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全球只需要五朵雲?華為的雄心壯志能否實現

全球只需要5朵雲?

這是上周華為全聯接大會上的梗兒

華為輪值CEO郭平先生,在主題演講中重新演繹了IBM創始人托馬斯·沃森的5台電腦言論。

那今天我們就較個真兒,來探討下:如果華為想要成為5朵雲之一,需要把誰拉下馬?

上圖是Gartner在今年6月份出品的公有雲IaaS魔力象限,有趣的是,分布在領導者和遠見者象限的公司,總共有6家:AWS、Azure、Google、阿里雲、IBM、Oracle。

華為雲,目前還沒有進入象限。要想進前五,就得和這6位前輩過招!

對手①:AWS

先回顧一組關於AWS的數字吧:

2016年AWS營收是122億美元,運營利潤31億美元;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Q2,AWS單季度營收達到41億美元(Q1的數值是36.6億),同比增長42%,照此估計,2017全年,AWS營收將達到180億美元左右。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中國雲計算市場2020年的總量(根據德意志銀行的預測,2017年,中國雲計算市場容量為31億$,2020年達到154億$)。

光環新網的財報推算,AWS中國上半年的營收應該在6.5億人民幣水準,樂觀估計下,全年兩億美金,大概佔中國當前市場容量6%。

當今雲計算的主戰場有三個,北美、歐洲和亞太(主要是中國),北美毫無疑問是AWS的菜,而華為在歐洲野心不小,幾大運營商合作夥伴都盤據在歐洲,中國市場則代表了雲計算的未來。

把老大拉下馬沒機會,但向老大學習,與老大競爭,爭取在EMEA與老大死磕,在亞太區把老大幹掉,對華為來講,算是一個可預期的目標。

對手②:Azure

微軟很鬼,把Azure的營收數據藏得很嚴實,比如在2016財報中,微軟給了一個打包好的收入總額:商業雲服務營收達121億美元,其中智能雲板塊的營收為67.1億、Office365飆升xxx、Azure營收翻倍云云,但唯獨不披露Azure的具體營收數字。

按照常理,我們可以臆測,Azure的營收水平還沒好到值得嘚瑟的地步,所以微軟匿了。但摩根大通的分析師預測,2016年Azure的營收大概是26億美元,約為AWS的1/5。

微軟與華為,是很微妙的競合關係,在HC大會期間,雙方剛剛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微軟企業應用將登陸華為雲。所以,我們可以理解,在IaaS+PaaS層面,華為雲與Azure存在一定競爭,但在上層雲應用,雙方是合作夥伴。

對手③:Google Cloud

谷歌的雲,一直很神秘,但有一點特別明確,中國不是它的目標市場。

與微軟類似,Google及其母公司Alphabet在財報中從未單獨披露雲服務的收入狀況,雖然德意志銀行在去年的一份報告中評論說阿里雲的營收已經超越Google,但這個結論我表示懷疑。德銀似乎對中國雲計算市場有些偏愛,很多數字的預估都不太令人信服。但可以推斷:Google的雲業務營收,與阿里雲相差不會太大。

從去年9月開始,谷歌將Goolge for work和Google Cloud Platform合併,統一叫做Google Cloud了。但前者更偏應用系統,我們能拿來與華為雲比較的,還是GCP。

我對谷歌雲了解不多,但從計算實例上,感覺GCP更推崇容器和FaaS,更適合Cloud Native架構的互聯網應用,以及為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提供運行環境。而傳統企業上雲服務,似乎並不是谷歌的目標市場,這也與Google的互聯網基因有關吧。

所以,即便業界對Google很看好,但從某種意義上講,Google的雲只是一個華為可以在技術上學習、在競爭上忽略的對手。

對手④:IBM Cloud

IBM可以算是華為的老師,不知道在剛剛過去的教師節,華為有沒有向這位老師致敬。

但是說到雲戰略轉型,這位老師可謂是一波三折,從Smart Cloud、SCE、CMS,到SoftLayer、Bluemix……,18摸的雲品牌可謂18變。

上圖是去年年底繪製的,但變化太快,現在IBM已經不再談Bluemix了,而是統一到了IBM Cloud,而在品宣和推廣上,IBM弱化了雲計算本身,重點談認知計算和watson。

我只能說,IBM是一家特別注重「逼格」的公司,在大家都在大談雲計算的時候,IBM拒絕隨大流,那種「泯然眾人矣」的事兒,106歲的老司機不能幹,老司機要做的是引領潮流。所以,「我摸」提出了一個艱澀隱晦的辭彙——認知計算,逼格夠了,但是佈道卻要花費不少力氣。

但積極的一面是,IBM不遺餘力的大談認知計算似乎效果不錯,從Gartner魔力象限的軌跡上看,IBM經歷了一個大迴環,重新進入了遠見者象限。而就我個人的理解,IBM的雲戰略,能夠較好的迎合當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熱潮,而IBM多年積累的優勢、對企業信息化架構的理解,正好能夠派上用場。

IBM與華為,亦師亦友亦對手,但在IaaS公有雲層面,雙方未來交戰機會不多,而IBM似乎也志不在此。只是,IBM會在認知計算這條道上跑到黑嗎?

對手⑤:Oracle Cloud

與IBM恰恰相反,甲骨文則是一家很「世俗」的公司,不扯什麼逼格和理念,也不大談引領趨勢。看到雲計算的風口來了,就扛著大旗衝進去,傾公司之力,轉型!順應潮流,只需要告訴世人,甲骨文的雲最NB!剩下的就是該上的產品上,該砍的產品砍,該裁的員裁,該招的人招。

所以我們看到,在所有傳統IT大公司裡面,甲骨文轉雲最堅決,口號喊得最響量,落地也很徹底。而甲骨文雲最大的特點,是特別私有化部署架構和雲端部署架構的一致性,強調上雲下雲自由,強調Cloud@Customer,強調一鍵遷移……。甲骨文看重雲上的部分,但更看重雲下的部分,所以互聯網系倡導的「Cloud Native」,它並不感冒。

我注意到,甲骨文是本屆華為HC大會的黃金贊助商之一,短期內雙方應該還是不錯的合作夥伴關係,而甲骨文在中國的公有雲業務,也還遲遲沒有落地。

對手⑥:Alibaba Cloud

阿里雲應該算是華為雲最直接的競爭對手了,我們先看一下這幾年來阿里雲的收入增長趨勢:

2016年度(自然年),阿里雲營收總額為55.63億元人民幣,而2017年上半年達到了45.94億,按照增長趨勢,2017自然年應該會突破100億元。

阿里雲目前宣稱付費用戶超過100萬,客戶涵蓋了①長尾中小客戶、②互聯網流量型客戶、③政企類客戶、④傳統企業客戶。對於華為雲來講,後兩類客戶,將是未來爭奪的主戰場。

根據IDC統計的2016年中國雲計算IaaS市場份額數據,華為雖然並未進入前七,但華為「助力」的中國電信,卻排名第二,僅次於阿里雲。

而華為雲的戰略,正是打造「多雲聯盟」,依靠諸侯的合力,殺入前五。如此一來,國內華為雲+天翼雲3.0,將與阿里雲形成正面對抗。而在全球範圍內,華為雲也與德電、法電等組成多國部隊,既與國外雲商產生競爭,也對國內阿里雲、騰訊雲的出海計劃形成挑戰。

所以,無論國內市場還是全球市場,阿里雲都會成為華為雲(聯盟)的對手之一,但短期內,生存空間被擠壓的,還是中小雲服務商。當然,我們最希望看到的是:兩家基因完全不同的中國公司,一家來自互聯網陣營,一家來自傳統ICT陣營,他們殊途同歸,共同把市場做大,推進中國公有雲走向成熟。

此前,阿里雲在國內缺乏強勁對手,現在華為雲來了,國內雙雄在一波「比、學、趕、幫、超」之後,齊頭並進、相愛相殺,攜手成為未來全球5朵雲之二。

Huawei Cloud

分析了半天對手,最後談談華為本身:要當全球前5,華為靠什麼?

華為輪值CEO郭平在主題演講中,談到了華為雲的幾大優勢,我們來回顧下,看看是否構成核心競爭力。

1、華為的技術基因。華為是真正能把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聯接起來的技術公司,過去三、四十年的歷程,華為已經證明了自己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的技術研發能力,在其涉足的每個領域都成為了佼佼者,而這一次,面對雲、大數據、AI,還有很多難關,等待去攻克。

2、從技術和制度兩個層面去保障雲的安全。上雲的安全是剛需,這一點我們特別能夠理解,我也相信所有雲服務商對安全的願景都是一致的,無論安全防護和法規遵從。華為也多次反覆強調「上不做應用,下不碰數據」。但我認為,這只是做好雲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不過華為針對安全,提了很特別的一點:保障每年研發費用5%用於安全領域,算是比較剛性的指標,讓我們看到了華為立志做好雲上安全的誠意。

3、華為雲的服務能力。在業界很多人的眼裡,雲服務是一項標準的、掛在空中的服務。但在華為看來,雲其實是需要地面服務的。這一點我深表認同,尤其大型政企客戶,如果沒有強大的地面火力支撐,只靠理想化的線上轟炸式交付,幾乎不可能成功。當然,從我的理解,不僅限於服務能力,營銷體系、渠道體系,在上雲、建雲的過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地面部隊。在這方面,華為雲比起互聯網公司、OTT公司的雲,擁有先天優勢。

4、開放、分享的平台能力。在當今業內,我們找不到第二家像華為這樣的公司,從CT到IT再到DT,雲、管、端全打通。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基礎,華為才致力打造平台+生態的模式,去連接更多的合作夥伴,面向不同的垂直市場,用開發和分享的理念,讓大家在華為雲上共榮共生。

5、運營商共建雲的聯盟。與當下所有主流的雲服務商的玩法不同,華為希望構建的是雲的聯盟,而不是華為雲only,這是我認為的殺手鐧之一。在國內有華為公有雲,有天翼雲3.0,在海外,有與德電OTC、法國電信FE和西班牙電信TOC,海外的三家運營商,基本可以覆蓋德語系、法語系、西班牙/葡萄牙語系國家(世界上講法語的有40多個國家,講西班牙語的有30多個國家),這種布局可謂妙筆,所以,華為的終極目標,是希望這個雲聯盟成為全球前五。

6、承諾長期投入公有雲。以上雖然重要,但都不是核心要素,最後這一點是重中之重。公有雲不是一蹴而就的,AWS到現在堅持了11年,阿里雲8年,騰訊雲也號稱有7年。所以,這一次,華為終於把公有雲提升到戰略地位,成立了CloudBu,與三大BG並行,從這一點上,能夠看到華為已經做好了長期投入的準備。

之前,有人說,華為雲的目標是三年幹掉阿里雲,成為國內老大,我覺得這個目標有點急,但三年時間應該能夠看到端倪。華為是國內最具國際化視野的ICT公司,我倒希望它的目標可以放得更遠一些,真的成為全球前五!

三年太短,只爭朝夕!


推薦閱讀:

在高通貨膨脹時代如何實現個人財富的保值增值
毛澤東誕辰119年之際 主席24預言全實現
如果你要做一件事,請不要炫耀,也不要宣揚,只管安安靜靜的去做。因為那是你自己的事,別人不知道你的情況,也不可能幫你實現夢想。千萬不要因為虛榮心而炫耀。其實最好的狀態,是堅持自己的夢想,聽聽前輩的建議,
蔡昉:如何實現L型長期中高速增長?
人類真的能實現逆齡嗎?

TAG:華為 | 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