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朱元璋:不跟我玩,不可以!

朱元璋:不跟我玩,不可以!

唐寶民

漢代有個叫嚴子陵的人,少有才學,與光武帝劉秀是同學,早年曾協助劉秀起兵,劉秀坐了天下後,幾次徵召他到朝廷做官,但嚴子陵堅決不去,請了三次,才把他請京師,安排在宮裡住下。劉秀去嚴子陵的住處看望他,對他說:「唉呀嚴子陵,你就不能幫著我做點事嗎?」嚴子陵回答說:「過去唐堯那樣顯著的品德,巢父許由那樣的人聽說要授給官職尚且去洗耳朵。讀書人本各有志,何以要到強迫人家做官的地步?」光武帝嘆息道:「嚴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作出讓步?」只好怏怏離去。劉秀授予嚴子陵諫議大夫的職務,嚴子陵說什麼也不接受,跑到富春山過起了隱居生活。劉秀不死心,建武十七年,又一次徵召他,但嚴子陵依然沒有去。嚴子陵雖然拒絕為劉秀做事,但劉秀並沒有為難他,反而依然尊重他、依然對他待之以禮,嚴子陵因此活到八十歲高齡才去世。嚴子陵之所以能得善終,不能不說他很幸運,他生逢其時,遇到了劉秀這樣一位明君聖主,如果嚴子陵晚出生幾百年,生活在明朝,遇到的是朱元璋,他就別想優哉游哉地在富春山澆花種草了,他也不可能活到八十歲,早就身首異處了。

朱元璋這個人,雖然是農民出身,但很早就認識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在起兵不久,便開始招賢納士,派人到各地尋訪士人,將他們請到自己的軍中,為自己效力。政權建立後,天下初定,百廢待興,更需要人才,於是,他繼續大規模徵召人才,請他們到自己的政府中替自己出謀劃策。朱元璋的出發點當然是好的,但是,並非所有的士人都願意做官,就有那麼一些人,早已看透了官場的爾虞我詐,只想隱居山水間,做個自在達人。貴溪縣的讀書人夏伯啟叔侄就是這樣的人,他們不願意進入仕途,只想在江湖中自由自在地過一生,因此,當朱元璋派人召他們進京時,他們極力推辭,但那些使臣一而再、再而三地來找他們,實在沒有辦法了,他們便斷指明誓---砍斷了左手大拇指,以此來表示不肯出仕的決心。這一來攤上大事兒了,朱元璋聞訊後勃然大怒,命人將叔侄二人立即押到京城問罪。夏伯啟叔侄押到京師後,朱元璋親自提審他們,《大誥三編·秀才剁指第十》中記載了朱元璋與夏伯啟叔侄的對話,朱元璋問夏伯啟:「昔世亂之時,汝居於何處?」夏伯啟回答:「紅巾造反時,我避兵於福建、江西兩界間。」朱元璋問:「你帶著家小一起逃的嗎?」夏伯啟答:「奉父親一起逃走。」朱元璋問:「後來居何處?」夏伯啟答:「紅巾張元帥守信州時,伯啟歸還家鄉。」朱元璋問:「再後來又如何?」夏伯啟答:「教學為生至今。」朱元璋這段問話是什麼意思?就是在提醒夏伯啟進行反思:亂世時期,你四處奔逃;現在能安居樂業以教書為生,靠得是什麼?接著,朱元璋又問夏伯啟「什麼叫再生父母」?沒等夏伯啟回答,朱元璋就主動解釋「再生父母」的定義:「且人之生,父母但能生其身體而已,其保全性命,全在於人君。何謂再生父母?人遇大難將死之時,被人救下,救他的人,不管男女老少,都是他的再生父母。」這是在暗示夏伯啟:我朱元璋就是你的再生父母!他又接著說:「如今你們叔侄二人不能效伯夷、叔齊,去指以食栗,教學以為生,安然生活,不憂凌暴,家裡財產不怕被人搶走,你靠的是什麼?……爾所以不憂凌暴,家財不患人搶,靠的是君主啊!是君主給你提供了社會治安!君主就是你的再生父母!今去指不為朕用,是異其教而非朕所化之民。」在教育了夏伯啟叔侄一通之後,朱元璋還要將二人斬首,以警告其他讀書人:「現在我判你死罪,梟首,抄沒家財,以絕狂夫愚夫仿效之風!」就這樣,夏伯啟叔侄因為不肯出來做官,就被朱皇帝做掉了。與夏伯啟叔侄同樣命運的,還有蘇州人姚潤、王謨,姚潤和王謨也是讀書人,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名氣,朱元璋想讓他們出來做官,就派人去徵召,但這兩個人同樣不喜歡做官,就屢次拒絕了,結果,惹得朱皇帝龍顏大怒,命人將二人抓了起來,「皆誅而籍其家。」朱元璋不但對不願做官的讀書人殘忍,對普通百姓也一樣殘忍,新朝建立後,有一些百姓不想與新政權合作,想做元朝遺民,便寄身到寺廟中過活。朱元璋對此種行為極為痛恨,據《明朝小史》一書記載:「帝既得天下,惡勝國頑民,竄入淄流,乃聚數十人,掘一泥坑,特露其頂,而用大斧削之。一削去頭數顆,名曰『剷頭會』」。把這些不與新政權合作的百姓埋到地下,只露出腦袋,再用大斧將腦袋削掉,看你還敢不敢不與我合作!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對那些不與他合作的人趕盡殺絕呢?原因有三:一是由於卑微的出身導致了極度自卑的心理,朱元璋起事前的身份有三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要飯花子;小和尚,因此,坐了天下後,他總感覺自己的出身太卑賤,總怕別人因此而瞧不起自己,所以,那些隱士們的拒絕行為,在他看來就是瞧不起自己這個要飯花子,既然你瞧不起我,我就殺了你!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對這些人舉起了屠刀。二是源於他自己的「感恩理論」,認為你們這些人,在我的治下安安穩穩地過活,應該對我感恩才是,感恩的方式,就是替我服務,如果拒絕替我服務,就是大逆不道!為此,他還創造了「不為君用即為罪」的理論,認為不為君王服務,就犯了「寰中士夫不為君用」罪,就該殺!「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誅其身而沒其家,不為之過。」劉秀對嚴光(即嚴子陵)的寬容,早已傳為美談,而相比之下,朱皇帝的做法則顯得太無心胸,朱元璋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連忙寫了篇《嚴光論》來替自己辯解,說如果不是劉秀平定了天下大亂,天下仍然處於亂世,你嚴子陵到哪裡去釣魚啊!你能夠安安穩穩地在富春江釣魚,是受光武皇帝之恩,所以你就應該出來為他做事,你怎麼還拒絕了呢?言外之意:這個嚴子陵也該殺,如果換了我朱皇帝,他的腦袋早搬家了!三是出於穩定的考慮,朱元璋的猜忌心特別大,他認為這些人不出來做官、不肯寫我合作,顯然是對前朝懷有舊情,因此,他們活著,便是我朝的不安定因素,必須殺掉他們,才能絕除後患!於是,他便將所有拒絕合作的人通通做掉,以此來消滅任何可能對朱家天下構成威脅的危險分子。

一個民主化的政權,應該建立在對異見人士寬容的基礎之上,允許異見人士對人生做自由選擇,因此,「尊重隱士」、「寬待隱士」才能成為歷史佳話,這一點,很多帝王都做出了表率,做得最好的是劉秀,但朱元璋的做法,顯然太小家子氣了,不但是對個體生命的戕害,也是對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殺戮,因此,有明一代,堪稱最黑暗的時期,朱明王朝遂成了與中世紀歐洲同樣黑暗的專制政權,令人不寒而慄。

字數:2568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朱元璋和劉邦都大肆的殘殺功臣? (歷史吧)
朱元璋之問:朝殺暮犯為哪般——廉政瞭望報道
朱元璋長子朱標死因解密:朱標為何英年早逝
朱元璋剿殺開國功臣,免死金牌為何沒有任何作用
朱元璋為什麼要立皇太孫而不肯傳位給朱棣?這三個原因不能不考慮

TAG:朱元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