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的藝術美

第一章什麼是中國畫的藝術美來源:未知 作者:書畫中國 責任編輯:書畫中國 發表時間:2011-03-03 19:12 點擊:211次 書法綜合素描理論視頻教學書畫鑒賞國畫大字字貼 核心提示:世界各國的繪畫藝術表現形式大體上分可寫實的、抽象的和意象的三大 類。 寫實的,也叫具象繪畫。20 世紀以前的西方繪畫,多是寫實主義的。不 論是古典的繪畫,還是當代的繪畫,都是以精心描繪客觀存在

世界各國的繪畫藝術表現形式大體上分可寫實的、抽象的和意象的三大類。寫實的,也叫具象繪畫。20 世紀以前的西方繪畫,多是寫實主義的。不論是古典的繪畫,還是當代的繪畫,都是以精心描繪客觀存在的事物為主。豐富的色彩、惟妙惟肖的寫照,產生了很多傑出的油畫家、版畫家。中國古代最初也主張寫形,《爾雅》說:「畫,形也。」但不久,顧愷之就提出「傳神寫照」的著名論點,即不但要畫得像,還要畫出事物的精神面貌。這一點,西方20 世紀以前的寫實的繪畫藝術和中國畫形神兼備的繪畫藝術的理論大致相同,只是表現形式和繪畫所用的工具和材料不同。20 世紀以後,西方繪畫由寫實主義逐漸演變成各種現代流派,如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等。以後,由達達主義所開始的現代藝術,20 世紀50年代發展到高峰,60 年代開始走向沒落。達達主義認為:藝術是非理性的暴露,口號是「破壞就是創造」。達達主義的代表人物是瑞士馬塞爾?杜桑。抽象和抽象主義並不是一回事。以中國的畫史來說,由彩陶時期到春秋戰國,繪畫是一種抽象的描繪,它充滿了神話幻想的形象,但和現代的「抽象主義」迥然不同。比如,西安半坡出土的彩陶盆上的人面魚紋圖形,就是一幅抽象的圖形。人面頭頂戴著盛飾的三角形帽子,面頰及嘴角兩邊各銜著兩條魚,面部眉以上、嘴以下都塗上了裝飾性色彩。距離人面正前方,還有一條很大的魚。它表現什麼內容呢?據考證,人面圖形是氏族社會部落成員舉行宗教活動的化裝形象,面頰及嘴角兩邊的魚形紋,可能與圖騰紋身有關。人口銜魚,大約是表現了漁獵季節開始時,人們祈求獲得大量食物的願望。這一富有想像力的抽象藝術,表達了原始人對勞動生活的情感和認識。還有很多帛畫,塑造的都是充滿浪漫主義的神話人物和迷信思想。它們是反映社會生活中某種觀念和人的情感的抽象繪畫。抽象的藝術,給人以遐想,給人以美感,是能為人們接受的。西方有很多藝術作品,如後期印象派繪畫,是一些具有生活情調的抽象藝術,看了同樣非常令人神往。我們反對的只是那些荒誕的作品。還有一類,就是意象的繪畫。這種繪畫是中國所特有的,是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根、發芽、成長的一門藝術。它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繪畫藝術的結晶,是把書法、詩詞與繪畫交融在一起的美的創造。這種形式揭示了中國畫的本質——意象,是借物象以寄託作者思想、情感的藝術,是「物我合一」的藝術表現。什麼是中國畫的藝術美呢?不同時代、不同階級的人們對繪畫的藝術美的評價是不一樣的。以中國的山水畫來說,它是在長期封建專制政治的壓迫及一般士大夫的利欲熏心的現實之下,畫家想超脫現實、回歸自然,為了獲得精神自由,藉以保持精神純潔,陶冶情操,解除鬱悶而逐步形成的。這是1000 年來山水畫所以成為重點內容的原因之所在。今天,我們處在一個朝氣蓬勃的新時代。生活在這個時代,就應當用時代的觀念,正確理解時代的精神,用藝術形式表達出來。缺少了藝術,在心靈上便會是一片冰冷的荒漠。藝術能激起青少年們無窮的力量,喚起青少年對理想的追求,獲得精神世界的升華。繪畫作品的美滲透人心靈之中,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使身心得以娛樂和休息。在這個過程中,繪畫藝術提高了人們的思想境界,美化了人生,使人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因此,繪畫應當起到如下兩方面的作用:一是給人以愉悅美感,陶冶人們的情操。二是給人以教育,使人們生活得高尚、純真,使人們奮發向上。生活是我們認識客觀世界,創造繪畫藝術的源泉。藝術雖不等於生活,但生活就如同空氣和水一樣,離開了它,藝術生命也就停止了。不接近生活,只是漫無邊際的遐想,玩弄筆墨,閉門造車,就畫不出鼓舞人心的作品。在中國歷史上,明清兩代500 多年的繪畫,多是脫離生活,專事模仿,以至於在山水畫里,所畫的人物,都是穿著宋元時期的服飾;沒有一個人是穿明、清朝服裝的。脫離生活到了這種地步,可悲可嘆!幸虧還有幾位和尚逸民造了反,反對一味臨摹,而是「搜盡奇峰打草稿」,使中國畫前進了一大步。在欣賞和創作中國畫時,必須考慮三個問題。第一,我們應當看畫上是否表現了時代氣息。不同時代的人受著不同時代的思想、道德的影響與制約,在審美認識上呈現出強烈的差異性。中國古代從晚唐五代開始,婦女以纏足為美。那時的人物畫中,很多是畫「三寸金蓮」的。如今時代變了,在今天人們眼裡它是一種醜態、病態。又如,在山水畫點景中,常常畫個穿著古裝的老頭拄著拐杖,彎著腰或看山,或獨釣。試想如果今天畫一幅河山圖,歌頌江山多嬌,再畫一個這樣的老頭看山,就很不協調了。今天我們歡迎的是表現健康的,與人民的情感息息相通的中國畫作品。比如畫山水,帶著對祖國河山美好的感情和藝術表現的慾望去描畫,作品才能給予人一派美妙的壯麗河山。表現生活的作品,要向世界樹立一種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為理想而奮鬥的民族形象。時代在不斷發展,對客觀世界要不斷認識,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創造出嶄新的有時代的氣息的作品。我們反對一味在古畫中兜圈子,把自己禁錮在古人們所生活的氛圍之中。我們的生活,既不同於古人,也不同於外國人。我們應當在自己生活的田園中,去發掘美,表現美。第二,我們應當看畫上是否表現了清新的意境。關於意境,前面已講到一些,由於意境說是中國畫美學的本質,在中國畫的創作中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不妨把這個問題再詳細談一談。什麼叫意境?很難下一個確切的定義。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探討。意境說早在唐代已經產生。如果探究其思想根源,可以一直追溯到老子和莊子的美學觀點。老子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無」和「有」的統一,「虛」和「實」的統一。有了這種統一,天地萬物才能流動、運化,才能生生不息。老子的這種思想,對中國古典美學的發展影響很大。「虛實結合」成了中國古典美學的一條重要原則,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真實反映有生命的世界。莊子認為,天地萬物是有形和無形,虛和實的統一。形象,並不只是有形的形象,而應該是有形和無形相結合的形象。老子、莊子的這種思想,對於中國古典藝術中意境的創造,影響十分巨大。我們在談論中國畫的本質時,常常提到兩個概念,一個叫「意象」,另一個叫「意境」。先來講講「意象」。什麼叫「意」?我們在評論中國書畫時,常常說:「意在筆先、畫盡意在」、「筆斷意連」、「立象以盡意」等等。「意」,指的是畫家的思想、感情、意念、意義、理想。「意象」指的是以意成象,成為藝術形象。畫家在觀察大自然和觀察社會過程中,產生了思想感情。有了新的意念,要創作出有意義的理想作品。於是把客觀事物精粹部分集中起來,經過高度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物我兩忘的境界。這就是意象繪畫藝術。比如,同樣是描繪黃山風景,有的人照摹黃山,這隻能是表現黃山的「象」。有的人不僅觀察到了黃山的外形,並且領悟到了黃山的氣質和生命。黃山就像人一樣,有思想,有感情,有飛揚的神情,有雄渾的動勢。每一座山有頭、有面、有四肢,有脈絡。每棵樹也像人一樣,枝幹傳情葉傳聲。雲和水的流動,也像人的感情一樣,或洶湧澎湃,或靜水微波,或飛流直下,或清泉細流,都是有生命的。這就是把雲水的種種自然屬性來作為人和生活的象徵。這就是藝術上的「物我兩化」。當一個人因忘己而隨物而化時,物化之物,亦即是存在的一切。人們都知道莊周夢蝶的故事。講的是莊周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栩栩然飛來飛去,不知道自己原來是莊周。忽然一夢醒來,原來自己是莊周不是蝴蝶呀!這一下可把他弄糊塗了。到底是莊周做夢變為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為莊周?然而,莊周和蝴蝶畢竟是不同的,這就叫「物我兩化」。把自己與對象融合為一個,得到因物化而來的全盤美化、藝術化的歷程,這就是物我合一的歷程。如果把這種境界表現在繪畫上,我們所描畫的對象,就充滿了生命的活力,達到微妙的境地,這就是以意成象了。還有一個故事,講的是莊子與惠子在壕溝邊遊玩。莊子說;「魚在水中從容地游,是魚的樂趣。」惠子問莊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樂趣?」莊子告訴他,我在壕溝邊上就看出來了。這個故事講的是,莊子是以恬適的感情與知覺,對魚做了觀察,因而使魚成為美的對象。從魚出遊從容,看出魚的樂趣。因此,對魚做出美的描述。這也是物我合一,物我兩忘。從這種美的觀察,做出美的判斷。如果表現在繪畫上,這也是以意成象。「意象」就是形象和情趣的契合。在藝術里,感性的東西心靈化了,而心靈的東西也借感情化而顯現出來。「意象」是中國美學史發展的成果。到了唐朝,「意象」這一名詞,已經被美學家、畫家比較普遍地使用了。以後又進一步提出了「境」這個新的美學範疇,標誌著「意境」說的誕生。什麼叫「意境」呢?「境生於象外」。「象」是某種孤立的、有限的物象,而「境」則是大自然或人生的整幅圖景。「境」不僅包括「象」,而且包括「象」外的虛空。「境」不是一草一木,而是元氣流動的造化自然。畫家的描繪,不要停留在有限的孤立的物象上,而要突破這有限的「象」,從有限進到無限,以體現宇宙本體和生機。顯然,「意境」是「意象」,但不是任何「意象」都是「意境」。「意境」既包含有「意象」共同具有的一般特徵,又包含自己特殊的方面。「意境」的內涵比「意象」更豐富。在繪畫上,要把客觀事物最精粹的部分汲取過來,經過集中、篩選、加工、改造,融進自己的審美觀點、審美感受、審美理想,再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高度概括,用藝術手法充分表現出來,就成為「意境」。畫家要具有審美的心胸,必須超越世俗慾念、成見的干擾和束縛,保持內心的虛靜狀態。在虛靜之心中才會「胸有丘壑」。蘇東坡說「虛,故納萬景」,這樣才能感受到美好的事物,才能表現出客觀真實的「境」。畫與詩是相融合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以詩人的手法作畫,可以提高畫的意境。古人很講求詩情畫意。宋朝有個畫家叫羅大經。他在所著《鶴林玉露》中寫道;「繪雪者,不能繪其清;繪月者,不能繪其明;繪花者,不能繪其馨;繪泉者,不能繪其聲;繪人者,不能繪其情。此亦未知道妙云爾。」就是說,這是不懂畫道的奧妙。心情與畫情,也有直接的關係。一個畫家描繪同一個美的對象,也常常表現出同中有異的情思意趣。比如,鄭板橋筆下的墨竹,有的清秀俊逸,有的枝葉清瘦,有的堅韌挺拔。對藝術的境界,一定要苦思冥想。「意境」是畫家感情的化身。藝術品沒進入意境,是不會感動人的。屈原的詩,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有意境的詩。例如屈原的詩中有「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悲霜雪之俱下兮,聽潮水之相擊」;「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的寫境詩句,虛實結合,從有限進於無限。這樣的詩句,可以說就是有意境了。讀之,如遇於心目之間,以之入畫,畫境自開。不妨再引一些古人詩句,以寄畫興。古詩中有這樣的詩句:「池塘生青草,空梁落燕泥」;「紅杏枝頭春意鬧」;「雲破月來花弄影」;「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夕塞山翠重,秋靜鳥行高」。這些詩句,有著多麼美妙的意境啊!蘇東坡的詞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意境博大深遠。柳耆卿的詞句「楊柳岸,曉風殘月」,意境淡遠陰柔。以之入畫,都必須大膽想像,不然,很難描繪出這樣的境界。因此,畫家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還必須進行創造性想像,對深入生活後的記憶進行加工組合。創作出新的形象。生活經驗越豐富,學識修養越精深,創造性的想像就會越豐富、越美好,所得到的快樂和給予別人的快樂就會更強烈。我們都知道齊白石畫的《蛙聲十里出山泉》,畫的是成群蝌蚪順著清泉暢遊而下,給欣賞者以充分想像的餘地,這正是「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他的另一幅畫《荷花倒影》,畫了一群蝌蚪在水中戲逐荷花的影子,亦是意境深遠,其妙無窮。第三,我們應當看畫上是否表現了生動的筆墨。中國畫最基本的造型方法是筆墨。它講求筆法和墨法的美。講求筆情墨趣。中國畫講求筆墨,不僅僅因為它是形式美的主要依賴所在,而且也是中國民族特色的標誌。石濤說:「夫畫者,形天地萬物也,舍筆墨何以形之哉」(《苦瓜和尚畫語錄》)。道出了中國畫的重要構成因素——筆墨。清朝人唐岱也說:「氣韻由筆墨而生」(《繪事發微》)。藝術美是內容和形式的完整統一。作品的內容是畫家體現在作品中的構思,即畫家的思想感情對生活的體驗,是一種心靈的產物。但是,如果不能用藝術形式表達出來,只有想法,而無畫法,那就成不了藝術作品。形式直接呈現在欣賞者面前,美的形式能傳達情感、思想,以美的意境吸引人,使人有所感、有所思,從而得到美的享受。有意味的形式能夠使人領悟到藝術品的內在力量。中國畫在表現形式上,以用筆用墨的形式美感見長。1000 多年以來,歷代畫家創造了世界繪畫中獨一無二的形式美。清新的意境、雄遠的氣勢、幽深的神韻,腕底煙雲、胸中波濤,都藉助中國特有的筆墨,把畫的意境抒寫得淋漓盡致。中國畫所用的工具材料與西洋畫所用的工具材料不一樣。西洋畫以色彩見長,用的是油彩、水彩、油畫筆、水彩筆。畫西洋畫要求畫家有一雙對色彩很敏銳的眼睛,要求以色彩為媒介,用豐富的色彩表達所描繪的對象。中國畫以線條見長,用的是中國的筆、墨、紙、色。畫中國畫要求畫家頭腦中有無窮的詩情畫意,要求以毛筆、墨、宣紙、中國特製的顏色為媒介,以意成象。中國的繪畫藝術是世界上獨立於東方的意境繪畫。線條是中國畫的「王牌」。中國畫的線不是物體的邊緣輪廓,而是畫家對物象的感性反映和明確的主觀意識的表現。中國畫的線條是在中國書法的基礎上,有「書意」的線條。它以書法的線,突破形體輪廓線的桎梏,不但用以描繪物象的精神,而且還充分表現出線條本身的形式美感。因此,中國畫家非常重視練筆,把它作為繪畫的基本功。練筆就是練書法,依各人的愛好,自選一種或幾種碑帖臨摹練習,一般是先練顏(顏真卿)、柳(柳公權)、歐(歐陽詢),再練魏碑。以正楷入手,日久天長,再練習篆、隸、行、草。久之則功力深厚,出手不凡,筆觸剛而不脆、柔而不弱,做到準確用筆,達到遒勁的筆功。字的結體和行筆能夠表現出獨具的形態美感。中國畫的每一根線條,都是有生命的。畫面上每一條線,都是藝術作品,不容絲毫疏忽。千條萬線,以中鋒、側鋒,勾、皴、染、點之筆法組成一個和諧的樂章,有起伏、有推讓、有疏密、有節奏。細觀每一條線,都應合乎書法的要求。如屋漏痕,如錐畫沙,如折釵股,如蟲蝕木,真是一波三折,無往不復,無垂不縮,美在其中。這種內在的線條美,使人回味無窮。清朝畫家黃慎晚年所畫的物,採用草書筆法勾勒,人物衣褶挺拔飄動,極有風致。鄭板橋作畫,更是書畫結合的典型。有人讚美他長於蘭竹,蘭葉尤妙。畫畫時,焦筆揮毫,以草書中的中豎長撇運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秀勁絕倫。他不僅以書法入畫,而且以畫法入書法,使他的「六分半書」自成一格。有「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寫蘭如作字,秀葉疏花見姿致」之譽。王羲之的字,人稱「虎登鳳閣,龍躍天門」。畫家黃賓虹說王羲之的字「乾裂秋風、潤含春雨」。顏真卿的字「積點成線」,「如屋漏痕」。唐懷素的字圓轉而韌,「如折釵股」。懷素的書法功力是怎麼得來的呢?懷素善草書,相傳他種了很多芭蕉,常在葉子上邊練字,寫過後可以抹去再寫。他日復一日,反覆研習,反正芭蕉葉有的是。唐朝時的筆頭可以掉換,他把寫壞的筆頭掉換後埋得像一座小山,起名叫「筆家」。懷素拿自己寫的字向顏真卿請教。顏真卿看到懷素的字寫得那樣好,非常高興,並且說懷素的字是「折釵股」,意思是用力圓轉而有彈性,自成一格,他倆從此成了好朋友。元代趙孟頫也是以書入畫。他在所畫的《枯木竹石圖》中題詩說;「石如飛白木如籀,(籀,音zhòu,篆書)寫竹還應八法通。若要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可見,中國畫和書法是一脈相通的。人們說,「直從書法演畫法」,「未曾學畫先攻書」,這是很有見地的經驗談。關於中國畫家以書法入畫的故事很多,不勝枚舉。寫不好字,就畫不好中國畫。大家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要在習字上與練畫同步,當然重點放在畫上。真能做到以書法的筆用到畫法中去,必須有一個較長的實踐過程。我們在畫畫時,勾勒輪廓是用筆,渲染明暗則是用墨。嚴格說來,線條最忌死線。線條中要有濃、淡、干、濕、焦的變化,黑色中也不能是混沌一片。不論是積墨、破墨,還是潑墨,如若墨中無筆,則成死墨一團。渲染明暗也要應用筆法,不是亂塗。力求墨由線條生髮,筆與墨相輔相成相互滲化,線條中要有墨色層次,黑色用線是墨之大忌。對線與墨,都要注意寧淡勿濃,不要把線畫得死黑,把墨塗得無層次。畫貴虛靜,虛靜則不宜太黑,只有注重融合,濃淡得體,才能畫得氤氳滿紙,氣象萬千。第二章寫意畫工具的性能與選擇寫意畫工具的選擇寫意畫因其藝術表現的特點,在畫具的選擇上也有其特殊的要求。1.紙畫國畫用的紙主要是宣紙,宣紙有三大類:①生宣。是未上過膠和礬的紙,滲透性大,吃水多,易滲化涸暈,適宜畫寫意畫。生宣中的凈皮單宣較好用。在凈皮單宣上再加工,叫做特種凈皮單宣,其質密軟,面光平,特別好用,用來畫畫也順手,既見線,又見墨色。②熟宣。在生宣紙上刷上一層白礬水便製成熟宣。礬有固定性,墨色在紙上不洇,適合畫工筆畫。③半生半熟的宣紙。是在生宣紙上加少量的礬製成。如煮硾宣,適合畫半工筆半寫意的畫。除宣紙外,還有高麗紙、皮紙、麻紙。皮紙產於浙江等地,物美價廉,便於出好線條,便於暈染。若用以畫雲,則層層暈染易製造氣氛,不留痕迹,細膩美觀。選用皮紙時,可以捏住畫紙一角,輕輕抖動紙面,不帶聲響者為佳。質優的宣紙應具備如下特色:松而不弛,緊而不實,光而不滑,潤而不燥。易見濃淡乾濕層次,經揉搓而無損壞。寫意畫與工筆畫最明顯的工具區別便是用紙,用生宣紙作畫是寫意畫發揮藝術特色很關鍵的因素,因此紙本身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作畫效果。生宣優劣的識別是從事寫意畫首先碰到的問題。現今的生宣生產以安徽為基地,紅星牌生宣紙是安徽宣的名佳產品,紅旗及六甲等安徽宣,質量不穩定,且假冒產品甚多,安徽宣的特點是白凈、質純、滲化性好,筆痕清晰,色墨明亮,因此是大多寫意畫家的主要用紙。區別生宣的優劣可通過聽、摸、看、試進行,先聽,可捏住紙角抖動,如果聲音發脆則表明紙質剛,加工太緊,這類紙往往澀筆而韻味的發揮差些。如果聲音發悶,一般地說紙質較柔松,加工或太松或適度,太松者筆觸易爛,適度者應該不澀筆而滲留如意。摸,是用手來回觸摸紙面,以手感發澀而具潮濕感者為佳。對光瞧看一番,如果紙質不勻而其纖維呈雲狀塊者為佳,太勻或簾紋太清晰而不起雲塊者略次一些。有雲塊之紙,一般墨色更易豐富而渾厚。現今有的生宣由機器加工,這樣紙漿會因此而打的太勻,且機製紙太緊、太勻,一般不如手工紙用起來舒服。因此,現在紅星紙廠仍堅持以手工為主,以保持傳統名紙的聲譽。但紙最後優劣的鑒定還得靠試,試滲化性之大小,試筆痕是否留得住,試墨色層次是否豐富以及墨色是否明亮,試用筆是否順暢不澀等等。現今屬生宣範圍的紙,還有四川竹宣,高麗皮宣,富陽宣,衢州皮紙等。而以往的許多品種有的已不生產,如羅紋紙現在就很少見了。有的宣紙並不很理想,但是因有自己的特點,也常為一些畫家所用。如皮宣型紙有滲化度大、結實耐改、筆痕不清晰但滋潤等特點,很受一些山水畫家愛好,也為其他一些想利用其特點的人所喜愛。四川宣與富陽宣都算不上好紙,但因價廉而有特色,因此銷路也不錯。2.筆有大、中、小、長、短、肥、瘦之分。寫意人物畫以用大、中型筆居多,很少用小型之筆。因為寫意筆性粗松,大、中型之筆容易發揮這種特性,當然各人可按自己的畫風和習慣去選定適合的筆型。毛筆從毛毫分有軟、硬、兼三種。軟毫含水分多,柔和圓潤,其墨色容易有濃淡乾濕的變化,能揮灑自如,表現力豐富,適用於表現圓和軟中帶剛的線條及多變化的面。不適用於繪畫方和硬的線條。這一類的筆,主要用羊毛製作。有的畫家作畫,專用長鋒羊毫、羊毫提斗筆、羊毛板刷,畫出來的畫柔中寓剛,線條同樣雄健,水墨淋漓,煙雲滿紙,水色天光,倒影迷離,墨色豐富,盡柔和之妙,呈氤氳之趣。軟毫以羊毫與羊須為主,其次還有胎毫、雞毛等等。羊毫主要產於浙江湖州,並以善制湖筆聞名於世,深得國內外畫家之青睞。湖州羊毫歷史悠久,制筆技術精堪,因此所產之筆,用料純,肥瘦適度,聚散性好,寫意畫常以其用於色與墨的塗抹與渲染,若用於勾勒,線條枯濕變化,墨之韻味均自然而豐富。羊須毫長於羊毫,彈性也強於羊毫,用其所制之筆特別是羊須提筆,勾勒與塗抹均會感到順手。胎毫以嬰孩之胎髮精製而成,胎毫柔軟而凝聚性極好,運筆感覺特別好,可惜胎髮不易收集,產量不高,而且民俗胎髮不讓養的太長,因此要制大、中型之胎毫筆較困難。雞毛筆性極軟,除勾勒特殊線條外,用途不廣。硬毫含水分較少,挺拔勁健,鋒芒畢露,彈性較強,適用於繪畫方和硬的線條。有的畫家作畫,喜歡用狼毫,因為容易出好線條。作畫時,以書法入畫,一波三折,筆筆送到家,一樹一石,都是寫出來的,均見功力。於皴、擦、染、點中見奇韻,濃淡乾濕中見墨彩。硬毫以狼毫為主,是黃鼠狼之尾毫製成,由於北方氣溫寒冷,因此毫硬而長,北京所產之狼毫明顯優於南方產品,可惜近來生態平衡失調,狼毫原料來源減少。豬鬃的利用,增加了硬毫的長度,從而增加了硬毫的品類。其他如豹毫、鹿毫、石獾毫,山馬毫等獸毛都是制硬毫筆的原料。其中豬鬃、山馬毫、石獾毫較常見,它們比狼毫更粗硬而彈性也更大。另外,常為畫家選用的還有山馬筆、石獾筆。山馬筆的筆尖齊整,容易添成薄片狀,然後畫出方硬的線條。石獾筆是採用將白毫、紫毫、黑山羊毫和香狸毛混合配製的方法製成的,適合順、逆、滾、點等各種運筆法,用它畫出的線條老辣見筆鋒。硬毫一般用於皴擦與點厾,筆性易剛健有力,但變化往往不如羊毫豐富。兼毫是指軟硬毫混合製成的剛柔相兼型毛筆,軟硬適中,具備軟毫、硬毫兩方面的優點,市場上以白雲筆最為常見,其他如七紫三羊、五紫五羊、大中小鶴頸筆等等。一般是狼、羊毫搭配,也有豬鬃與羊毫相混的,其實各種硬獸毫都可與羊毫結合,這種筆既用於勾勒,又能用於點染,是畫家們比較喜歡的一種筆型。近年來發掘生產的鶴筆,為克服狼毫筆長度有限的缺點,而用豬鬃與羊毫製成各種長度的長鋒型勾勒用筆,效果也不錯。筆的優劣以毛色純、開鋒後尖毛整齊、肥瘦得體、彈性好特別是筆之回彈聚散性好等為標準。但由於畫家各人習慣與畫風不相同,必然對筆之要求也不一樣。一支質好之筆,也許會不如一支用慣的筆那麼順手就是這個緣故。3.墨墨是直接關係到繪畫效果的因素,過去用墨以塊墨為主。墨之起源難以考證,但從彩陶紋樣中已見到黑色線的勾勒,可見中國人以黑色作畫是很早的。塊墨是以豬油或桐油或松脂木所熏之煙,手工研磨井和膠及香料壓制而成的。塊墨之形狀多樣,但以長條型為主。墨分油煙、松煙兩類,以燃油而得之煙所制之墨是油煙,製作精良者稱頂煙、藍煙,作貢品者也稱貢煙等等。因松煙易滲化,因此一般作意筆畫很少用。但松煙與油煙混調使用可起類似宿墨的效果。繪畫墨汁與墨膏,是現代開始大量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方便墨,原先之墨汁膠重、色灰而質粗,經過近年的改進並將原有墨汁、膏精加工成繪畫之用,近年來質量在不斷提高與改進。繪畫墨汁的優點是方便、省力、省時,缺點是缺少最濃的層次,且膠普遍偏重,因此作大潑墨時濃墨層次易糊爛,在水的沖滲中也不如塊墨所研之墨汁能保住最初的筆痕。不過這種不足如今常被人們利用來表現某些特殊感覺,如一些朦朧的,濃淡混滲的效果等。墨膏市面上多,其效果不如墨汁滋潤,有時沉澱較厲害,這與廣告墨色有類似之性能,也會產生特殊之水墨的肌理效果。4.硯硯可分觀賞用硯,觀賞而又實用之硯,實用之硯三種。歷史上的硯不少是名硯石雕成,但重工藝之奇趣,貯墨、研墨都不甚方便,上或有名人之題記,一般藝術性較高,具有收藏價值。作為畫具,最好是選後兩種硯。硯之優劣,除外觀外,主要是石質,安徽、廣東、甘肅、山東以及其他一些地方都產名硯石,一般地說,石質堅硬而色澤大方深沉,發墨而貯水不易干者為好,如果工藝加工很上乘則更佳。作為寫意人物畫用硯,硯體需偏大,貯墨貯水之池也需有一定的容量,因此小型之硯不宜,以中、大型之硯為合適。現在市面上的外方內圓的大硯或者圓形平底盆狀之墨海是很實用的,且價也廉,因此初學者可選用這類硯。不過在繪畫墨汁大量上市後,硯之功能大減,硯在畫具中的地位也下降,一般只作貯墨器之用,雖然偶然也磨墨,但畢竟用硯時間大大減少,有的甚至乾脆以瓷盤或小碟代而貯墨汁。作為硯,仍應充分利用舊功能,因為現今之墨汁一般濃度不夠,如果能將墨汁略加水再用塊墨研磨之,則可以使墨汁的缺點得到克服。因而有一方實用而造型大方的好硯還是非常必要的。5.墊作寫意畫一般離不開墊,現用之墊,從考究到隨意,從高級的毛毯與氈子到舊報紙等品類頗多。過去對墊的重要性是很忽視的,而隨著寫意人物畫形式的發展,墊之作用有所擴大,人們也開始重視了。如果將墊只作一般的襯墊之用,那麼最好選用那些略有彈性而不過分、不吸水、色白或淡色的東西作墊。氈子是很好的材料,它完全符合襯墊之要求,市面上的氈子有厚有薄,薄型的襯墊,因為質勻而體輕,攜帶方便。毛毯也是常用的材料,但新毯往往毛太長,且彈性太足,作畫時會妨礙筆力的發揮,因此一般舊毯比新毯更好,造紙廠用舊了的毛毯其表面纖維變短了,反而適合於作繪畫襯墊之用。此外薄型泡沫塑料、植絨紙、毛邊紙,舊報紙均是常用之材料。我們如果擴大墊的作用,可使它對畫面影響更直接,那麼如粗布等織紋明顯而又吸水性弱的織物或花紋美麗的三夾板等便是理想的選料,這種物品的紋樣會因在製作時從背面接觸宣紙程度不一,而在正面運筆過程中時隱時現地將紋樣顯現於畫面之上,從而產生特殊的肌理效果。這樣推而廣之,作者可按自己設想,襯以各種事先選定的不同的粗型之物墊以影響畫面的效果。另外如果墊以極光滑之物如玻璃板、塑料板等,又會因水在宣紙與光滑襯墊物之間流動和淌洋而產生大滲大化的自然水痕,能給繪畫者以啟發併產生藝術的聯想。墊的用處與作用尚有待進一步發掘和探索,以豐富中國畫的表現手法。中國畫的畫具還有水盂,調墨、調色之盤,鎮紙,也可包括印章與印泥等,但因為這些不直接影響作畫產生的藝術效果,便不——詳述了。

推薦閱讀:

北京畫院(原名北京中國畫院)北京市朝陽區朝陽公園南路12號院
書法是中國畫的"根"
「中國畫家兩個半」,原來張大千平生佩服的是他們!
中國畫集(二)
[轉載]紅色中國畫

TAG:中國 | 藝術 | 國畫 | 中國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