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醫學堂丨六腑概要

道醫學堂丨六腑概要 2017-06-08 點藍字收藏? 道醫 六腑概要編輯/中國道醫研究院

點下面鏈接太極招生

玄門正宗,武當太極拳網路授課班招生啟告!

六腑,即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的總稱。人類的六腑,在漫長的先天生理功能退化成後天生理功能的過程,主要是因為後天飲食的開始而啟動。在醮食地漿、純食蔬果的過程中, 逐步強化出它們消化吸收有質有形物質營養的功能,但是它們並未完全喪失同步吸收食物中無形有質能量的功能,只是這種時天生理功能的強弱,因人而異,各有強弱。六腑共同的生理功能足:將飲食解析腐熟消化,傳化糟粕。所以,《素問·五藏別論》說:「六府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由於六腑專司傳化飲食,故說「實而不能滿也」。飲食自進人人體軍排出體外,要通過七道關隘,以利於對飲食的解析消化吸收。這七道關隘,《難經》稱之為「七沖門"。如《難經·四十四難》說:「七沖門何在?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胃為賁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腸小腸會為闌門,下極為魄門,故曰七沖門也。」飛門的「飛」字與「扉」相通,即門扇,由於口唇像門扇一樣自由開合,故稱唇為飛門,即門戶,引申為把守之意,食物入口,必經齒之咀嚼,才能下咽,故稱齒為戶門;會厭是食管和氣管的相會處,既是食物下達食管的必經之處,又是呼吸氣體的門戶,故稱吸門;賁門是胃之上口;太倉又稱大倉,是盛受食物的地方,就是胃;胃的下口,小腸的上口為幽門;小腸的下口和大腸的上口連接處,稱為闌門,闌即遮攔;指飲食中的精微物質於此得到阻攔,因而得名;下極,即消化道的末端,即指排泄糞便的肛門,又稱魄門。七沖門中任何一門發生病變,都會影響到飲食的受納、消化、吸收和排泄。

一、膽

膽,居六腑之首,又隸屬於奇恆之府。膽與肝相連,附於肝之短葉間;肝和膽義有經脈相互絡屬,而為表裡。膽有金之精水之氣,其色青。膽氣充足者必然不容易內驚於神。膽內主持工作的體元名為龍曜』字含明。在慧觀下當其以物元顯形時,則形狀如龜蛇混合之體,當以小童形貌顯象時,則著九色錦衣,以綠色為主。由於膽亦受水氣,與坎同道,故又不可完全同於六腑。合於膀胱,亦主毛髮.,《黃庭經·內景經》曰:「主諸氣力攝虎兵外應眼瞳鼻柱間,腦發相扶亦俱鮮。」

《靈樞.本輸》稱「膽者,中精之府」,內藏清凈之液,即膽汁。膽汁味苦,色黃綠,由肝之精氣所化生,彙集於膽,泄於小腸,以助飲食消化,是脾胃運化功能得以正常進行的重要條件。《東醫寶鑒》說:「肝之餘氣,泄於膽,聚而成精」,是指膽汁的化生來源而言;《素問.寶命全形淪》說:「土得木而達」,即是以五行學說的理論來概括肝膽和脾胃之間存在著克中有用、制則生化的關係。膽汁的化生和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調節。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膽汁排泄暢達,脾胃運化功能也健旺。反之,肝失疏泄,導致膽汁排泄不利,影響及脾胃的運化功能,而出現脅下脹滿疼痛、食慾減退、腹脹、便溏等症;若膽汁上逆,則可見口苦、嘔吐黃綠苦水;膽汁外溢,則可出現黃疸,

總之,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貯存和排泄膽汁。膽汁直接有助於飲食的消化,故為六腑之一;因膽本身並無傳化飲食的生理功能,且藏精汁,與胃、腸等腑有別,故又屬奇恆之府。

二、胃

胃,又稱胃脘,分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稱上脘,包括賁門:胃的中部稱中脘,即胃體的部位;胃的下部稱下脘,包括幽門。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納與腐熟水谷,胃以降為和。在修身學的慧觀中,胃的功能主要受脾內的體元所統轄,故《黃庭經·內景經》中說:「脾神還歸是胃家」;《黃庭經·外景經》說:「脾神還歸依大家,致於胃管通虛無。」同時七魄主理著其中的功能。胃腑中無形有質的物元、質元能量供和調節的傳輸,則來源於無形有質的三焦物元系統。同時胃中存在陰神和九蟲之一,對胃本身的功能產生破壞力。

1

主受納、腐熟水谷。受納,是接受和容納的意思。腐熟,是飲食經過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意思。飲食入口,經過食管,容納於胃,故稱胃為「太倉」、「水谷之海」。機體的生理活動和氣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靠飲食的營養,故又稱胃為「水谷氣血之海」。如《靈樞.玉版》說:「人之所受氣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氣血之海也。」容納於胃中的水谷,經過胃的腐熟後,下傳於小腸,其精微質元與物源中的質源,經脾之運化而營養全身。所以,胃雖有受納與腐熟水谷的功能,但必須和脾的運化功能配合,才能使水谷化為精微,以化生氣血津液,供養全身。飲食營養和脾胃對飲食水谷的運化功能,對於維持機體的生命活動,至關重要,所以《索問,平人氣象論》說:「人以水谷為本」;《漆問.玉機真藏論》說:「五藏者,皆稟氣十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說明胃氣之盛衰有無,關係到人體的生命活動及其存亡。李東垣在《脾胃論·脾胃虛實傳變論》中說:「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後能滋養元氣。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臨床上診治疾病,亦十分重視胃氣,常把「保胃氣」作為重要的治療原則。故《景岳全書.雜證謨·脾胃》說:「凡欲察病者,必須先察胃氣;凡欲治病者,必須常顧胃氣。胃氣無損,諸可無慮。」

2

主通降.以降為和。胃為「水谷之海」,飲食人胃,經胃的腐熟後,必須下行入小腸,進一步消化吸收,所以說胃主通降,以降為和。由於在藏象學說中,以脾升胃降來概括機體整個消化系統的生理功能,因此,胃的通降作用,還包括小腸將食物殘渣下輸於大腸,及大腸傳化糟粕的功能在內。

胃的通降是降濁,降濁是受納的前提條件。所以,胃失通降,不僅可以影響食慾,而且因濁氣在上而發生口臭、脘腹脹悶或疼痛,以及大便秘結等癥狀,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濁氣在上,則生脹。」若胃氣不僅失於通降,進而形成胃氣上逆,則可出現暖氣酸腐、噁心、嘔吐、呃逆等症。

三、小腸

小腸,是一個相當長的管道器管,位於腹中,其上口在幽門處與胃之下口相接,其下口在闌門處與大腸之上口相連。小腸與心有經脈互相絡屬,故與心相為表裡。小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小腸的功能主要由七魄主持,而物元和質元則受三焦系統所調節。

1

主受盛和化物。受盛,即是接受、以器盛物的意思。化物,具有變化、消化、化生的意思。小腸的受盛功能主要體現於兩個方面:一是說明小腸是接受經胃初步消化之飲食的盛器;二是指經胃初步消化的飲食,在小腸內必須有相當時間的停留,以利於進一步消化和吸收。小腸的化物功能,是將經胃初步消化的飲食,進一步進行消化,將水谷化為精微。所以《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2

泌別清濁。泌,即分泌;別,即分別。小腸的泌別清濁功能,主要體現於三個方面:一是將經過小腸消化後的飲食,分別為水谷精微和食物殘渣兩個部分;二是將水谷精微吸收,把食物殘渣向大腸輸送;三是小腸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時,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故又稱「小腸主液」。張介賓在註解《素問·靈蘭秘典論》中說:「小腸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濁,水液由此而滲入前,糟粕由此而歸於後,脾氣化而上升,小腸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這就進一步指出:小腸的泌別清濁功能,還與尿液的量有關。如小腸的泌別清濁功能正常,則二便正常;如小腸的泌別清濁異常,則大便變稀薄,而小便短少,也就是說,小腸內的水液量多寡與尿量有關。臨床上常用的「利小便即所以實火便」的治法,即是這個原理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

由此可見,小腸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的功能,在水谷化為精微的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實際上這是脾胃升清降濁功能的具體表現。因此,小腸的功能失調,既可引起濁氣在上的腹脹、腹痛、嘔吐、便秘等症,又可引起清氣在下的便溏、泄瀉等症。

四、大腸

大腸亦居腹中,其上口在闌門處緊接小腸,其下端緊接肛門。大腸與肺有經脈相互絡屬,而為表裡。大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傳化糟粕。人腸的司理靜體元,主要是七魄。其功能中所需的物元和質元則源自於三焦的傳輸和調節。

大腸接受經過小腸泌別清濁後所剩下的食物殘渣,再吸收其中多餘的水液,形成糞便,經肛門而排出體外,所以《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傳導,即接上傳下之意。「變化出焉」,即將糟粕化為糞便。大腸的傳導變化作用,是胃的降濁功能的沿伸,同時亦與肺的肅降有火。如唐宗海在《醫經精義·臓腑之官》中論述大腸傳導作用時說:「大腸之所以能傳導者,以其為肺之腑。肺氣下達,故能傳導。」此外,大腸的傳導作用,亦與腎的氣化功能有關,故有「腎主二便」之說。

五、膀胱

膀胱位於小腹中央,為貯尿的器甯。膀胱和腎直接相通,二者又自經脈相互絡屬,故為表裡,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貯尿和排尿。管理膀胱的體元屬於七魄,而膀胱生理活動所需的質元,則主要由三焦完成。

尿液為津液所化,在腎的氣化作用下生成尿液,下輸於膀胱。尿液在膀胱內瀦留至一定程度時,即可及時自主地排出體外。所以《索問.靈蘭秘典論》說: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膀胱的貯尿和排尿功能,全賴於腎的氣化功能;所謂膀胱氣化,實際上隸屬於腎的蒸騰氣化。膀胱的病變,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或是小便不利,尿有餘瀝,甚至尿閉;或是遺尿,甚則小便失禁。如《素問.宣明五氣篇》所說:「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尿。」膀胱的這些病變,歸根結底,也多與腎的氣化功能有關。

六、三焦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稱,為六腑之一。三焦是人體內最典型的「無形有質」的物元器官之一,它像人體經絡物元系統一樣,並不具備「有質有形」的解剖特徵。它既是一個精、炁、神三元在其中完成生理功能的系統,同時又具有轉輸的功能。焦,清代姚止庵《素問經注節解》中說:「凡氣因火變則為焦。」這就為三焦的屬性進行了定義。由於古代人們的慧觀是一個極其普遍的現象,所以《黃帝內經》並未明確指出它的無形有質的物元性定義。但是,修身慧觀內視中仍然可以發現它的客觀存在性。三焦物元結構系統,與腎的連繫最為緊密,腎內的火,就是其名為「焦」的重要來源,而心火反居於次要地位。腎「經於上焦,營於中焦,衛於下焦」。三焦則總司人體的宗氣、營氣、衛氣三氣。由此可見腎這個最強大的「水力發電站」所產生的能量,才是三焦生理功能的支柱。而人體體表的經絡物元系統,中層的八脈道物元系統,以及深層的骨脈道物元系統,全都與它具有連接性和交通性。

歷史上由於《黃帝內經》對三焦的某些具體概念不夠明確,《難經》在《二十五難》和《三十八難》中又補充提出「有名而無形」之說。但是卻引起了後世那些不能慧觀者的爭論,但對三焦的生理功能的認識是一致的,認為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持諸氣、通行水道。在形態方面,三焦的確是分布於胸腔和腹腔的一個大腑,在人體臓腑中,雖然它無形有質,卻是唯它最大,故有「孤府」之稱。正如張介賓《類經·藏象類》中所指出的,三焦是「臓腑之外,軀體之內,包羅諸臓,一腔之大府也」。由於以上原因,所以並不應當確定三焦是屬於哪個實質性臓器,而是在於研究和掌握三焦在生理、病理學上的實際意義。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通行元氣,二為水液運行之道路。

1

主持諸氣,總司全身的氣機和氣化。三焦是氣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氣化的場所,故有主持諸氣,總司全身氣機和氣化的功能。元氣,是人體最根本的氣。 元氣根於腎,通過三焦而充沛於全身,故《難經·三十一難)說:…三焦者,氣之所終始也」;《難經·三十八難》說三焦「有原氣之別焉,主持諸氣」;《難經·六十六難》也說:「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五藏六腑」(這裡所說的「三氣 」,是指宗氣、營氣和衛氣) 。這些論述,充分說明了三焦是氣的升降出入的通道,人體的氣,是通過三焦而輸布到五臓六腑:充沛於全身的。《中藏經》將三焦通行原氣的作用,作了較詳盡的描述,它在《論三焦虛實寒熱生死順逆脈證之法》中認為三焦「總領五臓六腑、營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於周身灌體,和內調外,榮左養右,導上宣下,莫人於此者也」。

2

為水液運行之道路。《素問·靈蘭秘典論》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決,疏通之意,瀆,溝渠。決瀆,即疏通水道。也就是說,三焦有疏通水道,通過氣化而運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調控器官。全身的水液代謝,是由肺、脾胃和腸、腎和膀胱等許多臓腑的協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須以三焦為氣化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如果三焦的氣化水道不夠通利,則肺、脾、腎等輸布調節水液的功能也難以實現其應有的生理效應。所以,又把水液代謝的協調平衡作用,稱作「三焦氣化」。

三焦的上述兩個方面的功能,是相互關聯的。這是由於水液的運行全賴於氣的升降出入;人體的氣是依附於血、津液而存在的。因此,氣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必然是血或津液的通道;津液升降出入的通道,必然是氣的通道。實際上是一個功能的兩個方面作用而已。

3

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劃分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點:(1)上焦。上焦的部位,一般都根據《靈樞.營衛生會》的論述:「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隔而布胸中」,將橫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兩臓和頭面部,稱作上焦;也有人將上肢歸屬於上焦。上焦的生理功能特點,也根據《靈樞.決氣》的論述,以「開發」、「宣化」和「若霧露之溉」為其主要生理功能。也就是說,上焦是主氣的升發和宣散,但它不是有升無降,而是「升已而降」,故說「若霧露之溉」,《靈樞·營衛生會》也因此而概括為「上焦如霧」。《溫病條辨》中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治療原則,也是以此為其主要的理論依據。

(2)中焦。中焦的部位,是指膈以下,臍以上的上腹部。但在《靈樞·營衛生會》中是指整個胃,即是從胃的上口(賁門)至胃的下口(幽門)。對於中焦的生理功能特點,實際上包括脾和胃的整個運化功能,故說中焦是「泌糟粕,蒸津液」,升降之樞,氣血生化之源。《靈樞·營衛生會》概括為「中焦如漚」和《溫病條辨》提出的「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治療原則,都是以中焦是「升降之樞」為其主要的理論依據。中焦所屬的臓腑,從解剖部位來說,包括脾、胃、肝、膽,在《黃帝內經》中雖未具體指明,但在《黃帝內經》的脈法和晉代王叔和的《脈經》中,均以肝應左關,而屬於中焦。至後世溫病學說以「三焦」作為辨證綱領後,將外感熱病後期出現的一系列肝的病證, 列入「下焦」的範圍後,現在臨床辨證中,仍多從之。

(3)下焦。下焦的部位,一般也根據《靈樞·營衛生會》之說,將胃以下的部位和臓器,如小腸、火腸、腎和膀胱等,均屬於下焦。下焦的生理功能特點,在《黃帝內經》中說它是排泄糟粕和尿液,如《靈樞.營衛生會》概括為「下焦如瀆」,但後世對藏象學說有了發展,將肝腎精血、命門原氣等都歸屬於下焦,因而擴大下焦的生理功能特點。《溫病條辨》提出「治下焦如權,非重不沉」,實際上也包涵著這一個概念在內。

推薦閱讀:

一段對話,不知道對你有什麼啟發。
腦梗塞引起頭疼怎麼辦?
義大利醫生要在中國做首例「人類換頭術」,科學進步還是有悖倫理?大家怎麼看?
謝娜肚子那麼大是雙胞胎嗎?
人的一生,心跳只有8億次嗎?

TAG:醫學 | 道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