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常禮舉要—居家

一、「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一個人要不妨礙人,自己得有團隊精神,自己能振作、能控制。早晨誰不願意多睡幾個鐘頭?「不晏」,是指一定的鐘點就得起來。吾到這裡多少年了,春夏秋冬吾都自己整理被子帳子。  以前家裡有人,吾還是自己整理,吾來到這裡也是一樣,可是現在老了,迭棉被就很費事了。所以說衣被自己整理,到軍隊還是教你這樣。  我們到一個地處就要處理這個環境,使之井井有條、整整齊齊。吾有一個毛病,譬如東西未放定位,吾一看那個樣子,就必須整理才出門,吾都讓這些東西有一定位次。你把這個練習成了,功課也一定能做,念佛也一定一心,也能往生,你亂七八糟,一切隨隨便便,連點整齊沒有,這能行嗎?  從前內地商店,商品都有一定位子,你不信可以去問老輩的人。門口寫的牌子就跟標語似的,果真是童叟無欺,就寫上大字「童叟無欺」!還有一個 ,就是物歸原處,在商店裡頭你要拿某樣東西,拿那裡就放那裡,假如你從這裡拿到那裡,再找就找不到了。東西藏在那裡,一百年也不會消失,它不會長翅膀,它上那兒去了?找不到東西,沒這個道理。  為人子的起床後,整理衣被完,先見父母、早晨看父母起來了嗎?晚上臨睡覺,先到父母處,看父母再回去睡覺,這就是定省,這個日久天長就常了,不必教孝啊。

二、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現在的常禮,是說「坐桌子、椅子」,你怎麼不說坐椅子、坐板凳呢?現在請客、入席,席在那裡?席都擺好了,請入席啊。開會也叫入席,到了屋裡也沒席,怎麼叫入席呢?現在都叫入席,就不許我這樣說入席嗎?這也是隨大家的方便。  古時候原來就是在地下鋪上蓆,當中這一段供客,主人或在前頭或在旁邊。為人子者不能坐在當中,這是恭敬客人的地處,沒客人也不能在那裡坐著,即使沒客人來,家裡還有主人呢!就是家裡的主人家長,都不待在那裡坐著,位子是虛著,你坐在那裡,你是要當客人嗎?現在不那麼講法了,現在沒有蓆子了嘛!假若是屋子裡,譬如台灣舊式的房子當中有一張方桌,旁邊兩把椅子,這是平素擺設。要是吃飯,把椅子架開、六個人一桌,後頭這兩個是當中,旁邊那兩個是兩旁在左右,這是方桌 。圓桌要看擺的縫子,這很講究!從前客廳擺設是一個弓字形,為人子的就坐在兩旁。廟裡講經的人,在那裡講開示,穿衣打坐在正當中。  行不中道,你看看祭祀,祭祀的功夫,上檯子的功夫是在這邊上在那邊下,沒見在正當中走的呀!為人子的就是在學生地位上,不能在當中走。進去大門、二門,不在中央走,在旁邊走,這是規矩。從前連正門都不走,你上廟裡去不走正當中,這個你學了得記住,但是你會了不許你教人,去教你的子弟去。為什麼現在不許你教人呢?因為現在不興這一套了。有人說,現在人見了長輩,是用叫的:「喂、喂,你這個老頭子上那裡去呀?」現在興這個!你講這個常禮不合潮流。你要講這個就是找倒楣,你會了不許也不能教人,吾把話說明白,你自己做,做得對不對也不必教別人說,一切就是自己不行,這是第二條。 

三、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這條很要緊,你上外頭去,必得向家裡老人說,我要上那裡去,老人就放心了。  「反必面」,在外頭辦完事回來,先到老人跟前說我回來了,你再上你的屋裡去。現在這一條可是特別要緊,為什麼呢?你出去了,家裡人也不知道、有人找你,老人還到屋裡找你!沒在家,走了還是沒走都不知道,這是不行的。這裡頭如果出了若干亂子,說話就不好聽了。再者,回來也不說,老人也不曉得你回來還是不回來。或者你到外頭被扁鑽插了一刀,走不動了,或被車子碰傷說不話來,你姓啥名誰大家都不知道,老人也照顧不到,那你又該倒楣了。你要是出去有說,老人有注意到,到時沒有回來,老人會「依門依閭」,母親靠著門等你。怎麼等法?鐘點一到還不回來,趕緊到你去的地方問去,若是沒有在那個地處,又沒有再上別的地處,這就出了岔了,趕快找警察,走的路線被警察一查,才知道有個人碰傷了腿已送到醫院,父母就可以馬上去醫院照顧。有人說,給父母這樣照顧照顧,與我有什麼關連?你倒沒關係,你不在乎這個,你父母可不行,他就連飯也不吃,也吃不下,你或可說他不吃飯他該餓死,那我就不能講了,就不必上這兒來聽。那有什麼辦法?那是合乎現代潮流,吾這一套不合乎現代潮流,好潮流吾就隨、不好的潮流吾就不隨。 

四、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上來講了三條,現在講第四「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為什麼寫這麼簡單?因為容易記才好用。這裡說的「長者」,按著禮記上講,年歲比我們大五歲,或十歲,或加倍,都是長者。今日之下不大講長者,譬如,大家都是同學,你同學家裡的子姪就是你的晚輩。同學裡頭,也有交情厚與交情薄的。交情厚的,禮可以變通變通,不必過分呆板,過於講禮倒顯得疏遠,你要是明白這個就可以從容了。要是交情夠不上,總而言之要恭敬人!  就是比我們年輕、或是同等,他要拿東西來,我們就得雙手接,這樣沒什麼不好之處。即使國家對國家,國家對國家怎麼樣呢?孟子說,以大事小,以小事大。小國事候大國,這是理所當然,我們的力量抵不住他們嘛!大國事候小國?這是什麼道理?仁也!  這個大家要懂得,吾講吾的。你們要悟啊!吾沒法子,只有你們大家聽了,你自己悟。這個「悟」說過多少次,無論什麼事情必得自己悟。現在講華嚴經,講到「方便」,你要不懂方便、不會變化,學了就是書獃子,好處你用不到。這個要記住!  「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不管長者他給你時,他是兩手還是一手,他是長者,我們就必須兩手接。平輩或晚輩可以通融通融,他要單手、你也可以單手接,可以不必兩手接。你要兩手接也行,總而言之,恭敬人就好。你要雙手接,跟他客氣點,他會想:長者就是跟我不一樣嘛!他如果聰明或可有點覺悟,無形中受了教育。  從前下生以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都是教育,現在都不是教育,情形改變了!也有人認為:「你太呆板,太老古板了!」他不以為然。但是你要聽明白,他不一定是壞人,他只是沒有學習禮,他的心地或許很好只是沒有禮貌。這個大家要知道,無論幹什麼都不是簡單的,有的人很禮貌,他還是壞人呢!譬如王莽,謙恭得不得了,但很壞。他念的書也多,恭敬人也很自然,看不出是假的來。這些變化,你要學這著悟啊!吾稍微一講,你或能舉一隅而以三隅反,你自己就進步多了,必得到那個樣子,我就希望大家這樣。這一條就講過去了。  

五、徐行後長,不疾行先長。

  徐行,就是散步,慢慢地。徐行後長,慢慢地走在長者後面。要這麼講,誰也會講,徐行後長是對了,難道快行就不後長了?徐行,是沒事、逍遙自在地在那裡走路,若有緊急事情,你還在後頭慢慢悠悠地,那裡能行啊!  吾在這裡講,講不明白,咱講個故事給你聽!從前某人沒了門,幹什麼也不會,只好給人家當差,當差不必有本錢也不必學。在臨上工有人教他規矩:走路別在主人前頭,記住了嗎?記住了!另一條也要緊、也有好處,什麼好處?你的東西,主人不用,主人的東西你可以用。這個記住了嗎?記住了!還有一條:主人吃東西,你可別先吃,主人吃完了,剩下的你就吃,記住了?記住了!先記住了這三條再去當差。  這天主人在路上,家裡已準備吃晚飯,當時天黑也沒有電燈,家人說:「某某,你提個燈籠、接老爺去。」某人出去,在路上見了主人,手裡拿著燈籠,他跑到主人的後頭。主人說:嗨!你上前面去。不行、不行、不行!怎麼說也不行,講的規矩是我要在主人後頭。主人在前頭沒燈光,一肚子氣。  這一天,主人又出去,天晚下雨,家人要他拿傘去接老爺。他拿著傘走著,在路上見了主人,主人沒傘,主人說:「你打了傘來,我們一起用吧!」不行、不行!講的規矩是你的東西我用,我的東西你不能用啊。鮮事!這是第二回了,怎麼沒一點悟性!  回去後,主人大大不高興,太太說好話也不行,這一鬧出了事情了,小孩子看了大人吵嘴就哭了。其他大人趕快哄他吃奶,吃完了,剩下的,這位當差的就跑過去也去吃,為什麼呢?主人剩下的嘛!這個就行了!  你有要緊事,或者前面有什麼障礙,得跑到長者前頭去啊!總之,要為長者多考量。  不疾行先長,這句頂著上句「徐行後長」,沒事的功夫,不自己往前頭跑。不疾行,「疾」是快速的意思。沒事時,主人走的慢,你就走的慢。要是有事,主人慢走,你卻不能慢慢悠悠地走你的。

六、長者立不可坐,長者來必起立。 

  不但是長者立不可坐,同輩的,譬如這個辦公廳里,同樣是課員,他跑到咱們桌上來說話,你在那裡坐著,這不禮貌。人家上你這裡來就是客,你得在你桌上地處站起來。為什麼說這個呢?現在辦公廳里,吾見了一些並不是如此,今日之下真是什麼教育?他即使與你再熟,上你這來,你就得有點表示,再熟也不能熟得無禮,這話對不對啊?除非旁邊有位子他坐下,你也坐,這也行!  你看看唱戲,先出來的得讓後出來的,太太后出來,先生也得「夫人請坐」也得這樣子的。看唱戲,吾每星期看一次,吾看一次幹什麼?上學啊!你會說:「你還用上學嗎?」吾怎麼不用上學?孔子說過,你入了墳墓就不上學了,吾怎麼不上學呢!吾有好幾個字不認識,吾來到台灣才懂得的。長者立不可坐,往後一層,咱們同事也是一樣,人家來我們這裡,各人求各人的禮貌。  「長者來必起立」,現在不興這套了。你若自認我算是個念書的人,我這個念書的真假莫論,什麼叫假念書?念不通不是假念書嘛!從前士、農、工、商四類,士是第一,念書的,為什麼位居第一?因為他無恆產而有恆心。念書的有些有錢,有些是出自寒門,窮念書的很多,他們什麼都學,沒恆產無關係,沒有恆心是不能成功,這是第一。  上外頭來,不論穿著如何,必得整整齊齊。商家人雖然穿著綢緞,一付很有錢的樣子,不管有沒有上了年紀對著穿破衣服的念書人,他們不敢坐隔壁,甚至不敢去陪他,怕他在桌子上念幾句「之、乎、者、也」,大家不懂就很難看了。所以從前大財主都恭敬念書的,從前最有錢的是干鹽務,現在就不行了。那時國家一些大建築物都是鹽行那些有錢人替國家蓋的。可是只是有錢總覺得很難看,認識幾個讀書人,附附風雅,裝裝面子,就是對這般人說的。原來不懂風也不懂雅,也念上幾句、學上幾句,好在人眼前裝裝樣子。  有回袁子才在揚州,揚州的鹽務是很大。這一天作戲,有些人專開有錢人的玩笑,因為他們有「銅臭氣」,這三個字很難聽。有人說今天喝酒,高談闊論要是沒有佳作是不能下酒,喝酒嘛還作詩作文啊?不能就對對子吧!對對子就是故意開有錢人的玩笑。一看門口外的柳樹、說「綠柳」,知道他是干鹽務的商人對不出來。鹽務商人一聽是兩字的對子,怕出別的對不了,就趕緊說:「我先對上就別找我」,想到柳樹上的飛絮,又聽說綠要對紅,就說:「紅絮。」全場的人哈哈大笑。袁子才平時書念得多了,沒有也可胡造謠言,袁枚說:「大笑什麼?這個有典哩!古人詩你或可忘了,『夕陽斜照桃花岸,落絮飛來一片紅。』」大家也不記得是那兒來的詩,其實是袁子才自己造的,古書那裡有?大家一聽這兩句有道理,夕陽是紅的、桃花是紅的,一照著柳絮,落絮飛來一片紅,這下子大家說袁先生你念得書多,這過去了。鹽務大老闆臉上也沾了光,第二天,一個大元寶就送過去給袁才子了,兩句就是五十兩。  從前凡是士農工商,商是最後的。各種商店裡,固然干鹽務的商人架子擺得很大,那是大有錢的人。而一般商店,你到櫃檯,在櫃檯後的人,平時大家坐著。一看有人往櫃檯來,這櫃檯很長,大家就全體站起來,這一路的掌柜全體站起來。這種情形吾見過。商人四類之末,他還這樣!普通禮節人皆知道,這個大家可學著。 

七、不在長者座前踱來踱去。  

 這一條是說不在長者座前,長者站著談話則另當別論。例如長者坐著和別人談話,晚輩不是出去,就是在一旁侍候著,不可在面前走來走去。若在長者前面踱來踱去,那是眼中無人。尤其是從前的年輕人,只要有長者在,不敢踱來踱去。 

八、立不中門,過門不踐門限 

  這立不中門,怎麼說?在家裡不能站在門當中就是了。中門這個地處不是我們站的,你若站著,別人要走必得從兩旁走,這不是明白了嘛!從前講讓路。  至於「門限」,現在已有的沒有了。兩扇門或者有「限擋」,沒有限擋則有門限。門限為牆,門關了過去,有限擋著,風進不去,這可明白吧!  因門限高出一塊來,你站在上頭,高起一塊幹什麼?

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腳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卧如弓。

  這條得念熟了,與學佛大有關係。為什麼大有關係?修淨土就是得一心不亂,什麼是不亂呢?我說的一套就這樣,永遠不改變。我今天做什麼功課,到臨死斷氣的功夫也是這樣,就能往生。現在今天這樣、明天那樣,你的心裡就亂七八糟,有亂七八糟的心就有亂七八糟的事。你自己看看,演戲表演的都是整整齊齊,一點也不會亂七八糟。咱們看唱戲,光看台前表演那一套,錯一點也不行。譬如用手指物,是用一個指頭,你卻用兩個,這就不行。  到後台去更不得了,後台規矩可大了,誰在那裡坐著,都有一定的規矩。跟你說,人家那些東西在那些箱子里,絲毫不錯。這個大家都不知道,所以人家唱戲一上場什麼都整整齊齊,沒有錯的時候。咱什麼時候能學到唱戲的規矩?談何容易!古人云:十年可以出一個秀才、甚至出一個舉人,但十年出不了一個戲子。  「立不一足跛」是指站的功夫,別叫一隻腳殘廢了,你在那站著怎麼會殘廢呢?意思是這樣,站著別跟殘廢似的。站著功夫,你聽明白,你自己一個人在屋裡那不管,孔子他在屋裡怎麼站呢?不知道、咱不必說。可是孔子自己在私室里,論語上有「夭夭如也」,意思是不必獃獃板板地,很自然地,這可行了吧!你譬如宋儒,名字就不必提了,往後嘴上少造些口業,必得在那裡道貌岸然,岸岸然戴著道士的帽子,必得那個樣子。所以外頭有人說你是「書生,」,你把書給讀「生」了,這個樣子吾也不贊成。即使同事談話站著,站著的功夫,兩腳直直地,不是立正就是稍息,像下在眾人面前表演,不敢隨便。若一隻腿撐著身子就太隨便,表示不恭敬。  禮記開頭前三條「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身、口、意都要求敬,這三條大家都行了嗎?從前在清朝時,你們都沒見過,頭髮梳辮子,到了夏天把拖在後頭的辮子盤起來、叫盤辮子,因為天氣熱的緣故。上街去,忽然看有朋友,要趕緊放下來。就是衣冠身體一切都整整齊齊了,並不是表示自己是什麼人,而是恭敬人,這以前跟你們講過。  從前有一位不懂規矩候補官,夏天時去見巡撫,規定是不許拿扇子,這個你們都不知道。候補官見到撫台大人,當時天氣很熱,又穿了一身衣裳,又不能脫,他偷偷地拿扇子來搧。這位撫台大人也不好,有點做作,候補官也失了禮。當侍者端茶給客人時,撫台看他在那裡搧,說:「你老兄天氣熱,帽子摘下,可以涼一涼。」候補官說:「好、好、好」就摘下來了。這人還不覺悟,還在那裡搧。巡撫說:「天氣太熱,你寬寬衣服!」依規矩必得穿著外套才對得起人,撫台在這裡啊!候補官說:「好、好、好」又脫下了大衣。這時巡撫說:「喝茶!」這是官場的規矩──「端茶送客」。主人一嚷喝茶,門口侍候者就打起帘子來喊:「送客」。當大官的只要站起來就行了,不必怎麼樣,站起來就往裡頭走。候補官他在這裡,還不走嗎?一喊送客,這位候補官又拿帽子又拿衣服,外頭還有轎子,這樣子如何上轎?你看看。  「坐勿展腳如箕」,這是一句現代的講法,禮記那時不是這樣坐著的,那時是榻榻米。大家會坐榻榻米米嗎?有人是跪著榻榻米,有人會把兩個腿向前伸了出來,這樣坐著妨礙人,也不好看。現在人不坐榻榻米,是坐椅子,把兩個腿伸出去,跟畚箕似的。別的人走著走著,不夠細心的人,他就會被你絆倒,有這種情形。只要是公共地方,你不能把兩個腿伸出來,也不能盤腿,因為怕妨礙人。譬如坐火車,有兩個人,我在這裡坐著,伸著腿,人家靠窗子,我在這裡伸著腿。人家就會說:「先生,你把你的腿往裡頭收收吧!」,怎麼了?我妨礙人我怎麼感覺不出來?人家妨礙你,你心裡感覺怎麼樣呢?那樣我會不高興。你不高興,人家也不高興,還不是一樣,這個得練習,練習不妨礙人。有些老油子,看你不規矩、伸著腿,明知你伸腿卻假裝沒看見,故意往前一踢,你「啊」一下子,這要怨誰!   「睡眠不仰不伏」,睡覺的功夫,這個大家可以練習練習!「寢不屍」,你看死人,死的人都是仰著。睡覺時大家都仰著,一仰著就差不多是張口來呼吸,什麼都吸進去,活不久。這個你大家練習練習,不但不仰不伏,也不能趴著睡,形式不規矩且也不衛生。必得如佛家右卧如弓,練武術的人都懂得這個。「右卧如弓」這腿稍稍往前彎,弓形似的,這個有多用處。卧如弓,有功夫的人都是左手打跨,右手托腮,這是實話,古人講衛生的都講究這個,武術家都是這樣。右手托腮是什麼用意呢?你常常摸嘴,嘴就往這裡來,這些你們不曉得。從前食大鴉片的,必得右手托腮這樣子吃,過一陣子他再換換,把煙斗放在在腮這裡,他來回放,如果只一個架式,這個嘴最就歪了。  睡覺這一托就大有關係,佛家叫「獅子卧」,佛家的卧佛都是右手打在右腮那裡。這個樣子呼吸不必張開嘴、只用鼻子叫做龜息。龜最少活一千年,你不能活一千年,但是龜息可以活很大年紀。所以講衛生的人,講究龜息,大家可以練練,這是第九條。 

十、同桌吃飯,不另備美食獨啖。

在家或是公共地方,都是若干人同桌吃飯,預備什麼飯就吃什麼飯。若不能有同桌吃飯,吾吃不來,但是吾個人有預備自己吃的觀念。同桌吃飯,你不吃菜沒關係,若獨吃美食,很不好看。咱們吃素的,這又例外,譬如吾吃長素,外頭人不知道,吾不說他也不做素菜,就把葷菜夾在我跟前,吾不吃就是了,放在那裡。他們拿筷、吾也拿,說:「好」、「好」,拿來吾也不看,照著他們往嘴裡,吾把菜偷偷地放一邊,模模煳煳地什麼都過了去。  再說、同仁們有的宴席,知道某人吃素、預備兩個素菜,這時吾還是謙讓、請大家同吃。那些吃葷的、有燕窩、魚刺、熊掌,吃得還不夠,你這裡只兩盤青菜豆腐,何必還來吃你這個?就有這種不開竅的人,吾見的不只一個。他怎麼呢?嘴裡吃的油膩膩地,這裡吃、那裡吃,連你這裡素菜他也不放過,這種人吾絕對原諒,他就根本沒有這種教育。有教育地的人,讓他吃、他也不吃。吾說諸位,假定你們要吃葷菜就別吃素菜。你要到葷菜的地方去吃素,就馬馬虎虎、敷衍敷衍,應酬嘛!也不必跟人家要素菜。出去吃飯是一種禮節,行這個禮節後,回家再吃。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惡。 

  這一條不僅是在外頭同桌吃飯要如此,在家庭裡頭也是如此,跟熟人吃飯也是如此!你吃這頓飯不好,你嫌不好,你不好那要叫誰吃呢?這個我不吃,那就你們吃吧,理上講得過去嗎?不好的叫他們吃,好的我自己吃,這個講不通,所以是不能挑剔。  在家庭里也不能挑剔,除非你自己做主,你是主人,今天吃什麼菜,你自己說,廚房替你做,這就談不到挑剔二字了。你不做主人就沒有挑剔權,不好也得吃。  吾家裡是大家庭,吾小時候,什麼時候吃什麼菜,那一天做什麼就像什麼,獃獃板板地跟法律一樣。吾最討厭的幾個東西,如夏天吃金瓜,七月間用小白菜炒飯,這是吾最討厭的兩條。那個時候是同桌吃飯,吾不大動這兩樣飯菜。年輕時還說實話,說:「唉!我不願吃這個」。家裡平常向來習慣是兩天吃兩次,但是有這一句話就行了,明明這兩天要換新的,到了時候金瓜連著四天也不變。那個小白菜炒飯,吾嘴裡念得很熟,也連吃了十天。老人做的,你不吃就餓著。

十二、食時不歎,不訓斥子弟。 

  不吃飯時,怎麼說話怎麼行,在家裡或外頭吃飯時,不許有「哎」這種語氣,這是大毛病。在外頭請你作客,想到了別的事,並不是為這個,也不許「哎」。給主人看到,他會誤會啊!  現在吃飯講衛生,古時候吃飯不大講究衛生,講究歡喜,所以不許看書。從前吾吃飯時,拿一本書看。老人不管吾時,吾就看書,管吾時就不敢看。吃飯以後也不許看書,因胃不易消化,所以不許用心,這個大家記住,與衛生也有關係。紅樓夢中也有吃飯以後一點鐘以內不喝茶,你不信翻翻紅樓夢查查看。  再者「不訓斥子弟」,以前大家庭中食時訓斥子弟情形很多,現在小家庭就不敢訓斥子弟,求子弟不訓斥父母就萬幸了。現在或可還有幾個家庭吃飯的功夫不幹別的,卻開起檢討會來教訓孩子,吾到親戚家也看過這種情形,孩子放下筷子聽訓,家長訓示的聲音愈來愈大,小孩子哭了,家長大聲說「還不吃」!結果一桌飯有的哭,有的吃,那就是作病。哭就不能吃,吃就不能哭,所以是不能教訓子弟。從前佛教叢林吃飯實實在在,靈山寺當家師在的功夫那還又一套,用鼓山打佛七過堂的辦法,現在也不那樣了,不進步有什麼辦法呢?


推薦閱讀:

容易招野桃花的居家風水有哪些?
居家裝修減少污染六招
九種居家必備的肉醬做法,拌面、拌飯、做菜都好吃
居家開放式浴室布局的風水宜忌
手把手教你鉤織居家毛線鞋,針法簡單

TAG:居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