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萬物智聯,「邊緣計算」成阿里新賽道上的重要分支

3月28日,在深圳開幕的2018雲棲大會·深圳峰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宣布了阿里今年的一件大事: 5年內連接100億台設備——以此為目標,阿里巴巴將全面進軍IoT(物聯網)領域,IoT是阿里巴巴集團繼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後新的主賽道。

在會上,胡曉明說,阿里雲IoT的定位是基礎設施的搭建者,關於阿里雲將如何布局IoT領域,胡曉明對此在會上已經陳述的非常詳細了,其中除了如何用雲計算的思路做物聯網、萬物智聯、智能城市等主題之外,阿里雲將在2018年戰略投入「邊緣計算」這一新興的技術領域也被人尤為關注。

阿里雲IoT總經理庫偉在雲棲大會上闡述了阿里雲對於城市、生活、製造、汽車四大物聯網領域的核心布局:1朵雲、2個端、3類夥伴、4大領域。

1朵雲就是阿里雲物聯網使能平台

2個端是指設備端、邊緣端分別部署了AliOS Things物聯網操作系統和IoT邊緣計算產品Link Edge

3類夥伴是指開發者、晶元/模組開發商、合作夥伴

4大領域是指城市、汽車、生活、製造四大物聯網核心領域

從上面布局中的「兩個端」中可以看到,阿里推出了首個邊緣計算產品Link Edge,也正是利用Link Edge,阿里雲才能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方面的優勢拓寬到更靠近端的邊緣計算上,從而打造阿里雲介紹的「雲、邊、端」機一體化的協同計算體系。

邊緣計算到底是什麼?邊緣計算並不是一個新詞,早在2003年,IBM就與一家內容分發網路CDN和雲服務的提供商AKAMAI合作「邊緣計算」了。CDN產品歷史「悠久」,從1998年到今天已經有20年了,但是實際上CDN從技術上來說一直都只是小修小補,並沒有產生革命性的變化,而邊緣計算+CDN的組合催生了驚人的「化學反應」,無論是降低成本還是智能調度層面,都比原來高了一截。

阿里雲從2014年就開始對外提供CDN服務,擁有1300多個全球CDN加速節點,覆蓋北歐、北美、東亞、東南亞等地70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涵蓋視頻、金融、電商、醫療、直播等多個領域,全球帶寬總量超過85 Tbps,99%的華人所在地都可以享受到阿里雲的CDN服務。四年後又布局邊緣計算,可見這一系列布局都是有「預謀」的。

那麼邊緣計算到底是什麼,為何會有這等的魔力?

關於邊緣計算,專業的解釋是:

是一種分散式運算的架構,將應用程序、數據資料與服務的運算,由網路中心節點,移往網路邏輯上的邊緣節點來處理。邊緣運算將原本完全由中心節點處理大型服務加以分解,切割成更小與更容易管理的部分,分散到邊緣節點去處理。邊緣節點更接近於用戶終端裝置,可以加快資料的處理與傳送速度,減少延遲。在這種架構下,資料的分析與知識的產生,更接近於數據資料的來源,因此更適合處理大數據。

——(以上信息來自維基百科)。

其實關於邊緣計算的解釋還有很多,維基只是給了個簡要的定義,但這個定義還不夠簡要,更通俗地說:邊緣計算是相對雲計算的一個概念,雲計算適合非實時、長周期數據的大數據分析,可以利用互聯網實現隨時隨地、按需便捷實用共享計算設施、存儲設備和應用程序等資源的計算模式。而邊緣計算則主要完成實時、短周期數據的分析,邊緣計算更適合本地業務的實時處理與執行,和傳統的中心化思維不同,邊緣計算的主要計算節點以應用分散式部署在靠近終端的數據中心,這樣使得服務的響應性能、可靠性等方面都是高於傳統雲計算的。

綜上,即邊緣計算處理簡單的數據,雲計算處理相對複雜的信息,兩者配合能夠達到更高的效率和可靠性,而邊緣計算更準確的說,應該是對雲計算的一種補充和優化。

為什麼重視邊緣計算其實不只是阿里,這兩年,邊緣計算+IoT雲平台,正在成為巨頭們強強聯手的重頭戲,之前媒體也曾報道過「華為邊緣計算方案EC-IoT於Predix雲平台的合作」、「思科邊緣計算與微軟Azure雲平台互聯」等邊緣與雲的融合,當然,也有一些巨頭是具備自建邊緣計算和雲平台的能力的,包括之前亞馬遜AWS發布的邊緣計算服務Greengrass,以及這次雲棲大會上阿里雲的Link Edge等等,可見邊緣計算+IoT雲平台的發展思路已經得到了巨頭們的一致認同。

巨頭們為什麼會認同這種發展思路呢?

首先,邊緣計算在IoT領域有著無比巨大的體量。

開篇我們提到,阿里雲IoT作為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搭建者,他們的計劃是在未來5年內連接100億台設備。而根據IDC此前的數據顯示,到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的終端和設備聯網,這些設備中有超過半數的數據需要在網路邊緣側分析、處理與儲存,整個邊緣計算的市場將會超過萬億級別,市場體量不可謂不巨大。

其次邊緣計算解決了一些物聯網終端設備存在的問題。

剛剛說到,2020年,數以百億計的設備會接入物聯網,這些設備將產生的數據放到一起回事一個天文數字,這些數據對於網路帶寬的壓力是巨大的,邊緣計算的作用就是用來解決這個問題。

此前雷鋒網在報道邊緣計算的時候,曾經對邊緣計算的應用舉過一個小例子:

一些嵌入式的小型設備基礎信息採集處理是在端完成的,即感測器手機數據傳送到網關後,就進行數據過濾和處理,沒必要每條原始數據都傳送到雲端,這省去了大量的成本。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提到的網關就屬於邊緣計算。

當然,除了消費級的物聯網終端,邊緣計算還會在工業應用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邊緣計算縱使優勢明顯,但並不會取代雲計算,二者更多的是會在物聯網體系中保持協同工作,系統會根據數據量和架構的複雜程度來權衡,有了兩者的互補,物聯網終端設備會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可靠。

阿里戰略投入邊緣計算為什麼才投入邊緣計算?

前文所說,物聯網、邊緣計算都是「陳舊的上古概念」,為什麼阿里在今年才開始重點投入。在雲棲大會會後的採訪中,胡曉明表示,這時因為此前缺少計算能力和AI決策能力,使得設備連起來也沒有太多用處,難以真正發揮提升效能和降低成本的效用。

另外一方面,邊緣計算作為發展了十幾年的冷門技術,近兩年才開始慢慢火熱,也正是因為物聯網接入的終端設備越來越多 。

關於選擇此時切入IoT,阿里方面的解釋是:一方面因為中國已經進入到數字化整體轉型的大通道,只有連接才能有數字獲取的能力,對於IoT的需求已經大量出現;另一方面,阿里雲通過近4年的準備已經具有成熟的雲計算能力和應用樣本,來吸引產業鏈各環節公司的加入。而僅就物聯網的邊緣計算, 阿里已經差不多進行了兩年左右的準備。Link Edge目前有55個在做的功能,庫偉說,他們在研發的過程中已經將整個大小壓縮了50倍以上。在應用場景上,阿里已經嘗試在一些領域實際應用,包括平昌奧運會的人臉識別邊緣計算場景等等。

Link Edge能為終端帶來什麼?

在雲棲大會上,阿里雲IoT事業部總經理庫偉說,已經有16家晶元公司、52家設備商、184款模組和網關支持阿里雲物聯網操作系統和邊緣計算產品。

關於邊緣計算的作用和阿里IoT的布局,剛剛已經說的十分清楚了,那麼,Link Edge的邊緣計算會在那些物聯網終端設備上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

據介紹,藉助Link Edge,開發者能夠很輕鬆地將阿里雲的邊緣計算能力部署到各種智能設備的計算節點上,包括智能城市終端、智能車載設備、家庭智能設備以及工業製造智能設備等阿里布局的城市、汽車、生活、製造四大物聯網核心領域終端設備。

Link Edge融合了阿里雲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優勢,可將語音識別、視頻識別等AI能力下沉至設備終端,讓設備擁有「天然」的智能,即使斷網也可運行。

舉個直觀的例子:

基於生物識別技術的智能雲鎖,在Link Edge賦能邊緣計算能力之後,利用本地家庭網關的計算能力,可以實現在斷網情況下無延時順利開鎖,避免了斷網情況下被關在門外的尷尬。除此之外,雲端與邊緣的協同計算,還能夠實現場景化的聯動,比如,推開門,客廳燈就自動打開。

Link Edge的優勢還體現在提升AI的實踐效率,開發者可將深度學習的分析、訓練過程放在雲端,將生成的模型部署在邊緣網關直接執行,優化良率、提升產能。

根據阿里方面的布局,未來,數據中心將繼續承擔大量的計算任務,而一些實施決策和自主協作的過程將都轉移到邊緣計算,形成「雲、邊、端」機一體化的協同計算體系。

萬物智聯邊緣計算的重點投入,為阿里雲IoT的「連接」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完整的物聯網解決方案。

胡曉明表示,他們不僅僅把物聯網看做是「連接」,而是在物聯網的基礎上,能夠跟AI、計算能力進行打通,通向一個未來的「智聯網」。

在構建智聯網的過程中,邊緣計算能夠給予終端設備更多的細節處理,會進一步增強物聯網設備在實際場景中發揮的效用,讓設備更高效、更有實際意義。阿里今年既然確定了IoT為他們一條新的主要賽道,作為這條賽道上的一個新的著力點,邊緣計算是阿里在追逐萬物智聯道路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這也就不難理解阿里為何在今年大篇幅介紹和布局「邊緣計算」了。


推薦閱讀:

在工業物聯網泡沫中磨練自己——新的一年再起航

TAG:追求 | 計算 | 邊緣計算 | 賽道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