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相處久了會越來越像嗎? | 無意識模仿的秘密
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一對夫妻在結婚幾十年後,人們會說他們比剛結婚時長得更像了。
對這種現象的一種解釋是,夫妻雙方均傾向於模仿彼此的表情,因而形成了相似的面部特徵。在一些社會情境中,人們往往會模仿彼此的姿勢和手勢。如果一個人雙臂或雙腿交叉,擺弄頭髮,扶起眼鏡,抿了一口茶,或者做出了其他動作,另一個人往往也會跟著做。
語言神經生物學家格雷戈里·希科克在其著作《神秘的鏡像神經元》中解釋道,上述這些在人類社會交流過程中的特有現象被稱為無意識模仿,我們都會在社會交流時會自然地無意識地複製對方的一些動作、表情和行為方式。
模仿
是我們生而為人的關鍵能力
模仿可能是最有誠意的恭維,但這種討好卻不怎麼受歡迎。我們崇拜社會上引領潮流的人物和政治界的領袖,但卻會責備趕時髦的孩子們。我們會獎勵設計與科技領域的創新者,但卻會因為侵犯專利將抄襲者告上法庭。
對於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具有新奇想法和獨特技藝的個體,我們會給予崇高的褒獎,但卻會貶低模仿者的付出並懲罰剽竊行為。無論是人造蟹肉還是鋯石,鮮有人認為仿製品是有價值的。
但是,發展心理學家安德魯·梅爾佐夫卻說:
「我們這個物種表現出了創造性和思維,所有人都為此感到歡欣鼓舞。證據就是,對於再創造和模仿,我們都表現出了強烈的癖好,這兩種癖好相互補充,在我們快速心理發展的早期表現得尤為突出。」
如果他是正確的,那麼我們就不得不模仿。
模仿是人類的組成部分,是在我們的大腦內已經預設好的行為。並且,模仿可能是一種人類獨有的能力,作為智人,模仿是我們的必經之路。和類人猿相比,人類的模仿能力更強,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才會在智力上更勝一籌。
人人
都是環境中的變色龍
人類嬰兒自出生起就是主動模仿的小天才,剛剛來到世上不到一個小時的孩子就能夠模仿大人的張嘴動作。無意識模仿與主動模仿不同,人們不僅不知道自己在模仿,甚至不會意識到對方有可以模仿的行為習慣。顯而易見,主動模仿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社會學習,那麼,無意識模仿的意義又在何處?
在伍迪·艾倫的影片《變色龍》(Zelig)中,主人公西力擁有對環境的超強適應力,但卻行為古怪,他可以根據周圍環境的不同來改變自己的容貌和性格,被稱為人形變色龍。他的這種奇異能力,引起了醫學界的注意,被各種專家試圖研究。女主作為曼哈頓醫院的醫生,對這個案例很感興趣。通過催眠療法,她從西力口中得知他變化的原因:西力希望被人喜歡,渴望愛,渴望被人接受,想尋求安全,這就是他善變的緣由。
西力的故事雖然極度誇張,但卻與社會心理學家的實驗結果完全吻合。社會心理學家發現,
我們在與對方共同完成任務時,我們會下意識地對自己的合作者進行模仿。
比如,如果你的小夥伴在任務中抖了很多次腿,你也可能會這樣做。這被稱為變色龍效應(chameleon effect),人們為了更好地融入他們的社會環境,會不由自主地模仿起周圍人的行為模式來。兩個人在一起久了,也會因為要在生活中相互容忍與接納彼此,通過相互模仿在外貌和行為上變得越來越像,這也是變色龍效應的體現。
實際上,生活中大多數無意識的模仿行為都是社會交往機制的潤滑劑。在你大腦深處的自動化部分,你會無意識地與跟你相像的人建立聯繫並喜歡這些人。阿姆斯特丹大學的里克·范巴倫和同事們證實,比起沒有被模仿的人,被模仿的人不僅對模仿自己的人,同時也對在場的其他人更加慷慨,更樂於助人。
所以,當你在無意識地模仿某個人的時候,這個人很有可能會變得不僅對你,也對你身邊的人更好,產生更多的共情、喜愛以及順利的交流過程。這種通過加強親社會行為將人們聯繫在一起的過程也許具有適應性的價值,它可以作為社會的黏合劑將一群人結合在一起,並建立群組內的安全感。
誰
決定「我要和他們一樣」
神經科學很長時間以來一直認為,我們之所以擁有模仿行為,是一種叫做鏡像神經元的細胞在發揮作用。有趣的是,這一結論還是從猴子身上偶然發現的。猴子在自身執行某個動作時,在腦中某個被稱為F5的區域里,細胞產生了強烈的放電,不僅如此,F5區在猴子觀察其他猴子執行相同動作時放電。
由於人類負責語言的布洛卡區腦區與猴子的F5區的位置對應,人類布洛卡區也存在一種與猴子的「鏡像神經元」性質類似的神經元,該神經元是對發音動作進行編碼的,並且,它應該表徵著言語知覺的神經生理學基礎。而任何一個人的語言是通過幼兒期的模仿習得的,所以人類的模仿機制同樣有賴於鏡像神經系統。
那麼,鏡像神經系統也與無意識模仿之間有關嗎。
答案是肯定的。
大量腦成像實驗證實,人類鏡像神經系統直接參与無意識模仿的任務。而當鏡像神經系統的功能受損時,人類的模仿能力也會大大下降。當經顱磁刺激(TMS)抑制人類鏡像神經系統的活動時,人的無意識模仿嚴重受損。這些實驗結果都表明人類鏡像神經系統是無意識模仿的神經基礎。
鏡像神經元為無意識模仿提供了一個十分理想的理論架構:當人們觀察他人動作時,鏡像神經元被激活,由於這些鏡像神經元本身也是自身執行那些動作的神經基礎,所以動作的感知通過鏡像神經元的活動直接激活動作的執行, 無意識的模仿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不確定而廣闊的世界裡,無意識模仿自然而然地為共情、喜愛、人與人之間的聯結帶來積極作用,感謝我們的大腦,讓我們不至於在每件事上都有花時間主動學習模仿,畢竟那樣太費勁了。
順便一提,我們不用擔心猴子的鏡像神經元會讓它們變得更聰明,猴子的模仿機制相當原始,它們缺乏進行語言學習和建立社會關係的組織,而在這一點上,人類比其他任何物種都更勝一籌。
文章來源:湛廬文化
推薦閱讀:
※心理障礙的核心在無意識中
※2-5歲孩子無意識的「謊言」,家長不要信以為真,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辦公室里的101個無意識錯誤_職場網
※內隱無意識加工及其在教學中的體現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