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民生與民主的關係是什麼?
07-29
眾所周知,孫中山提出過「三民主義」。 所謂的「三民主義」就是「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也是目前在台灣社會所依然普遍遵循的原則,不論是真的,還是假的。這裡要特別提醒的是,所謂的「民權」其實就是現在廣泛提及的「民主」(Democracy)。 對於「三民主義」以往所產生的的是是非非,我們無需再重複。筆者想說的是,「三民主義」不論是否可行,其理念就是「一個民族擁有政治上的權力和生活上的權利。從政治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很有頭腦,很有說服力的理念。不過,任何民族要實現這個理念都絕非易事。 民族的概念本身就值得謹慎。在這個世界上,有的國家是單一民族構成的,有的則是多民族構成的。就算是單一民族構成的國家裡,它也有少數民族的存在,更不用說那些多民族的國家了。晚清時期的中原大地,各個民族分崩離析,人心渙散。那個時候孫中山提出的「民族主義」指的是「中華」名下的五族。新中國成立之後,「中華民族」所涵蓋的民族多達56個。為了達到民族融和,許多國家採用「大民族主義」的教育方式,所以經常產生極端思潮。 民權的概念也有問題。中餐和西餐,刀叉和筷子,哪一種好呢?如果有人一定要用筷子來吃牛扒,或者有人一定要用刀叉來吃稀飯,這難道不行嗎?晚清時候李自成不是想用外來的「天國」去讓人民享受權利嗎?最後,人民的生活在「太平天國」的統治下還不是變得更慘,更苦?人民的權利是什麼?人民的權利就是在法制的框架內所能享受的最大自由。可是,如果法律不公正,或者司法不公平,或者當事人的文化水平低下,那這種權利如何能實現呢? 民生是比較實在的概念。一個人如果一個月賺5元錢和一個月賺500元就是不一樣;一個人工作才能賺錢和不工作就可以賺錢也不一樣;有的人一輩子累死累活也買不起一套簡陋的房子,而有的人一天就可以想買幾套房子就買幾套房子,甚至有人可以自己蓋房子來欺詐買房子的人。這個世界的人才能有不同;可是,問題經常不在於才能,而在於機會的不平等。許多當官的兒子孫子依然是官,許多當孫子的兒子孫子依然是孫子。這個世界曾經就是人吃人的社會;後人有人鬧革命成功了,卻把這個社會便成了人騙人的社會了。這種生活你要嗎? 台灣的馬英九上台後,其實一直都是在「三民主義」原則里繞圈圈。他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華民族」;他認為,台灣的民主是將來大陸的方向。他唯一無法大聲吹牛的是「民生問題」,因為民眾的標準和官方的標準是不同的,儘管2009年大陸的人均GDP只有不到3500美元,而台灣高達17000多美元。台灣現在政治上有對抗,族群情緒尚未撫平。在這種情況下,台灣不要說想搞獨立,就是「中華民國」是否可以「永續」還是一個很大的問號啊! 也正是如此,大陸的對台政策從「民生」(ECFA)入手,其實是對症下藥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