄,芳齡永繼」,「芳」和「齡」,就是並列的。十二個戲子中領銜的芳官和齡官的名字,就是由此「芳齡永繼」一語而來。第二十二回寫寶釵做生日,大家看到一個小旦長得像某一個人。第一看出來的人是鳳姐,第二個看出來的人是寶釵,第三個是寶玉,而最後把這句話說出來的人,卻是史湘雲。之所以由史湘雲的口中說出來,因為是史湘雲就是脂硯齋。《脂硯齋點評石頭記》,凡小說中有重大的信息,大多數都是由史湘雲來披露的。這一次史湘雲(脂硯齋)披露給我們的信息是,這個小旦長得像林黛玉。作者告訴我們這麼一句話,難道僅僅是為了告訴我們,史湘雲和林黛玉因此而鬧脾氣了?當然不是。其實作者想說的話,另外還有一層意思,這意思就是想告訴我們,林黛玉的原型之來歷。
寶玉身邊有一個丫頭叫晴雯,其相貌長得也像林妹妹。「那個眉眼像林妹妹的。」這句話是王夫人說的,見於第七十七回。
林黛玉的長相像戲子、像丫頭,正是說明了林黛玉的來歷,是從寶玉身邊的戲子和丫頭提煉出來的。而芳官的人身經歷,正是從戲子到丫頭,然後,出家為尼。
林黛玉和芳官的異樣行為相一致。她們都曾經女扮男裝。
小說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中寫到林黛玉的出身時,有一句這樣的話:「不過充養假子」。「假子」一說,就是把女孩子當作男孩子看待。讀者很容易被林黛玉嬌滴滴的身形所迷惑,絕不會想到,林黛玉也曾經是個假小子。但「充養假子」這句話是書中寫著的,不是我隨口編造出來的。
第六十三回,寫寶玉曾經將芳官打扮成男子:「近見寶玉將芳官打扮成男子」,還起了一個男名——耶律雄奴。
林黛玉出現的時候,十一歲。
林黛玉進賈府的時候,作者雖然沒有告訴我們她的真實年齡,但同一年進賈府的薛寶釵,是年十三歲(她哥哥薛蟠十五歲,薛寶釵小她哥哥二歲)。薛寶釵大寶玉一歲,寶玉又大黛玉一歲,由此知道,林黛玉進賈府的時候,是年十一歲。
第二十二回寫寶釵做生日,大家看到的那個像林黛玉的小旦,是年十一歲。這小旦在這裡作者連她的名字也沒有寫,卻特意告訴了我們,「那小旦才十一歲」,別有用心。十一歲,是《紅樓夢》的作者秦玉遇見賈寶玉的原型人物(太子胤礽)時自己的年齡。
林黛玉和芳官的籍貫也一樣,都是蘇州人。
小說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中寫到:「這林如海姓林名如海……本貫姑蘇人氏」。林如海是林黛玉的父親,林黛玉當然也應該是姑蘇人氏——蘇州人。
芳官是賈薔等人從蘇州買回來的,據芳官自己說,她在家的時候,常喝惠泉酒。無錫惠泉天下有名,惠泉也就是二胡曲《二泉映月》的「二泉」——天下第二泉。無錫地屬姑蘇,喝惠泉酒雖然不等於能夠精確到說芳官就是惠泉(無錫)人,但芳官來自蘇州,從小喝著蘇州一帶的當地名酒,所以,芳官當然也應該是姑蘇人氏——蘇州人。
林黛玉和芳官的名字也一樣,都是石頭。這是最最最主要的,因為我們知道,《紅樓夢》的作者就是石頭。
小說的第三回中,賈寶玉告訴我們,「西方有石名黛」——這句話的意思告訴了我們,西方有一種石頭的名字就叫「黛」,所以林黛玉就是石頭——也就是《石頭記》的作者。
第六十三回寫道:「寶玉又見人人取笑,恐作踐了她,忙又道:"海西福朗思牙,聞有玻璃寶石金星,他本國番語以金星玻璃為「溫都里納」,如今將你比作了它,就改名喚作「溫都里納」可好?』芳官聽了更喜,說:"就是這樣罷。』」
「海西福朗思牙」,就是現在的法國。法語的「溫都里納」,據紅學家蔡義江考證,就是寶石的意思。寶石,當然應該是石頭的一種,所以也就是石頭。換句話說,作者把芳官叫做「溫都里納」,其實就是為了告訴我們,芳官此人就是「石頭」。所以,平心而論,芳官也是百分之百符合《紅樓夢》作者的一切條件的唯一一個人。她不但符合《紅樓夢》作者的三大條件(第一,是個出家人;第二,是個女性,第三,是個蘇州人),而且,更主要的是,她的名字居然是「石頭」!在作者的敘事過程中,作者對芳官其人的稱呼相當地混亂,一會兒被作者稱為「玻璃」;一會兒被作者成為「玻璃金星」;又一會兒,作者又稱芳官為「溫都里納」,甚至雄奴,目的不外乎一個,讓人記住芳官的異名。而「溫都里納」和「玻璃金星寶石」之類的名字,就是「石頭」的意思。
「西方有石名黛」,告訴了我們,林黛玉就是石頭。而芳官名叫「溫都里納」或者「玻璃金星寶石」,則又告訴了我們,芳官就是石頭。這二句話都是賈寶玉告訴我們的。換句話說,作者通過賈寶玉二句前後不同的話,其實只是為了告訴我們一個歷史的真相。這個真相就是:林黛玉和芳官本就是同一個人,也就是《紅樓夢》的作者「石頭」。作者用她博學多才的才情,通過二句不同的「西方話」,告訴了我們《紅樓夢》真正的作者是誰。
唯一區別的是,小說中的林黛玉和芳官的結局不同。書中的林黛玉死了,芳官出家了。芳官出家之後,她就變成了妙玉。林黛玉是作者的幻形人物,是作者的「靈」,或者也可以說,是由「芳官」扮演的舞台人物。芳官才是作者真實地身份證。而林黛玉和妙玉這二個人物,只不過是作者對芳官本人的前後二個不同形象的超級美化後的結果。
芳官出家的寺廟,叫做水月寺,寺中的主持,名叫智通。水月寺因為饅頭做得好,又被人稱做「饅頭庵」
小說第五回寫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警幻仙子給他唱的《紅樓夢》曲子中,有一首叫「枉凝眉」的曲子,是關於林黛玉和妙玉的合唱:「一個是良苑仙葩,一個美玉無暇,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話?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其中的「水中月」一句,就是妙玉後來的歸宿。所以,「枉凝眉」的曲子,與其說是林黛玉和妙玉的合唱,不如說是「芳官」(作者秦玉)一個人的獨唱。
芳官出家在水月寺,水月寺又叫「饅頭庵」。而妙玉常常說:「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
在小說的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中,寫賈雨村在揚州城外的智通寺看到這樣一副對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小說的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告訴了我們,林黛玉雖然「本貫姑蘇人氏」,但她進賈府,卻是從揚州出發的。賈雨村是林黛玉的老師,作者寫賈雨村在揚州城外的智通寺看到這樣一副對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並認為,「其中必有一個翻過筋頭來的」,這就是在暗示我們,這個「翻過筋頭來的」人,就是林黛玉本人。作者說來說去的好象是在饒口令,只不過是想告訴我們,林黛玉就是芳官,芳官就是妙玉。所以,林黛玉也就是妙玉。這是數學上的A等於B,B等於C,那麼,A當然就等於C了。在林黛玉等於芳官,妙玉也等於芳官的同時,芳官就是林黛玉和妙玉的合二為一,因此,芳官就是真實版的作者秦玉的簡歷。
《紅樓夢》這本書,最初之所以叫《石頭記》,是作者「林黛玉(芳官)」的筆名叫「石頭」。我們知道,在《石頭記》和《紅樓夢》之間,還曾經有過一個叫《情僧錄》的書名。而《石頭記》之所以又被叫做《情僧錄》,是因為作者其實是個出家人。曹雪芹之所以在小說的開頭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們《石頭記》還可以被叫做《情僧錄》,就是希望我們明白這一點,《紅樓夢》的第一作者,其實是個出家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