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傢具「植物紋樣」語義研究
植物紋樣在中國傳統傢具中運用廣泛,影響深遠,深受人們喜愛。傳統植物紋樣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富於變化,而且還由於植物自身的特徵被賦予各種品種、氣節、寓意,如歲寒三友、四君子、纏枝紋、卷草紋等因其傳統的象徵手法和豐富的語義內涵依然為現代人所鍾愛。因此要使植物裝飾紋樣在現代傢具中充分發揮其裝飾作用,只有認識理解它,才能達到運用並加以創新的目的。
代表性植物紋樣的語義學分析
竹
大家之家作品:黃花梨竹節紋筆架
竹節節挺撥,有撥節發葉、蓬勃向上之勢,受到人們的稱頌。人們賦予它性格堅貞,志高萬丈的高風亮節,和虛心向上,風度瀟洒的「君子」美譽。竹以其高潔的品行為主題,構成常青寓意的吉祥圖案,廣泛運用於生活中。松、竹、梅圖謂之「歲寒三友」;松、竹、萱草、蘭花、壽石的圖案稱「五瑞圖」;繪天竹和南瓜或長春花的圖案表示「天長地久」或「天地長春」繪天南竹和靈芝表示「天然如意」竹還有諧音「祝」。表現在傢具上的有竹節腿,還有竹節線形雕成拉框,有整體做成竹節狀的配套椅子和桌子。
梅
梅花是我國傳統名花,由中國的野梅演變而來。在隆冬蕭殺之際,惟它吐幽香于山野。「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而稱為百花之魁,當之無愧。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有關梅的傳說故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國流傳深遠,應用極廣。梅有四德:初生為元、開花如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梅花為五瓣,象徵五福,即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從圖案整體出發,民間又藉以象徵不老不衰,在什器、傢具上均可見到。
蓮
蓮花在佛教上被認為是西方凈土的象徵,是孕育靈魂之處。佛教中的「蓮花三喻」指的是「為蓮故華」「華開現蓮」「華落蓮成」,用來比喻發展和興盛。蓮花圖案成為佛教的標誌,凡有關佛教的偶像、器物、建築都以此為裝飾。歷代詩人讚美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把蓮花喻為君子,給以聖潔的形象。它那一莖雙花的並蒂蓮,是人壽年豐的預兆和純真愛情的象徵。在百花中它是唯一能花、果(藕)、種子(蓮子)並存的。蓮花以它那美、愛、長壽、聖潔的綜合象徵成為中國人喜愛的名花,因此常藉與「連」同音組合在傳統的吉祥圖案中。民間圖案中有「一品清廉」「蓮花掛頭」「木固枝榮」等。多用於家具鑲板上的圖案雕刻或漆飾。
菊
清中期 紫檀嵌牙菊花紋寶座
菊花雋美多姿,然不以嬌艷姿色取媚,卻以素雅堅貞取勝,盛開在百花凋零之後。人們愛它的清秀神韻,更愛它凌霜盛開,西風不落的一身傲骨。中國賦予它高尚堅強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徵視為國萃受人愛重,菊作為傲霜之花,一直為詩人所偏愛,古人尤愛以菊名志,以此比擬自己的高潔情操,堅貞不屈。中國人極愛菊花,從宋代起民間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會。古神話傳說中菊花又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如菊花與喜鵲組合表示「舉家歡樂」;菊花與松樹組合為「益壽延年」等,在民間應用極廣。多出現在傢具的鑲板雕刻上。
牡丹
大家之家作品:小葉紫檀牡丹紋官帽椅
牡丹在我國被看作是花中之王,被稱為「天香國色」。又因牡丹具有富貴之象,被人們喻為「十二客」中的「富客」,被人們當成富貴的象徵。牡丹以它特有的富麗、華貴和豐茂,在中國傳統意識中被視為繁榮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徵。牡丹與其他花卉相配、組成各種各樣的圖案,來為自己及親友祝福如:牡丹與荷花、瓶子相配,寓意「富貴和平」;牡丹與玉蘭、海棠相配,寓意「玉堂富貴」;牡丹、壽石和桃花謂之「長命富貴」等等。這些圖案多出現在傢具和什器中。牡丹花姿層出不窮,千變萬化,作為裝飾紋樣能適應各種工藝的需要,所以牡丹成為最廣泛的裝飾題材。
桃
桃俗稱仙桃、壽桃。凡祝壽主題離不開桃,如多隻蝙蝠和桃形成的圖紋表示「多福多壽」;蝙蝠、桃和兩枚古錢的圖紋表示「福壽雙全」;桂花和桃或是桃花形成的圖紋稱「貴壽無極」。其圖紋多出現與門楣和鑲板雕刻上。
纏枝紋
以花草為基礎綜合而成的一種寫意圖樣,纏枝紋的原型是各種藤蘿和卷草,如青藤、紫藤、金銀花、爬山虎、葡萄等。這些植物的共同點事藤蔓綿延、纏綿不絕、或枝幹細軟、細葉捲曲。由於這些植物的形象是提煉變化概括成的,委婉多姿,富有動感,優美生動,可以使圖紋的韻律連綿不斷,寓意生生不息、千古不絕、萬代綿長的雅趣,因此又名「萬壽藤」,它源於漢代,盛行於南北朝、隋唐宋元及明清。纏枝以牡丹組成的稱「纏枝牡丹」,以蓮花組成的稱「 纏枝蓮」。清代末期出現了「纏枝葡萄」「纏枝葫蘆」等。
纏枝紋的應用極廣,如傢具中大座屏、鏡屏、床眉板、什器上多用。有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的組合圖紋形式,常作雕刻的鏡邊框。
植物紋樣裝飾語義總結
植物裝飾紋樣創作,體現了手藝人對理想的追求,對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許多花卉被賦予不同的含義,從民俗、歷史、宗教、文學、傳統等各方面取材,作為創作的基礎,而以象徵、諧音、會意、借喻等方法出之。吉祥、寓意深刻的植物是人們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裝飾紋樣。
注重植物裝飾結構形式的生命感和流動感以及律動感,不追求自然形式的逼真臨摹,講究結構形式之間的有機關係,力圖通過流動的線行結構來展示對象內在的生命活動,這與中國繪畫追求「神似」的思想是一致的。
來源:網路
推薦閱讀:
※甬舟鐵路桃夭門大橋方案研究與設計
※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等科學家老年都研究神學,另外一個世界真的存在嗎?-優尼客的回答
※研究:H7N9禽流感患者大多是重症病例
※結締組織病合併腫瘤的研究進展
※「人造生命」研究在巨大爭議中依舊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