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喜樂專題】東南亞教友欲獲知教會對離婚的立場
天亞社編按:教宗方濟各四月八日就「在家庭的愛」而頒布了宗座勸諭《愛的喜樂》,天亞社將在系列特稿中,探討我們報道所涵蓋的地區的宗教領袖對勸諭的回應和提問。
過去十年,印尼雅加達瑪特拉曼地區的卅六歲教友納塔西雅(Natasya)再沒有領過聖體了。她說:「這是很艱難的事,但我沒有選擇餘地,必須服從天主教的訓導。」
二零零零年,納塔西雅與一名伊斯蘭教徒舉行世俗婚禮,但她發現與不同信仰的人一起生活非常困難,於是十一年後便離婚。
育有一女的納塔西雅知道自己「生活在罪中」,因為離婚而不能領受聖體。她說:「剛開始時,我對教會訓導感到煩厭,耶穌是來拯救罪人,不是嗎?」
最終她去找堂區神父,「我想耶穌永遠不會拒絕那些願意悔改的罪人。」
看到教宗方濟各的宗座勸諭《愛的喜樂》,她才釋然說:「我同意教宗。牧者應更好地了解信徒所面臨的實際情況。」
更好的牧靈方式
《愛的喜樂》在許多教友呼籲「更少判斷及更多同情」的時候出現。
科里.比利亞法伊納(CoryVillafania)曾參與二零一五年有關家庭的主教會議,她表示教宗的勸諭「給了真愛更深入的含義,尤其是在家庭中。」
這位已退休教育家說,勸諭顯示「愛是含忍的,愛尋求理解和對話」,並要求不管對方的缺點都要尊重別人。
比利亞法伊納承認勸諭中尚未解決一些問題或予以重視,而這些問題必須「以溫柔、包容和陪伴」的方式處理。
她認為,需要以更有力的牧靈方式來解決地方文化問題,《愛的喜樂》為牧者帶來自由「去辨別與考慮地方的實際情況」。
印尼主教團家庭委員會執行秘書猶柏.哈爾塔納(HibertusHartana)神父說,新勸諭對教會來說是需要更關注家庭生活的挑戰。「這意味著我們必須站在家庭的實際生活中,與他們一起面對所有實際的問題。」
他補充:「方式不只是關於訓導,也是關於教會如何以其靈性關注、安慰和鼓勵上表達臨在、參與和向家庭問好。」
教宗在勸諭中強調,家庭牧靈關顧需與家庭的生活狀況和實際經驗一致。
緊隨教宗的慈悲使命
在菲律賓,教友期待教會領袖會如何解讀教宗的勸諭,將慈悲與憐憫的主題加入牧靈指引中。
馬尼拉耶穌會大學教授兼律師安多尼.拉維娜(Antonio LaVina)說:「這是一份偉大的文獻。我喜歡教宗方濟各強調慈悲、良心與辦別。」
他指出,該文件提醒大家不要歧視同性戀者,並指出性並不僅僅是為了生育,「尤其關愛離婚及再婚天主教徒。」
菲律賓主教團主席蘇格拉底.比列加斯(SocratesVillegas)總主教強調,《愛的喜樂》並未背離教會訓導。
這位林加延暨達古潘總教區總主教在勸諭頒布後,向教友發表牧函說:「教宗希望看到人的治癒有顯著變化。」
總主教說,教宗需要教會表明的是「慈悲不忽視罪惡,但關愛罪人,並為他祈禱、幫助他、擁抱他,因而他可能會遠離罪惡,全心全意地接受源源不斷的恩典。」
希望修和
教宗在二零一五年訪問斯里蘭卡和菲律賓期間,分居男女、同性戀者,有婚外性的人,以及糾結是否使用人工避孕的夫妻,人山人海一直排滿科倫坡和馬尼拉的街道。
幾乎沒有人認為,富有魅力的教宗將推動教會的教義革命,教會中的遞變幾乎需要幾百年才能滲透到教區和堂區。但對那些感到被排斥於教會之外的人來說,教宗有關慈悲和憐憫的信息,使他們對修和滿懷希望。
對《愛的喜樂》勸諭的反應不一,有讚賞、釋然、樂觀、擔心和排斥。
拉維娜認為,「對有些人來說,教宗方濟各遠遠不夠;對其他人來說,他已超越教義邊界。我認為他選擇的牧靈中間路線,天主教徒會欣賞。」
在菲律賓中部城市宿霧的媒體評論員羅伊.奇馬加拿(RoyCimagala)神父承認,教宗的文件呈現的新事物和方式,「總會使一些依附於傳統思想做事的人產生影響」。
在一個批判天主教神職,尤其是教宗方濟各的博客,有標題嘲諷道:「很快菲律賓的主教將為通姦者送聖體」。
這是回應比列加斯總主教號召主教和神父們,歡迎那些因為內疚和羞愧感而置身教會外的人展示歡迎,並表示「慈悲不能等」。
但是總主教強調,當教宗呼籲對那些偏離傳統教義的人友好、歡迎、甚至共融團結,但並非縱容「不管錯的或更糟的,有罪的」。
保持信心
在二零一五年一月,利貝蒂.布蘭卡福爾(LibertyBlancaflor)在傾盆大雨中等了六個小時,等待教宗通過馬尼拉羅哈斯大道,她大部分時間都在默默祈禱,「願聖神觸碰我們的神職人員僵硬的靈魂」。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布蘭卡福爾在一段艱難的關係中掙扎。她向神父尋求牧靈指引,而神父告訴這位受虐的妻子應該停止領受聖體,直到她與丈夫斷絕關係。
布蘭卡福爾對天亞社說:「我以為他會指引我在那兒能獲得幫助,他卻駁斥我。他只是譴責我,並說是因為我犯罪而導致壞事發生。」
奮力維繫信徒的教會中,教宗使布蘭卡福爾振作。她繼續尋求靈修指導,在這兩年里,她努力擺脫了施虐的同伴。她仍是虔誠的天主教徒,除了參加每周兩次的聚會外,還參與主日彌撒。她再婚後,再次領受聖體。
然而,她不再去辦告解。她說:「我只是想,他們只是神父,而不是我的天主,我的信仰。我相信天主是慈悲的,可以看到我們的內心。」
牧者的挑戰
印尼的哈爾塔納神父承認,司鐸需要向家庭學習。「(很多神父)往往缺乏了解複雜家庭的技巧。」
他說,印尼的教友家庭經常背負著經濟問題和其他「挑戰」,比如「不成熟者」與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一起生活。
哈爾塔納神父指出,印尼的神父運用「本地智慧」作為家庭牧靈關懷的一部分。他說,一個國家有不同的文化,「本地化」是必要的。
他說:「我們知道地方文化不是天主教的文化,是地方文化突顯基督徒信仰。」
然而,比利亞法伊納表示,兩個不同信仰的人,其婚姻仍然是可能的,只要「愛大於分歧」。
她指出,一些伊斯蘭教徒和基督徒會把宗教放下以祈能結合,「無人會作出指引。還有些夫婦為了結婚而改宗。」
她說:「這意味著信仰膚淺,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的伊斯蘭教徒或天主教徒,你會在結婚前尋求協商和理解。」
然而,聖嘉祿教區吉拉多.阿爾米納扎(GerardoAlminaza)總主教認為《愛的喜樂》不必解決所有事。
他說,教宗借著這文件委託各地主教和神父,去做「陪伴、整合、識別及對那些受傷或感覺被排外的人表達親密和關心」的工作。
阿爾米納扎主教說:「借著良知,我們准許教友在聖言和信仰中做決定。並不存在一個能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案。」
他說,主教和神父所面臨的挑戰是提供「有辨別力的足夠陪伴」,使夫婦和家庭「得到引領、充權和支持去選擇最令上主喜悅的行動」。
阿爾米納扎主教指出:「沒有預設的答案。我們需要去傾聽、對話,並且足夠細心地進行有效接觸、治癒並開導他們。」
【完】天亞社英文新聞:
Some Southeast Asian Catholics wonder wherechurch stands on divorce
相關文章:
【愛的喜樂專題】南亞教友望澄清跨宗教婚姻問題
【愛的喜樂專題】東亞教會說改變家庭牧靈方式可理解
【評論】《愛的喜樂》勸諭是否真的能夠解決婚姻問題?
推薦閱讀:
※一個離婚女子的難言之隱
※離婚35年無家可歸,90歲成了好萊塢女王!
※「離婚一定要具備的一個條件!」
※生肖虎最佳屬相婚配配對了只要不離婚就能大富大貴
※六種性格最容易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