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兒童心理,提升照護效果

心理護理是指我們護理工作者根據心理學的理論採取的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的過程。所以,要做好兒科患兒的心理護理就必須了解患病兒童的心裡特徵,因為小孩從小就是在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呵護下生活,患病兒童住院會產生以下心裡反應:

1.分離性焦慮:病童離開父母住進醫院治病過程中通常都表現為焦慮不安,他(她)往往會誤認為自己被父母拋棄、被懲罰,加上如打針、吃藥等治療措施造成的痛苦產生對穿著白色工作服的醫護人產生恐懼和惶惑不安。

2.反抗:由於抗拒住院治療,會找機會(乘人不備)逃跑。

3.抑鬱自卑:產生抑鬱自卑的病童多數是由於久病不愈,感覺病情嚴重而產生。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患病兒童的特點,有不同的護理要點:

1)對於出生半年左右的患病嬰兒住院期間心理反應小,需要母親愛撫,也需要護士的摟抱,逗笑撫摸;

2)對於4歲以下患病兒童要避免責備、呵斥,而要通過護理人員和其多溝通,如通過與病童講講故事,玩玩遊戲,看看圖畫等培養感情,幫助病童克服對住院治療的恐懼感;

3) 對於學齡期的病童,為避免由於住院時間長,擔心功課作業考試造成的焦慮和痛苦,要善於觀察,掌握病童的心理和想法,除耐心地護理去克服他們的不良情緒外,還要和學校、父母溝通,組織他們學習,輔導作業和實習功課;

4) 對於致殘病童往往有更嚴重的抑鬱和自卑,就更應該加倍關懷愛護,從而使病童積極配合治療。

另外,護理人員還要針對患病兒童的病情變化,情緒的變化,眼神的變化,體態的變化不同,而需要不同的心裡需求,作出相應不同的護理措施。

在醫院裡面,護士是和患兒接觸最多的人,護士的態度直接影響患兒的心理,進而影響治療的效果。護士通過日常耐心細緻的心理護理,消除患病兒童的恐懼心理,樹立信心,對患病兒童的治癒有莫大的幫助。

來源:中衛護研院

推薦閱讀:

我們應該怎樣理解靈芝
對「道」的認識與理解
理解是人與人相互間的事
對標準舞池的基本概念理解

TAG:兒童 | 心理 | 兒童心理 | 理解 | 提升 | 童心 | 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