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荷花別樣紅,古代有錢人賞荷這麼講究,一般人真的做不到
古人六月如何賞荷?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詩句告訴大家,眼下的陰曆六月,正是賞荷觀蓮的好時節。
古人稱六月為「荷月」荷是六月「花盟主」,「六月賞荷」曾是古人過盛夏的一種風俗。古時如何賞荷?從記載來看,主要有池賞、盆賞、瓶賞等三種流行方式,這裡先說池賞。
圖:清無名氏繪《大觀園圖》(局部)
荷花,有蓮花、芙蓉、君子花、六月春、水芝等眾多豐富的名稱,其中以「荷」最久。為何稱「荷」?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解釋:「蓮莖上負荷葉,葉上負荷花,故名。」
荷花與梅花一樣,是中國人最為欣賞的花卉之一。作為中國原產水生植物,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便提到荷花,《山有扶蘇》詩中即稱,「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荷花生長於水澤之地,自然欣賞起來受時、地所限,頗為不便,也缺人文氣息。古人遂想到了人工干預——挖池種荷,築亭看花,隨之出現了古代最為經典、至今仍廣為流行的欣賞荷花方式「池賞」。
荷花以江南為盛,而最早的「池賞」,就是從先秦時的江南開始的。
圖:六月「荷花神」西施
據《越絕書》,吳王夫差得到越國敬獻的美女西施後,特在今蘇州城西的靈岩山,建築了一座休閑離宮「館娃宮」。傳宮內置有琴台、響屐廊,還有玩花池,池內廣種荷花。
吳王的「玩花池」,就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池賞」傑作,西施也因為這個,成了古人眼裡的「荷花神」。
池賞,其實往往是通過構建園林來實現的,內挖池塘種荷,近築亭廊觀賞,這不只是中國古典園林特色,也是相當上檔次的一種賞荷方式。
古人賞花講究「宜地宜時」,「暑花宜雨後,宜快風,宜佳木蔭,宜竹下,宜水閣……」 明袁宏道《瓶史·清賞》提出的這種賞花觀,在荷花池賞方式中全部可以滿足,所以池賞最受古人青睞。
圖:明人項聖謨《花卉圖·荷花》
經過漢魏時的嘗試和推廣,到隋唐時,池賞已是很時尚的選擇,在皇家貴族中間很流行。隋都長安城東南隅,原是秦漢皇家「宜春苑」所在,園內有曲江池,隋皇對池進行改造,遍植荷花,並易名為「芙蓉園」。每當盛夏時節,風光無限,隋皇便帶著宮妃、王公乘舟於池中游賞。
唐朝皇帝對池賞也是情有獨鍾,唐玄宗李隆基甚至樂此不疲。據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解語花」條稱,唐玄宗當年特喜歡與寵妃楊玉環一起賞荷:「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
當時,參加李隆基賞荷宴會的臣僚都說池中的荷花真好看,風流皇帝聽了,說了這麼句話:荷花再好看也沒有會說話的花(指楊玉環)好看吧,一下子把群臣噎住了。
圖:唐玄宗與楊貴妃共浴(現代影視鏡頭)
因為楊玉環喜歡荷花,李隆基為討美人歡心,還將兩將倆人常洗澡的華清池加入「蓮花」元素,人稱蓮花湯:池中進水口是漢白玉做的蓮花底座,底座上邊接有蓮花噴頭,與溫泉相通……相當講究。
《開元天寶遺事》提到的「宴賞」,是古代池賞中的一大取情環節。古人賞花講究境界,愛附庸風雅,或飲酒品茗,或撫琴吟唱,美之為「酒賞」、「茗賞」、「琴賞」、「曲賞」。明袁宏道《瓶史·清賞》中,將賞花的境界分為上中下三等:「茗賞者,上也,談賞者,次也,酒賞者,下也。」賞荷時,這些活動更會被強調。
圖:南宋佚名繪《蓮池水禽圖》
唐朝時,有條件的富貴之家,一般都會挖池養荷,既是美化環境的需要,更是夏日避暑和賞荷的追求。唐詩人劉禹錫《劉駙馬水亭避暑》一詩中,便透露劉駙馬家有荷花池,環境幽雅宜人,在水邊亭台上納涼荷花的同時,還有冷飲、美食,樂得劉禹錫「盡日逍遙避煩暑」。
即使一般文人雅士,也愛在庭院中鑿塘植蓮,方便池賞。如詩人白居易,當年在今成都郊外搞了一塊地皮,興建「草堂」,特地在堂前開挖池塘,養魚種荷,興奮地寫下了《草堂前新開一池養魚種荷日有幽趣》一詩:「江鯉二三雨,白蓮八九枝。繞水俗成徑,護堤方插籬。已被山中客,呼著白家池。」
圖:富貴人家蓮花池
到明清時,在庭內開鑿荷池已高級大宅的「標配」。清陳淏子《花鏡·敞室置具》稱:「敞室宜近水,長夏所居,盡去窗檻,前梧後竹,荷池繞於外,水閣啟其旁……」
如今,中國各地公園一般均置水池,內植荷花,就是古人「池賞」之遺韻,不少公園裡的荷花池,都是古人當年賞荷最佳去處。
從上述可見,池賞荷花,在古代非一般人可以做到和享受的。但現在不一樣了,在當下的六月天,大家都可以很方便地進公園看花避暑了!
說明:梧桐樹下戲鳳凰 是著名歷史學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內容以歷史、考古、盜墓、風水、收藏為主。文章除註明外,均為倪方六原創,有版權,使用請聯繫作者!作者微號:jsnjnfl
推薦閱讀:
※窮人沒有錢,拿什麼「布施」來積累「福報」改變「命運」呢?
※女人應該找有錢的還是有愛情的男人?
※關於金錢——學會做有錢女人(幸福女人課程)
※那個處心積慮要嫁有錢人的女同學,現如今……
※聰明的人,盡量做有錢人的生意,賺有錢人的錢,這點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