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陽明大腸經常用腧穴及其定位主治-針灸學
07-29
手陽明大腸經常用腧穴及其定位主治手陽明大腸經腧穴1. 商陽 shāngyáng[定位]在手食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作用]開竅醒神 瀉熱消腫[主治]耳聾,齒痛,咽喉腫痛,頜腫,青盲,手指麻木,熱病,昏迷。[刺灸法] 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附註] 手陽明經所出為「井」。2.合谷 Hégǔ[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簡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作用] 散風解表 通絡鎮痛 行氣活血 開竅啟閉[主治] 頭痛,目赤腫痛,鼻衄,齒痛,牙關緊閉,口眼歪斜,耳聾,痄腮,咽喉腫痛(面口合谷收),熱病無汗,多汗(汗症),腹痛,便秘,經閉,滯產(孕婦禁針)。[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附註]手陽明經所過為「原」。3. 陽溪 Yángxī[定位] 在腕背橫紋橈側,手拇指向上翹時,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主治] 頭痛,目赤腫痛,耳聾,耳鳴,齒痛,咽喉腫痛,手腕痛。[刺灸法] 直刺0.5—0.8寸。[附註] 手陽明經所行為「經」。4.手三里 Shǒusānlǐ[定位] 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處。[主治] 齒痛頰腫,上肢不遂,腹痛,腹瀉。[配伍] 配曲池治上肢不遂。[刺灸法] 直刺0.8一1.2寸。5.曲池 Qūchí[定位] 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作用] 疏風解表 清熱解毒 活血止痛[主治] 咽喉腫痛,齒痛,目赤痛,瘰癧,癮疹,熱病上肢不遂,手臂腫痛,腹痛吐瀉,高血壓,癲狂。[配伍] 配血海,足三里治癮疹;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配太沖、大椎治高血壓。[刺灸法 ] 直刺 l—1.5寸。[附註] (l)手陽明經所入為「合」。6.臂臑 Bìnào[定位] 在臂外側,三角肌止點處,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七寸處。[主治] 肩臂痛,頸項拘攣,瘰癧,目疾。[刺灸法] 直刺或向上斜刺0.8一1.5寸。7.肩髃 Jiānyú[定位] 在臂外側,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向凹陷處。[作用]活血通絡止痛[主治] 肩臂攣痛不遂,癮疹,瘰病。[刺灸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0.8一1.5寸。[附註] 手陽明經與陽蹺脈交會穴。8.迎香 Yíngxiāng[定位] 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間。[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面癢,膽道蛔蟲症。[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附註] (l)手、足陽明經交會穴。(2)《外台》:不宜灸。 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人們製成了金屬針,稱為微針,並用微針對經脈進行治療。《黃帝內經》分為兩部書,其中之一叫做《靈樞經》,也稱為《針經》,就是專門論述用微針治療經絡的著作。《黃帝內經》對經絡作了系統的總結,在經脈之外,增加了絡脈、經別、經筋、皮部和奇經等新的概念,它們共同組成了經絡系統,成為古人心目中人體最重要的生理結構。《黃帝內經》還闡述了經絡的功能,即運行氣血、平衡陰陽、濡養筋骨、滑利關節、聯絡臟腑和表裡上下以及傳遞病邪等。《黃帝內經》對經絡系統及其功能的認識主要來自於長期的臨床觀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結果和取類比象的描述。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