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北京叫賣組曲的由來-- 藍蔭海

今年適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60周年,院長張和平率領我們老、中、青三代演員深入到京郊懷柔農村走基層,在露天廣場為當地觀眾演出了自編自創的文藝節目。我作為一名年逾古稀的「人藝人」,這次有幸參加了《老北京叫賣組曲》的表演,心情無比興奮。因為我是60年前曾參加該節目的編創和演唱者之一,我可以自豪地說:《老北京叫賣組曲》節目雖小,但是來頭不小哦!追本溯源是來自北京人藝的保留經典話劇《龍鬚溝》,該劇的編劇是文學大家老舍,導演是戲劇大家焦菊隱。

  話劇是舶來品,劇院演員又是來自四面八方,創作方法極不統一,焦菊隱胸懷對舊的表演方法必須革新的理念,在《龍鬚溝》開排之初,就旗幟鮮明地向演員提出:「要通過這次創作實踐,學習和借鑒斯坦尼拉夫斯基體系,為中國的話劇藝術探索出一套科學的表演方法。」焦先生的主張激發了劇組全體成員的創作熱情,大家在導演的精心指導下,認真分析研究劇本,又用了兩個多月時間,深入到北京南城龍鬚溝貧民區體驗生活,每天都要將心得體會寫在日記本上,交導演批閱,與導演溝通交流。進排練場後,每個演員都要編寫角色自傳,做生活小品,不斷為所扮演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外部動作捕捉合理的依據。焦先生運用科學的「心象」學說,指導演員準確地把握對角色的內心視象與外部動作的有機結合,使之逐漸塑造出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功夫不負有心人,《龍鬚溝》上演後,轟動京城,受到廣大觀眾好評。文藝界的專家們認為:該劇的演出為北京人藝現實主義民族化的藝術風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話劇《龍鬚溝》在排練過程中,導演焦菊隱為準確展現北京特定環境中的地域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他提出要在幕後營造出各種小商販吆喝聲的舞台效果。當時負責這項工作的組長就是後來成為表演藝術家的英若誠同志。他帶領幾位演群眾的青年演員,走街串巷追蹤各類小商販,模仿他們的叫賣聲調。回到排演場按照導演焦先生的要求,「叫賣聲不能單純模仿,而是應該隨著劇情的發展及人物思想行為的變化,起到烘托陪襯作用」,經過反覆練習運用於劇中達到惟妙惟肖的舞台藝術效果。

  1952年北京人藝去農機廠參觀,工人們熱烈歡迎演員們唱歌。可唱歌不是話劇演員的長項,事先又沒有準備,唱啥呀?當時,還是那位素有「英大學問」雅號的英若誠同志出了個急救章般的主意,讓在場的《龍鬚溝》劇組的于是之、英若誠、牛星麗、李翔、董行佶、蔣瑞以及本人等幾位演員站在一排,由李濱指揮,大家齊聲演唱《龍鬚溝》幕後小商販的吆喝聲。這臨時拼湊的小節目,竟然得到了觀眾的熱烈鼓掌和高聲叫好。

  演出過後,劇組同志們從這次意外的收穫中,得到了啟迪。大家反覆琢磨、研討,對這個無名的小節目進行了藝術加工,再創作。將原有那些零散單調的吆喝聲,經過認真梳理,分別放在老北京某一天從早到晚的規定情境中,按時序排列:如早晨出現賣菜的、賣早點的、賣報的……午間可以出現賣雪花酪的、賣冰棍兒的、賣小金魚的、磨剪子戧菜刀的……晚上可出現賣臭豆腐的、賣鹵煮炸丸子的、賣落花生葵花子的、賣硬面餑餑的……透過這些不同行業的小商販,由不同時序中的叫賣聲所組成的一支「組曲」來展現紛紜駁雜的老北京市井生活風貌。

  為了加強「組曲」的音樂性,將吆喝聲分成男女不同聲部,有獨唱、齊唱,有強音、弱音處理,並特邀劇院的效果專家馮欽同志配器,將老北京小商販所使用過的響器「驚閨」、「喚頭」、「冰盞」、「小雲鑼」、「小皮鼓」、「小梆子」等融入「組曲」演奏,起到增加行業特色的作用,使觀眾產生意外的審美享受。

  這個小節目純屬《龍鬚溝》的副產品,所以最初暫定名是《龍鬚溝叫賣組曲》,後來因增添了話劇《茶館》和《駱駝祥子》的幕後叫賣聲,又更名為《老北京叫賣組曲》。總之是北京人藝集體智慧的結晶。《老北京叫賣組曲》北京人藝的老、中、青幾代演員都能演唱,成為人藝的保留節目。「文革」前曾在各種晚會上表演,進過人民大會堂、首都劇場,也去過工廠車間、農村地頭,很受各界觀眾歡迎。

  1962年應中央電視台之邀《老北京叫賣組曲》參加了《笑的晚會》欄目演出,為廣大電視觀眾增添了富有京城韻味的樂趣。不料,此次演出在「文革」中卻遭到點名批評,扣上了「在三年困難時期,惡毒宣揚美化小商販,為資本主義復辟招魂叫喊」的罪名。中央電視台1983年春節晚會,特在北京人藝設了分會場,此次導演恰是1962年《笑的晚會》那位導演許歡子同志,她當場特邀北京人藝于是之、英若誠、童超、童弟、朱旭、林連昆、李翔、黃宗洛、牛星麗、楊寶宗、孟瑾、田春奎以及本人等一批老藝術家登台演唱,由李濱持棒指揮,向全國播放,播出後引起觀眾熱烈反響與好評。畫家吳冠中觀後在《北京晚報》撰文:「春節之夜,在眾多令人歡笑的電視節目中,我特別喜愛人藝合唱團的叫賣,腔調逼真,節奏組織得十分和諧。在美的享受中我被帶到了幾十年前,初到北京的回憶中,在街頭巷尾處處聽到的叫賣聲,尤其是在寒夜、霜晨,這些叫賣聲更感人心肺,聲腔是美的,是智慧的創造,但大都誕生於苦難的生活。人藝合唱團的這個叫賣從一個新的角度展示了一幅解放前北京勞動人民的廣闊生活畫圖,對生活的發掘是深刻的,意境深遠!」更可喜的是這次強大陣容堪稱「絕唱」的演出音像資料,後來被「人藝博物館」收藏,永遠保留。


推薦閱讀:

鹵煮、炒肝、切糕、爆肚:說說老北京的平民美食
宣武和崇文都消失6年了!
北京人的「貧嘴」你不懂!
老北京的剃頭挑子(專輯)
老北京外城七門之(四)廣安門

TAG:北京 | 老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