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詩選》第四十七首《定情詩》
【篇目】
[作品介紹]
[作者介紹]
[注釋]
[譯文]
[賞析一~~賞析五]
【古風泊客一席談】
定情詩
[魏詩·繁欽】
我出東門游,邂逅承清塵。
思君即幽房,侍寢執衣巾。
時無桑中契,迫此路側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悅我顏。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
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
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
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
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
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
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
何以答歡忻?紈素三條裙。
何以結愁悲?白絹雙中衣。
與我期何所?乃期東山隅。
日旰兮不來,谷風吹我襦。
遠望無所見,涕泣起踟躕。
與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陽。
日中兮不來,飄風吹我裳。
逍遙莫誰睹,望君愁我腸。
與我期何所?乃期西山側。
日夕兮不來,躑躅長嘆息。
遠望涼風至,俯仰正衣服。
與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日暮兮不來,凄風吹我襟。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愛身以何為,惜我華色時。
中情既款款,然後克密期。
褰衣躡茂草,謂君不我欺。
廁此醜陋質,徙倚無所之。
自傷失所欲,淚下如連絲。
[作品介紹]
《定情詩》是漢末詩人繁欽傳世的一首樂府詩,屬雜曲歌辭。此詩主人公是一位女子,她在無意中邂逅了一位男子,彼此相愛而私定終身,不久女子色衰被棄,悲悔不已。無論是寫男女之情還是隱喻「君臣朋友」,這首作品都以其奇特的風格引人注目。
[作者介紹]
繁欽(?-218)字休伯,生年已不詳,東漢穎川(今河南省禹
縣)人,卒於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 少以文才機辯,得名於汝、潁後為曹操主薄。欽長於書記,尤善為詩賦,其所與曹丕書記,喉轉意率,旨極巧麗。有集十卷,(《補續漢書藝文志》)傳於世。
[注釋]
定情:在此詩中為鎮定其情的意思。
承:感激,承蒙。
迫:接近,遭遇。
媚:愛。
拳拳:真摯的感情。綰(wǎn):繞。
殷勤:內心深處無以言說之情。約指:戒指。
區區:細緻的情意。
叩叩:相互忠誠。
契闊:別後的思念。跳脫:亦稱條脫,即手鐲。
中心:即中情。素縷:白線。針:真的諧音。
相於:相愛。金薄:金箔。搔頭:一本作「幧(qiāo)頭」,即男子束髮的綃(xiāo)頭。
歡忻:即歡欣。紈素:素白色的絲絹。三條裙:指鑲有三道花邊的裙子。條:即絛(tāo),絲帶,可以用來做衣裙的裝飾邊。
白絹:一作「白髮」。
期:約會。隅:角落。
日旰(gàn):日落時。谷風:山谷里的風。
山南陽:山的朝陽處。
逍遙:茫然徘徊狀。莫誰睹:看不到任何人。
愛身:愛我。惜:愛也。華色時:正當年華,容色美好。
款款:形容感情的真摯和熱烈。克密期:定下幽會的日期。
廁:同「側」。醜陋質:失戀女子的自稱。
[譯文]
我從東門出去遊玩,不經意間得親足下的塵土。
盼望郎君來到我閨房,我願意在你入室就寢時在一旁手持衣巾。
我本來沒有桑中的約會,只是路人般偶然的親近。
我既愛慕郎君的風姿,郎君也喜歡我的容顏。
用什麼表達我的眷戀之意呢?纏繞在我臂上的一雙金環。
用什麼表達我對你的殷勤?套在我指上的一雙銀戒指。
用什麼表達我的真誠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對明珠。
用什麼表達我的摯誠呢?系在我肘後的香囊。
用什麼表達我們之間的親密呢?套在我腕上的一對手鐲。
用什麼連接我們的感情呢?綴有羅纓的佩玉。
用什麼讓我們的心連在一起呢?用白色的絲絨雙針縫貫。
用什麼表達我們的交好呢?用金箔裝飾的搔頭。
用什麼慰藉我們的別離之情呢?用我耳後的玳瑁釵。
用什麼報答你對我的歡悅呢?用有三條絛絲帶的衣袍。
用什麼連接我們的悲愁呢?用縫在內衣里的白絹。
和我期約在哪裡?就約定相會在東山的一個角落裡。
太陽都落山了你還沒有來,谷風吹動著我的短襦。
遠遠望去還看不到你,含淚地站起來久立。
和我期約在哪裡?就約定在山南相見。
從清晨等到中午你還沒有來,飄風吹動著我的衣裳。
逍遙的日子從沒見過,盼望郎君的日子使我愁腸。
和我期約在哪裡?就相約在西山之側。
到日暮仍然看不到你的身影,我不禁躑躅嘆息。
遠望陣陣涼風已襲至,俯仰之間就要加衣服。
和我期約在哪裡?就相約在山北的一個小丘上。
你又一次沒來,只有凄風吹動著我的衣裳。
每次盼望等待,我坐立不安,悲苦愁凄了我的心。
你愛我的目的是什麼?只是愛我年華正好時。
內心已流露出款款的情意,然後才定下約期。
我挽起衣服在花草間踟躕,告訴自己你是不會欺騙我的。
如今我容顏已變得醜陋,傷心地獨自徘徊不知應到哪裡去。
只為失去了想要的愛情而悲傷,不禁淚下如雨泣涕不已。
賞析
壹
壹/
這首詩用第一人稱的口吻,來敘寫愛情的歡悅和失戀的痛苦,運用鋪彩摛文的手法來刻畫女主人公豐富的感情活動。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追憶初識的光景;然後是回憶熱戀時的情景;最後是抒寫被棄的景況。
在描寫熱戀情景時,詩中一連用了十一對問答句子,顯露了熱戀中人心靈的激情顫動,和他們對幸福的熱烈追求。吟哦之下,彷彿看到他們一次次互贈信物,以表「殷勤」之意,聽到他們頻頻指物為誓,以示「拳拳」之心。在抒寫失戀痛苦時,詩中一連用了四個「與我期何所」,彷彿看到女主人公一次又一次焦灼地等待情人前來赴約,一次又一次經受著失望的折磨。詩人成功地採用排比鋪陳的筆法來加強感情的衝擊力。
詩題「定情」,有鎮定其情的意思,正如陶淵明的《閑情賦》是閑止其情的意思。此詩在技巧上大多用直敘法,唯中段在寫男女之情時,反覆比喻,十分突出。尤其詩中提到的漢代婦女的飾物更是保存之珍貴的資料,如:從「綰臂雙金環」句中得知漢代婦女有在手臂上戴金環的裝飾;「約指」就是指環,除了金、玉之外也可以用銀製成;婦女又有耳上戴明珠璫,肘後結繁香囊的習慣;至於「跳脫」就是臂釧,俗名鐲子;羅織的纓帶上還懸垂著美玉;還有金箔的發簪;玳瑁的釵;至於婦女的服裝上有紈素做的三絛裙,就是裝飾著三條花邊的裙子;又有白絹做的夾層「中衣」,是近身的衣服,穿著小衣之外,大衣之內。
《文選·洛神賦注》引繁欽《定情詩》曰:「何以消滯憂?足下雙遠遊」兩句,不見於今本《定情詩》中,可見《定情詩》中尚有脫文。
佚名
賞析
貳
貳/
此詩描寫青年女子大膽追求自由的愛情,而最終遭到遺棄的痛苦經歷。採用民歌的表現手法重複強調、循環復疊,感情十分強烈。詩中也隱含對負義之人的譴責之意。
詩里表述了一對戀人以各種信物來見證他們的愛情,每一信物都被賦予了對愛情忠貞不渝的信念。古代女性大多是被禁錮在家沒有與外界交往自由的,她交給情人的信物代表了她的身心,代表了她的全部情感。雖然詩中提到的信物大多遠離了今天青年男女的現實生活,但類似的故事仍舊在以新的形式重演。
前八句是回憶當初結識的情形。「時無《桑中》契,迫此路側人。」路遇並相互傾心,女「媚君姿」,男悅女貌,於是以身相許,可以說是一見鍾情。
「《桑中》」出自《詩經》,是描寫男女約會的情歌。「期我於桑中」是說「與我相約在桑樹叢林之中」,茂密的樹林里適宜男女幽會,正如同後來的青年男女約會在公園裡一樣。還有,五代以前的女子腳下是沒有羈絆的,因此或多或少是自由的。
接下來的十一句寫兩人交換信物表達彼此情濃意切。用對答句式鋪陳他們的愛情,「拳拳」之忠,區區之愛,殷勤之情,歡惜之心,相投之意,挈闊之思,離別之憂。互相饋贈禮品有金環銀環,明珠香囊。
「綰臂雙金環」指臂釧,又稱纏臂金,是古時女性纏繞於臂的一種飾物。臂釧是用條形金(銀)盤繞成螺旋狀,圈數不等,一般在三圈以上,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將其戴在手臂上,無論從什麼角度觀看都是互不關聯的數道圓環,宛如佩戴著幾個手鐲般美麗。宋代詩人蘇東坡的《寒具》詩中有「夜來春睡濃於酒,壓褊佳人纏臂金」的句子,可以令人想像出一位戴著臂釧的女子帶著幾許醉意的濃睡時的嫵媚之姿,由此可見臂釧為古代女性容色增輝的效果。牛嶠《女冠子》詞:「錦江煙水,卓女燒春濃美。小檀霞,綉帶芙蓉帳,金釵芍藥花。額黃侵膩發,臂釧透紅紗。柳暗鶯啼處,認郎家。」熠熠生光的臂釧透過紅紗帳,描繪陽春時節錦江煙水裡的佳人。在和凝《山花子》詞中使所描繪的女子更顯嫵媚:「銀字笙寒調正長,水文簟冷畫屏涼。玉腕重金扼臂,淡梳妝。幾度試香縴手暖,一回嘗酒絳唇光。佯弄紅絲蠅拂子,打檀郎。」
臂釧作為情人之間定情物也有記載,南宋女詞人朱淑真《恨別》詩里寫她自己所戴纏臂金飽含著情思悲涼。戀人為她戴上誓盟的臂釧,面對世俗重壓而無緣聚首,對戀人肝腸欲斷的思念使自己日漸消瘦,憔悴,以至纏臂金都鬆脫了:「調朱弄粉總無心,瘦覺寒餘纏臂金。別後大拼憔悴損,思情未抵此情深。」結果是「待封一傷心淚、寄與南樓薄倖人」抑鬱而終。
「約指一雙銀」指戒指,用其定情的習俗由來已久且沿襲至今。早在南朝劉敬叔《異苑》中就記載沛郡人秦樹在冢墓中與一女子婚合,臨別時,「女泣曰:與君一睹,後面無期,以指環一雙贈之,結置衣帶,相送出門」,會面安可期, 見指環如見其人,指環之重躍然詩里。《全唐詩.與李章武贈答詩》的題解中注釋說,唐代書生李章武與華州王氏子婦相愛,臨別時王氏子婦贈李章武白玉指環,並贈詩道:「捻指環,相思見環重相憶。願君永持玩,循環無終極。」後來李章武再去華州,王氏子婦早已憂思而死,指環只是空留悵惘。宋李昉《太平廣記》里說後來李章武與王氏子婦的靈魂神會於王氏宅中,這應該是人們對愛情結局的美好願望。
到晚唐時,戒指漸漸由男女互贈變為只由男子贈與女子,這和今天定情戒指的贈饋方式類似。范攄《雲溪友議》中記述書生韋皋少時游江夏期間,與少女玉簫從相識到相戀的故事。韋皋臨回家鄉前送給玉簫一枚玉指環,發誓少則五年,多則七年後會來娶玉簫。然而七年光陰過去了,韋皋卻不復再來,痴情的玉簫絕望地呼喚:「韋家郎君,一別七年,是不來矣!」竟絕食而死。人們憐憫玉簫這一場悲劇,就把韋皋送給她的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入葬。又過了很多年,韋皋官運亨通,做到西川節度使,才輾轉得知玉簫的死訊,他悔恨不已,於是廣修經像,以懺悔過去的負心。後來有人送給韋皋一名歌姬,名字容貌竟與玉簫一模一樣,而且中指上有形似指環的肉環隱現,韋皋知道是玉簫托生又回到了他的身旁,二人終於以再生緣的形式實現了隔世的結合。是耶非耶?為了人間有情人最終結局的美滿,只好姑妄信之了。
戒指既然是定情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女子都不戴戒指。隋代丁六娘《十索詩》所寫「欲呈纖縴手,從郎索指環。」可以說明古代,甚至是現代女子對戒指的那一份難言的情懷。信物最小,在女子心中的份量卻最重。滿懷著希望,伸出手來讓心愛的人為自己戴上戒指,謂之「名花有主」,而後,或許幸福地戴著走過一生,或許有一天對著它哭到肝腸寸斷。
「耳中雙明珠」指耳環、耳墜、耳璫、耳釘之類飾品。女性從很久的古代就開始用各種耳飾打扮自己,最早的記錄見於《山海經》「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齒,穿耳以鎼」,《三國志》中諸葛恪說:「穿耳貫珠,蓋古尚也。」。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閑情偶記.生容》里將耳飾里小巧簡潔的耳環稱為「丁香」,將繁複華麗的耳墜稱為「絡索」。他說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見耳環在古人審美觀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古代婦女還常常將耳環作為託付終生的信物付予自己所愛的男子。曹植《洛神賦》中「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璫」,寫的是洛神送他明璫,以示自己「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的美好情感。唐代張籍《節婦吟》詩中寫有「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這裡的「明珠」就是指耳環類飾物,此詩句也成為戀人間相愛而不能相守的精典之語。元代張惠蓮悼念亡夫的《竹枝詞》中更寫出了睹明珠而思念已逝愛人的痛楚:「憶把明珠買妾時,妾起梳頭郎畫眉。郎今何處妾獨在,怕見花間雙蝶飛。」
宋代靖康之難,宋徽宗遣官員曹勛逃回南宋,為了讓已經成為皇帝的兒子趙構起兵相救,交給曹勛帶回許多隨身物品作為憑信,其中就有趙構髮妻的一隻耳環。當年康王與康王妃情深愛濃,耳環或許能喚起苟安的趙構解救苦難中親人的激情,然而面對家國巨變,情隨事遷,半壁河山尚無力保全,更何能搭救一個「失節」的妻子。可憐的王妃留著另一隻耳環,殘喘餘生望斷歸路淚空流。
「香囊系肘後」。香囊在古時又稱香包、香纓、香袋、香球、佩偉、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禮記.內則》載:「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就是說青年人去見父母長輩時要佩戴「衿纓」即編織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以表衷情,至今仍常見於用贈香囊(荷包)來表示愛慕之情的少數民族歌舞節目中。
有關香囊的知名故事之一是說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安史之亂,玄宗逃至馬嵬坡,六軍停步不發,唐玄宗被逼無奈犧牲了楊貴妃的性命,讓一個女人獨自承擔了釀成國家戰亂的責任。楊貴妃被絞殺後,屍體被就地草草埋葬。待到西京收復,唐玄宗悄悄派人慾將貴妃遺體移葬。辦事宦官發掘墳塋後只見瑩瑩白骨一架,唯有其佩戴在胸前的香囊還完好似昔,於是將香囊取下復命。垂暮之年的玄宗見香囊而睹物思人,遙想當年美人浴華清,醉舞樂驪山,而今只有眼前香囊凄涼相伴!不禁老淚縱橫。八十年之後,詩人張祜感嘆此物此事,留下了《太真香囊子》詩一首:「蹙金妃子小花囊,銷耗胸前結舊香。誰為君王重解得,一生遺恨繫心腸。」
還有一個載於《晉書 賈午傳》中,賈充的小女兒賈午與其幕僚韓壽相戀的故事。有一次韓壽和賈午幽會,賈午以西域產的香料相贈,上朝時韓壽身上的香味被賈充察覺,他猜到了事情的原由,沒有責怪女兒,而是讓女兒嫁給了韓壽,並因此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這西域之香應該由賈午裝在自己親手做的香囊里相贈,才不算辱沒了貴重禮物和女兒家的一番情意。
曹雪芹在《紅樓夢》里寫了一個故事:林妹妹給寶哥哥做過香囊,一針一線都凝結著她的情思。有一回中寫到黛玉誤會寶玉把她送他的香囊轉送了他人,於是賭氣把正在做的另一個香囊剪了,而香囊卻是寶玉貼身戴著,怎麼會送人?
「繞腕雙跳脫」。手鐲在古代有很多的稱謂,「跳脫」就是其中一種,宋計有功所著《唐詩紀事》中有個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問群臣:「古詩里有『輕衫襯跳脫』句,你們有誰知道「跳脫」是什麼東西?」大家都答不上來。文宗告訴他們:「跳脫即今之腕釧也。」 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常見女子以手鐲相贈戀人的情節。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記述了仙女萼綠華曾贈羊權金和玉的跳脫。蒲松齡《聊齋志異.白於玉》中寫書生吳生偶入仙境與一個紫衣仙女歡好,臨別時,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釧送給吳生留念。時至如今,手鐲作為信物的功能淡了,但它仍然是女孩子們手腕上的一道風景線。
「羅纓」是古代女子出嫁時繫於腰間的彩色絲帶,以示人有所屬,所以《詩經》里有 「親結其縭,九十其儀。」描述女兒出嫁時,母親戀戀不捨地與其束結羅纓,這就是「結縭」,它後來成為古時成婚的代稱。清聞人倓《古詩箋》中把「美玉綴羅纓」解釋為「以玉綴纓,向恩情之結。」古代女子為心儀之人的佩玉結綴羅纓,心意昭昭。
需要注意的是,詩里幾次說起「結」。「結」是一個被賦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漢字,從遠古到今天,它始終滲透在人們的生活和情感里。同心結也一直是古人表達情感的信物,所謂「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詩源》里有一個故事,說文胄與鄰婦姜氏相愛,文胄送姜氏一枚百鍊水晶針作為信物,姜氏打開箱子取出針線,織同心結回贈文胄。將那絲絲縷縷的錦帶編成連環迴文式的同心結來贈與對方,綿綿思戀與萬千情愫也都蘊含其中了。相對其他的信物,同心結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為它融入了戀人的巧思。
「搔頭」是簪的別稱,《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寵愛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頭,搔頭之名由此而來。古時規定罪犯不許戴簪,就是后妃有過錯也要退簪,因為簪還象徵著尊嚴。周宣王的姜後有一段「退簪勸政」的佳話:說的是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了國政,明曉大義的姜後為了規勸丈夫勤政,就退去了發簪和耳墜長跪於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知道王后的心意後感到羞愧,於是開始勵精圖治,開創了周王室的中興局面。
《鼓吹曲詞.有所思》中寫一個女子為遠方的情人準備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飾這支簪子,加上雙珠還覺不足,再加上玉飾,如此珍重,自是出於一往情深。卻不料「聞君有他心」,於是她把那簪子 「拉雜催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
釵為珠翠和金銀合製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發鈿,連綴著固定髮髻的雙股或多股長針,使用時安插在雙鬢。《續漢書》中說:貴人助蠶,戴玳瑁釵。據《華陽國志》記載:涪陵山有大龜,其甲可卜,其緣可作釵,世號靈釵。可見古人尤其看重玳瑁製成的釵。五代詩人湯僧濟曾經在井中淘得一支古釵,感慨中賦詩曰:昔日倡家女,摘花露井邊。摘花還自插,照井還自憐。窺窺終不罷,笑笑自成妍。寶釵於此落,從來不憶年。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先。此人今不在,此物今空傳。
釵既是一種飾物,也是一種寄情的表物。古代戀人或夫妻之間有一種贈別的習俗:女子將頭上的釵一分為二,一半贈給對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逢再合在一起。辛棄疾詞《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即在表述這種離情。納蘭性德詞中「寶釵攏各兩分心,定緣何事濕蘭襟」也飽含與自己所愛之人分離的痛楚。
朱敦儒《臨江仙》「直自鳳凰城破後,擘釵破鏡分飛。天淵海角信音稀,夢回海遼北,魂斷玉關西。月解團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述說金兵攻陷汴京後,與自己的愛人分離之痛。十四年間興亡滿眼,再無處追憶舊時明月,這首詞因為有國破家亡的背景而顯得格外沉痛,詞中的分釵在生離死別的大動亂里,也就不是一段僅僅陷於兒女情長的憂思了。
而在歷代關於分釵寄情的詩詞里,最讓人傷懷的還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古時將絹稱為紈素,「紈素三條裙」指的是絹做的裙子。漢劉熙《釋名·釋衣服》:裙,群也,連接群幅也。古時布帛門幅狹窄,一條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而有「裙」的名稱。歷史上曾出現過各式各樣的裙子,如:彈墨裙、鳳尾裙、月華裙、真珠裙、鬱金裙、石榴裙等等。《新唐書·五行志》記載:"安樂公主使尚方合百鳥毛織二裙,正視為一色,傍視為一色;日中為一色,影中為一色,而百鳥之狀皆見。"這種以百鳥之羽織成百鳥之狀的裙子, 由唐中宗之女安樂公主創製,並在當時貴族女性中廣為流行,致使山林中的珍禽瑞鳥幾被捕殺殆盡。奢華的貴婦畢竟是少數,古代的平民女子都是樸素的戴荊釵、著布裙。因此,「釵裙」也是千百年來我國普通女性的代稱。
東晉葛洪《西京雜記. 趙飛燕外傳》中記載了一個有趣的傳說:漢成帝與皇后趙飛燕同游太液池,鼓樂聲中趙飛燕翩翩起舞,突然間大風驟起,飛燕在風中飄然若仙。成帝擔心她被風吹去,連忙命宮女拽住她的雲英紫裙。風停之後,飛燕的裙子上留下許多縐褶,宮女看見後覺得這樣好看,於是就紛紛在裙子上摺疊成襇,並取名留仙裙。唐代陸龜蒙曾寫《紀錦裙》一文, 讚歎他所見到的南北朝時期的一條錦裙:「…微雲瑣結,互以相帶,有若皎霞殘虹,流煙墮霧,春草夾徑,遠山截空,石泓秋水,印丹漫漏,蕊粉塗染…及諦視之:條段斬絕,分畫一一有去處,非綉非繪,縝緻柔美,又不可狀也…縱非齊梁物,亦不下三百年矣。」這種感嘆不足為怪,因為現代人看到即便僅是百年前清末的裙子又何嘗不是心存異樣的慷而慨之呢?從悠悠遠古到文明開化的今天,沒有哪種服裝象裙子這般貫穿整個服裝發展史,裙子始終在女性世界裡搖曳生姿。
漢辛延年《羽林郎》「長裙連理帶,廣袖合歡襦。」寫的是一個漢代少女著裙的飄逸;唐王昌齡的《採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描繪採蓮姑娘的裙子與荷葉同色,面龐與荷花共顏;宋歐陽修《鼓笛慢》詞:"縷金裙窣輕紗,透紅瑩玉真堪愛"和張先《踏莎行》詞:"映花避月上行廊,珠裙褶褶輕垂地。」都是寫裙又寫情,牛希濟的《生查子》「春山煙欲收,天淡稀星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更是通過裙子寫出了一場難捨難分的別離,最後兩句尤為動人。它引自隋人江總之妻的《賦庭草》「雨過芊芊草,聯雲鎖南陌。門前君試看,是妾羅裙色。」郎君你瞧瞧雨後青草那嫩綠的顏色,就象我裙子的顏色一樣啊!
清代命運多舛的女詩人賀雙卿嫁給農夫為妻,在丈夫和婆母的虐待下仍一味地孝順姑、夫。她在《和白羅詩》中寫道「今年膏雨斷秋雲,為補新租又典裙。留得互郎輕絮暖,妾心如蜜敢嫌君?」 留下丈夫的寒衣,而把自己心愛的裙子典當補租,這樣無怨的柔情,賀雙卿的丈夫卻不曾理解,讀到此處不禁使人掩卷嘆息。
而關於裙子的情愫最讓人感慨的莫過於武則天一首《如意曲》:「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古往今來,人世間的女子哪怕豪氣干雲女皇武則天,當看到月光里的桂樹,仍舊逃不過夜寂情綿的。
古時稱內衣為中衣,強調的是古人對內衣的心態是隱諱的。每個古代女子縫製自己的內衣時,都將萬千情愫傾注於上:求子綉石榴、求財綉牡丹,避邪綉猛獸、思念心上人就繡花草……在外衣上根本不敢體現的人生理想及個人慾念,但在內衣上可以充分描繪展現。
第三段用四句「與我期何所」描寫約會時等待情人時的心情。「東山隅」、「西山側」、「山南陽」、「山北岑」是說在幾次不同的約會地點,女子的心神不寧,坐立不安,百無聊賴地低頭整理衣襟,登高到山頂遙望,直等到日旰,日中,日夕,日暮,淋漓盡致的描述了女子等待情人赴約的渴盼心情和含隱對情人沒有如約而至的懊惱及油然而生的凄苦悲哀心境。
第四段寫出女子面對男子屢屢爽約的凄楚冷漠,她默默忍受,仍然回味著初相識,初相戀的美好情景。「愛身以何為?惜我年華時。中情既款款,然後克密期。」希望那男子珍愛她的青春年華,記得他曾經信誓旦旦定下的約定,相戀相愛的初衷應該會如願以償。
最後六句是說,女子最終明白被男子拋棄了,她撩起長長的裙子,在翠綠如蔭的草叢中踉蹌行走,離開最後一次沒有如約相見的約會地點。曾經的因年輕美貌而僅有的一點自信,也一掃而空,猜測著男子是因為嫌棄她「相貌醜陋」才被拋棄,還在天真的認為「謂君不我欺。」失戀傷心使她「淚下如連絲」。
佚名
賞析
叄
叄/
宋郭茂倩《樂府解題》曰:「《定情詩》,漢繁欽所作也。言婦人不能以禮從
人,而自相悅媚。乃解衣服玩好致之,以結綢繆之志,若臂環致拳拳,指
環致殷勤,耳珠致區區,香囊致扣扣,跳脫致契闊,佩玉結恩情,自以為
志而期於山隅、山陽、山西、山北。終而不答,乃自傷悔焉。」
佚名
賞析
肆
肆/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何以答歡忻?紈素三條裙。何以結愁悲?白絹雙中衣。
——節選繁欽《定情詩》
三國時期大才子繁欽文辭俏麗,意氣昂揚,是曹操頗為喜愛的主薄,他僅存的長詩《定情詩》以鋪彩摛文的手法、熱情奔放的詞句千古流傳,驚艷后世。詩中的連續對答,展現了古代男女守護愛情、見證誓言的十大定情信物。
纏臂金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
「綰臂雙金環」指臂釧,又稱纏臂金,這是我國古代女性一種纏繞於臂的裝飾,用金銀帶條盤繞成螺旋圈狀,所盤圈數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纏臂金的奧妙在於戴上之後無論從什麼角度看,所見都為數道圓環,而相互不關聯,宛如佩戴著幾個手鐲般美麗。早期臂釧實物多出現於北方地區,通常將金銀條錘扁,並有花、素之分:鏤刻有花紋的,稱「花釧」,素而無紋的,稱「素釧」。
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
以戒指作為定情物,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都頗為通用,不過在古代中國用戒指定情的習俗雖由來已久,但此戒指只作為定情物,並不在婚禮上出現。據悉,戒指原本起源於古代宮廷,女性戴戒指是用以記事。戒指是一種「禁戒」、「戒止」的標誌。當時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在後宮被皇上看上者,宦官就記下她陪伴君王的日期,並在她右手上戴一枚銀戒指作為記號。當后妃妊娠,告知宦官,就給戴一枚金戒指在左手上,以示戒身。由於嬪妃都將戴上戒指視為榮耀,這種習俗便流傳開來,到了東漢時期民間已經非常普遍。
清代銀鎏金耳墜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耳中明珠指的是耳飾,一簪一珥,可伴一生,耳飾在古人審美觀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唐代張籍《節婦吟》「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所說的「明珠」指代的就是耳環,也透露了耳環的確作為定情物在唐代出現,接受與否便成就了悲歡離合。不過耳環在唐代並不流行,唐代婦女幾乎都不戴耳墜。唐代以前,耳飾只在少數民族中存在。宋代婦女喜戴耳環,不喜戴耳墜。明清時期是耳飾發展形制最為鼎盛的時期,明代耳環大多以金銀橫壓出花形,然後在花瓣或花葉部位鑲嵌各種寶石,有的還在花蕊中間鑲嵌上一顆珍珠,這便是詩中所謂的「明珠」了。
清代刺繡香囊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
香囊的歷史由來已久。古時又稱香包、香纓、香袋、香球、佩偉、荷包等等,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以表衷情。香囊一般繫於腰間或肘後之下的腰帶上,也有的繫於床帳或車輦上。由於奇特香料多來自外國的貢品,朝廷還把香囊作為賞賜之物。製作各式香囊,曾是古代人們生活中最為平常的事。尤其是在文化繁盛的中原,香囊是生活用品之一,卻也正因人之必需,而逐漸演繹成世人表情達意的一個道具,從而具有了豐富而含蓄的內涵。
清代翡翠手鐲
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
跳脫即為手鐲、腕釧,古人將腕間風流稱之為「跳脫」的確別具一格。古代文學作品中,常有女子鍾情男子後以腕間手鐲相贈的情節,而古典詩詞名句中,也一直有關於手鐲的唯美意象。「濃淡神會風前影,跳脫秋生腕底香」,描寫的雖然是「秋生」菊花,卻有「跳脫」縈繞其間,頗見不凡性情;「越女採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野性美一覽無遺。
清代和田雙龍玉佩
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
「羅纓」是古代女子出嫁時繫於腰間的彩色絲帶,以示人有所屬,而彩色絲帶上佩戴美玉,更是一件定情佳品,這是因為玉在古典文化中擁有非同凡響的意義。古時富貴人家、上流社會、書香門第的人,都會佩戴玉佩,這已經成為身份、地位的一種象徵。古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在定親的時候,雙方父母往往會交換玉佩作為信物,讓有婚約的孩子時刻佩戴。古人有言:「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玉佩象徵著君子,有著恭敬平和、溫潤悠遠之意,所以古代君子們喜歡用玉佩來作為定情物,顯得節制有禮。
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
同心結也一直是古人表達情感的信物,所謂「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將那絲絲縷縷的錦帶編成連環迴文式的同心結來贈與對方,綿綿思戀與萬千情愫也都蘊含其中。正古時初婚的夫婦,在新婚之夜飲交杯酒前會各剪下一綹頭髮,綰在一起表示同心。「結髮夫妻」的典故正源於此。把自己和戀人的一束頭髮合在一起編成一隻同心結,表達了欲與戀人百年結髮的美好願望。比較有意思的是同心結與「結梁子」也有所淵源,現在指的「結梁子」就是過節,阻礙,矛盾,隔閡,但「梁子」的另外一個意思是梁家子,講的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
唐代銀鎏金葉形簪
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
搔頭是簪的別稱。相傳頗得漢武帝寵愛的李夫人,便是以玉簪搔頭的風姿迷倒武帝,而宮人競相以簪搔頭,搔頭的稱呼就此流傳下來。簪釵作為定情物,是古代最常見的,只因男女相會,唯有此物最解風情。
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
簪釵雖同為髮飾,不過釵顯然比簪更加複雜,簪在古時為男女皆用,而釵只為女性使用,釵為珠翠和金銀合製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發鈿,連綴著固定髮髻的雙股或多股長針,使用時安插在雙鬢。釵不僅是一種飾物,它還是一種寄情的表物。古代戀人或夫妻之間有一種贈別的習俗:女子將頭上的釵一分為二,一半贈給對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再合在一起。
紈素三條裙,白絹雙中衣
無論是「三條裙」或是「雙中衣」,指代的都是古代婦女的服飾,而白絹和紈素則是服飾的材質,這些作為定情信物的衣服顯然不是粗布葛衣。中國古代女性在服飾上更加喜歡創造一種含而不露的美,這種創造具有極大的裝飾性、整體性和輕柔飄逸的美學效果。其獨特的格調和風韻,代表著東方女性所特有的審美理想。
佚名
賞析
伍
伍/
名家點評
明代鍾惺:「我既媚君姿,君亦悅我顏」:二語通篇線索。「香囊系肘後」:此句情深。「何以答歡忻」:答歡悅、結愁悲,哀樂不同,妙妙,妙在語不可了。「與我期何在,乃期東山隅」:《四愁》分作四章,所以效此處一章中藏四段,又連上「何以」數段。所以章法奇變。「望君不能坐」:不能坐尋常情事,卻虧他想出說出,比搔首躑躕語尤妙。「愛身以何為」五字溫而情深。「謂君不我欺」:老實的妙。又云:許多「何以」字,妙在細求之,意義多無大別,語語犯重,反覺語語生意,細求則失之,又看他首尾腰腹藏露之妙。(《古詩歸》)
明代許學夷:繁欽樂府五言《定情詩》,才思逸發而情態橫生,中用一法數轉,可為長篇之式。馮元成云:「休伯《定情詩》何其蔓繞,然有倫有趣,頗得《國風》之體。」(《詩源辯體》)
明代王夫之:凈。止此一「凈」字,古今人容易當不著,亦容易省不得。然試取曹植、潘岳長篇,勘之自見。(《古詩評選》)
(清)陳沆:繁與二丁德祖,俱擯七子之列,知其《定情》之作,必匪無病之呻。始合終睽,彼涼我厚,君臣朋友,千載同情。淵明《閑情》之賦,此導其前修。(《詩比興箋》)
佚名
《定情詩》 [魏詩·繁欽]
我出東門游,邂逅承清塵。
我從東門出去遊玩,不經意間得親足下的塵土。
承:感激,承蒙。
思君即幽房,侍寢執衣巾。
盼望郎君來到我閨房,我願意在你入室就寢時在一旁手持衣巾。
時無桑中契,迫此路側人。
我本來沒有桑中的約會,只是路人般偶然的親近。
迫:接近,遭遇。
我既媚君姿,君亦悅我顏。
我既愛慕郎君的風姿,郎君也喜歡我的容顏。
媚:愛。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
用什麼表達我的眷戀之意呢?纏繞在我臂上的一雙金環。
拳拳:真摯的感情。綰(wǎn):繞。
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
用什麼表達我對你的殷勤?套在我指上的一雙銀戒指。
殷勤:內心深處無以言說之情。約指:戒指。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用什麼表達我的真誠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對明珠。
區區:細緻的情意。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
用什麼表達我的摯誠呢?系在我肘後的香囊。
叩叩:相互忠誠。
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
用什麼表達我們之間的親密呢?套在我腕上的一對手鐲。
契闊:別後的思念。跳脫:亦稱條脫,即手鐲。
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
用什麼連接我們的感情呢?綴有羅纓的佩玉。
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
用什麼讓我們的心連在一起呢?用白色的絲絨雙針縫貫。
中心:即中情。素縷:白線。針:真的諧音。
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
用什麼表達我們的交好呢?用金箔裝飾的搔頭。
相於:相愛。金薄:金箔。搔頭:一本作「幧(qiāo)頭」,即男子束髮的綃(xiāo)頭。
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
用什麼慰藉我們的別離之情呢?用我耳後的玳瑁釵。
何以答歡忻?紈素三條裙。
用什麼報答你對我的歡悅呢?用有三條絛絲帶的衣袍。
歡忻:即歡欣。紈素:素白色的絲絹。三條裙:指鑲有三道花邊的裙子。 條:即絛(tāo),絲帶,可以用來做衣裙的裝飾邊。
何以結愁悲?白絹雙中衣。
用什麼連接我們的悲愁呢?用縫在內衣里的白絹。
白絹:一作「白髮」。
與我期何所?乃期東山隅。
和我期約在哪裡?就約定相會在東山的一個角落裡。
期:約會。隅:角落。
日旰兮不來,谷風吹我襦。
太陽都落山了你還沒有來,谷風吹動著我的短襦。
日旰(gàn):日落時。谷風:山谷里的風。
遠望無所見,涕泣起踟躕。
遠遠望去還看不到你,含淚地站起來久立。
與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陽。
和我期約在哪裡?就約定在山南相見。
山南陽:山的朝陽處。
日中兮不來,飄風吹我裳。
從清晨等到中午你還沒有來,飄風吹動著我的衣裳。
逍遙莫誰睹,望君愁我腸。
逍遙的日子從沒見過,盼望郎君的日子使我愁腸。
逍遙:茫然徘徊狀。莫誰睹:看不到任何人。
與我期何所?乃期西山側。
和我期約在哪裡?就相約在西山之側。
日夕兮不來,躑躅長嘆息。
到日暮仍然看不到你的身影,我不禁躑躅嘆息。
遠望涼風至,俯仰正衣服。
遠望陣陣涼風已襲至,俯仰之間就要加衣服。
與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和我期約在哪裡?就相約在山北的一個小丘上。
日暮兮不來,凄風吹我襟。
你又一次沒來,只有凄風吹動著我的衣裳。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每次盼望等待,我坐立不安,悲苦愁凄了我的心。
愛身以何為,惜我華色時。
你愛我的目的是什麼?只是愛我年華正好時。
愛身:愛我。惜:愛也。華色時:正當年華,容色美好。
中情既款款,然後克密期。
內心已流露出款款的情意,然後才定下約期。
款款:形容感情的真摯和熱烈。克密期:定下幽會的日期。
褰衣躡茂草,謂君不我欺。
我挽起衣服在花草間踟躕,告訴自己你是不會欺騙我的。
廁此醜陋質,徙倚無所之。
如今我容顏已變得醜陋,傷心地獨自徘徊不知應到哪裡去。
廁:同「側」。醜陋質:失戀女子的自稱。
自傷失所欲,淚下如連絲。
只為失去了想要的愛情而悲傷,不禁淚下如雨泣涕不已。
定情,現在的含義是確定其情之意或指男女之間愛情的信約。而《定情詩》題「定情」卻是「鎮定其情」之意,即是講女子被棄之後設法安定自己的感情之意。也即,《定情詩》乃悲劇詩也。
《定情詩》的作者繁欽與建安七子生活中同一時代,乃漢魏大才子,然最為不得志。因此有人認為此詩是繁欽借女子之被棄以自喻身世,同時也不能排除此詩是為反映漢代社會現實而作的可能。但從詩文字樣來說,確確實實是一首棄婦詩。
本詩可以分為三段:
第一段:追憶其情。從首句到「君亦悅我顏」。
「我出東門游,邂逅承清塵。」我從東門出去遊玩,不經意間得親足下的塵土。
女主人翁的追憶。
女主人翁與男主人翁在東門邂逅,一見鍾情。
「邂逅承清塵」這裡是一見鍾情的非常清麗婉轉的說法。泊客愛煞。
「思君即幽房,侍寢執衣巾。」盼望郎君來到我閨房,我願意在你入室就寢時在一旁手持衣巾。
這既是女主人翁的盼望,其實也是男女主人翁感情的實際進展。當然,也是兩人感情突飛猛進的婉轉說法。
「時無桑中契,迫此路側人。」我本來沒有桑中的約會,只是路人般偶然的親近。
「桑中契」出自《詩經·郁風·桑中》的「期我乎桑中」。女主人翁其實是在說,在遇到男主人翁之前,她從來沒有和其他男子約會過(桑林在時間有特殊的含義就是青年男女雙方幽會的地方),所以很快就和他好起來。此句再次說,兩人是一見鍾情。
「我既媚君姿,君亦悅我顏。」我既愛慕郎君的風姿,郎君也喜歡我的容顏。
為什麼一見鍾情,因為「我既媚君姿,君亦悅我顏。」
這是相愛的最初眼緣。
第二段:確定其情。從「何以致拳拳」到「白絹雙中衣」。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用什麼表達我的眷戀之意呢?纏繞在我臂上的一雙金環。用什麼表達我對你的殷勤?套在我指上的一雙銀戒指。用什麼表達我的真誠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對明珠。用什麼表達我的摯誠呢?系在我肘後的香囊。用什麼表達我們之間的親密呢?套在我腕上的一對手鐲。用什麼連接我們的感情呢?綴有羅纓的佩玉。用什麼讓我們的心連在一起呢?用白色的絲絨雙針縫貫。用什麼表達我們的交好呢?用金箔裝飾的搔頭。
這是兩人在熱戀交往當中女主人翁對於男主人翁的贈與。可以看出,女主人翁將自己身上周遭的珍貴之物都送給了男主人翁。強烈表現了女主人翁對於男主人翁真摯炙熱的愛。同時,還暗示了男女雙方的關係程度已經有了實質性的突破。
「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何以答歡忻?紈素三條裙。何以結愁悲?白絹雙中衣。」用什麼慰藉我們的別離之情呢?用我耳後的玳瑁釵。用什麼報答你對我的歡悅呢?用有三條絛絲帶的衣袍。用什麼連接我們的悲愁呢?用縫在內衣里的白絹。
這是兩人要分離,但女主人翁一顆心全系在男主人翁的身上,沒有絲毫的其他想法。
女主人翁還送給了男主人翁「約指一雙銀」。這在五代之前,戒指男女雙方都可以互送的。可是從這段文字來看,男主人翁沒有回贈的珍貴定情之物。女追男追得很是熱烈,這是不是悲劇的潛伏呢?
第二段用了十一個排比自問自答詩句,表達了女主人翁初戀的強烈感情。
第三段:相約其情。從「與我期何所」到「凄風吹我襟」。
「與我期何所?乃期東山隅。日旰兮不來,谷風吹我襦。遠望無所見,涕泣起踟躕。與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陽。日中兮不來,飄風吹我裳。逍遙莫誰睹,望君愁我腸。與我期何所?乃期西山側。日夕兮不來,躑躅長嘆息。遠望涼風至,俯仰正衣服。與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日暮兮不來,凄風吹我襟。」和我期約在哪裡?就約定相會在東山的一個角落裡。太陽都落山了你還沒有來,谷風吹動著我的短襦。遠遠望去還看不到你,含淚地站起來久立。和我期約在哪裡?就約定在山南相見。從清晨等到中午你還沒有來,飄風吹動著我的衣裳。逍遙的日子從沒見過,盼望郎君的日子使我愁腸。和我期約在哪裡?就相約在西山之側。到日暮仍然看不到你的身影,我不禁躑躅嘆息。遠望陣陣涼風已襲至,俯仰之間就要加衣服。和我期約在哪裡?就相約在山北的一個小丘上。你又一次沒來,只有凄風吹動著我的衣裳。
這第四段又是一組排比自問自答。描寫了女主人翁與男主人翁分離之後,還曾分別相約於東山、山南、西山、山北。當然,這些都是比喻,並不一定只是相約了四次。可是,女主人翁不斷與男主人翁相約,男主人翁不斷失約。這一段的相約之情,均以男主人翁的失約而告終。
其實,怎麼能說是男主人翁失約呢?應該稱得上欺騙了,因為,男主人翁每次都答應赴約,可是卻再也不赴約。
第四段:鎮定其情。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每次盼望等待,我坐立不安,悲苦愁凄了我的心。
情郎失約,甚至欺騙,當然凄苦。
「愛身以何為,惜我華色時。」你愛我的目的是什麼?只是愛我年華正好時。
女主人翁終於明白,男主人翁的始亂終棄在於只愛惜男主人翁的顏色。
這句也暗示兩人保持了數年的長久情人親密關係。
「中情既款款,然後克密期。」內心已流露出款款的情意,然後才定下約期。
女主人翁是因為心中的情意,才答應與男主人翁交往相約的。
「褰衣躡茂草,謂君不我欺。」我挽起衣服在花草間踟躕,告訴自己你是不會欺騙我的。
女主人翁是因為相信情郎,才答應與男主人翁幽會發生親密關係的。
「廁此醜陋質,徙倚無所之。」如今我容顏已變得醜陋,傷心地獨自徘徊不知應到哪裡去。
這是女主人翁的哀愁,也是對於情郎的譴責。
「自傷失所欲,淚下如連絲。」只為失去了想要的愛情而悲傷,不禁淚下如雨泣涕不已。
心中悲傷,一是長期被騙,二是如今被棄,三是其實心中還有幻想。
《定情詩》不是定情,卻是失戀。這首詩用第一人稱的口吻,來敘寫女主人翁愛情的歡悅和失戀的痛苦,描寫了青年女子大膽追求自由的愛情,而最終遭到遺棄的痛苦經歷。
因為詩文中有女主人翁歲月推移,容顏已變的詩經。這其實在沒有婚嫁的青年男女戀愛過程是不大可能的,因此,有許多人都認為這是繁欽對於自己仕途失望以及與曹魏君臣關係的失落的現實描寫反映。
泊客讀了《定情詩》以為這樣的論點,還真有幾分道理。
點擊輯期圖標,暢遊古詩文世界。
《古風泊客》第二輯《詩經》
《古風泊客》第三輯《楚辭》
《古風泊客》第四輯《樂府詩集》
《古風泊客》第五輯《古詩十九首》
《漢魏六朝詩選》
漢魏六朝是我國古代詩歌逐漸成熟的重要時期,這一段時間既有采自民間的樂府詩,也有文人創作的五言、七言詩;既有南方清麗婉約的詩歌,也有北方的鏗鏘之聲。本書選錄詩約300首,分為九部分:漢詩、魏詩、晉詩、宋詩、齊詩、梁詩、陳詩、北朝詩、隋詩;分4卷,漢詩一卷,魏晉詩一卷,宋齊詩一卷,梁、陳、北朝、隋詩合為一卷。全面的反映了當時各個朝代各詩人的不同風格和內容。余冠英突出了各時期的風格和代表作家,詳加註釋,是讀者了解漢魏六朝詩歌的入門必備之冊,既可以作為專業人士的備用資料,也可以作為文學愛好者收藏典籍。
作者:項籍等
編訂:余冠英
成書時間:1958年
《古風泊客》第六輯《漢魏六朝詩選》
漢魏六朝詩選47
心 · 養性·品生活
這世上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
一是吃進胃裡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三是讀進大腦的書。
古風泊客 ┃ 也許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賞析微刊
作者簡介: 徐建老師,此處省略無數字…… (作者屬低調之士,囑咐省略簡介)
本文已經過作者授權,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出處:古風泊客(czgfpk)。
編輯:近蘭寒舍(ydfqyw)
推薦閱讀:
※【西子原創愛情詩歌】有一種想念與你無關
※寫給一個人的情詩
※?最讓人意亂情迷的情詩,一句足矣
※我猜,你已經很久沒讀過情詩了丨CD電台
※10首撩妹情詩,比情話更易泡妞,快收藏
TAG:情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