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日本史的那些事—「強國」大和國的古墳時代 |日本歷史

想了解更多關於日本新鮮好玩的消息?那快點藍字關注吧!或掃描二維碼下載文章底部的知日Basara APP。

今日話題

時隔多日我們繼續來聊一聊有關日本歷史的那些事。之前我們說到了日本彌生時代的邪馬台國,今天我們來說說彌生時代之後的「大國」大和國。

大和國的發源地位於如今日本奈良一帶

公元三世紀末,在如今奈良一帶,興起了一個比較大的國家。因為地處大和平原,故而得名「大和國」。而從三世紀末到七世紀中葉這段時間也被稱為「大和國時代」。

之前有很多人問夏目,為什麼日本歷史上有那麼多謎團。例如:徐福的去向、卑彌呼的邪馬國、神武天皇是否真的存在等等。為什麼研究這段歷史時要去參考中國文獻?在這裡可以給大家做一個統一回復,因為在公元五世紀之前日本沒有成文的史書,他們點文字這個科技點的有點晚。

而且,作為日本第一本歷史書記的《日本書紀》成書背景有點糾結,頗有點為天智天皇歌功頌德的深層意思在,而且記錄「上古時代」歷史時多為口口相傳的傳說故事。所以在史料史實上的可信度有些不是特別靠譜。故而,研究日本彌生時代以及再之前的日本歷史時大多參考的是中國的史書史料。

不過,雖然三世紀中後期到五世紀初期,在這近150年的時間裡日本沒有留下隻言片語的文字記載。但是,當時的權勢者卻留下了許多巨大的墳墓,現在看來當時的日本人認為誰修的墓大誰的地位就高。也是因為那個時代留下的古墳太多,所以史學界又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古墳時代」。而全世界最大的古墳——「仁德天皇陵」便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仁德天皇陵鳥瞰圖

所謂的仁德天皇陵通常稱其為「大仙古墳」,其正式名稱為百舌鳥耳原中陵。位於如今日本堺市的大仙町。這座前圓後方的古墳異常的巨大,它坐北朝南,全長約486m,後圓部直徑約249m,高度約35m,前方部分寬度約305m,高度約33m,由3層建成。

其實因為沒有可研究的文字記載,墓主身份具體是誰如今已經不得而知。 不過日本傳統上還是將此墳的墓主作附為仁德天皇的。

除了墳修的大,那時的日本人心也挺大的。四世紀末,大和國的勢力擴張到了九州和關東一帶,逐漸的統一日本主要地區。而剛剛統一了日本列島腳跟還沒站穩的大和國就開始以大國自居。然後就開始窺覬起自己的鄰國朝鮮半島來了。彼時朝鮮半島正處於「三國時代」,北面的高句麗和南面的新羅、百濟打的不可開交。鶴蚌相爭漁翁得利,三國中實力最弱的百濟與大和國結盟,而這也給了大和國入侵朝鮮半島一個合適的理由。四世紀中葉,大和國出兵入侵朝鮮半島,並佔領了東南部的任那地區。

四世紀末,大和國開始加強與中國的聯繫。向中國歲貢,以求穩固自己在朝鮮半島領土的穩定性。但是, 高句麗勢力逐漸南下,並與新羅聯手不斷地打擊日本在朝鮮半島的勢力。公元六世紀中葉,大和國的勢力被迫退出了朝鮮半島。

日本第一本文字類史書《日本書紀》。由於日本當時並沒有自己的文字,並且是以漢字為官方文字的。所以看上去和中國的史書並無太大區別。

與中國的交往和跟百濟的結盟都使得日本迎來了新一輪的移民潮。而隨著移民,中國和朝鮮的先進科學文化知識也輸入到了日本。紡織業、金屬加工、制陶術、土木建設等技術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也就在那段時間,佛教和儒家思想隨著漢字傳到了日本。

公元552年,佛教傳入日本。彼時日本還處在原始的自然崇拜階段。而為了要不要信仰佛教日本國內也是吵得不可開交。物部尾輿主張排斥佛教,認為「外來神」會觸怒「日本神」而導致日本遭受天譴。而蘇我稻目則認為各國都在信仰佛教,日本應該跟緊時代的潮流。兩派相爭不下,當時的用明天皇也拿不定主意。

一直到公元587年,用明天皇去世。蘇我稻目聯合信仰佛教的廄戶王子殺了物部尾輿,掌握了國家實權之後佛教才在日本流行了起來。而且逐漸的被改造成為控制人民思想的工具。

除了利用宗教思想管控人民思想外,大和國還實行氏姓制這一制度管制強化統治。除了天皇之外,各個豪族的直系和旁系家族都被稱為「氏」。氏的首領叫「氏上」,家族內的普通人則被稱為「氏人」。而氏上有區分地位高低的世襲稱號「姓」。最初「姓」只是氏人對氏上的尊稱。後來,為了加強對豪族的統治, 天皇便掌控了賦予或剝奪氏上們「姓」的權利。

因為最初賦予的「姓」大多跟身份地位相關,所以一般都是諸如「臣」、「連」、「公」、「君」、「別」這樣的。而其中最有勢力的豪族會被天皇賜予「大連」、「大臣」等稱號。例如上面我們提到的提倡禁佛的物部尾輿就是欽明天皇時期的大連。

而支持這一制度的基礎就是日本的部民制,也就是奴隸制。和邪馬台國一樣,當時的大和國將國民劃分了等級。而其中部民是等級最低的那一種,一般多是由移民、罪犯、戰俘、被征服者組成。部民沒有人身自由,是皇室和豪族的私民。而且根據從事的行業也被稱為不同的部。像從事耕種的就是田部民、從事手工、養殖、狩獵的就是品部民等等。不過相較邪馬台國對於奴隸的苛刻來說,大和國的部民相對輕鬆點。他們雖然是皇室或者豪族的私民,但卻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家庭,並且會被冠以職業名、地名等等的名字。當然這麼做的目的也是為了弄清這個部民是屬於誰的。

到了「古墳時代」的中晚期,部民制因為皇室為了追求財富的野心逐漸分崩瓦解。當時的皇室為了擴大自己的屯倉不斷的侵佔地方豪族的領地。導致地方豪族的不滿甚至反抗。而在社會底層,由於不堪部民制的壓迫,部民逃亡的現象日益嚴重。這使得社會經濟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在沉重的政治、社會、經濟等問題下。迫使當時的大和國作出了改革從而結束了「古墳時代」。

話外話

從公元五世紀末到七世紀,大和國逐步接受了中國的「華夷之別」的思想。開始自視為「華夏」、視鄰國為「蠻夷」。它逐漸向朝鮮半島擴張,視新羅、百濟為朝貢國,自己則以大國自詡。

——夏應元《日本史研究》


推薦閱讀:

朝鮮蔚山之戰與豐臣秀吉
彼岸花開:非我平氏,皆非人類
日本歷史上的混浴之風
彼岸花開:藤原之路,論公有制經濟如何逐步演變成權貴所有制
猶太人為何助紂為孽,幫助日本戰勝了俄國?原來有自己的如意算盤

TAG:日本 | 歷史 | 日本歷史 | 時代 | 大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