鍥金鏤石見精神
虢筱非
北京左安門內大街,龍潭書院。著名金石書畫家李立辭世一周年之際,其90多件金石書畫遺作在這裡展出。一時觀者如堵。
享年九十的恩師李立教授,湖南湘潭縣小花石(今屬株洲)人,早年畢業於華中美術學校,後入杭州國立藝專深造,生前是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授,名譽院長。為齊白石派藝術重要傳人之一。
金石堆砌出高高一座山
一顆鮮紅的大印——「中國夢」,以鮮明的藝術個性和極強的藝術衝擊力,被喜愛者廣為流傳。這方印章是時年88歲高齡的恩師李立,在獲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後,興奮得夜不成寐。這位從舊中國走過來的老藝術家,對民族復興、祖國昌盛有著切膚之感。他連夜操刀,一氣刻成了這方印章。
恩師李立先生出身書香門第,原名心摯,求學期間,因欲求自立,遂更名李立。他曾將自刻印稿寄給在北京已獲大名的同鄉前輩齊白石。白石老人回信相告:「始先必學古人或近代時賢,大入其室,然後必須自造門戶,另具自家派別。」
白石老人刻印是從浙派丁、黃入手,中年學趙之謙,早中期的印刻得很工整。他自具面貌的印章,篆法來自三公山碑,棄圓篆為方體;刀法受趙之謙「丁文蔚」一印啟發,取法天發神讖碑。這樣刻出的筆畫,入刀處尖,收刀處粗闊;向刀一面呈現出崩裂齒狀,背刀一面則光溜齊整。縱橫如意,一任自然。
恩師植根齊門,有繼承,有發展。他的金石藝術,除鮮明的齊派風格外,還具嘎然獨造的面目。例如,世人評價齊白石的篆書和印作縱橫有餘,古樸不足。這話也不能說沒有一定道理。白石老人是開宗立派的大師,所做的是開創性的工作。為了少許彌補這一遺憾,他為人刻印,特意將「印」字部分筆畫刻成圓鉤狀,用弧線來沖淡一點直來直去的「火氣」。
在長達數十年的漫長藝術生涯中,恩師李立孜孜不倦地學習的研究中國古文字,從小篆出發,上溯殷周契刻吉金,旁及秦磚漢瓦,心摹手追,運化入印。與齊白石相比,他的印藝結篆上更嚴謹,擇篆視野更廣;用刀削石如泥,刀法更加凌厲。出版的《毛主席詩詞印譜》、《文天祥正氣歌印譜》,受到同行一致推崇,被篆刻愛好者奉為圭臬。
那是1990年,為赴台灣舉辦金石書畫展,他趕刻文天祥《正氣歌》一組印章。幾十方印刻就,拓成四條屏,成為洋洋巨制,後輯成《文天祥正氣歌印譜》出版。燈光下,滿頭白髮的恩師倚桌刻印,我坐在桌對面,屏息觀看。夜深人靜,刻刀入石,石屑濺落,發出清脆的「嘎嘎」聲。不時,遠處馬路上傳來幾聲車輛駛過聲,仿若交相呼答。
《正氣歌》慷慨激昂,體現出至大至剛的民族正氣,代代傳唱不息。但要用印章藝術來表現,卻還是一件難事:這是一首五言長詩,每句都是五個字,把全詩刻成一方方印章,沒有長短句那麼好入印,難克雷同之弊。大篆小篆,圓篆方篆;單句兩句,界欄破邊;單刀雙刀,沖切並用。可說是調動了全部篆刻語言和手段。同時,選擇齊白石論印文句刻在印側製作邊款,讀來別具雅趣。邊款字小僅幾毫米,卻刻得一絲不苟,筆畫用刀到位。乃至受到一些篆刻受好者推崇:「《正氣歌》組印,堆砌出當代篆刻藝術的一座高峰。」
恩師一生治學嚴謹,專註於金石藝術,操刀不輟,求索不止。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曾多次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世界文化名流刻印,有的印章還被作為國家禮品贈與外國元首。被藝壇譽為「一代神刀」。
書篆呈現強烈的自家范
書法,特別是篆書,是刻印的基礎。所以前人有「書從印入,印從書出」之說。一位金石家對篆書的研究及書寫水準,可以說是其篆刻藝術水準的標尺。
恩師李立書篆,步齊白石後塵,以《天發神讖碑》為皈依,然後糅以金文、甲骨文、簡帛,方筆頓挫直下,墨色乾濕相雜,體現出刻印的刀法和書法的筆法而別具一格,凝重典雅。特別是他的篆書中常用的「飛白」,在濃重墨色襯托下,筆畫絲絲露白,別有一番「潤含春雨、乾裂秋風」風韻。
長沙今朝賓館,緊鄰火車站,每天商賈雲集。走進大堂,迎面撲入眼帘的是恩師篆書的《沁園春·長沙》。巨幅屏風上, 114個篆字,每字徑尺。全篇章法嚴謹,擇篆結體合度,用筆則起筆重而收筆時墨已干,由於輕重徐疾得宜,「飛白」處斑駁遲澀,呈現出一股古樸雄奇而又精神抖擻之氣,讓多少人駐足欣賞。
清代碑學興起,大批文人志士紛紛投身於金石、文字之學,進而湧現出大批的篆書大家,各以自己獨到的篆書新面貌立於書法藝術之林。齊白石得力於《天發神讖碑》、《三公山碑》,復從篆刻得法,又參以魏碑方筆的沖刷之法,使圓潤的篆書一變而成為奇崛恣肆的方體篆,成為吳昌碩石鼓文之後篆書創作的又一高峰。作為齊門弟子,恩師李立在篆書上的成功探索,也是這一高峰的獨特風景。
畫中融入濃厚的金石味
山花簇簇,競相怒放。澳門回歸一周年之際,恩師應邀畫了一幅「澳門永遠是春天」。
在一些廳堂館所,懸掛有他畫的映山紅,且大多題上「年年紅」,畫面熱烈,喻意吉祥,讓人喜愛。書印之餘,他還兼擅花卉。所畫水仙、紅梅、荷花、紫藤等,逸筆草草,饒有趣味。
齊白石的畫,趣味盎然;潘天壽的畫,凝鍊奇崛。李立在杭州藝專時曾受教於潘天壽,他作畫,取法齊潘二師,大多擇材平凡且常見花卉,且移篆書篆刻之趣法入畫,用宏卻取精,形簡而意遠,造型簡潔,賦色明艷,用筆老辣,形成了個人獨特的透露著蒼古金石味的畫風。
恩師有一顆朱文印章:「慚愧世人知」。他的金石書畫作品,曾先後在香港,台灣、日本,泰國、法國展出,享譽中外。這也是白石老人喜愛的印文。齊白石曾多次篆刻這一內容,每次總有變化。「慚愧世人知」強調的是篆刻的寂寞之道,也表明了一種人生態度,可謂是印從心出,以石明心的典範。30年前,我還是一個10多歲的伢子,從偏遠的鄉下來長沙叩師求教,恩師開出一張讀書單,還詳列習印途徑。面對慕名而來的藝術愛好者,不論貴身份高低,他總是熱情相待,循循善誘。
最為人稱道的是,很早,恩師就捐資在家鄉湖南株洲的花石村和樓廈村捐資建了兩所希望小學。前幾年,他因病住院,獲知同病室一位小孩身患重症,而其父母搓手無奈時,立即吩咐家人悄悄送上2萬元,解救了這個貧困的燃眉之急。
恩師李立,就是這樣一位藝德雙馨的大家。
(作者系李立教授弟子、湖南日報社主任編輯)
推薦閱讀:
※成年人也要有點遊戲精神
※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解讀
※如果吃不飽穿不暖還會有葯娘么?
※如何緩解精神疲憊?
TAG: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