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 政治 ? 文稿 ? 報告 ?
為了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工作時的指示精神,貫徹落實市委十一屆四次五次全會的精神,引導全市廣大黨員幹部深刻領會會議和講話精神實質,經市領導批准,市委宣傳部聯合市相關委辦局3月—6月舉辦十場「聚焦改革 情系民生」系列形勢報告會。今天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市委講師團和西城區委聯合舉辦了北京市第七場「聚焦改革 情系民生」系列形勢政策報告會。邀請市教委委員、新聞發言人李奕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打造北京教育「新地圖」》的報告。
今天給各位報告的內容大致分三塊。第一,當前北京基礎教育發展的基本思路。這個基本思路不像文件寫得那麼抽象、專業,就讓你知道一下你把孩子放在首都這個環境下,不管是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未來的走向,和期待孩子成長的方向是什麼。第二,現在正是招生考試季,所有孩子都會面臨小學入學、小升初、高考等等,一會兒介紹這方面的情況。第三,首都基礎教育發展未來,近到今年下半年、明年,最遠到2020年所謂中長期,但是對孩子來講都是在校就讀期間要做的一些事和思路。
之後回答大家的提問,我感覺每次大家的提問都給我們提供了資源,在我彙報的過程中,您就可以寫字條,工作人員進行匯總,我可以直接回答。
第一,首都基礎教育總的走向和發展策略是什麼?其實跟孩子和家長息息相關的是我們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問題。我們養一個小孩,從他上幼兒園到上小學、初中、高中,我們首先期待的是健康和快樂,然後期待他學有所成,能有美好的未來。按照這個目標,其實家長的目標就是我們的目標。當然我們的目標是符合國家的發展,符合我們黨的教育方針,培養一個合格的國家公民包括事業的接班人。
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去合理組織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資源。其中組織的原則在不同段不一樣,比如幼兒園階段,我們更看重孩子的身體健康和成長。所以,幼兒園的上學不管小班、中班、大班,不太建議你的書包里有鉛筆盒。我們更關注這個孩子一日在校的生活模式,比如是不是有固定飲水時間、自由飲水時間,是不是有吃水果時間,另外評價這個幼兒園的好壞,孩子戶外活動時間有多長。如果這個幼兒園的課程非常好,又是雙語、教拼音、寫字、閱讀,其實未必是我們學前階段真正需要的。小孩在手指沒有發育成熟,過早握筆還是有問題的。我們反對幼兒園的小學化傾向,不是不想讓他學,更重要從孩子的身體健康、發育狀況去做工作。另外小孩的求知慾和來提問的狀態是不是能保護起來。現在我們的教育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伴隨著這麼多老師的艱苦努力和認真工作,有的孩子越大越不愛提提問,越大越沒有自信,眼睛裡越沒有那種光芒。到幼兒園,小孩跟你主動打招呼,甚至往你身上撲,撕貼畫給你貼。孩子到大了,他們基本不理你。
現在我們的資源調配都要改善這種狀況。學前階段我們更看重這些。牽扯到很多爺爺奶奶說要挑選一個好的幼兒園,好的幼兒園是什麼,首先要吃的好,上廁所和喝水學校有固定的記錄,能夠給家長及時反饋。其實我們最關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然後看整個課程中有沒有輕舞飛揚,有沒有運動天地,有沒有固定的操,固定的活動時間佔多少,然後再關注他學的基本技能、課程設置。所以學前教育階段很有講究,雖然沒有像義務階段那樣那麼固定,但是我們要去考量它的時候,特別是廣大家長選擇的時候,這些要素很重要。其次還有一個關鍵的要素,就是我家孩子單位時間內獲取資源的多少。就是班額問題,班裡的小夥伴,是他活動的機會以及老師和孩子活動的機會,所以師生比,單位時間內獲得資源多少,班額多少是我們考量的核心。當然現在幼兒園階段基本建設也是圍繞這些。到小學階段,要進一步去鞏固自主探究和求知慾的激發,這是現在整個小學階段改革的核心。原來我們都身坐直、眼向前、不說話。現在對小學階段提出的目標,所有的老師要致力於保護孩子的求知慾和自信心。這個需要社會共同努力,關注孩子在入學階段,包括在低年齡段、高年齡段,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和探究意識,是不是能保留。
孩子從出生開始,學說話、學走路,天生是好學的。但是你發現沒有,通過原來傳統教育,慢慢讓他不好學,還變成厭學了,說明我們的教育要調整。我們的小學階段提出一個發展目標和改革方向,就是致力於保護孩子的自信心,選擇適合他的環境,同時創造他的成功體驗,是我們在小學階段每一天要值得關注的。各位家長您可能有體會,如果這個孩子每天回來都歡天喜地,回來拿一個模型,回家後滔滔不絕講,同學怎麼樣,這個孩子的狀態是正常的,如果有一天回來不說話,或者慢慢發現說的越來越少,不跟你講班裡的情況、同學之間的趣事等等,你要特別警惕。說明什麼?說明他白天的生活質量發生變化。因為小學生的天性是回來給你講奇聞軼事。這個家長就要注意。有時候班裡人太多,老師關注不到,一周兩周就沒有被關注,也沒有什麼批評。這個時候要及時診斷,或者跟老師聯繫。我家孩子在上課的時候,您是不是叫他一下,哪怕回答不出問題也沒有關係。咱們都當過學生,中間的時候老師給你提問,一下子就驚起來,後面想走神都不會了。老師對孩子真正的關注和關愛不是考試讓他怎麼樣,是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給予他關鍵點上的教育刺激,這也是我們把孩子送到某一個學校更多獲取的資源。小學階段是關鍵點的教育資源。到高中和中學就是答疑,到高三和初三最聰明的就是下課跟老師聊起來,佔有老師有限的時間和精力。
小學階段教師和家長要關注學生的每天的變化。現在學校的建設和教學模式,包括教材的選用和對老師的培訓,也在努力往這方向轉化。我們叫備學生比備教材和教法還重要,因為我得有對象意識。今天是這樣的群體來說,我們肯定用案例,用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講。不可能像給校長做報告或者給老師做報告那樣,說一些術語,也可能像給領導彙報的時候,簡明扼要。這一點是致力於改革。現在在小學教育階段改革中,第一豐富課程的設置,能動手的盡量動手,而不是坐那裡干聽。第二,作業的方式,除了傳統的學習和寫字,更多留給創意性的作業。我們致力於孩子有批判性思維——找茬,提問題,針對社會的實際和看到的問題。包括對小學老師的培訓,這也需要一個過程,可能你的孩子和你接觸的小學老師未必很到位、很注重這些,但是這肯定是改革的方向。因為對老師的挑戰也很大。原來教教材、知識和方法這是最簡單的,但是孩子是不是真聽進去了,另外孩子感不感興趣、是不是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這是要關注的。真正的優質資源、好老師,實際上跟老師有這種互動和影響力的老師。
現在搞優質資源擴大,並不是學校牌的變化,主要是這種理念的傳播,是不是能讓所有學校的老師,包括大班還是小班,當然還是小班好。一個班47個人,老師判作文,基本上都寫優。如果一個班40個人,所有都寫優還能寫點話。如果30個人,還可能在班上對作文進行分析。我們看待的優質資源是這種內涵的優質進行傳播和擴展。因為只有這種優質的東西擴展,才能真正作用到咱家孩子身上。哪個學校裝修好,或者有一個楠木的大字教室,或者有300倍的天文望遠鏡,跟咱們沒有關係。我們在選擇教育資源,包括我們在拓展教育資源的時候,實際上拓展了這些東西。為什麼現在我們關注一些聽不起眼的學校,但是學校的閱讀習慣,學生的寫作能力,包括學生的表達階段,特別是小學階段,不同一般,品質不一樣。包括我們也出過國,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都很平和,他們講教育生態,一個教育生態里一定有很複雜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包括老師跟家長、孩子之間的交流。如果這個學校變成工業化的生產模式,一個年級十幾個班,每個班四五十人,一個老師比如教3個班語文,作業基本上沒有辦法判。中小學教師的基本工作量就是兩個班,還能判出水平,如果到3個班基本上不行。我們在進行教育資源的配製和重新調整的時候,我們實際上關注這種教育生態和要素的調整。而這些要素一定是這一針能扎到學校身上,而不是簡單的孩子或者建設的問題。反過來,從您的角度關注,是關注我們家孩子到底能獲得哪些教育。就比如我們去一個飯館,高樓大廈,環境也很好,但是這個菜好不好,如果什麼都好,沒吃出什麼東西,這頓就白搭了。我們的教育本質上就是服務,跟餐飲差不多,核心是教育供給,也跟教育差不多。我們的服務對象很任性,他們按喜怒哀樂來「吃」。比如在小學,他們喜歡這個老師就認真學,如果不喜歡這個老師,唯一的報復手段就是不學。所以我們的服務對象很任性,我們要致力於改善我們的教育供給,更關注我們的對象。
我們要改善教育供給,特別是優質學校的教育理念要得以傳播。真正的好學校去評價,是不是真正尊重學生。我們到學校去考核,包括您回去以後拿這一點試試你的孩子,真的考核這個學校的質量怎麼看,看課堂筆記和作業,老師怎麼批改作業,課堂筆記是老師留在黑板上的乾貨。有的學校對學生對學生的筆記還做批改,這是很到位的。因為小孩到學校不會做筆記,但是老師會指導。有一些學校做不到。另外去學校考核還有一個報紙,就是看老師了解學生的程度。比如就像開家長會,您去問老師我家孩子怎麼樣,如果這個老師滔滔不絕講出你孩子的個性特點,跟您了解的情況能印證上,這個學校就放心了。如果老師說挺好的,要警覺,您家孩子沒有獲得應有的資源和教育,這就是缺乏個性的。這樣您就要把您孩子的個性傳遞給孩子,老師在教育中進行調整。孩子大部分時間是跟孩子一塊兒,晚上只是在家吃一頓飯,尤其是小學階段。所以,您要高度重視孩子白天的生活,要從每天放學的反映、與老師溝通和我們對課堂上做筆記的情況,獲取有用的信息。我們在進行優質資源擴展中,小學階段西城是改動最大的。
西城小學階段優質教育資源也是全北京市最密集的,這一次區委區政府力度非常大,進行學區化的改造包括學校聯盟,我們看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所謂「糧草」就是教育生態中最核心的,比如教材,比如說教學資源、教輔資源,不同學校,不同老師之間使用的教材都不一樣。在這種傳播中,現在這種資源的流通已經開始了。我為什麼知道呢?因為有的學校校長給我打電話,申請統一教材,因為西城有的學校使用北師大版,有的使用人大版,當然這都是合法的。有的申請統一的教研和備課。各自的優勢不一樣,有的是文化課,有的是培養模式,我覺得這個態勢非常好,直接作用於每個市民、每個家長的感受。9月1日以後開家長會您會關注到。
今年更關注小學入學、初一入學,就算你不是起始年級,在融合的過程中也能看到深刻的變化。這是小學階段今年重點推進和改革的重要內涵,這些東西部可能在政策里寫進去,其實我們特別希望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能夠跟家長一塊兒取得共識。我們要認真為孩子選擇白天的在校生活,認真幫助他過好白天的生活。這個認真的前提是我們要共同做好診斷,這種診斷是每天都在進行的。你天天在家看他的情況,老師也有責任每天關注孩子,然後跟家長有一定周期的聯繫,但是現在往往有時候受大班額的聯繫,老師關注不夠。現在幼兒園聯繫比較多,一個班配兩個老師,老師在微博發的東西,有時候給你發誰誰的手破了,今天還能游泳嗎?徵求家長的意見。到小學,這就不行了。另外家長主動跟老師建立聯繫,其實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在這裡還特別提醒一下,鼓勵孩子質疑。現在對所有老師培訓,你不要不讓孩子提問,或者孩子提的問題很個性,你不要生氣,你應該感覺是自己教育的成功。家長可以問孩子,你是不是問老師問題了嗎,是不是跟老師溝通。您一定要跟相應的教育資源有接觸度,這樣更有自信。
小學階段一二三年級是最重要的習慣養成階段,小學有6年,在這6年中有一個分水嶺,很多小學的老師一二三年級是一個團隊,四五六年級是一個團隊。一二三年級更多的是習慣的傳達,是不是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晚上觀察孩子在做完作業有沒有自己獨處的時候,你給他創造環境,把家裡電視都關了,他能不能安靜先從十分鐘開始,然後半個小時,看書也行,或者玩什麼東西,要讓他有專註的時間,這都是好的習慣。另外有沒有閱讀的習慣,要從看圖到看文字。馬上在北京電視台要推進北京中小學生的閱讀工程,我們曾經還搞一個課題:有感於老師不讀書。可能由於各種壓力,現在老師未必真的讀多少書,我們在地鐵上看更多的是玩手機,有一些發達國家閱讀的讀書習慣非常好。小學階段必讀的一些書家長要準備一些。如果他養成這個習慣,後面一系列的問題,特別是從四年級以後,所有學科的學習和閱讀都會海闊天空。現在我們診斷好多中學的孩子學習能力差,根源在於母語的能力差,不能有效閱讀,提取有用信息加以消化整理,然後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一個基本能力貫穿到所有學科,他的習慣培養實際上在早期。包括現在我們自己都感覺,讓我安安靜靜讀一篇東西讀不下去,有時候希望別人跟我說,我都懶得看,這是挺麻煩的事。所以一二三年級關注習慣的培養,四五六年級關注在這種習慣下是不是能形成自己獨立的風格和獨立的思維水平。四五年級的老師,一二三年級都是包班的老師,四五年級要分科,科學、語文、數學等等,確實為初中做準備。為什麼小升初看四五六年的評價手冊。一二三年級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還有閱讀習慣。四五年級把這些習慣轉化為戰鬥力,是不是運用閱讀習慣在語文、數學、科學裡能看懂一篇科學文章,能挑出一些問題,另外注意孩子的表達。現在老討論英語考試,其實語文該不該考聽力,包括成年人在內是善於聽取別人的話,提取別人的信息,有多少人能自如表達自己的思想,口才有多少。其實成年人也未必能做到這些。一二三年級養成習慣,四五六年級看錶達,自己有思想。現在有一些孩子在一二年級就可以跟家長辯論了,有思想——這是特別寶貴的東西,千萬別壓制。
另外這個孩子能不能聽進去你說的東西,包括老師說的,同學說的,能夠聽多長時間,一般小學的課都不敢超過40分鐘,因為注意力集中不了那麼長時間。在家裡,我給你講十分鐘的事,有時候聽5分鐘就不耐煩了,這個要訓練,這是最重要的小學階段的能力。在小學資源擴展中會有相應的書,在全學科推進能力和習慣的培養。所以您也幫我們考量,來用家庭教育倒逼我們的學校教育,因為這是我們的教育目標,是養一個小孩最起碼的教育素養。
小學階段還有一個最核心的指標,如果這個孩子沒有戴眼鏡,站立挺胸,見到生人也願意打招呼。這說明成功了。如果六年級畢業,戴眼鏡,見人也不打招呼,也駝背了,這個就是失敗的。我們談教育目標和教育成果真不是說簡單的學科成績,我們看待的是一個活人。首先基本健康目標和好習慣目標,這是小學最關注的。為什麼有時候在普通的宣傳里說,就近很重要,小學生可以多睡幾小時。光看字面有點蒼白,但是那在背後是我們對生命的期待和呵護。靜下心想,我自己本人也有深刻的體會。我1991年畢業當老師,我的大部分業績是我要孩子之前取得的,什麼做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獲的獎。
但是有孩子以後,我有很深刻的反思,我那些業績,包括那些成果其實在很大成果上並沒有把學生當成生命看待,現在要反思,包括做班主任,我也開這樣的家長會,有慷慨激昂講成績、分析報告,實際上對學校的生命狀態和在校生活的質量關注並不多。特別是從自己的感受。現在的政策制定,我們作為基礎教育的從業者,我不想跟大家講政策,是作為從業者共同探討教育問題。在探討問題中,我們有感情,我們站在講台是用感情跟孩子講,而不是我的職務,我教這課,讓你考100分。這是我們的反思。
到中學階段又不一樣,特別是初中階段,小升初是特別重要的階段,小學是能力和基本知識的培養,到初中性格的作用就逐步形成,基本上就定型了。為什麼說一些教育要素和採取的措施一定要在初中之前,或者初中階段以前,包括初中,因為在高中以後,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以後,基本的價值觀、人生觀,包括習慣的養成已經固化了,甚至會理解家長,會反過來影響你,影響老師了。這個時候教育的力量就下降了。內部有句話:「年齡越低,教育的力量越強。年齡越高,知識的力量越強。」你到幼兒園階段說什麼是什麼,小學初中也是這樣,但是到高年級,不是你教什麼就信服,而是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按和目標,知識的力量,他喜歡這個老師,喜歡這個學科。到大學就是為自己的興趣去學習。我們把主要的精力和主要的投入,包括對資源的盤整,非常重視。我們更看重課程的整體設置和課程設置之間的相應聯繫。
各位家長可能就關注,到初中會發現,語文、數學、外語,包括物理、化學互相之間是關聯的。為什麼初二才開物理,初三開化學,如果沒有這種基礎,課程都開不了,內在知識之間的聯繫就非常緊密了。初中的教材很講究,編數學教材一定要懂物理教材,把物理學科所需要的演算法在這裡先解決,如果不解決就學不了。物理教材就我在講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定要關注是不是數學已經建立這個概念。國家的課程標準和進度是這麼咬合在一起,到初中咬合更密切。初中再關注孩子,不能只是考慮考試科目和非考試科目,要關注學科之間的聯繫。不能說我們家孩子喜歡哪個,不喜歡哪個,要保證學科之間關聯起來,甚至要幫助孩子建立起學科之間跨學科之間的聯繫。比如地理講絲綢之路,歷史上怎麼說的。數學裡講的平面幾何,物理圓周運動跟這個有沒有關係,這些要適度提醒。我們對於現在初中的教學改革,包括老師的培訓上,包括現在初中資源盤整和調整,我們叫課程設置的統一,包括馬上又做一個事情,把西城區研修中學的教研員和市裡的教研員,讓他們沉到學校里。整體提升教研的水平,整體提升學科和學科之間的關聯程度,讓學科獲得的是一桌菜,這些對孩子來講是共同起作用,不能偏科。如果初中這個孩子偏文或者偏理這是有問題的,因為作為基本的知識是關聯起來的。在關聯的過程中,訓練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為高中真正學習哪個課奠定基礎。
所以初中階段進行的資源整合,我們做縱橫兩個方向,一個是橫向上,比如學校和學校之間的聯合,讓資源更多一些,公共教室和動手實踐的能力更強。還有縱向要讓初中和小學、初中和高中縱向有聯動。前兩天,西城宣布一些小學有對口直升關係,6年以後能升到某初中,內涵的想法是現在這些初中一些教學理念和培養方法要跟學校有銜接,特別是小學的高年級。另外,不同學段的老師之間也要有溝通,並不是小學只教小學,要關注這個知識在初中起什麼作用。初中講,我現在講的在小學要奠定什麼樣的基礎。還有小學的學科走向,學段之間要有有效的溝通,這對孩子的培養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打通還不是簡單的升學關係,實際上是內在的。內在往上還要打通到教研。這周五就有這方面正式信息的發布。實際上,這也是我們對教育資源新的挖掘。初中階段奠定這個基礎實際上是為他高中的準定向教育做準備。
高中的孩子就要有想法和傾向,在高一學習完,高二進行文理分科,未來的高考可能不分文理科,實際上對孩子的傾向更細化。孩子上高一一開始就要有自己大致的專業傾向和學科的優勢判斷,選修課的選擇和其他教學資源的選擇上就要有所側重,未來是偏向考古、計算機還是金融類。未來高中階段,我們對學校擇業的指導和發展方向的指導會加強。不會說到高三報志願的時候就輔導,可能在高一就跟你共同探討。現在有一些學校,像西城實驗中學,三十五中開展多種多樣的高中選修課,還有高中的導師制,讓每個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選擇好自己的方向,而不是像以前學文就學文,學理就學理,以後可能會有更加個性化的選擇。甚至有一些學科的成績,是學生自主選擇的。沿著這個方向,我們在初中和小學更得培養個性和求知慾。這一輪教育改革確實力度很大,方向和整個資源的盤整也非常多。
在整個升學過程中,包括最核心的升學政策上,都是按照這樣的改革方向去調整的。所以到高中階段,我們希望他有更多自主選修課,盡量早地定下來發展方向。將來我們家長跟孩子要早期討論一些專業,了解一些社會,了解一些學科,而別到最後高三報名的時候拿一大本到那裡瞎挑,MBA計算機管理,這個好聽,但是不知道幹什麼,另外不知道孩子喜歡什麼。到最後就挑學校,這個學校好,分合適,能進去。有一個外國記者去高校採訪,真正選擇自己學的專業比例並不大,而是就看分。
未來要給孩子更多的餘地,這是選擇的方向,也是正確的方向。第一部分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真正盤整教育資源和希望的教學目標,包括孩子成長目標跟大家做一個彙報。這裡身體健康,我現在越來越感覺身體健康仍然是第一位的。初三畢業還沒有戴眼鏡,這又是一成功。這個調整光靠一個措施不管用,光靠做眼保健操或者把教室的燈換了,這個不太可能。我們要加強戶外活動時間,注重飲食。我曾經到一個小學,一個半籃球場,有7個班的孩子在上體育課,挺可憐的。但是仍然是熱點學校,趨之若鶩,這種教育資源我們需要去調整,包括化解大班額,儘可能增建操場,這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包括家長的認同和配合。第二,今年的入學政策。小學入學,小升初還有中高考。現在更多在進行時,西城都在通過網站和學校有詳細的布置,我們總體的入學政策還是按國家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今年的政策把蛋糕做大,讓孩子儘可能就近獲得適合他的優質資源。今年東城、西城、海淀在入學之前已經完成資源的整合和部署,東城的力度更在一個學區片內,實行校區布置,這樣資源更加節約。西城進行的是學校聯盟的探索,這種聯盟從最核心的幹部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和課程教材的體系上做統籌,在實際的過程中,我們感覺到這種影響能力。剛才也說過,就從春節以後,很多學校在進行這方面資源的交流和統一,我們相信後面的作用和影響是巨大的。另外,通過這種化解,可能使得過去過大的班額和過大的校區得到緩解。校區越大,班級越多,感覺是工廠生產化的方式。老師一個班一個班,到最後非常熟練,他根本沒有給對象講,而是完成自己的邏輯和順序。老師的講課要有提問和互動,每個班都不一樣,如果班太多,老師也是工業化的生產方式。現在這種資源調整從內部來講,一定要讓老師關注教育對象,增加互動時間,而不是簡單迎合這個學校好,全都在這個學校。我們有這樣的案例,大規模的「航空母艦」的學校,實際上對孩子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狀態並不好。雖然有時間到大場合,但是對孩子的成長,靜下心講,關係並不大。
我們的孩子最關心每天一點一滴獲取的東西。所以教育是供給,教育是一種服務,我要看我切身得到的供給和服務怎麼樣。跟到大飯店和小飯店吃飯的感覺一樣。小學入學和小升初都是這種模式。小升初實行免試就近和電腦派位,有一些還實行分波派位,這是對學生尊重的表現,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西城區推優派位,這次到位率很高,我們相當一部分孩子在推優派位中已經接到派位結果的通知,是全北京市率先第一波完成小升初的,整體比較平穩,也體現公平和公正。後面西城區還應該有特長,有大派位,這次西城區在小升初中把大派位得到調整,更多惠及到廣大家長。今年高考政策中,主要的一個變化是30%指標分配問題,這30%指標分配不是侵佔原有招生比例。去年統招的數跟今年統招的數,大本都出來了,數都差不多,今年所謂多出30%從哪裡多出來,是從原來10%的擇校生。原來初中升高中有擇校生,限分數、錢數和人數,那是歷史階段性的產物,現在不應該再用。去年還有13—15%的指標分配合在一起,另外今年又增加一些。今年30%是這塊組成的,所以我們叫做增量。這30%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純粹是多了一次利好機會。我們在輔導報名志願時,前面5個志願,如果對本區縣優質教育資源比較滿意,建議報滿,這樣保證第一批錄取,都是區級示範校。可能也有非四中不上,如果這個不上,到最後統招再去,統招報8個志願,這個也可以。這個需要家長在兩次機會中做分選。特別是在第一次機會裡,招生計劃表裡有不同招生比例和計劃,您能直接看出孩子報這個學校,在全區招生的數是多少,機率有多少。這些都是信息的支撐和服務。馬上這周末就開始中考的報名,中考都把報名的許可權和密碼交給家長。可能有一些學校希望你留在本校或者怎麼樣,可以做這樣的工作,都希望留下好學生,但是真正的自主權是掌握在家長手裡,這是中考報名的規則。
今年高三報名也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第一志願多一個平行志願,對家長來說也是好消息。原來必須要首發命中,第一志願沒有考上就掉到第二批了,這次有一個平行志願,報的稍微有差距,可以在二者之間有一個錄取。這樣穩定度更高。所以今年所有高三的家長在報平行志願的時候也不要浪費這次機會,要選好這兩個平行志願,當孩子出現幾分的差距的時候,不至於掉到一個檔次里,而能接住。如果平行報一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也不行,當然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專業特點。今年從小學入學到高考,政策都有一些微小的變化。義務教育使用兩個招生系統,要在網上信息採集,顯得比往年變化大一些。但是這個變化總體上是趨向於更加公開透明,更加有利於廣大家長和學生。這是今年招生政策具體的變化。
第三,未來的一個階段的發展。特別是按照第一部分跟各位介紹的,我們的基本思路,去完善整體配套措施。作為基本公共服務的中小學,特別是初中和小學,我們會往更加符合學生個性發展,更加註重內涵的方向去建設。當然除了辦學條件,還進一步做調整和豐富之外,往這個方向做。高中階段,往更加開放、更加自主的方向去做,讓學生有更多自主的選擇權。現在有一些初中也在嘗試走班教學和自主選修,這也是我們鼓勵的,也是您可以關注的。將來您關注這個學校的課程設置、老師的狀態,包括老師給學生判作業、記筆記。我們鼓勵家長認真評判和選擇學校,認真去調研這個學校,而不是盲目聽一個牌子。我們感覺這方面的認真調研其實反過來對我們又是一個促進,對這些學校的發展也是一個促進,讓他真正關注家長,關注孩子,做好這個,而不是單一的供給,愛吃不吃,愛會不會,學好學不好是你自己的事,優勝劣汰。未來得發展,我們對老師的要求,對學校的文化建設,包括設備設施的建設都會往這個方向發展。現在關注北京啟動數字學校,會推送很多跟校內主科教學相關的教輔資源,信息化平台上會獲取更多的資源。包括一年級家長獲得微信的推送,這也是未來的方向。特別是基於網路,包括歌華進家庭,一些課程資源都提供點播和下載,甚至提供答疑服務。這些資源,全社會如果善於利用,並且給自己的孩子更多的獲取的話,對孩子的成長是更安全穩定,比選擇一個學校或者追一個老師要厲害得多。因為未來信息化社會,孩子的成長,包括每個成年人的成長,也是信源更豐富實際上更好,並不是單一的。所以,未來的發展方向是這個大致具體的方向。
推薦閱讀:
※談法官的釋明義務
※原創丨離婚約定不付撫養費 並非排除你的撫養義務
※【楊 光】從日常營養看腦部發育——同樣是九年義務教育,為什麼老王就這麼優秀!
※玩忽職守罪中的兩個「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