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及其影響

[摘 要]在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社會體制下,重農抑商的思想始終貫穿其中,同時在這樣一種思想的指導之下,各個朝代都會採取不同程度的重農抑商政策,這種政策至今還會在某些程度上影響現代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本文首先論述了重農抑商政策的目的與其在我國古代社會中的發展歷程,並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分析了我國古代推行該政策的影響。   [關鍵詞]重農抑商;發展過程;政策影響   一、引言   秦漢時期之後的中國社會,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封建專制制度能夠存在幾千年的原因具有深刻的歷史和社會根源,同時也深深的受到的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影響。作為我國古代封建專制統治思想中的關鍵部分和重要內容,重農抑商思想為封建社會的延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在今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確立並且飛速發展,我們再回頭來研究重農抑商政策的內涵及其對古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重農抑商政策的目的與發展過程   (一)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的目的   1. 從經濟上來說,推行重農抑商政策主要是為了維護統治基礎,滿足國家政權積累財富的需求。在過去生產力不是非常發達的實際情況下,太多的人選擇從事商業會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速度(這主要是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則需要更多從事物質生產的人)以及社會財富積累,更加不利於統治階級對底層人民的控制。因此就必須要採取一切措施來確保農業的穩定發展,嚴格限制過多的人從事工商業。   2. 從政治上來說,推行重農抑商政策主要是為了維護社會安定,保證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控制權。在農耕社會階段,由於生產力的限制無法生產出能夠滿足商人攫取的財富,統治階級也嚴格禁止過多的社會財富流入到商人手中,而商人在生產力落後、社會產品本來就匱乏的情況下依舊採取各種投機倒把的手段,嚴重擾亂了經濟和社會秩序,因此統治階級開始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   3. 從思想文化來說,推行重農抑商政策主要是為了我國古代傳統的「重義輕利」為代表的倫理思想。   (二)重農抑商政策的發展過程   1. 重農抑商思想萌芽   我國學術界的普遍觀點認為,我國最早提出重農抑商政策的人是商鞅。在《周書》中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表明了當時認為農業、工商業、虞同樣重要;到春秋戰國時期,農業的普遍生產形式向小農經濟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手工業和商業也在城市中開始發展;此時商鞅提出「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孥」(出自《史記·商君列傳》)。正式闡述了重農抑商政策,該政策的實施也讓當時的秦國逐漸強大起來,奠定了雄厚的經濟財富基礎,為後來統一六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 重農抑商政策的發展   我國的封建制度很早就形成了一套封建規範——「王制」。在秦朝,《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提到秦始皇嬴政將該政策作為治國的根本方略(勤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而到了漢朝,統治階級更是大力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漢高祖劉邦下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明朝時期,朱元璋曾經使用強制性的規定和嚴厲的刑罰來打壓工商業從業者,還曾下令將從事商業活動的人發配到邊疆充軍,洪武二十四年更是下令凡是不從事農耕活動者一律視為遊民逮捕。而清朝時期的閉關鎖國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行了重農抑商政策。   三、我國古代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 它維護了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   我國古代封建統治秩序的經濟基礎就是小農經濟。在封建時代,中國地廣人稀,生產力水平也很低,這就為農業的發展創造了實際條件,而農業發展之後更加有助於統治階級維護自己的統治秩序。重農思想的核心內容就是將農業作為重點發展,減輕徭役賦稅。而為了讓重農政策得到順利實施,封建統治者採取強制干預的手段進行「抑商」,這樣就讓農業得到了穩定的發展,同時也增強了自身的國力。與此同時,封建地主階級也不斷實施新的剝削手段,刺激了農業生產者的生產積極性,讓農業經濟得到了更大的發展。   2. 它是封建國家機器運轉的基石   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中,國家賦稅中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地租,同時也是保證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基石。由於商業經營者流動性較大,國家很難對商人的財產進行估算,也無法對其實施一種長久有效的收稅方法,雖然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剝削商人的事件,但是卻始終沒有一個法律化的規定。因此,封建統治者的主要稅收來源只能是農業,自然就突出了農業的地位。在這樣的實際情況之下,實施重農抑商政策不僅是一種經濟政策,更成為了一種整治政策,它對於封建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具有很大的意義。   3. 它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繁榮   重農抑商政策的實施很好的保護了我國傳統的農業。而同時重農抑商的政策也讓小農經濟得到更多的發展。由於該政策的目的主要是穩定小農經濟的發展,從而在某種程度上也避免了土地兼并現象,讓商業資本很難向土地滲透,從而讓個體小農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穩定,這樣便促進了古代封建社會中小農經濟的繁榮現象。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漢唐盛世小農經濟的繁榮正是重農抑商政策起到的推動作用。   (二)負面影響   1. 該政策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我國古代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的其中一個弊端便是會阻礙商品經濟發展。封建時代的重農抑商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國商業經濟的發展,讓中國古代社會無法從經濟中得到一個契機,把小農經濟推向資本主義經濟。過去的賤商觀念讓封建社會的人民普遍安於現狀,不被逼迫無奈根本不會從事商業活動,這就讓商人階層的整體素質無法得到提升,他們很難跳出自身活動的限制,無法深入的體會到商業發展對於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   2. 讓民主的價值規範缺乏歷史的積澱   重農抑商政策的政治文化核心便是封建專制主義的政治思路,而現代的政治和封建傳統政治文化根本區別在於民主的價值規範。孫中山先生曾經批判過這種制度下「國自為國,民自為民」,就是在說封建統治下的國家並不屬於人民。在我國封建政治文化里對於人民主權規範存在缺失,歷代的思想家雖然提出了民為國之本,但是卻從未提及人民自身的政治權利。封建專制政治和現代民主政治的區別就在於人民的權利是否能夠受到尊重與保護。   3. 讓近代中國缺少憲政精神的積澱   重農抑商政策所推行的是君權至上的觀念,這無疑讓中國傳統的封建政治文化在憲政精神上的缺失。從先秦時代法家對法和君的關係作出理論性的闡述之後,後世的大多數思想家都按照法家的基本思路,皇權是比法律更權威的東西,這也是古代人民普遍接受的觀點。從秦漢時期到明清時期,幾乎沒有人會說君王行為應該受到法律的約束。重農抑商政策所造成的憲政精神的缺失,必然會出現無規則的政治。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的主要思想是,要實現農業發展就必須抑制商業發展,或者說只有抑制商業的發展才能夠讓農業得以發展,這種思想觀念在現代來說顯然是不可取的。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非常關注農業和商業之間的聯繫及其相互促進的作用,因此現代市場經濟是農業、工商業及其它各行業相互發展的綜合經濟,它既關注農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作用,同時注重工商業的重要性。要保證我國經濟健康平穩有序發展,就必須要協調好農業、工商業兩者之間的關係,優化各行業之間的結構,努力促進各行業共同發展,這才是我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對我們的啟示。   參考文獻:   [1]趙宇,張旭.淺談重農抑商政策及對三農的影響[J].科教導刊.2012(1):60.   [2]劉玉峰.中國傳統重農抑商政策評議[J].江漢論壇.2008(9):48.   [3]趙倩.淺談中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的利弊[J].經濟師.2008(10):290.


推薦閱讀:

攀枝花醫保政策選摘
開放式小區,這麼好的政策,為什麼大家都說不好呢?
誰打開了貨幣政策的「潘多拉魔盒」?
美國成中國貪官外逃避風港 寬鬆移民政策是誘因
這些人社政策一定要知道!

TAG:政策 | 古代 | 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