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詩教傳統在學校教育中的獨特作用

重視詩教傳統在學校教育中的獨特作用

高 昌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中國自古就有以詩為經的詩教傳統。詩歌是世界上最悠久、最本真的文學樣式,是一種凝練優美的文學體裁,詩歌用豐沛的激情、深邃的哲思打動人心,用優美的韻律、鮮活的語言抒發思想情感,反映社會人生。詩歌這種文學體裁的獨特美學特色和藝術品質,決定了它所獨具的審美效應和美育功能。通過詩人鮮活生動的表達,讓我們感受到美麗詩心的深情躍動和激情洶湧,讓我們分享他們的襟抱、情懷和本真。詩歌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清澈、燦爛、晶瑩。我認為,加強和改進學校開展詩教工作的力度和廣度,是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

學校詩教,可以分為讀詩和寫詩兩部分。讀詩可以幫助學生塑造靈魂,體味人情,更好地認識和感覺生活中的美好;寫詩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和分享歲月里的深刻感悟和詩性情懷。詩教工作所帶來的美育效應,可能不容易用考試分數或應試教育的其他某些測試標準來直觀量化,但詩教工作給學生所帶來的美學滋養,也是拈花一笑式的珍貴共鳴。學生自我積累的美學感悟和深厚學養,將更有益於他們今后豐富的人生歷練和生活積澱。詩教與美育水乳交融,相互促進,共同以美怡情,以美啟智,以美塑魂,以美美人,從而才可以創造更加優美的詩意人生。

面對當前教育工作的現實場域,說到詩教在學校美育工作中的衡量標準,我們也可以在高考和一些年度考試中適當加入詩教和美育的相關元素並探索相關評判嘗試。

每年高考語文卷中的作文題目,都是各種輿論關注的焦點。爭議、分析、批評等等不一而足,另外還有熱心專家的各種麻辣點評,有熱心寫手的積極仿寫……近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題百花齊放,各有千秋。其中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多元化和時代感。無論是命題作文還是材料作文或者是話題作文,都刻下了深刻的時代烙印,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高考作文題目在社會上引發的種種輿論熱潮,成為美不勝收的文化風景,也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

胡風先生曾經批評說「現在的詩,語言上是技巧,意思上是能說會道……」他認為詩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就是:「要誠懇,即使幼稚一些也沒關係。」胡風先生這段話雖然說的是詩,但用來評論作文也是通用的。讓考生們除了學習技巧和所謂「能說會道」,還是應該讓考生「誠懇」地面對生活,讓他們提出對人生、對社會生活具有積極意義的、帶有創見性的觀點,讓他們有話可說,抒發真情實感。

高考作文題目中有一些要求考生闡發哲理、表現「詩意」的作文題目。這類高考作文題目適合用詩歌表現,可是,某些命題中卻還是專門標明了「除詩歌外體裁不限」。比如前幾年某省的高考作文題目中,出現了詩人雷抒雁的一首《星星》,要求考生「根據自己的聯想或感悟」來答題,其中特別提到「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可是,既然以詩歌為題,為什麼又拒絕考生用恰恰非常適合表達「聯想或感悟」的詩歌來應試呢?

實際上,校園中有很多學生喜歡閱讀詩歌,也有很多學生喜歡寫作詩歌。《高考大綱》中已經把往年「除詩歌以外」的限定性文字抹掉了,但個別地方的高考試卷中,還是明確地標註了「除詩歌以外」的字樣。這種對詩歌文體的特殊規定,實際上忽視了詩教傳統這一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背景。

詩歌參加高考,應該說是學校美育工作時代呼聲和創新意識的體現之一,也會對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帶來極大的促進和推動。因為這不僅能夠考驗學生的語言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實際、關注群眾,而且能考察學生的思想深度和感情表達能力,對培養真正的創新人才、改進語文教學,對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人生素養,肯定會帶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原載2016年5月20日《中國文化報》)


推薦閱讀:

什麼是六神,六神在八字預測中有何作用
論流月的作用
對血管有保護作用的食物
干桂圓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觀賞花卉的怡情作用(六)

TAG:教育 | 傳統 | 學校 | 作用 | 學校教育 | 獨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