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泰坦尼克號之中國乘客

現任「船長」中國人鮑道平

2017年6月15日晚7點,廣東省博物館舉行了隆重的「泰坦尼克精品展」的開幕式,當剪綵儀式正式開始的時刻,在場嘉賓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一個人的身上,他就是站在主席台上向大家致歡迎辭的泰坦尼克號第五任「船長」鮑道平先生,因為人們驚訝地發現,這位船長競然是一個中國人。人們一邊被他熱情洋溢的講話所打動,一邊更難以掩飾這份驚喜所帶來的激動心情。

泰坦尼克號的備忘錄上,歷屆「船長」的名字,是按照他們擔任的年代及時間的先後順序依次排列,「船長」的稱號就是「董事長」的代名詞。

2015年10月29日,泰坦尼克號的日曆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在「船長」的任命證書上,赫然地寫上了一個中國人的儒雅名字:鮑道平。由此,泰坦尼克號的第五任「船長」光榮地誕生了。從這一天開始,西方的泰坦尼克號與東方的中國有了喜結良緣的機會。

鮑道平先生,祖籍中國上海,他在第二故鄉河南,度過了自己的青年時代。也許是泰坦尼克號與中國的緣分未了!歷史就是如此巧合地安排了一位出生於中國、成長於中國的華裔「船長」登上了泰坦尼克號的指揮台,讓他將這艘巨輪駛向了中國彼岸;中國就是如此幸運地迎來了一個中美文化交流的新紀元!也讓廣東省展覽館迎來了「泰坦尼克精品展」2017年中最火的一次展覽。

每當聊起泰坦尼克號時,鮑道平先生的一番話總能引起人們的感慨和認同。他說:「泰坦尼克號原本從英國南安普頓到美國紐約的距離,成為歷史航線上永久的逗號; 也成為世人心目中永遠的驚嘆號!」而最能打動這位「船長」的是泰坦尼克號的精神。他感嘆泰坦尼克號上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物品,都是一個故事的縮影。泰坦尼克號雖然沉沒一百多年了,但是它的精神「永不沉沒」!它的故事魅力永遠存在!他說:「這些感人的故事也啟示我們,一個人要有心繫社會的高尚品格; 一個國家要有有錢也不能霸道的國格」。

這位年富力強的「船長」臉上,永遠洋溢著自信的微笑!他設定的目標是要在中美之間建立起長期的文化包容和互信互敬的友好往來!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是他的夙願!而今天的中國,正昂首挺胸地行進在「一帶一路」的方向上,賓士的列車和飄揚的絲綢以及泰坦尼克號的身影,共同凝固成了一個和諧的畫面,和平是動力,合作是希望。就在這條道路的前方,泰坦尼克號的第五任「船長」不負歷史使命,讓揚帆起航的泰坦尼克號意氣風發地從西方駛向了東方,開創了讓中美兩國之間的「文物活起來」的成功模式。

2017年6月15日,這位「船長」已經開啟了「泰坦尼克精品展」直通中國的航線,中國觀眾對泰坦尼克號的電影和影片中的愛情主題歌曲記憶猶新,中國觀眾也最懷舊。繼往開來,跟隨著「泰坦尼克精品展」訪問中國的腳步,我們相信:這艘中國人心目中的精神巨輪,必將再次成為讓中國人重溫感動的溫暖港灣。

據考證泰坦尼克號上有中國人

在泰坦尼克號展覽大廳的紀念牆上,遇難者的名單中,有兩位中國人的名字:Len Lam、Lee Ling;倖存者的名單中,也記錄著六位中國人的姓名,他們是:Fang Lang、Ali Lam、Chang Chip、Choong Foo、Ling Hee、Lee Bing.有關這8位中國人的英文名字拚寫得是否正確,一百多年來,國外媒體一直存有爭議。在美國國家檔案館保存的第一手資料中的存檔登記表裡,僅有其中若干人的中文繁體字簽名,諸如:鍾捷、李炳、炳新......卻查詢不到其他幾個中國人的中文簽名。時至今日,我們在保留美國國家檔案館原始資料所記錄的3個中國人的中文名字的前提下,又根據廣東話中約定俗成的方言俚語名正言順地翻譯出了其他五位中國人的中文名字。現在歸納起來,這8位中國人的中文名字分別是:林嶺(Len Lam)、李嶺(Lee Ling)、(這兩位是被「海難」奪去了生命的中國人)方郎(Fang Lang)、林阿里(Ali Lam)、鍾捷(Chang Chip)、鍾富(Choong Chip)、炳新(Ling Hee)、李炳(Lee Bing)。(這6位是在「海難」中倖存下來的中國人)他們在「海難」中的命運,牽動了中國人的情感神經;他們在「海難」中的故事,也引起了中國人的關注。

他們不是有備而來的度假遊客,而是為了應聘一份新的工作而決定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海上旅行!他們成為泰坦尼克號乘客的原因是準備去紐約改乘Annetta號輪船繼續前往古巴,到達唐納德船運公司當鍋爐工。而當時由於面臨英國煤炭工人罷工,泰坦尼克號為了保證它的首航成功,又將煤炭搜購而空,致使港口上的其他外國輪船因缺少煤炭能源動力而幾乎全部拋錨不能航行,所以,這8名中國人搭乘泰坦尼克號是唯一的選擇,

唐納德公司預先為他們墊付了:59英鎊9先令11便士的集體船票款,船票的號碼是:1601,船艙等級是三等艙。按照購票規定,唐納德公司也將這八名中國人的合法身份證件和相關個人信息一起申報給美國移民局備案,這八名中國人,年齡最小的24歲,年齡最大的37歲,除LeeBing已婚外,其餘人都未婚。其中,Ali Lam和Len Lam是中國籍的廣東人,其他6位是持有英國護照的香港人.根據美國當時實行的排華法案,中國人不允許進入美國境內。即便這些中國人在紐約港口不上岸就直接換乘到另外一家外國公司的輪船上,也仍然需要接受美國移民局官員的審批後,才能予以放行。中國人遭受歧視的這一不公平待遇的歷史事實,也正好駁斥了當時的媒體誣稱這八名中國人是偷渡客的不實之詞!

卡梅隆拍攝的《泰坦尼克號》電影中的一個片斷,也許正是這八名中國人在泰坦尼克號上尋找自己艙位時的真實縮影,鏡頭中記錄了一個留著長長的辨子的中國男子,一邊看著艙艙中的英語標誌,一邊不停地對照著手中的字典,這個細節再現了這個中國人要藉助字典的翻譯,才能明白英語的意思。

當時西方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也體現在泰坦尼克號的船艙級別上。這8名中國人與三等艙中的其他乘客們在船上受到的另一個限制是:他們只能呆在三等艙中,不允許他們與一等艙和二等艙上的乘客們來往。他們不可以在船尾甲板自由出入,也不能去上層甲板觀光。三等艙的乘客大部分都是來自歐洲各地的移民,他們準備去到美國開闢新生活。

泰坦尼克號三等艙的居住條件還是比較舒適的,有寬敞的公共休息室和公共吸煙室,有二個公共的澡盆,分為男用和女用。睡覺的房間配有彈簧床墊、枕頭毯子,房間里也配備了洗漱池、小衣櫃和床頭取暖器等。三等艙歺廳的食物雖然簡單,但品種豐富,有燕麥片,牛奶,麵包,熏鯡魚,牛排,水果,這對八名中國人來說,也算是一種生活享受了!他們一定不會想到,在他們剛剛開始放鬆心情娛樂休息的時候,一場海難將這一切無情地結束了。

六名中國人倖存

歷史記住了那個時刻:1912年4月15日凌晨2:20分,泰坦尼克號郵輪沉沒在北大西洋距海平面3800米以下的海底。船上2228位乘客中,1523人遇難,只有705人倖存。

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上,沒有裝載足夠的救生艇,一是根據當時的法規,不管船上的實際乘客有多少,只要裝載16艘救生艇就達到了救急要求;二是在救生艇的配備數量上,船主們為獲得更多的利潤,也認為寧少勿多,因為放置救生艇,會佔用一等艙和二等艙甲板上的區域;三是購買和維護救生艇的費用,都需要一筆很大的支出;四是也有人擔心,在船上配備更多的救生艇會影響船主體的穩定性,反而成為船的安全隱患。但在突如其來的「海難」面前,救生艇的數量的短缺,促使這場悲劇愈演愈烈!面對災難,船上的高級官員們力不從心,回天無力。混亂中,他們也沒有及時安排疏散在三等艙中的乘客,致使他們在甲板下面滯留很久後,才能撤離到甲板上。

當時,泰坦尼克號上一共有20艘救生艇,每隻救生艇一般可容納65至70人;這20艘救生艇,本來可以承載1178人,結果一共只容納了651人。

在面對「海難」的時候8名「船員」出身的中國人,可能要比起船上的其他乘客有應付的經驗。也可能因為存在著語言交流上的困難而不能理解和執行船上的緊急規定而獨立地採取了自救措施。

當洶湧的海水衝進船艙,船身開始傾覆時,名為Choog Foo 的中國人爬上了13號救生艇,據史料記載,當時負責此艇的指揮官因為怕誤傷船上的35名婦女而沒有開槍阻止他。因為執行船長「優先婦女和兒童」登艇的命令時,指揮官是有權利對違規者開槍警告的。其餘幾個人:Lee Bing、Ali Lam、Chang Chip、Len Lam、Ling Hee和Lee Ling也分別爬上了不同的救生艇。也許他們比較了解救生艇的內部構造,他們都在救生艇的底層尋找到了他們認為求生的最佳位置。但選擇藏在救生艇的板條之下的Len lam和 Lee Ling卻難逃一死。究其死亡原因,一種認為是被坐在救生艇上面的乘客體重過重,而將這二個中國人活活壓死在底層的板條下。但事實上,他們可能死於體溫過低。

在經歷「海難」時,Fang Lang 是趴在一塊木板上,被14號救生艇的指揮官羅威救上來的最後一位乘客。當時的他巳經四肢凍僵,奄奄一息。經過救生艇上幾位乘客的急救按摩,他幾乎在5分鐘之內就恢復了體力,表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當他發現身邊划槳的一位船員因過度疲勞而體力不支快要暈倒時,他接過船槳,用力划起船來。指揮官羅威稱讚他:「看起來像個英雄」!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很快贏得了救生艇上所有乘客的尊重!

1912年4月15日凌晨2點40分,趕來救援的Carpathia號,將泰坦尼克號上的705名倖存者送至紐約。在紐約港,泰坦尼克號上的一等艙和二等艙的乘客,都辦理了入境美國的手續而獲准下船。而三等艙的乘客則繼續乘坐Carpathia號到了埃利斯島。在那裡,所有乘客都被允許下船了,只有這六名中國人受到當時美國排華法案的限制而不準進入美國,他們在Carpathia號船上,接受了美國移民局的督察和盤問後,第二天就被直接帶到Annetta號船上,隨船駛向古巴,繼續為唐納德郵輪公司打工。

「海難」之後,倖存的6名中國人,除Fang Lang 外,他們擅自登上救生艇的求生行為都遭到了媒體的質疑,成為當時西方輿論譴責的對象。美國媒體以極其震驚與不可思議的口氣對這幾名逃生的中國人進行了報道。當年的中國上海申報也發表言論:批評了這幾名中國人擅自登上救生艇的求生行為。

1912年4月17日,美國對華協會特別理事亨利.福特試圖為泰坦尼克號上的這些中國人的行為做出辨解,他致辭《紐約時報》:「在中國,救人順序是以男人為先,兒童次之,婦女最後。這是因為男人在中國的地位很高,孩子失去親人,可以找人領養,女人沒了丈夫則註定潦倒一生」。他想依此解釋來為中國人的這種自救行為找到一個借口,以平息當時輿論界的不滿情緒,他試圖用舊中國「男尊女卑」的思想來說服西方人對東方人的這種求生動機予以諒解,並按照東西方道德理念上的差異區別看待。

其實,應該指出的是,這8名中國人可能根本就聽不懂船長用英語發出的「讓女人和孩子先上船」的命令的意思;他們也許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擅自上艇並躲在艙底的行為是違規的,又因為他們長年工作在船上,了解救生艇的構造,他們就急中生智地潛入救生艇的底層躲避,以為這是沒有佔用救生艇上乘客的正常座位的合法行為。以為他們並沒有妨礙其他乘客的求生撤離,而只是為挽救自己的生命而所下的一次賭注!

我們從史料記錄上也能找到4點來說明他們可能真不懂英語。其一,海難時,在14號救生艇上獲救的中國人Fang Lang,他蘇醒時只會講廣東話。當他發現周圍乘客根本聽不懂他的廣東話時,又以伸展手臂的姿勢讓大家明白他身體恢復知覺了;其二,倖存的乘客後來都要經過美國移民局的逐個審查詢問。美國移民局是通過翻譯的協助來詢問最後倖存的這六名中國人的;其三:救生艇上的其他倖存者曾經說過:「他們(指這些中國人)好像不懂英文」的證詞;其四:卡梅隆拍攝的《泰坦尼克號》的電影中,也真實地再現了一個頭梳長辨子的中國男人藉助字典查找船艙位時的無奈神情。

綜上所述:這8名中國人身在異國他鄉,舉目無親又語言不通,只是因為生活所迫才結伴而行,陰差陽錯地登上了泰坦尼克號;經歷「海難」後的六名倖存者又急急忙忙地踏上了前往古巴的謀生之路,從此杳無音訊!由於當初他們沒有獲得在美國上岸接受採訪的權利與機會,也由於沒有有心的記者繼續跟蹤著他們的腳步,去面對面地當場證實他們是否具備英語的聽說寫能力,就使圍繞著這個話題的疑惑,始終找不到人證言證的答案。

在經歷著「海難」的同時,他們是否也在經歷著語言上的「困難」?如何揭開這個迷底?成為了一個歷史的遺憾!

鏈接:第一批抵美中國人去向成迷

1785年8月9日,來自中國廣州港的商船「帕拉斯號」抵達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港,船上有3名中國船員阿成、阿全、阿官(均音譯),以及其他31名印度和東南亞船員,當地媒體報道了這艘轟動美國東部的商船,留下了中國人抵達美國的最早文字記載。

帕拉斯號到達巴爾的摩港後,船員被船長奧多奈爾棄於船上,陷入困境。一位往來於中美之間的費城商人霍林斯沃斯很同情這些船員,把他們帶到費城,幫助他們在費城生活了一年,並請求國會給予船員資助,送他們回國。後來,奧多奈爾船長心生悔意,答應將這些船員送回亞洲,船員們又回到了巴爾的摩。

由於至今仍未發現船員上船回國的文字記載,這些船員的命運到底如何,是回到了故土,還是繼續留在美國?第一批抵達美國的中國人的下落,從此成為一樁懸案。

作者李瑛

唯一的全國性行業組織展示拍賣風采的窗口拍賣師與企業的舞台有趣、鮮活的拍賣資訊


推薦閱讀:

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中國潮
看刀魚、鰣魚、河豚的花式吃法,靖江不愧為「中國江鮮之鄉」
只有這幾個漢臣敢於抗慈禧太后的旨,最終拯救了整個中國
美報:中國人被電視相親征服了
中國法定的珍郵

TAG:中國 | 乘客 | 泰坦尼克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