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一位鐵腕強人去世,後人卻多記得他柔美如女子的詞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2月27日,對於西方世界的文藝粉絲們來說,是個沉痛的紀念日,法國在1892年的這一天,失去了世界時尚大師路易·威登,而2013年的這一天,美國鋼琴大師範·克萊本,也在德克薩斯州平靜的閉上了眼睛。每一個姓名,都意味著一種優雅至極的感受,令人在流連回味之間,深深一嘆。

而北宋宋仁宗至和二年,即1055年2月27日,卻是星光燦爛的北宋詞壇,巨星沉痛隕落的日子,一位六十四歲的重量級詞人,在這一天與世長辭。他一生才思,永遠噴薄如清泉,書法文章皆有精品流傳,但最璀璨當屬詞篇,一萬多首詞作傳世,篇篇秀麗纏綿風格,字字扣人心扉,昔日南唐的花間詞風,在他手中煥然全新生命,震撼兩宋詞壇的婉約詞派,更視他為不二祖師。也因這柔美風格,至今好些半瓶子醋的文學青年,竟常把他當做女子。

而在這一天,這位重量級詞壇大師的離世,引發的更是舉國沉痛,宋仁宗為他輟朝二日,親自為他題寫墓碑。然後整個兩宋年間,一代代後人對他的懷念,也從來源源不斷,無數後輩學子讀到他的秀美橋段,縱是從未謀面,亦是不由自主心嚮往之。那種思念的情懷,一如他那一句千載之後,依然不停打動現代人的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沒錯,這位在這天與世長辭,深深引發感懷,至今是無數文學青年大愛的北宋詞壇牛人,正是這句詞的主人——晏殊!

但是,現代人讀到的晏殊,常是滿篇詞作撲面而來的風雅,那怦然心動間,幻想里的風雅俊男。但是在宋朝人的記憶里,寫得秀美詞章的晏殊,非但毫無柔美做派,相反堪稱正氣浩然的鐵漢。那個公認文明繁華的北宋王朝,更有他慷慨擔當的身影。認識晏殊,所謂婉約柔美,只是表面風情,真正該認識的,就是這樣一位慷慨熱血的男兒。

晏殊的風采,早在十四歲那年,也就是大宋景德元年(1004),就一氣驚了北宋朝野,這個當時號稱神童的江西少年,輕鬆就在大宋殿試中名列前茅。甚至在詩賦考試中,他竟主動給宋真宗說,這些考題之前自己都做過,請求換卷另考。一身正氣才華,引得群臣紛紛議論,宋真宗卻樂開了花:又老實又有才,人才啊!

從此以後,晏殊就進入了陞官的快車道,不但做了太子趙禎,也就是後來宋仁宗的陪讀,更是宋真宗當時極度信任的心腹臣子。當然如此風光,自然也遭妒忌,最初考試時,宰相寇準都對他十分看不順。但宦海浮沉里,這位神童更迅速證明:自己的本事不單在讀書,更在情商。只憑一個獨特風格:持重,多少大風大浪,都順利扛過去。

何為持重?看晏殊的日常做派就知道,二三十年如一日的淡定,從不開口亂髮議論,尤其最忌夸夸其談,要害的公務,更是極少發出不負責任議論,官場的日常交際,更是十分謹慎,哪怕對他不友善的同僚,對方有值得自己學的地方,就會耐心學,好些看他不順眼的前輩,最終都被他的品質折服,人緣越發好。

當然比起能力來,這類持重,都是表面文章,二十年宦海浮沉,晏殊真正修鍊成的,正是這關鍵持重的本事:不管多麼棘手的公務,從來不慌不急,別看極少發言,但簡單一句話,就能抓住要害事務,出手就是最簡單的話,解決最頭大的問題。他令晚年宋真宗最喜愛的,也正是這本事。那時宋真宗健康惡化,想問題都常焦慮,但每當晏殊的奏摺送來,一兩句話就解決,立刻就不焦慮!

▲宋真宗像

但他這本事,真正叫群臣們震撼,卻是在宋真宗駕崩時,當時即位的宋仁宗才十二歲,宰相丁謂,也就是那位大科學家,亦是把寇準都坑慘的大奸臣,一下來了精神,拉上樞密使曹利用,猴急著要聯手抓權。這二位強強聯合,百官誰人敢攔?可要是攔不住,大宋國務就姓丁了。關鍵時刻,晏殊平靜站出,一句「垂簾聽政」,立刻叫丁謂啞然。你再有資格,敢和太后爭?果然劉太后順風順水抓權,丁謂狼狽貶走。晏殊在其中,堪稱勞苦功高。

這一番表現多重要?照後世一致評價,簡直是高水平舵手,叫突遭國喪的北宋王朝,有驚無險的度過政治暗礁。但立下大功的晏殊,很快就惹劉太后生了氣,只因反對劉太后提拔親信,被劉太后一怒貶出了京,但晏殊卻毫無怨言,輕鬆就上任了:別看扶上了太后,那是為了大宋江山,絕不是為了依附太后,別看學會了持重,但晏殊依然是老實人。

帶著這樣的覺悟,老實人晏殊,走到哪裡都有聲有色,貶到宣州後,在當地建了睢陽書院,不但發展成北宋四大書院之首,還引進個特殊人才——一位正守孝的小縣官來講學。這位小縣官,就是後來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提拔這位人才,在晏殊一輩子里,只是小試牛刀,其他諸如韓琦,富弼,這一群開創宋仁宗盛世的團隊,幾乎都是他慧眼發現。老實人晏殊,看人也是這樣持重,簡單細節就發現人才!

當然大宋諸多莘莘學子們,最感謝他的事,還不是辦學校,而是改教育規矩,待到宋仁宗親政時,已是宰相的晏殊,大膽推行官學制度,官學教育從此免費,太學還增加經濟補助,是為中國古代史劃時代教育福利。後人常贊北宋文教昌盛,其實正是晏殊這事打底。

如果說這類事,還只是錦上添花,那麼北宋景佑年間,當西夏突然崛起,兇悍的西夏軍連連在邊境重創宋軍時,滿朝文武都啞然,卻是身為三司使的晏殊站出來,火速四條對策:撤內臣監軍,邊境訓練弓箭手,宮廷節省開支支持前線,追討各衙門欠債補充軍費,件件戳到大宋馬蜂窩,立刻引炸鍋。尤其第一條,簡直是掀大宋軍事制度老底,但晏殊斬釘截鐵:必須這麼辦,出事我負責。於是真這麼辦了,果然戰局好轉,西夏乖乖求和。

而在多次默默擔當後,晏殊的健康,也終於到了盡頭,六十三歲那年,他主動求退,並且給宋仁宗說,自己年歲已高,不值得宋仁宗挂念了。就像他一直以來的持重表現一樣,仕途的尾聲,他依然這樣持重,持重的默默退去,並在第二年病故。

▲晏殊紀念郵費

這就是這位詞人的一生,一萬首詞的創作,是他人生里的調劑,真正的熱血揮灑,只在國事辛勞。北宋多名相,後人多記住的,是那些關鍵時刻風光表現的名相們,但各行各業,都是這樣的道理,真正的英雄,不止是滄海橫流的英雄本色,更是晏殊這般,深藏功與名,卻以堅決的擔當,默默的支撐。任何一個王朝,強大的時候,總有晏殊這般默默擔當的人物,而滅亡時候,一個教訓卻也同樣:擔當者少,作秀者多!


推薦閱讀:

The Communists As They Really Are
蘇聯軍隊「非黨化」的歷史悲劇
契卡(全國肅反委員會)對布爾什維克奪取絕對領導權的貢獻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90
2005年的一場婚禮,緩解了我國歷史的傳奇死對頭——岳飛與兀朮的歷代淵源

TAG:歷史 | 女子 | 去世 | 歷史上的今天 | 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