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留住家的回憶】 周慧珺專訪——書為心畫

經典摘要

沈老常對周慧珺說:「學書必先學會懸腕,同時人要站正,筆墨才能隨心而動,靈動自如,肆意揮灑。」

在米字的圓筆中摻入碑版的方筆筆意,將碑版書法的天真質樸與唐宋法帖的嚴謹典雅相融通,尤其注重作品整體氣韻的表達,最終形成了「慧珺體」方圓並舉、氣勢雄闊、「帖形碑質」的個人特色。

周慧珺貴有一種頑強的陽光心態,故而能夠化難為易,從未停止過探索,始終奮進在當代書法的前沿。其實,評論者慣常以『樂觀向上』等詞語來評價周慧珺的這種陽光心態,還是失之膚淺了。

周慧珺

1939 年出生,浙江鎮海人。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上海市文聯榮譽委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上海市中國畫院一級美術師。2014年榮獲「上海文學藝術獎——傑出貢獻獎」「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

▼▼▼

識者有云:書法是憑線條與墨色的變化來表達感情及藝術上的美的。周慧珺更推崇揚雄的「書為心畫」:墨寫的字,其實就是心靈的畫,是書者人格和人品的體現。

2015 年 3 月,中國書法家協會授予周慧珺「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以表彰她傑出的書法成就和對中國書法事業的卓越貢獻。「蘭亭獎」是中國當代書法人的最高榮譽,知道周慧珺的人自然都知道她獲獎是一件意料中的事,大家所關注的,不過是這一榮譽何時加身罷了。

【周慧珺2008年攝於黃河壺口】

2006 年 1 月的一天,周慧珺在工作人員的照顧下來到上海博物館參觀當時正熱展的國寶級文物《平復帖》,聽聞此消息,眾多書法愛好者們將展覽大廳的出口圍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想請周慧珺簽名留念。在文藝已經小眾化的當代,一位書法家僅僅是在公共場合現身,就引起了堪比娛樂明星般的轟動,即便不是書法愛好者也能理解這意味著什麼。

【周慧珺書法進地鐵文化巡展|周慧珺老師與李靜老師合影留念】

作為書者的周慧珺有著炫目的光環:她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現在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的顧問;她曾任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並一任再任達十二年之久;她的作品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即被國家外貿部選入《中國現代書法選》並赴外參展,她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獲得上海文聯首屆文學藝術獎,是最早受日本書法界邀請赴日訪問交流的書法家之一,曾出版的大小字帖總發行量達數百萬冊……

【周慧珺|中國書法報記者攝】

與這些光環極不相稱的一個事實卻是:周慧珺低調得令人難以置信。她一生所舉辦的書法展,幾乎都是與同道書家聯合舉辦,而從未以個人名義舉辦過書法展。周慧珺還是一位樂善好施的書法家,她為抗擊非典、抗震救災舉行作品義賣,歷年來她對街道、僑聯、寺廟的捐贈,總金額不下百萬元。私下裡,周慧珺對友人的接濟更是慷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在中國畫院的前輩兼同事來楚生、張大壯過世之後,周慧珺不忍看到他們的遺孀生活窘迫,便拿出工資收入的六分之一接濟她們,一直堅持到她們過世為止。

那些未曾與周慧珺謀面的人更不會知道,周慧珺從中學時代開始就飽受類風濕關節炎的困擾,求醫問葯多年而無果,晚年靠手術置換人造關節方得行走上的自由。人道是慢性病最為磨人,周慧珺一生為疾病所掣肘,卻始終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在書法上也始終不曾懈怠。因為,她的一生一直有書法這幅「心畫」相伴。

儒商閨秀

周慧珺的祖父周士澄本是浙江鎮海的一個普通莊稼人。在風雨飄搖的晚清,寧波民眾紛紛離開故土外出經商。1904 年,周士澄乘輪渡踏上上海的土地時,已經五十開外了。

周志醒是周士澄的獨子,年及弱冠的他身長 180 厘米,挺拔俊朗,接手店鋪後很快表現出勝過父親的膽魄和卓見,將經營範圍進一步擴大。他曾在著名的和安學堂學習過經史、英語等科目,素好風雅。後來更是醉心書畫古物收藏,最瘋狂的時候曾不惜用十根金條購入王翚(王石谷)的一幅畫,以致家中一度十分拮据。他的藏品以清代「四王」、鄭板橋、惲南田、趙之謙、吳昌碩、沈尹默、張大千的作品為主,數量巨大,僅張大千的畫扇就有百把之多。可惜的是,這些藏品後來在「文革」中被抄家的紅衛兵洗劫一空。

【書法大家周慧珺】

傳統士人重文化、輕商業,周志醒也認為「做生意是骯髒的,搞書畫是清白的」。他當然希望子女們也能享有清白和風雅,所以格外重視對子女的傳統文化教育。周慧珺曾受庭訓:「人生在世,書一定要讀好,字一定要寫好。」從孩子們五歲時起,周志醒便要求他們每天完成「毛筆字日課」。周慧珺在年幼時對寫字並無興趣,只是看父親一臉嚴肅,也就不得不拿起毛筆。然而不管怎麼說,周慧珺就這樣打下了書法的「童子功」。在書法之外,周志醒對子女多自由放任,這造就了周慧珺天真爛漫的性格。

由於熱情好客,周志醒被友人爭相呼為「小孟嘗」。在他看來,「能給別人吃好穿好,說明自己也過得好」。其實,經濟上的慷慨大度在本質上是出於人生追求上的開闊高遠,父親的言行無疑對周慧珺和她的兄弟姐妹們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書法大家周慧珺】

周慧珺自幼習書,在父親的授意下從趙孟頫入門,最初一直不瘟不火。直到 1959 年,她無意間從家中書櫃翻出一本長兄周堅白閑置不用的《蜀素帖》,這才找到了與自身氣質最為契合的法帖。《蜀素帖》是米芾三十三歲時所作,風格跌宕險峻,正是青年米芾意氣風發的寫照。周慧珺對《蜀素帖》一見傾心,從此如魚得水,浸淫其中一發不可收拾。由於功夫下得深,1962 年,周慧珺便以節臨《蜀素貼》入選了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的前身)舉辦的一次市級展覽,作品還刊登於《新民晚報》。這令向來希望子女中能出個書法家的周志醒感到十分開心。等到 1974 年,周慧珺撰寫個人第一本、同時也是周家人第一本字帖《行書字帖——魯迅詩歌選》時,父親周志醒更是興奮,里里外外為女兒張羅,為她專心撰寫字帖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親承謦欬

1962 年節臨《蜀素貼》登展後,周慧珺慕名進入上海市青年宮書法學習班,正式拜師學藝。當年的青年宮學習班雲集了上海市最頂尖的書法師資,有沈尹默、白蕉、翁闓運、任政、胡問遂、拱德鄰、方去疾等一批享譽書壇的名家執掌教鞭。其中對周慧珺影響最大的是沈尹默、拱德鄰和翁闓運三位老先生。

青年宮的學生被劃分為若干班級,一個老師分管一個班,拱德鄰成為周慧珺的指導老師。拱德鄰先生謹言敏行,居處時不愛多講話,在性格氣質上與周慧珺最為相近。他國學根基深厚,古文爛熟於心,往往出口成章,令周慧珺十分欽佩。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為人淡泊耿直,向來不憚以正色示人。曾有一位學生將自己裝裱後的作品請拱德鄰點評,神情頗自得,不料拱德鄰說:「你都裱好了,我還有什麼好評價的呢!」

【周慧珺1980年在家中寫字】

晚年的沈尹默視力欠佳,拱德鄰便常常出入沈宅,為沈尹默接待來客、處理信件等等。周慧珺等學生得以跟隨拱德鄰向沈尹默請教。沈尹默重視學生,往往會優先接待他們。由於近視達兩千多度,沈尹默當時已然很少寫字作畫。周慧珺回憶:「沈老為學生示範時會不自覺將字左傾,需要師母不斷提醒。掭墨時,偌大的硯台他只在沒墨汁的沿上輕碰,卻也渾然不知。」

對周慧珺來說,最受益的莫過於沈老對「懸腕」的看法。沈老常對周慧珺說:「學書必先學會懸腕,同時人要站正,筆墨才能隨心而動,靈動自如,肆意揮灑。」這「懸腕抬肘」的理論,對周慧珺日後喜歡直立懸腕寫字且書風凌厲起到了開蒙作用。

【周慧珺1995年攝於家中】

與拱德鄰先生相反,翁闓運是位充滿活力、表達欲強烈的「小老頭」。周慧珺還在青年宮學習時,就已經注意到了這位言辭犀利、切中要害的老先生。1971 年,從「文革牛棚」解禁後的翁闓運在上海中國畫院工作,上班的路上要經過周慧珺家。翁闓運愛與人聊天,並且對周慧珺的造詣和天賦印象深刻,於是便主動到周家講授書法。名師主動上門——第一次上門時著實將周慧珺嚇了一跳,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當時周慧珺正在尋求「出帖」的門徑,翁先生的出現如久旱後的甘霖一般及時。翁闓運講起書法來滔滔不絕,一不小心就是幾個小時,常常忘了時間。等到講得滿意了,他也不在周家用餐,徑直就走了。

【周慧珺2005年作書法示範】

翁闓運的父親翁有成是光緒二十年進士,家中藏有不少稀見碑帖,通過翁闓運先生,周慧珺有幸觀摩到王羲之《聖教序》、黃庭堅《松風閣》等法帖,視野再度擴大。對周慧珺而言,翁闓運先生既是伯樂,也是「忘年交」,直到 2006 年翁老仙去,周慧珺與翁老一直保持著每周切磋書藝、談古論道的習慣。

周慧珺回憶在青年宮的學習時光時,曾深情地說:「那時的老師是有多少講多少,從不藏著掖著,是真心在培養苗子的。我在其中學了幾年,受這些名家指點迷津,茅塞頓開,在用筆上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就算現在,也忘不了那些老師對我的教誨啊!」

求索不止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經歷了「文革」嚴冬之後的上海書法界開始慢慢地蘇醒,重新抖擻起精神來。早在1971 年,上海書畫出版社已經發起了「工農兵書法作者通訊員活動」,每月定期舉辦書法交流會,負責人即如今擔任上海市書協主席的周志高先生,彼時風華正茂的周慧珺也是「通訊員活動」的一員。

1974 年,上海書畫出版社為饗廣大書法愛好者,籌划出版一本字帖。此時沈尹默、翁闓運、胡問遂等老一輩書法名家或離世,或「靠邊」未解禁,到哪去尋找高水平的書法家呢?上海書畫出版社的年輕編輯周志高找到了周慧珺。後來的故事我們大家都知道了:與這一本經典字帖有關的兩個年輕人,在未來相繼主盟上海書壇。周慧珺用兩個月的時間,畢恭畢敬地完成了裝幀素雅、赭紅色封皮的《行書字帖——魯迅詩歌選》,此帖筆法雅正,筆意健拔洒脫,尤其能與當時的學書人產生精神共鳴,在全國範圍內迅速走紅。在隨後的短短几年內連印十多版,創下了總印數一百多萬冊的空前紀錄。

【周慧珺作品】

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周慧珺開始從《嵩高靈廟碑》《廣武將軍碑》等魏碑中廣泛地汲取養料,在米字的圓筆中摻入碑版的方筆筆意,將碑版書法的天真質樸與唐宋法帖的嚴謹典雅相融通,尤其注重作品整體氣韻的表達,最終形成了「慧珺體」方圓並舉、氣勢雄闊、「帖形碑質」的個人特色。尤其是處於隸楷過渡環節、不假雕琢的《嵩高靈廟碑》,由於各種規範尚未形成,給了周慧珺最大的借鑒發揮空間。要知道,「創新」「創作」這些今天在書家看來是老生常談的觀念,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時聞所未聞,周慧珺是在無意之中走在了書法的最前沿。也正因思想的領先,「慧珺體」的魅力才能歷久彌新。

【周慧珺作品】

在本該輕鬆安享晚年的今天,周慧珺對書法的探索仍沒有止步。2014 年,滬上一家知名報社的記者採訪周慧珺,問起她的一篇舊文《書道苦旅》命名的由來,她如是說:「老了,有很多想法,對自己的作品越來越不滿意,總感覺自己可以寫得更好一些,但是精神、體力、思想力卻衰退了。……你知道該變,但是你不清楚該如何變,突破不了,這就是所謂的『書法苦旅』,這種『苦』伴隨人終身。」早就已經功成名就的周慧珺,從未安於現狀、止步不前,除了把書法當成生命最高追求這樣的深層動機外,我們想不到其他理由。

嘉惠書壇

1998 年,在上海市文聯領導的反覆勸說之下,時年五十九歲的周慧珺出任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從而實現了書法家協會主席從「幹部做」(指前前任市政協副主席宋日昌)到「畫家做」(指前任謝稚柳)到「專業書法家做」的過渡。對於一位書法家來說,五十九歲的年紀或正當壯年,但考慮到長年的類風濕關節炎帶來的行動不便,周慧珺能出任書協主席就顯得相當不易了。

【書法大家周慧珺】

當時上海書壇在全國的地位不太景氣。周慧珺甫一上任,就帶領新一屆理事會提出「振興上海書法」的口號。口號後的行動之一就是借調華東師範大學沃興華教授到書協任代秘書長;沃興華因故回校後,又把上海書畫出版社的戴小京商調到協會任秘書長。2004 年,上海書協改選時,戴小京當選為副主席。

書協領導班子在諸多問題上求同存異,達成共識,商定了一系列工作計劃。很快召開各項研討會和座談活動,組織實踐創作、展覽——包括中外聯展和與新疆、黑龍江、海南、湖北等外地書協的兩地書法聯展,出版書法書籍。藉助《書法報》《上海書法通訊》等媒體不斷發出自己的聲音。他們還致力於發展和培植書法人才,舉辦了大量青少年和中青年書法展,包括「上海市青少年書法篆刻展」「上海青年書法家作品邀請展」「上海書法新人作品展」等。

【周慧珺與國畫大師陳佩秋先生、書法家楊永法先生合影】

在此特別說說周慧珺執掌書協時首創的「海派書法晉京展」。該展 2007 年在北京第一次舉辦,遴選的 218 件原創作品代表了當代海派書法的最高成就,開幕當天觀者如潮,連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也趕到現場表示支持。該展在全國引起轟動,兄弟省市紛紛效仿。2015 年,上海書協再次在京舉辦「海派書法晉京展」,同樣收穫了巨大成功。

【書法大家周慧珺】

「書法」作為書法家的情感和個性表達,首先當然是個人的。另一方面,書法無疑也是屬於書法傳統、和民族文化傳統的,甚至也從屬於璀璨的人類藝術長河。從這個角度講,周慧珺對書協的無私貢獻和她對於書法至善境界的汲汲探索,在本質上是同一件事在當選書協主席後不久,周慧珺曾在公開場合發言說:

「我把書法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能為書法做點事情,是我最高興的。當書協主席不是為了獲取資本,為協會、為全市眾多的書法同道和愛好者們做好服務才是最重要的。」

心畫蔥蘢

讀帖、讀書、寫字,處理書協的文件,不時接見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由她領入書法大門的後學和崇拜者,偶爾邀上好友陳佩秋先生去天蟾舞台聽戲——周慧珺的晚年生活平淡而又快樂。任何人見到周慧珺,都會折服於她的溫和與謙讓。不過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寫出洒脫大氣的線條的書法家,這位發表笑若春風的講話的書協主席,一生都為病痛所掣肘。

【周慧珺作品】

伴隨周慧珺一生的疾病是從小就患上的類風濕關節炎,她為此病曾四處求醫問葯,嘗盡苦頭。就在周慧珺擔任書協主席的那些年,她的類風濕關節炎頗有愈演愈烈之勢。即便如此,周慧珺在向友人介紹醫院和醫生的情況時,仍然「坦然得像是在講述他人的病事」。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用這句詩來形容周慧珺書法上的不懈追求頗為貼切。然而,這艱辛奇崛和其人其書之間的微妙關係,卻令人難以把握。

【周慧珺書法進地鐵文化巡展】

林岫先生曾撰文說:「周慧珺貴有一種頑強的陽光心態,故而能夠化難為易,從未停止過探索,始終奮進在當代書法的前沿。其實,評論者慣常以『樂觀向上』等詞語來評價周慧珺的這種陽光心態,還是失之膚淺了。明代張宇初的《峴泉集·趙原陽傳》說『代之出世拔俗者必苦行峻節以自持,信非志見卓異所不能造』,確是至理名言。」正如林先生所引一樣,至善的遙遠之境,非志見卓異者不能達到。

【周慧珺從藝60周年書法作品展】

周慧珺曾經有過如下的思考:「宇宙和生命被創造的目的儘管遠未知曉,但探求如何做人、如何信仰、如何追尋真理卻是與生俱來的天性。生命既然如此短暫,我們是否應該珍惜時間去完成一項對人類有意義的事業呢?」

【書法大家周慧珺】

「周慧珺是一個真誠善良、正直倔強而又淡泊寧靜的人,她的書法作品,處處折射出她的這些性格。內心世界的充實和豐富,決定了她的『心畫』意韻繽紛悠遠,毓茂蔥蘢。成為當今中國最受人歡迎的書法家之一,實在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著名作家趙麗宏的這段話可以作為妙答。

本書編委會策 劃 李明毅 傅 曉顧 問 周慧珺 邵秉仁 高式熊 王偉平 張曉明 周志高編 委 戴小京 李 靜 盧新元 房芸芳 劉曉霞 時鵬壽 相海勇 陸維中 李 昊 朱銀富 江 鵬 周 延撰 稿 人 吳雯婷 謝靈君 楊翼然 付 梟 陳文波 瞿子棟 劉 佳 葛琪琪 張新蕾 溫 靜 陳燕燕50位被訪談書法家名錄

周慧珺、邵秉仁

高式熊、王偉平、張曉明

周志高

童衍方、張淳、劉一聞

戴小京、王國賢、李靜、丁申陽

韓敏、車鵬飛、邵琦

茆帆、黃仲達、陳鵬舉、王復畊

陳燮君、田金生、呂頌憲、沈滬林

張信、吳寒松、田文蕙、王曦

朱銀富、盧新元、朱信孚、時雲波

承文浩、周建國、相海勇、唐存才

陸維中、李唯、李昊、章宏偉

翁春元許冰雨、譚風刕、周延

張成忠、江鵬、馮磊

張恆煙、楊澤峰、吳雯婷

推薦閱讀:

等你下課,最後沒等到你,卻等到一輩子的回憶
回憶是思念的帆
有個聲音叫回憶
純印二女劉桂芝的回憶
回憶唯美古風句子

TAG: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