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二步念佛法:觀像念佛法

大家好!今天是農曆四月十八,我們講第二步念佛法——「觀像念佛法」,就是看著一張阿彌陀佛的照片念佛,注意力集中在佛的照片上。為什麼這樣修呢?

我們修凈土要按照佛說的經典去修,凈土法門有五部經:《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及《普賢行願品》,上次我們講過,在觀無量壽經上品上生章中有八句經,我們依仗這八句經而開始起修。這八句經是:若有眾生,願生彼國,當具三種心,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深心」就是深深地思念阿彌陀佛,深深地思念阿彌陀佛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憶佛念佛的方法是一樣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就是想著佛而念佛。想著佛而念佛是第三步念佛法,但是這一步不好修,因為要讓我們持續地想著佛很難,我們心相續中總是相續著世俗的生活和世俗的人情世事,所以我們心中很少會想起佛來。為了達到想佛的目的,前面我們鋪墊了兩步念佛法,一個是持名念佛法,一個是觀像念佛法,今天我們就開始修觀像念佛法。

觀像念佛法的具體修法是:把自己面前放一張阿彌陀佛的照片,看著這張阿彌陀佛的照片念阿彌陀佛的聖號。這一步修成的驗相是我們不看這張照片,把照片拿走,再去念佛的時候,腦海里就能清楚地想起阿彌陀佛的形象來。這就是第二步念佛法修成了。

我們通過第一步念佛法,用口念,用耳朵聽,念得熟了,心就會念佛了;通過第二步念佛法,口念佛,眼睛看著佛,念得久了,心裡就有佛了。俗話說:「看了眼裡去,扒不出來了」,就是入了心的意思。所以說第二步念佛法念熟了,心裡就有佛了。

第二步修成了,再起修第三步觀想念佛法,第三步念佛法就是個往生法了,所以要得到往生的果位,要修第三步念佛法。第一步和第二步屬於加行道的念佛方法,第三步才進入正行。

第一步念佛法再愚笨的人,即使一個字不識,也會念佛,六個字不會念,四個字也會念,這一步的教法的核心就是「口念耳聞」。為什麼要用耳朵聽著呢?耳朵聽著,心就會注意到這句佛號上來,心就不隨著世俗走,這就是下手之處。下手之處就是口念耳朵聽,這就叫作持名念佛。持名念佛的要求就是用耳朵好好聽著這句佛號,這就是下手的功夫,也就是因果中的因,我們念佛號是個緣,果就會得到:心裡在念佛。

為什麼這樣呢?這裡有兩個說法今天我在這裡教一下。在心中心法中,有一個「心念耳聞」和「念起不隨」的修法。先說一下「心念耳聞」,口念佛為什麼叫心念佛呢?心念佛耳朵還聽著,這就是個功夫的問題。我們持名念佛,口念佛的時候,耳朵一定要好好聽著這句佛號,我們如果不去聽這句佛號,要達到心念很難,幾乎不可能。我們口念佛,耳朵好好聽著這句佛號,念得久了,我們不開口念的時候心裡就自動地在念,而且耳朵也能聽到心裡念佛的聲音,這就是持名念佛的果,這個境界就叫做「心念耳聞」。

我們這一次學習班主要是學習「四步念佛法」和「四步禪修法」,這個四步念佛法的第三步念佛法也就是四步禪修法的第一步,那麼第四步念佛法也是第四步禪修法的第一步,它兩個是同步的。所以四步念佛法和四步禪修法是相續也結合在一起的。

所以四步念佛法和四步禪修法就是一個完整的修行體系,這裡面有兩個解脫的方法,一個是臨終往生法,一個是見性解脫法。修起來很容易,但很多弟子一會兒修修第一禪,一會兒修修第三禪,有時候又想一下全部都修起來,這樣不行,這樣修行不如法,必須根據個人的能力。比方第一步念佛法早修成的了,就可以從第二步念佛法開始起修,第二步念佛法也修成了,就可以從第三步念佛法開始起修,第三步念佛法就是第一步禪修法了。

為什麼我這樣教授大家呢?明心見性不是人人都達到的,萬一這一生不能見性,豈不耽誤了人家一輩子?所以必須把往生法說在前頭。不開悟也不要緊,能得個往生果也斷了輪迴,往生到極樂世界就不怕不開悟。到了極樂世界也要求開悟,要想成佛就必須求開悟。你在極樂世界不開悟,你就沒法倒駕慈航,不開悟你怎麼回來度眾生?你根本就沒有力量嘛!所以去到極樂世界也是求開悟,但是已經出了輪迴了,早一天晚一天開悟不要緊。不像現在,我們的生命很脆弱啊,有些人只求平平安安,有時候有些事兒還不順利,而且天災人禍也都是無情的,世間無常嘛,無常人人都有認識,世間不無常,我們為啥求往生呢?

心中心法還有一個「念起不隨」,念就是妄念,只這樣說,從哪裡下手修呢?這就是我講的第二步禪修法「觀妄念法」,修第二步禪修法就能做到念起不隨,而且還能藉助妄念生起菩提。

今天說這個法的原因就是要大家認真地一步一步地修行,一步一步地把這些法吃透了,不僅自己獲得解脫,將來也可以幫助別人獲得解脫,就是去利益眾生。因為我們這個法修起來下手很容易,也很完整,不用修其他的,修這一法就行,一船就到了彼岸,也不用學很多,也不要把一些自己學過的東西夾雜在裡面。

所以我不教教理,我著重教這些修行的方法,你修出來了,教理你自己就會懂。不要修第二步念佛法,又跑到禪修法去了,我們講哪一步就學哪一步,深入地思維哪一步,並且把它用在實修中。

推薦閱讀:

讀完本文,你會驚呼:「這就是一切佛法的精髓!」
唯識學與心理學是什麼關係?
佛法僧三寶為信仰的根本2
為什麼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深度解析)
你對佛教信幾分?

TAG: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