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動態經絡圖,芳香療法必懂

手太陰肺經   1.經脈循行:起於中焦(胃),向下聯絡大腸,再上行穿過橫膈膜,入屬於肺臟;從肺系(指肺與喉嚨相聯繫的脈絡)橫出腋下,沿上臂內側行於手少陰和手厥陰之前,下行到肘窩中,沿著前臂掌面橈側入寸口(橈動脈搏處),過魚際,沿魚際的邊緣,出拇指的橈側端。   腕後支脈:從列缺穴處分出,一直走向食指橈側端,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 2.主治概要:本經主治胸、肺、喉部疾患及經脈循行部位的病變。 3.常用腧穴:   中府 雲門 天府 俠白 尺澤 孔最 列缺 經渠 太淵 魚際 少商

手陽明大腸經 1.經脈循行:起於食指橈側端(商陽),沿食指橈側,通過第1、2掌骨之間,向上進入拇長伸肌健與拇短伸肌健之間的凹陷中,沿前臂背面橈側緣,至肘部外側,再沿上臂外側上行至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緣,向上會於督脈大椎穴,然後進入缺盆,聯絡肺臟,通過橫膈,屬於大腸。   缺盆部支脈:上走頸部(扶突),經過面頰,進入下齒齦,迴繞口唇,交叉於水溝,左脈向右,右脈向左,分布在鼻旁(迎香),與足陽明胃經相接。   2.主治概要:本經主治頭面、五官疾患和經脈循行部位的病變。   3.常用腧穴:   商陽 二間 三間 合谷 陽溪 偏歷 溫溜 下廉 上廉 手三里 曲池 肘髎 手五里 臂臑 肩髃 巨骨 天鼎 扶突 禾髎 迎香

足陽明胃經 1.經脈循行:起於鼻翼兩側(迎香),上行到鼻根部,與旁側足太陽經交會,向下沿著鼻的外側(承泣),入上齒齦,回出環繞口唇,向下交會於頦唇溝內承漿穴(任脈)處,再向後沿著口腮後下方,出於下頜大迎處,沿著下頜角頰車,上行耳前,經過上關(足少陽經),沿髮際至額(頭維),與督脈會於神庭。   面部支脈:從大迎前下走人迎,沿著喉嚨,會大椎,入缺盆,向下通過橫膈,屬胃,絡於脾臟。   缺盆部直行之脈:經乳頭,向下挾臍旁,入小腹兩側氣沖。   胃下口部支脈:沿首腹里向下到氣沖處與前脈會合,再由此向下至髀關,直抵伏兔部,下至膝臏,沿著脛骨前嵴外側,下經足背,進入足第2趾外側端(厲兌)。   經部支脈:從膝下3寸(足三里)處分出,進入足中趾外側。   足背部支脈:從足背上(沖陽)分出,進入足大趾內側端(隱白),與足太陰脾經相接。   2.主治概要:本經主治胃腸病、神志病和頭、面、眼、鼻、口、齒疾患,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病變。   3.常用腧穴:   承泣 四白 巨髎 地倉 大迎 頰車 下關 頭維 人迎 水突 氣舍 缺盆 氣戶 庫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滿 梁門 關門 太乙 滑肉門 天樞 外陵 大巨 水道 歸來 氣沖 髀關 伏兔 陰市 梁丘 犢鼻 足三里 上巨虛 條口 下巨虛 豐隆 解溪 沖陽 陷谷 內庭 厲兌

足太陰脾經 1.經脈循行:起於足大趾末端(隱白),沿著大趾內側赤白肉際,過大趾本節後半圓骨,上行至內踝前,再上腿肚,沿脛骨後交出足厥陰經之前,經膝、股部內側前緣入腹,屬脾,絡胃,過橫膈上行,挾食管兩旁,連繫舌根,分散於舌下。   胃部的支脈:向上再通過橫膈,流注於心中,與手少陰心經相接。   2.主治概要:本經主治胃脘痛、腹脹、嘔吐噯氣、便溏、黃疸。身體沉重無力、舌根強痛、膝股部內側腫脹、厥冷等病證。   3.常用腧穴:   隱白 大都 太白 公孫 商丘 三陰交 漏谷 地機 陰陵泉 血海 箕門 沖門 府舍 腹結 大橫 腹哀 食竇 天溪 胸鄉 周榮 大包

手少陰心經   1.經脈循行:起於心中,出屬於「心系」(心與其他臟器相連繫的部位),過橫膈,下絡小腸。   「心系」向上之脈:挾著食道上行,繫於目(指眼球與腦相聯繫的脈絡)。   「心系」直行之脈:上行於肺部,橫出於腋窩(極泉),沿上臂內側後緣、肱二頭肌內側溝,至肘窩內側,沿前臂內側後緣、尺側腕屈肌腱之側,到掌後豌豆骨部,入掌,經小指橈側至末端(少沖),與手太陽小腸經相接。   2.主治概要:本經主要治療心、胸、神志病證及本經循行部位的病變。   3.常用腧穴:   極泉 青靈 少海 靈道 通里 陰郄 神門 少府 少沖

手太陽小腸經   1.經脈循行:起於手小指尺側端(少澤),沿手背尺側至腕部,出於尺骨莖突,直上前臂外側尺骨後緣,經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循上臂外側後緣出肩關節,繞行肩胛部,交會於大椎穴(督脈),入缺盆絡於心臟,沿食管過橫膈,過胃屬小腸。   缺盆部支脈:沿頸部上面頰,至目外眥,轉入耳中(聽宮)。   頰部支脈:上行目眶下,抵於鼻旁,至目內眥(睛明),與足太陽膀胱經相接。   2.主治概要:本經主治頭項、五官病證、熱病、神志疾患及本經部位的病變。   3.常用腧穴:   少澤 前谷 後溪 腕骨 陽谷 養老 支正 小海 肩貞 臑俞 天宗 秉風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顴髎 聽宮

足太陽膀胱經   1.經脈循行:起於目內眥,上額交會於巔頂(百會)。   巔頂部支脈:從頭頂到顳顬部。   巔頂部直行的脈:從頭頂入里聯絡於腦,回出分開下行項後,沿肩胛部內側,挾脊柱,到達腰部,從脊旁肌肉進入體腔聯絡腎臟,屬於膀胱;   腰部支脈:向下通過臀部,進入腘窩內;   後項部支脈:通過肩胛骨內緣直下,經過臀部下行,沿大腿後外側與腰部下來的支脈會合於腘瘧窩中。從此向下,出於外踝後, 第五跖骨粗隆,至小趾外側端(至陰),與足少陰經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頭、項、目、背、腰、下肢部病症及神志病,背部第一側線的背俞穴及第二側線相平的腧穴,主治與其相關的臟腑病證和有關的組織器官病症。   3.常用腧穴:   睛明攢竹眉沖曲差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天柱大杼風門肺俞厥陰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小腸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環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會陽承扶殷門浮郄委陽委中附分魄戶膏肓神堂譩譆膈關魂門陽綱意舍胃倉肓門志室胞肓秩邊合陽承筋承山飛揚跗陽崑崙仆參申脈金門京骨束骨足通骨至陰

足少陰腎經 1.經脈循行:起於足小趾下,斜走足心(湧泉),出於舟骨粗隆下,沿內踝後,進入足跟,再向上行於腿肚內側,出於腘窩內側半腱肌腱與半膜肌之間,上經大腿內側後緣,通向脊柱,屬於腎臟,聯絡膀胱,還出於前(中極,屬任脈),沿腹中線旁開0.5寸、胸中線旁開2寸,到達鎖骨下緣(俞府)。   腎臟直行之脈:向上通過肝和橫膈,進入肺中,沿著喉嚨,挾於舌根兩側。   肺部支脈:從肺出來,聯絡心臟,流注胸中,與手厥陰心包經相接。   2.主治概要:本經主要治療婦科、前陰、腎、肺、咽喉病證。如月經不調、陰挺、遺精、小便不利、水腫、便秘、泄瀉,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病變。   3.常用腧穴:   湧泉 然谷 太溪 大鐘 水泉 照海 復溜 交信 築賓 陰谷 橫骨 大赫 氣穴 四滿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關 陰都 腹通谷 幽門 步廊 神封 靈墟 神藏 彧中 俞府

手厥陰心包經 1.經脈循行: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向下通過橫隔,從胸至腹,依次聯絡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脈:沿著胸中,出於脅部,至腋下3寸處(天池),上行抵腋窩中,沿上臂內側正中,行於手太陰和手少陰之間,進入肘窩中,向下行於前臂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進入掌中,沿著中指到指端(中沖)。   掌中支脈:從勞宮分出,沿著無名指尺側到指端,與手少陽三焦經相接。   2.主治概要:本經主要治療心、胸、胃、神志病證。如心痛、心悸、胃痛、嘔吐、胸痛、癲狂、昏迷及經脈循行部位的病變。   3.常用腧穴:   天池 天泉 曲澤 郄門 間使 內關 大陵 勞宮 中沖

手少陽三焦經 1.經脈循行:起於無名指尺側端(關沖),向上出於手背第四、五掌骨之間,沿著腕背,出於前臂伸側尺、橈骨之間,向上通過肘尖,採購員上臂外側三角肌後緣,上達肩部,交出於足少陽經的後面,向前進入缺盆,分布於胸中,聯絡心包,向下通過橫膈,從胸至腹,屬於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脈:從胸上出缺盆,上直項部,沿耳後直上,出於耳上到額角,在屈而下行至面頰,到達目眶下。   耳部支脈: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與前脈交叉於面頰部,到達目外眥,與足少陽膽經相接。   2.主治概要:本經主要治療側頭、耳、目、咽喉、胸脅部病證和熱病。如偏頭痛、脅肋痛、耳鳴、耳聾、目痛、咽喉痛及經脈循行部位的病變。   3.常用腧穴:   關沖 液門 中渚 陽池 外關 支溝 會宗 三陽絡 四瀆 天井 清冷淵 消濼 臑會 肩髎 天髎 天牖 翳風 瘛脈 顱息 角孫 耳門 耳和髎 絲竹空

足少陽膽經   1.經脈循行:起於目外眥(瞳子髎),向上到額角返回下行至耳後,沿頸部向後交會大椎穴再向前入缺盆部入胸過膈,聯絡肝臟,屬膽,沿脅肋部,出於腹股溝,經外陰毛際,橫行入髖關節(環跳)。   耳部支脈: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眥處後向下經頰部會合前脈於缺盆部。下行腋部 側胸部,經季肋和前脈會於髖關節後,再向下沿大腿外側,行於足陽明和足太陰經之間,經腓骨前直下到外踝前,進入足第四趾外側端(足竅明);   足背部支脈:從足臨泣處分出,沿第一、二跖骨之間,至大趾端(大敦)與足厥陰經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側頭、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熱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3.常用腧穴:   瞳子髎聽會上關頷厭懸顱懸厘曲鬢率谷天沖浮白頭竅陰完骨本神陽白頭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肩井淵腋輒筋日月京門帶脈五樞維道居髎環跳風市中瀆膝陽關陽陵泉陽交外丘光明陽輔懸鐘丘墟足臨泣地五會俠溪足竅陰

足厥陰肝經   1.經脈循行:起於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經內踝前向上至內踝上八寸外處交出於足太陰經之後,上行沿股內側,進入陰毛中,繞陰器,上達小腹,挾胃旁,屬肝絡膽,過膈,分布於脅肋,沿喉嚨後面,向上入鼻咽部,連接於「目系」(眼球連繫於腦的部位),上出於前額,與督脈會合於巔頂。   「目系」支脈,下行頰里、環繞唇內。   肝部支脈:從肝分出,過膈,向上流注於肺,與手太陰肺經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肝病、婦科、前陰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3.常用腧穴:   大敦行間太沖中封蠡溝中都膝關曲泉陰包足五里陰廉急脈章門期門

督脈   一、經脈循行   起於小腹內,下出於會陰部,向後行於脊柱的內部,上達項後風府,進入腦內,上行巔頂,沿前額下行鼻柱。   二、主治病候   本經腧穴主治神志病,熱病,腰骶、背、頭項局部病證及相應的內臟疾病。如頸項強痛、角弓反張等證。   三、經穴分布   本經經穴分布在尾骶、腰背、頸項、頭面、鼻口部的正中線上。起於長強,止於齦交。共28穴。

任脈   一、經脈循行   起於小腹內,下出會陰部,向上行於陰毛部,沿著腹內,向上經過關元等穴,到達咽喉部,再上行環繞口唇,經過面部,進入目眶下。   二、主治病侯   本經腧穴主治腹、胸、頸、頭面的局部病證及相應的內臟器官疾病,少數腧穴有強壯作用或可治療神志病。如疝氣、帶下、腹中結塊等證。   三、經穴分布   本經經穴分布在會陰、腹、胸、頸、下頜部的正中線上,起於會陰,止於承漿,共24穴


推薦閱讀:

【 動態圖解】【】【】
動態文字代碼
小動物動態圖
券商:滬港通雙邊額度將動態調控 利得稅是炸彈
動態花開,真美

TAG:動態 | 經絡 | 芳香療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