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談談我對練功「動靜相育」的認識

談談我對練功「動靜相育」的認識

(作者:大道本無邊)

通過學習真氣運行法創始人李少波教授《真氣運行學》中「動靜相育」一節,以及真法前輩盧連芳老師《動靜相育初探》一文後,我對「動靜相育」有了一些體會。結合這些年來的練功實踐,談談我對「動靜相育」的認識。錯誤之處還望同道指正。

首先,從「動靜相育」的含義上說,正如李少波教授闡述的那樣,「宇宙萬物莫不在』道』的孕育下發育成長,而在人體生命活動過程中,則是以"動』和"靜』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一語道破了「動靜」的本質就是「道」,就是對中國傳統辯證法陰陽概念的進一步引申和說明,就是萬事萬物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用道家那個陰陽魚相互環抱的太極圖來表示「動靜相育」的關係。其中,白魚代表動,屬陽;黑魚代表靜,屬陰。黑魚的白眼和白魚的黑眼,就代表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動靜相育」的關係。這樣來分析,我們對「動靜相育」的含義就容易認識清楚。

那麼,進一步理解「動靜相育」的關係,我們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那就是「動靜相育」就是動與靜的雙方在相互對立的基礎上,又相互孕育、包含、相互促進的一種相反相成的關係。如果我們能很好的運用「動靜相育」這一客觀規律於練功實踐,就會在修鍊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取得令人滿意的練功效果。

「動靜相育」對於練功的指導意義,我體會有如下幾個方面:

其一,通過動功與靜功動靜相兼來實現動靜相育

動功與靜功是相反相成的兩個方面,它們是陰陽互根的。正如李少波教授所說的那樣,「動靜相育」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模式。其中,「靜」是「動」的物質基礎,「動」是「靜」的力量表現。即動者靜之變,靜者動之源。

我通過練功實踐深深認識到,練功必須動功與靜功結合,動靜相兼,有動有靜,這樣才能實現練功理想的預期效果。

靜功偏於養氣,動功則偏於練氣。兩者相兼,練養結合。在練功初期,通任督二脈小周天階段,為了防止真氣過於分散,讓真氣更集中、更專一通任督,可以靜功為主;動功為輔,甚至根據具體情況,暫時不練動功,一心一意實現剋期通督。

但是,在任督打通後,真氣不斷分注大周天的過程中,就需要通過一定程度的動功配合,來加強真氣向十二正經的疏導和分流。因為動功通過肢體運動,可以更多導引真氣的灌注,更快使大周天得到通暢。而且即使在疏通了大周天之後,為了保持大周天的通暢,使真氣運行旺盛,五臟六腑功能變強,也必須要以動功相配合。通過靜功培育的真氣,只有通過動功的運動,才能增強真氣活度,防止真氣壅滯,讓真氣發揮其應有的效用。此外,通過動功運動的刺激和使用,還能以負反饋的形式更加促進靜功狀態下真氣的再生。使真氣動而愈出,層出不窮。

尤其是真氣運行法的動功,每一呼吸都和動作相配合,以動作來帶動呼吸,自然舒適。對於改善體質、貫通經絡、增強臟腑功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至於動多靜少,還是靜多動少,這兩者之間的比例問題,不要有硬性規定,勿強求一致。要根據練功人的年齡、功齡、身體狀態自行靈活掌握,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這是平衡動靜功比例的一般原則。當然,對於每個練功人來說,這需要通過練功慢慢去體會,細心去摸索,才能形成一套切合自己的具體實施方案。

靜功通過養氣成為動功的動力源泉;動功通過練氣又促進了靜功養氣、生氣和增強真氣的活力。這就是通過動靜相兼實現「動靜相育」。

其二,通過靜功靜中求動實現「動靜相育」

靜功的形式是外靜內動的。外靜就是外觀看起來是靜止的,取坐、卧、立的姿勢而沒有肢體活動。外靜是表面現象,內動才反映了靜功的本質。

靜功時,內在的真氣活動是十分活躍的。真氣的這種活躍性,對於真法來說是靠「呼氣注意」這個意念活動來實現的。所謂「呼氣注意」,指的是注意什麼呢?這個「注意」在真法的不同階段各有不同。最初是「呼氣注意心窩部」,待到第三步以後就是「呼氣注意丹田」了。再繼續練下去,五步功成,大小周天疏通後,「呼氣注意」的範圍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模糊。當由注意丹田達到三田合一境界時,「呼氣注意」的範圍就成了上下三田貫通。更進一步模糊時,就是人身無處不丹田,「呼氣注意」的範圍就是整個身體了。

這個過程也是從有為逐步實現無為的過程。有為的意念是刻意的、是受到意識強制性約束的。當「呼氣注意」形成習慣、而且隨著注意麵越來越大後,意念活動就會越來越形成無意識的一種條件反射,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自覺。這就是無為。

無論是初期的有為,還是習慣成自然之後的無為,這個「呼氣注意」的意念始終是不能放棄的。這個意念活動就是外靜內動中的「動」,它是促進真氣合成與真氣旺盛運行的動力和源泉。也是靜功通過外靜內動實現「動靜相育」的根本。

其三,通過動功動中求靜實現「動靜相育」

動功的形式外觀看起來是運動的。但是,在外動的同時,還有

其內靜的一面。練動功必須動中求靜,方會取得良好的動功效果。

這裡所說的靜,是指在練動功的過程中,要五官內收,心神內守,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專念於練功狀態中。不可左顧右盼,散亂心神。更不可與人言辭嬉笑。這樣,動中求靜,以靜促動,真氣才能得到有序運行,經絡才能得到良好疏通。動功練氣健身的目的才能實現。

其四,在體內真氣動靜起伏中體驗「動靜相育」

氣感,即真氣在體內運行時帶來的感受。它的出現是有一定階段性的。在大小周天基本得到疏通之後,隨著功齡的增長,氣感會因經絡的暢通無阻而漸漸減弱和消失。

但是,在大小周天還沒有完全疏通之前的這段時間,氣感總是存在的。在有氣感的階段,氣感的出現,也會反映出「動靜相育」的規律性。表現為氣感的時有時無,時起時伏,如潮水漲落、動靜相間。當真氣尚不足時,靜而不發,隱而不顯,悄然不動,潛以蓄勢。這是真氣的孕育期。一旦真氣充足,便會生髮活躍,氤氳瀰漫,彰顯生機。這種動靜變化,也是真氣「動靜相育」的結果。

因此,正如盧連芳老師所說:「動靜相育是真氣運行法的精髓」。

「動靜相育」是我們習練真氣運行法的指導思想和修鍊原則,是我們通過修道而得道的正確途徑。


推薦閱讀:

賀雪峰:重新認識小農經濟
認識直方圖與色階
@@@@@真灸——我對灸療的認識 (zt)
認識你的情緒(二)怒
談武術認識中的低級錯誤(一)

TAG: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