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數學教學的高遠境界

實在:數學教學的高遠境界

——訪江蘇省特級教師李新

作者:佚名

記者:凡是聽過您上課的老師,對您的課堂教學最深刻的印象是「實在」。「實在」是一個樸素的詞語,也是一種理念的固守和返璞歸真的高遠境界。如果說實在是您追求的一種教學境界,您同意嗎?

老師:確實有不少聽過我課的老師這樣評價我的課。其實不止是上課,2004年11月我參加省骨幹教師培訓班結業論文答辯時,導師的評價也是:「你的論文很實在,看得出下了不少工夫。」今年5月,我在安徽省滁州市作了一場報告,之老師們普遍反映:「聽得出老師是實實在在在一線實踐的,許多話說到我們的心裡去了。」誇張一點說,「實在」已經浸潤到我的血液中了。

由於「先天不足」——第一學歷是中師,後來自考大專修的是中文,本科函授學的又是教育管理,所以,我的數學素養很一般。但是,研究並實踐著數學教學的老師,有一個問題是無法迴避的,那就是你的數學觀是怎樣的?我想,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實實在在的學問,正如《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上講的那樣:「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為其他學科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創造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它還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數學哲學的新成就也告訴我們:「數學是在證明——反駁的長鏈中逐步完善起來的,最終檢驗真理的標準仍然是人們的實踐。」我國數學家齊民友將數學發展用「竹子哲學」來比喻,數學像竹子一樣產生於實踐的大地,然後一節一節獨立生長,到一定時候,會爆出新筍,產生新分支;待到老了,它會開花結子,種子重回大地,發展為全新的數學。正是數學這種從實踐中來又到實踐中去,既起源於人的經驗又相對獨立發展的特性,不斷熏陶、引導我要腳踏實地地學習數學,研究小學數學教學,以引領我的學生從小(確切地說應該是我和學生一起)對數學形成一種正確的信念。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人生三重境界論」與佛家的「山水論」異曲同工。人生最美的享受莫過於對真理、知識「衣帶漸寬終不悔」的上下求索,而最澄靜的瞬間可能就在於「驀然回首」時的大徹大悟。我的工作極其平凡,沒有跌宕起伏、大悲大喜,但也曾有這樣的體驗。這種體驗來自於我對事業的執著。這種執著正是一種實在的精神,一種只要認準了方向就一心一意向前,即使十匹馬也拉不回的精神。「不惟上,不惟書,只惟實」,說的就是這種精神,也是我做教師、做學問所遵循的第一要則。

第一次聽到老師們評價我的課「很實在」時,我很清醒,首先解讀到「實在」背後的意思是:還不夠「活」。於是,追求數學教學的實、新、活就成了我不斷努力的目標。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體會到,「實」是第一位的,是教學藝術的基礎。沒有「實」,「新」和「活」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現階段,如能把「實」做到位,不也是一種特色、一種個性的張揚嗎?大巧若拙不也是藝術的至高境界?真達到了那樣的境界,實、新、活難道還有區別嗎?「實」又總和真、善、美聯繫在一起,對「實」的追求,恰恰是對教學藝術本源的追求。

記者:追求實在的數學教學,絕不是畫地為牢、裹足不前,而是對千變萬化的教學「變數」的智慧應對。正如您所說,實在的數學教學是對教學藝術的追求。那麼在教學中,實在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老師:實在的教學要有實在的教學內容。我們要讓學生在寶貴的學習時間裡學習怎樣的數學?小學數學知識也許簡單,但是,數學知識的背後有數學方法,數學方法的背後有數學思想;數學的思想、方法和知識三位一體,才構築起現代人全面的數學素養。我教學「圓的面積」一課,學生不僅獲得了圓面積的計算方法,還受到了大膽猜測與小心驗證、定量刻畫與定性分析、轉化與推理等一系列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對教材提供的文本內容,我們要深入解讀,充分把握教學知識的本質聯繫。比如「整百數乘一位數」中400×2的三種計算方法:(1)2個400相加得800;(2)4個百乘2得8個百,8個百是800;(3)4 ×2 = 8,400 ×2 = 800。在教學時,學生直接說出了第三種方法,但教師卻仍有必要引導學生對前兩種方法進行充分的關注、理解與欣賞。因為第一種方法是從乘法意義出發,依託具體情境思考得到的,雖然「笨」一些,卻是後兩種方法的根本;第二種方法是從數的意義出發進行思考的,也是第三種方法的算理基礎。這樣處理教學內容,才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也才是實在的。

實在的教學要有實在的教學目標。目標對課堂具有引領作用,是一堂課的方向,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確定教學目標要「大小兼顧」。「大」是指要從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著眼,關注教學目標的整體性;「小」是指合理地把教學目標細化為具體、可操作的教學行為。比如「軸對稱圖形」一課中關於發展空間觀念的目標可這樣表述: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能想像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或通過想像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雖然目標中沒有提到「空間觀念」,但實質卻是在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實在的教學要有實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我校的校園論壇上關於有效教學的討論中,我談到四個「起來」:小黑板掛起來,投影儀亮起來,教(學)具用起來,作業本收起來。前三個「起來」講的是課前準備,我們不能僅在公開課、評優課中「一擲千金」,更重要的是認真對待、充分準備每一節家常課;後一個「起來」講的是課堂練習,教室里靜悄悄的,同學們都在埋頭做作業,哪怕一根針掉在地上,也能聽見,這是多麼美妙的時刻!課堂越安靜,學生的腦力勞動可能越積極,也才越能體驗到思考的樂趣、腦力勞動的價值。這四個「起來」只是教學方法和手段中的一部分,舉出它們,不是說這些方法和手段是最好的、惟一的,而是想說明教學方法和手段要有實效,必須實在。

記者:您剛才提到,教學方法和手段是豐富的,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應當是豐富多樣的。如何將浸潤到您血液中的「實在」與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機結合呢?

老師:的確,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豐富多彩的,這與我堅守的「實在」的教學理念並不矛盾。我以為:對待傳統,必須揚棄;學習新經驗、新理念,應當「拿來」。分析學生的學習起點,既要考慮應然又要考慮實然;組織數學學習活動,既要考慮群體又要考慮個體;選擇教學方式,無論是接受性的還是探索性的,都必須是有意義的……

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讓數學與生活親密接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也在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我注意引導學生以現實生活為背景或模擬簡潔的生活情景探索數學,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生動活潑。例如,在教學「加減法的一些速演算法」時,就讓學生配合教師模仿「會計發給教師加班費」的情景,使探索過程輕鬆有趣,學生主動參與。我還注意引導學生以現實生活為題材應用數學,或聯繫實際說一說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或聯繫實際議一議某些數學開放性問題的合理解答。如,小明有人民幣一張5元、一張2元、兩張1元、一張5角、三張2角、一張1角。他要買一本單價7.6元的書,有幾種付錢的方法?當然,還可以引導學生以實踐活動為載體,把數學與現實生活融為一體。課前開展準備性的實踐活動,有組織地引導學生積累生活經驗,如教學「小數的認識」前讓學生去商店看商品的標價牌;課中組織探索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如用拋石子的遊戲學習「6的組成」;課後組織應用性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學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後計算自己家的住房面積。同時,我還注意把數學活動融合在科技活動、少先隊活動和班級活動中,讓學生在合作中實踐,在交流中探索,獲得全面、可持續的發展。

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讓數學與活動有機融合。首先,解放學生的雙眼,讓學生多「看一看」。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觀察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其次,解放學生的雙手,讓學生多「做一做」。手巧心靈。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學生用刀切土豆,通過切、看、摸、想,認識面、棱和頂點;然後用長方體的紙盒與框架做學具,通過摸、看、數,探索長方體面、棱和頂點的特徵。再次,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多「想一想」。「行成於思毀於隨。」教師的提問應好比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和探索的浪花。如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設計如下提問:①比、除法、分數有什麼聯繫?②除法、分數各有什麼性質?③比會有類似的性質嗎?你能舉例來驗證猜想的性質嗎?這樣的提問,撞擊了學生的認知結構,激發了學生積極的思維。最後,解放學生的嘴巴,讓學生多「說一說」。語言是思維的外殼,通過引導學生開展交流,了解學情,發展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還可把討論、爭論、辯論引進課堂,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研討、切磋。如教學「最大公約數」時,有一個學生提出:「只要用大數減去小數,所得的差就是兩數的最大公約數,如24和36的最大公約數就是36 - 24 = 12」。教師不急於表態,而是讓學生共同探討,組織「正方」與「反方」進行辯論,最後圓滿解決了問題。

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讓數學與思維完美結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數學地思維,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數學的思維方式又是非常豐富的,對小學生來說,初步的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應相輔相成,協調發展。一方面,我十分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逐步學會有根據、有條理地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另一方面,我十分重視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提高聯想與想像能力。

記者:實在的數學教學應該給學生以實在的服務,實在的幫助。實在的教學必然要體現在教學的細節中。您能結合一些教學實例,跟我們談談您的實踐探求嗎?

老師:細節決定成敗。我最近一直在做的「數學課堂觀察與思考」主要關注並研究的也是教學細節。

首先是利用錯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是十分正常的現象,教師的責任不單在於糾錯,還要讓出錯的學生「體面地坐下」,知道發生錯誤的原因,掌握改正錯誤的方法。在教學中,糾正錯誤的過程,有時就是交流各自想法的過程。當正確的或錯誤的方法所依據的道理都一一呈現後,方法的對錯就不言自明了。當然,還要合理髮掘學生的錯誤中隱含的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因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錯誤,多數是在錯誤中有局部合理的因素,有時甚至還蘊含著創新的火花。指導學生糾正錯誤時,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想法,發掘錯誤中的教育價值。

其次是巧妙點撥。我和一位青年教師同時上「用字母表示數」,都用到了「數青蛙」的兒歌。試教時,我這樣處理:引導學生從「1隻青蛙」開始,說到「4隻青蛙」時提問:「你們為什麼能說得這樣快呢?」學生回答:「嘴的張數和青蛙的只數是相同的,眼睛的只數每次都加2,腿的條數是眼睛只數的2倍。」我說:「原來你們已經發現數量之間的關係了。那麼,如果有50隻、100隻、1000隻青蛙,這個兒歌怎麼編?如果有好多好多隻青蛙呢?」學生都能想到「用a表示青蛙。a只青蛙a張嘴,2 ×a隻眼睛4 ×a條腿,a聲『撲通』跳下水」。青年教師這樣處理:讓學生從「1隻青蛙」說到「10隻青蛙」,然後馬上問:「有一群青蛙怎麼辦?」學生說:「a只青蛙a張嘴,b隻眼睛c條腿,a聲『撲通』跳下水。」於是,為了糾正「b隻眼睛c條腿」花了不少時間。課後交流,大家一致認為我在「4隻青蛙」後的點撥巧妙、到位。但我建議這位青年教師不一定學我的樣子處理,要想辦法變不利為有利,變被動為主動。比方說,學生說出了「a只青蛙a張嘴,b隻眼睛c條腿,a聲『撲通』跳下水」後可以這樣點撥:「一共有5個數量,為什麼只用到了3個不同的字母?」以引導學生體會「相同的字母表示相同的數,不同的字母表示不同的數」;「可是這樣表示,能反映出眼睛的只數和青蛙只數之間的關係嗎?這裡的b和a有什麼關係?b和c呢?」以引導學生體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還能表示數量關係」;「那麼怎麼編這句兒歌就既能表示出各個數量,又能表示出它們之間的關係呢?」

最後是善於評價。有一節一年級的數學課,教師用獎勵五角星的方式來激勵學生,整堂課只獎勵了三次。第一次是學生看卡片口算,共12張卡片,12位小朋友口答,都答對了,最後,教師選其中一位,這樣評價:「你反應最快,獎勵你一顆五角星。」第二次是教師請學生根據「64隻蝴蝶標本,40隻蜻蜓標本」提出問題,有學生說:「蝴蝶標本和蜻蜓標本一共有多少只?」並且自己解決:「64 + 40 = 104(只),答:一共有104隻。」教師這樣評價:「100以上的數我們沒有學過,你都能算,老師要獎勵你。」第三次是教師讓學生看書上的情景圖「小灰兔運走了18個蘿蔔,小白兔說:『還剩10個。』」提出問題,由於問題的敘述與事情發生的順序不一致,開始學生都不舉手。過了一會兒,一個學生舉手發言:「一共有多少個蘿蔔?」教師這樣評價:「你是第一個提問的同學,老師獎勵你一顆五角星。」我覺得,這三次獎勵五角星可以作為我們激勵學生的典範。

記者:「實在」是一種「教學功力」,就像一個武林高手,總是在內功修鍊到一定境界後才揮灑自如的。這種「內功」包括諸多因素,課堂教學的駕馭功力固然是重要的方面,但是,最基本的恐怕是對教材解讀和把握的能力。您一直參加了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編寫,能不能請您談談研究教材的體會?

老師:我主要在操作層面上談兩點體會,一是尊重,二是自主。

教材是編者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編者們在大量積累、吸收一線教師優秀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要傳授給學生的人類文明發展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數學知識進行一定的加工,形成的文本材料。直白地說,教材包含了「教什麼」和「怎麼教」兩個方面。尊重教材,就要充分把握這兩個方面,特別是要弄清教材是如何引導學生經曆數學化的過程,並在教學中將這種引導變為現實。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們教學實踐的起點就比較高,就有助於我們實現數學教學的目標。在尊重教材上,我主要做三件事情:一是抓實質,突出重點。一堂數學課,內容很豐富,但總有一兩處關鍵內容,處理好關鍵內容的教學,其他問題將迎刃而解,這就是所謂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解讀教材,首要問題就是分析、判斷並設計恰當的方法來抓住這些關鍵內容。比如初步認識分數,關鍵的內容是對1/2的認識,要引導學生通過操作、閱讀、交流、反思,形成對1/2的體驗。二是巧設計,分散難點。比如分數的意義,教材安排了「分5個桃」和「分8個泥娃娃」兩次操作。為什麼要這樣?前者要解決「把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來平均分」這個難點,後者要解決「把8個泥娃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1/4而不是2/4或2/8」這個難點。教師要有層次地設計教學過程,把難點真正分散,各個擊破。三是創特色,有數學味。教學「面積單位」時,我先提出問題:「用什麼辦法來說明課桌面的面積有多大?」引導學生分別用樹葉、練習本、大楷簿來鋪滿課桌面,體會面積是可以量化的。但是由於所用的物品不同,得到的數量不同,於是產生統一面積單位的願望,自然導入面積單位的學習。在學習「平方米」時,我也啟發學生用身邊的物品鋪滿1平方米的布,學生分別用書包、椅子、書本來鋪,也有的小組在布上站滿了人。兩次鋪物品,數學味濃郁,老師們聽完課,詼諧地評價說:「鋪得好!」

自主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因為教材本身為教師的教學預留了很大的空間,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身也是對教材的尊重。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策略很多,著眼點不同,策略也不同。在實踐中,我常從下面幾個角度去考慮:立足學生生活,製造認知衝突,著眼學習興趣,利於學生活動,關注知識發生,注重問題提出,找准學習起點,等等。必須強調的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丟掉教材的本質。

記者:從一位青年教師成長為特級教師,您的「成長經歷」一定能給青年教師以更多的專業啟迪與人生啟示。能簡要地說說嗎?

老師:好的。從教以來,我的教學實踐大體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課堂教學。我始終在教學第一線,也曾同時帶過兩個畢業班,經歷了幾十次校、市、大市、省級評優課和公開課的磨練與洗禮。二是教學研究。從「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到「小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研究,從「小學生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到「小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再到「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研究」,我不斷創新,逐步形成了以實在為根本、以和諧、主動、開放為主要特色、以探索性學習方式為核心的數學課堂教學方式。三是「培優輔差」。從第一年參加工作到4年前的十幾年時間裡,我一直擔任學校數學興趣小組的輔導工作,逐步摸索出「興趣引路,目標激勵,自學和討論相結合,數學知識、方法和思想相統一」的輔導方法,輔導的學生數十次獲得全國、省、市數學競賽一、二等獎,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學習成績優良,合格率100%,優秀率居年級前列。四是編寫教材。在實踐的磨礪中我實現了專業成長的飛躍。

實踐需要毅力,需要耐得住寂寞,也需要時刻關注「窗外的世界」,以及時獲得先進的理念來拓展自己的思維。默默的實踐非常艱苦,靠什麼來堅持呢?——愛與責任。愛與責任包含了人對事業、對人生最積極的態度,這是我專業成長的原動力。


推薦閱讀:

乒乓教學---關於純正的反手弧圈球該追求更爆才是!
餘映潮教學實錄彙集(1)
古箏教師必看——教學心得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札記

TAG:數學 | 教學 | 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