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教師「失聰」還是制度"缺氧"?
新華網太原4月13日專電題:師德「禁令」遇冷:教師「失聰」,還是制度「缺氧」?
新華社記者 劉雲伶
近日,一段廣東某中學初三班主任與學生接吻的視頻在網路廣泛流傳,很多網民在震驚之餘,紛紛劍指師德,更有人怒斥「師德沉淪」。
有償家教、亂收費、收學生錢物……自古被冠以種種美名謳歌的教師,近年來在師德方面飽受指責。
為改進師德,很多地方教育部門為此紛紛出台漸趨細化、嚴格的「禁令」或「考核細則」,給教師設立諸多具體的職業道德底線,並稱將實行師德「一票否決」。
然而,很多校長和教師對種種「禁令」卻「聽而不聞」,認為對教師抨擊有餘,鼓勵不足。他們更需要的,是卓有成效的培養和鼓勵機制。
師德遭遇「信任危機」
儘管就「師生接吻門」苛責師德頗顯以偏概全,但近年來教師隊伍出現的種種失德行為,不能不讓家長們和社會各界心憂。
對已升入大學的嬌嬌而言,初中的一次轉學經歷是她心裡至今仍難抹去的陰影。
為提高女兒嬌嬌學習成績,陳先生將她由太原市一所普通中學的初二年級轉入一所重點中學的初一。但因嬌嬌成績較差,班主任本不想接收,經校長做工作才勉強同意讓嬌嬌插班進來。
令陳先生始料不及的是,從此嬌嬌便在著裝、成績或言行上被班主任當眾百般責難,小女生自覺羞愧難當,時常以淚洗面。
在朋友提醒下,陳先生在一個中秋節提著從老家拿來的土特產登門拜訪班主任,老師欣然接受,對嬌嬌態度明顯好轉。此後每次考試過後,為防老師再因成績差訓斥嬌嬌,陳先生都會送禮上門。
令他啼笑皆非的是,幾次過後,班主任竟主動來電說特產好吃,想再要點。將上初三時,因感覺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嬌嬌強烈要求轉學,陳先生遂將女兒轉走。
嬌嬌的經歷並不罕見。不少家長告訴記者,孩子上學以來,都或多或少地給老師送禮、送錢。主動伸手要的老師很少,但「來者不拒」者卻較為多見。
教師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線」
教師的不良品德表現多樣。通過詳細調查了解,太原市教育局一個多月前下發「十條禁令」,為教師定下不可逾越的職業道德「底線」。
「十條禁令」涵蓋教師言行舉止的各方面。如就教師言論,明確規定嚴禁傳播違背國家法律法規、教育方針和對學生有不良影響的言論;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得有對待學生不平等、不公正和譏諷、歧視和侮辱學生或者其他有辱人格尊嚴的言行;嚴禁指責和訓斥家長等。
在教師授課業務方面,嚴禁擅自辦班或在工作日參與有償補課和外出代課;嚴禁隨意停課和無計劃、無教案上課。嚴禁以任何手段抄襲、剽竊和侵佔他人勞動成果;在招生、考試、職稱評審答辯等工作中,不得有弄虛作假等違規、違紀、違法行為;嚴禁工作時間玩電子遊戲、炒股,不得在課堂接、打手機和接待客人;嚴禁張榜公布學生的考試成績名次。
就教師廉潔行為,太原市教育局規定嚴禁收受學生或家長財物、謀取個人私利;嚴禁向學生亂收費、亂髮資料和推銷商品。
諸多「禁令」中,有償家教被教育部門和學校負責人公認為最普遍的「不良品德」行為。太原市一所中學校長告訴記者,他時常接到家長舉報,說教師上課時有所保留,待課後補課時才將剩餘課程講完,而參加補課的條件是交錢。也有家長不願交錢補課,後果便是孩子學習無法跟上。隨著師德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視線,各地教育部門對師德的考量、考評體系漸趨具體、詳細。據媒體報道,福建省教育廳日前發布《福建省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辦法》,規定了二十種師德考核的「一票否決」行為。
誰是師德滑坡的「推手」
「師德豈能淪落到死守底線?」面對種種針對師德的「禁令」「考核細則」,人們追問道。一些學者和教育界人士認為,分數至上的考核體系、人才培養模式以及來自社會的「污染」是導致師德滑坡的重要原因。
就外因而言,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孫麗萍分析說,在腐敗等社會不良現象的影響下,學校已非凈土,教師難免受金錢、利益的誘惑。
太原市一所知名中學校長認為,不能一味批評教師,人們都追求利益和更好生活,教師非聖賢,也想買房。然而被很多人忽視的現實是,目前很多教師收入並不高,以她所在的學校為例,教師平均月工資僅2000餘元,而太原市商品住房均價高達近6000元/平方米。她告訴記者,自己已任教30多年,當了10多年校長,月薪也才3000元左右。
從教育系統內部看,孫麗萍認為,多年來育人標準中對「德」的偏廢,是師德欠佳的直接原因。
孫麗萍說,按照教育的本意來講,首先是育人,其次是教書,但現在很多學校考量教師好壞,多看重其教書成績,輕視其育人效果。升學率、名校成為主要導向,名師、良師的簡介中,對師德的評價較為鮮見。
值得注意的是,家長被學校、教師和有關人士認為是導致師德滑坡的「推手」之一。
「很多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壞了學校風氣。」在山西一家媒體長期負責教育報道的記者說,她同學小梁之子赴太原市一所名小學上一年級後,主動送給班主任一張500元的銀行卡,目的是想讓孩子當班幹部。老師半推半就地接受了,兒子也如她所願當上了副班長。此後,逢年過節時,小梁都會給老師送卡或送禮。
在太原一所重點中學教物理的吳老師坦言,他所在班級有家長曾給自己送過禮品,被自己婉言謝絕。吳老師說,作為一名老師,最想得到的是學生和家長的尊重與理解。
「禁令」難治本 機制待健全
採訪中,每每提及師德「禁令」,很多校長、教師都不置可否,只說「做好自己本分就好」。太原市一所知名中學校長坦言,「禁令」無異於冷冰冰地給教師「當頭一棒」,似乎教師隊伍整體「缺德」,令大家難以接受。
這位校長說,作為教育管理部門,教育局固然出於整體的考量,但相較「禁令」而言,更應著重加強的是正面引導、鼓勵和相關制度的跟進。
以有償家教為例,一些校長告訴記者,「禁令」落實很難,仍不斷有家長通過各種渠道找校長、老師,請求介紹好老師給孩子補課。一位校長說,教師是否有補課等「禁令」禁止行為,校長無從得知,只有教師和學生知道,沒有人舉報很難查處。
太原市一所普通中學校長認為,約束條令固然重要,但良好師德的養成非一蹴而就,要從教師培養方式、激勵機制、管理體系等方面同時入手。
一些校長建議,將師德要求列入新教師上崗培訓、班主任上崗培訓和教師職後培訓的必修內容;同時,通過建立針對所有學科教師的德育實訓基地等方式,形成名師帶教的研究式培訓孵化機制,推廣「學科德育」理念,提升教師的職業歸屬感。
孫麗萍認為,要加強教師品德修養,靠條例、禁令一時可能奏效,但要治本則須有配套工程。如中小學應增加傳統文化知識課程,因為很多實例表明,相關啟蒙教育若能在中小學得以灌輸,傳統文化的思維習慣和優良品質便可如水一樣流淌在心,從而有效提高個人品德修養。此外,有教育界人士認為,隨著越來越多注重自我的「80後」加入教師隊伍,如何加強其師德修養應引起教育部門重視。
太原市第63中學校長唐麗達分析說,學校「80後」教師佔三分之一多,這些年輕教師固然有其接受新生事物快、視野開闊、知識豐富的優點,但其張揚、怕吃苦、自我意識強等特點也給管理帶來一定難度,他們對硬生生的規章制度較易產生抵觸心理。
唐麗達認為,作為教師,諸多師德要求簡而言之就是要克己、盡心、善於團結協作,因此,學校應針對「80後」教師的特點打造相應的教育、管理方式,施以「細雨潤物」式的熏陶,而不應僅以「禁令」「規則」簡單地加以約束。記者了解到,山西省教育廳、太原市教育局等各地教育部門也已經或正在通過典型示範等方式正面引導教師加強職業道德,更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行之有效的師德培養方式呼之欲出。
推薦閱讀:
※教師拔刀砍傷女學生後墜樓續:家人稱其生前被打
※教師的幸福
※乾貨 | 菜鳥老師如何快速提升教學技能
※張帆 民間舞教研室專任教師
※教師節應當是「無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