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曹寇|  以《紅樓夢》為例(16.9.14)

◎ 曹寇 (南京 作家)

南方的中秋,丹桂是否飄香?得看年份。多數時候,天依然熱,不但聞不到桂花香,夜色或月色下仍時有某個衛生死角里蒸騰而出的臭味拂面而來——尤其是我住的這樣的老小區。所以說,中秋如果沒有涼颼颼的天氣和桂花趕來湊熱鬧,確實不太像樣子,很不「經典」。這些年中秋給我的印象,就是吃完晚飯瞥見家裡有一兩盒別人送的月餅,仍然穿著大褲衩光著膀子的我幾乎從不拿正眼瞧它們,更不會想起來吃。在我沒動它們之前,母親當然也不會動。大概要到天徹底冷下來,後者才會基於月餅是否放壞了的疑問打開包裝,並嘗試著用她的半嘴假牙咬上一口。大概與天冷有關,此時的月餅很硬。

在「經典」中,中秋可不是這個樣子。《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就邀請賈雨村到自己家過中秋,年少氣盛自認為懷才不遇的賈雨村還吟出了「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這樣的俗句(也委實不知此人之俗怎會獲得甄士隱的青睞)。甄士隱乃小康之家,或謂中產階級。有庭院、妻女、童僕、丫鬟和老婆子。當時的市容也挺壯觀:「家家簫管,戶戶笙歌」。這應該誇張了,但濃重過節的氣氛還是可見的。那麼二人舉杯對飲的美味佳肴到底有哪些?我注意到1987版的電視劇中,桌子上赫赫放著一盤大閘蟹(其他黑乎乎的且不深究)。這確實表明,明月、美酒、大閘蟹以及作為嗅覺背景的桂花乃至菊花,才是中秋標配。人是峨冠博帶的(怎能允許大褲衩和光膀子),而且一切的一切都須置於庭院之間,這樣才便於月朗星稀,樹木掩映,光影搖曳。

我不知道別人家的中秋是怎麼過的,也沒有賈雨村的福氣受到過邀請。我的中秋竟然如此簡陋,其原因是什麼呢?我想大概有幾點:1、中秋是團圓之日,我除了老母,沒有可團圓之人,簡言之,人口不夠;2、中秋是賞月之時,但霧霾和城市燈光,並不能提供一輪明月,或曰,視線不濟;3、中秋需要大量的動植物(蟹、菊、桂)參與,可它們還沒上市,可謂,古今有異。另外,即便我們擁有一座奢侈的庭院,我們也可能沒法享受到涼意,不知露水的沉重。拿南京來說,如果林黛玉和史湘雲在玄武湖邊漫步,湖岸的彩色燈光會不會晃花她們的眼就不說了,那些不斷經過你身邊的人,那些穿著運動裝跑步的年輕人,那些懷揣收音機暴走的老年人……大概也沒法讓她們脫口而出「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詩魂」的句子吧。

我的意思或許是想表明,中秋這樣的傳統節日確實是屬於傳統的,與當代基本無關。如果我們的傳統早已斷裂,這些節日必然呈現出簡陋和疲憊。儀式感,以及某種古典審美意識,存在於我們的傳統中。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們的簡陋也不是沒有「道理」。對應於「經典」,據說清明碰到大晴天和中秋遇到陰雨天氣都是煞風景的,但古人的辦法和意念與你我不同:「寄聲雲將謝雨師,我心自有明明月。」(黃仲則《中秋夜雨》)

推薦閱讀:

清代女性如何接受《紅樓夢》
紅學家對《紅樓夢》中幾處時間欠合的爭議
《紅樓夢》里的茯苓霜
《紅樓夢》回目指瑕
《紅樓夢》5個小人物,讀懂真實的人性

TAG:紅樓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