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設備哪家強htcvive與oculusrift全面對比

VR設備HTC Vive與Oculus Rift到底哪家更強呢?

相信已經有不少關注虛擬現實(VR)的玩家都了解到近期的HTC Vive開放預售的新聞。既然HTC Vive已經正式開啟預售,那麼現在是時候為那些手握PC端VR設備Oculus Rift和HTC Vive(的訂單)的嘗鮮者們以及正在觀望中的VR愛好者來一波科學而嚴謹的對比了:是採用了room-scale技術的HTC Vive比較給力,還是擁有大量蓄勢待發的VR遊戲的Oculus Rift更勝一籌呢?讓我們擺事實,講道理,把兩者的各大特點和參數都列舉出來,幫助大家,尤其是準備入手VR頭顯的玩家們做出符合自己需求和喜好的選擇。

No.1 顯示器解析度

這個應該不應該是你購買這兩款VR頭顯的決定性因素,因為兩者都是相同的1200*1080的裸眼解析度。

相信在數年之後,更先進的VR設備可以讓我們體驗到更逼真的視覺感受。但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我們在HTC Vive和Oculus Rift的畫面流暢度上已經可以享受足夠多的沉浸感。

No.2 視場角(FOV)

我們並不知道Oculus Rift CV1的視角度,但是Oculus的CEO Brendan Iribe在去年6月就告訴我們:「(Oculus Rift的)視角不會小於你之前所見的任何一款產品。」從目前兩款產品的規格參數上來看,視場角FOV都是110度,所以此項對比無差別。

No.3 刷新率

兩款頭戴顯示器都是90HZ的刷新率,都能流暢地支持90FPS的幀數。相比低幀數的VR設備,穩定的高幀數可以增加使用者的「存在感」(讓使用者感覺自己置身在另外一個地方)。

這項參數很可能會在下一代產品得到很大的提升,更高的刷新率意味著VR技術將會讓人越來越難以區分虛擬與現實。

No.4 屏幕類型

目前OLED屏已經成為高端VR產品的標配,HTC Vive和Oculus Rift配置的都是2160*1200解析度的OLED屏幕(1200*1080每眼)。

No.5 大小

雖然兩者的製造商都沒有給出頭顯的外形尺寸,但是Vive的造型顯然要比Rift大一些。

No.6 重量

重量同上:沒有來自官方的規格參數。但是我們憑經驗來判斷,Rift感覺會更輕一些。

No.7 材質

Rift有一個經過拋光的表面和布料覆蓋頭套。而且Vive的材質絕大部分是塑料。

No.8 顏色

不同於多數市面上的旗艦型智能手機各種五顏六色的機型,Vive和Rift無一例外只有黑色的外觀,沒有其他可選色機型。要實現可能需要等到下一代的產品甚至更久,也許當製造商們開始籌劃為他們的VR產品外形做區分和個性化定製的時候,這個想法才有可能實現。

No.9 內置耳機

當Vive只包含一對耳塞的時候,Rift已經配置了內置耳機。Vive的耳機雖然可以滿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但是對於最好的VR體驗來說,HTC顯然將需要為Vive接入一對高質量的耳機。

通過對一些VR demo的體驗,我們對Oculus Rift目前的內置耳機的音效表示滿意,但是你一樣可以在Rift上更換自己的耳機。

No.10 內置麥克風

兩款頭顯都有內置麥克風,可以支持社交遊戲或者虛擬世界的社交體驗。

No.11 支持眼鏡

這兩款頭顯都允許使用者佩戴眼鏡。

No.12 焦距調整

不同於移動VR設備——三星Gear VR,這兩款PC端VR頭顯都不允許使用者調整鏡片的焦距。如果你穿戴近視眼鏡,比如眼鏡或者隱形眼鏡,你需要在帶上頭顯(進入虛擬世界)之前進行調整好眼鏡的鏡片焦距。

No.13 瞳孔間距(IPD)調整

Vive和Rift都允許使用者調整鏡片的水平間距,找到最符合自身面部輪廓的鏡片水平間距。

No.14 鏡片間距(對面部)調整

Vive允許使用者向前或者向後滑動鏡片,調整鏡片對面部的距離,對近視玩家來說可以在頭顯內部獲得更大的空間來佩戴眼鏡,對於視力正常的玩家來說也可以通過調近鏡片來獲得更寬廣的視角。

No.15 無線

目前只有移動VR可以完全實現無線傳輸信號,Rift和Vive目前還是要求有線接入設備。所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只能在戴上Rift/Vive的同時,頭部背後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

No.16 空間位置追蹤技術(Room-scale)

這是Vive的殺手鐧。Oculus創始人帕莫爾 勒基(Palmer Luckey)就對Room-scale技術表示大力支持,如果它接入第二或者第三方定位感測器的話,相信Rift最終還是會支持該技術。但是對於現有的VR設備來說,大範圍的,自由漫步的需求並不是那麼強烈。從目前情況來看,除了會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布的體感控制器Oculus Touch外,Oculus似乎並沒有其他更大的技術革新,包括空間位置追蹤技術。

戴上Vive之後,你可以在大約15*15英寸(大概4.5 x 4.5m)的空間內自由移動,享受移動式的VR體驗。

No.17 坐式VR

雖然Rift的VR遊戲把更多的把精力放在坐式的遊戲方式上,不過Vive一樣也支持坐式VR體驗(Vive的體驗多數是站立式的和移動的)。需要注意的是,這兩種VR設備的定位感測器將可以感應到身體傾斜和其他上肢動作,即便坐在椅子上。

No.18 體感追蹤技術

Rift和Vive使用不同的方式來追蹤肢體動作。Vive的"Lighthouse" 跟蹤技術是利用放置在房間中的探測器發射在房間中的高密度激光,來探測佩戴VR設備的玩家的位置和動作變化,並將其同步到虛擬空間當中。而Rift的追蹤技術與Vive相似,利用1~2個連接了電腦的光學感測器來探測頭顯和體感控制器的空間位置變化。

目前的追蹤技術還是基於光學感測,這還是一個需要長期發展才能突破的技術壁壘。未來這項技術發展到極致的時候,也許我們進入虛擬世界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自己虛擬化手掌和手指。但就目前而言,Vive的Room-scale解決方案更加理想。你也許會說這項技術還存在著追蹤誤差等不足,但是Lighthouse有著簡單實用的優勢:你可以將探測器安裝在牆壁插座上,比Rift的感測器插在PC的USB介面上更方便。

Vive追蹤技術唯一比較明顯的缺點你需要將兩個探測器放在房間的兩個對角處,如果不行,你可能需要專門的三腳架來放置他們。而且Rift的追蹤裝置將只需要放置在桌面上或者你房間的某處即可。

No.19 專用體感控制器

兩者都配有專門的體感控制器——Vive手柄和Oculus Touch——兩者長得相當相似,同樣都給使用者的感覺都是在虛擬世界中的一雙手。不過Vive的手柄從第一天起就和VR頭顯一起捆綁銷售,而Oculus Touch至少要到2016年第二季度才能和用戶見面,而且需要單獨購買。

No.20 附贈的遊戲手柄

Vive將支持PC端遊戲手柄(比如Xbox手柄),不過Vive發售的頭顯套裝中並不包含除體感手柄外的其他遊戲手柄。而Rift早期聚焦坐式VR體驗,所以其發售的VR套件中包含一個Xbox One無線手柄。

No.21 內置攝像頭

Vive內配備了一個前置攝像頭,與其獨有的Chaperone伴侶安全保護系統相輔相成。當你在房間中移動,快要碰到牆壁的時候,前置攝像頭會在你的虛擬世界中同步顯示出障礙物圖像,從而起到保護使用者的作用。

也許這個攝像頭裝置最終會讓Vive融入一部分AR(增強現實)的元素,將現實世界中的事物同步到虛擬世界中。這點也許會在下一代產品或者更久之後實現。

No.22 最低(GPU)顯卡要求

這兩款頭顯的最低GPU要求都是一樣的,都是推薦Nvidia GTX 970或AMD R9 290顯卡。雖然這些都是高端顯卡,不過它們的價格相比最貴的顯卡還是要便宜許多,價位都在300美元左右(國內價格大概在2500~2800之間,具體價格請實際購物為準)。

當然,你可以選擇一款更好的顯卡去享受流暢度更高的視覺體驗。但是以上所說的「最低要求」所帶來的VR體驗依然是高品質,不打折的。

No.23 最低(CPU)處理器要求

對於CPU的要求,兩者也是很相似,雖然Oculus的最低CPU配置要求看起來更吝嗇(只顯示英特爾i5-4590而Vive還多包含AMD FX8350)。如果你想確定下電腦的CPU能否跑的動Rift,建議你去Oculus的官方網站下載系統檢測工具去檢測你的電腦。

Oculus系統檢測工具>>

No.24 最低內存

HTC官方表示4G內存足以允許Vive,而Oculus的推薦內存是Vive的兩倍。如果你正在為Vive專門配置一台電腦的話,我們建議玩家配置8G的內存,以防萬一。

No.25 USB介面

Rift要求至少4個USB介面,相較之下Vive只需要1個。需要再次強調的是,這是因為Rift的光學感測器是直接插在PC上,而Vive的探測器也需要插在電源插座上。

還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目前Oculus包含的第二光學感測器實際上是為Oculus Touch準備的,所以在你沒用上Oculus Touch之前你只需要預留3個USB介面即可(2個3.0介面和1個2.0介面或更高的)。

同樣Vive也是如此,所以如果你暫時不用Vive體感手柄(而是用普通的遊戲手柄),你也只需要為Vive準備1個USB 2.0介面或者更高級的即可。

如果電腦的USB介面數量不夠支持Rift,你可以安裝一個PCI Express拓展卡槽,或者就安裝一個供電的USB分流器即可。

No.26 視頻輸出

兩者都需要PC端的視頻輸出介面。HTC給提供HDMI和DisplayPort介面兩種選擇,而Rift只提供HDMI的介面選擇。

No.27 電話同步

目前,我們還沒試過這個功能。這個功能是HTC在Vive臨近預售前才公布的。使用者可以在佩戴Vive的同時通過藍牙接聽來自智能手機的電話,甚至可以回復簡訊。這一項毫無疑問,Vive更優秀。

No.28 軟體要求

兩款頭顯都要求一台運行Windows 7 SP1或者更高級別操作系統的電腦。但它們所指向的平台並不相同:Vive支持Steam VR平台,Rift支持Oculus Home平台。多數的開發者製作的遊戲都兼容這兩個平台上,但是目前少數VR遊戲為Oculus獨佔。

我們將會在即將到來的GDC 2016(第30屆全球遊戲開發者大會)上看到每個平台所展示的遊戲。目前看來,Rift在遊戲方面似乎更勝一籌。不少宣布Oculus獨佔的遊戲其中不乏許多精品,比如太空射擊遊戲《EVE:瓦爾基里》、《Lucky"s Tale》、《搖滾樂團》VR版、Crytek的攀岩遊戲《The Climb》、《無處可逃》、Epic Games的反恐遊戲《Bullet Train》等等。不過,即便如此,HTC Vive的合作方Value最近也宣布有些優秀的遊戲將支持Vive,其中包括末日題材的多人射擊遊戲《Hover Junkers》和秘密潛入類射擊遊戲《Budget Cuts》.

No.29 附贈的遊戲

HTC Vive消費者版本的套件中包含2款遊戲:趣味風格的模擬遊戲《Job Simulator》和建造類遊戲《Fantastic Contraption》以及一款繪畫應用《Tilt Brush》。而Rift則包含2款遊戲:可愛風格的冒險遊戲《Lucky"s Tale》和太空射擊遊戲《EVE:Valkyrie》。

其中唯一的不同便是HTC表示這些捆綁銷售的遊戲是限時免費的。而Rift捆綁銷售的遊戲聽起來更像是永久免費的。當然,具體的消息以官方信息為準。

No.30 繪畫應用

彷彿歷史的重演,就像80和90年代Mac和Windows的對決,這兩個平台都有一個繪畫應用。Google的Tilt Brush支持Vive(Tilt Brush也在Vive捆綁銷售的遊戲名單中,同樣限時免費),而Rift的專屬繪畫應用是Oculus Medium。Oculus Medium將會在Oculus Touch發售後的某個時間上架。

Tilt Brush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繪畫工具。在一個虛擬空間中,你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方式來繪畫或雕刻,比如拉扯,調整尺寸,鑄造模型,甚至走來走去等等。這將會是一個相當奇妙的體驗。

No.31 發貨時間

目前這兩款頭顯都已經可以預定了,Rift的發貨時間相對較早,定在今年3月28日。而Vive的發貨日期略晚,最早4月5日開始發貨。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預訂Rift的玩家已經等待了將近2個月,現在下單訂購的玩家最早要到今年7月份才能收到貨。如果你不想預購又想在7月份之前得到一個Rift的話,你只能寄希望于海淘一個零售版(零售版Rift預計4月份開始在線下店出售)。

No.32 價格

Rift官網售價599美元(不包含運費和稅費),不過,令人遺憾的是Rift的預售國家和地區中並沒有中國,所以國內玩家想要購買Rift只能依靠海淘或者代購了。而且HTC Vive的預售雖然包含中國,官網售價為799美元,Vive售價比Rift貴了200美元左右(不計算關稅和運費),國行售價更是高達6888元。但是Vive包含了一對體感手柄而Rift的手柄將會單獨發售,而且還要等到今年第二季度才會發售。

結論:

1、考慮性價比的,對Oculus獨佔遊戲感興趣的,有代購渠道的玩家建議入手Oculus Rift。

2、想體驗移動式VR體驗的,有購買Steam遊戲習慣的,想在戴著Vive的同時接電話的同學建議入手HTC Vive。

3、無視價格的土豪玩家,建議兩個都入手。

4、索尼大法的忠實信徒請耐心等待PlayStation VR的發布。


推薦閱讀:

潘長江、馮小剛和張藝謀的女兒大對比,網友:同是80後差別真大!
多圖對比:頭孢有四代 代代皆不同
劉曉慶殷桃李湘 史上最全武則天扮相經典對比
《GATE奇幻自衛隊》和《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哪一個比較好看?
四弦七線趨勢為王共振理論:20151012資金共振和王子三線的價值對比

TAG:對比 | 面對 | 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