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敘事治療

美好的人生,是一個過程,而不是成為什麼。

細說敘事治療

台灣「敘事治療」研究發展中心主持人

周志建

◎敘事治療(後現代心理治療)的特色:

1.去專家化

2.去病態化

3.解構、問題外化

4.重社會文化脈絡

5.重視意義詮釋

6.重視語言敘說

◎敘事治療(後現代心理治療)的精神:

1.人本精神:as Rogers

2.從「骨子裡」對人的相信、尊重(強調真平等)

3.相信人是有能力、有資源的

4.重視社會關係

◎如何學好「敘事治療」:

1.「態度」比「技術」重要

2.先自我「解構」、打破「框架」、不自我設限

3.培養人文素養、對生命的「相信」、「謙卑、警醒」的態度。

4.保持彈性、「沒有唯一真理」。

◎學習敘事治療的好處:

1.你的治療學派就是你的「人生觀」、「生活態度」

2.讓你更樂觀、對生命更熱情

3.改變你的生活態度、甚至命運

4.使你更快樂

◎把單薄(thin)的故事變厚(thick)

1.單薄的故事---殘廢掉一個人,使人覺得無力。

2.單薄的故事---只看到表面,看不到深層。

3.如何使故事變厚、變豐富,是敘事治療的特色。

4.使故事變厚:目的在找個案生命內在的好資源。

5.從薄到厚:像打開一個『行李箱』,把裡面的東西,一一的翻出來。

6.人的生命就像一個行李箱,裡面還有很多寶貝,還沒被打開、發現的。

◎如何讓故事豐富:

1.透過:telling 與retelling的過程。

2.尋找「閃亮時刻」、「獨特經驗」等替代故事。

3.透過『想像』、產生圖案、畫面。

4.建立「未來願景」。

◎主要故事(dominant story)與替代故事(alterative story)

1.故事會塑造我們的生活,我們怎麼說故事,也代表我們怎麼生活。

2.主流的故事通常是悲慘的、負面的、看不到希望的。

3.當我們為個案找到更多的替代故事,他的生命就變厚、變豐富了。

◎結構主義:我看到什麼就是什麼。

後結構主義:不是我表面看到什麼,就是什麼。(be not so sure)

◎強調社會關係:幫個案找資源,甚至讓個案看到自己對別人的貢獻與價值。

◎敘事治療源自社會建構的基本概念:(Freedman & combs,1996)

1.現實是由社會所構成的。

2.現實是透過語言而彰顯的。【當我們說話時,就建構了一個真實。】

3.現實是透過敘說得以組織並維繫的。

4.沒有唯一的真理。真相是漂浮的、不確定的。

◎社會建構論是一種「哲學」的立場,認為人的經驗與意義不僅是由個人創造出來

,而是受到人所處的文化社會的形塑。個人的身份認同,決定於文化脈絡、個人在社會中的「位置」與「資源」。

◎現實是透過語言而彰顯的。【語言的魔力】

1.當我們說話時,就建構了一個真實。

2.語言讓情境產生動態、活潑生動的效果。

3.透過語言描述,把原來隱晦的部份,帶出一個真實的感受。

4.語言『活化』我們的經驗,使經驗、感受重現。

5.例如:你看,月色好美。你聞,桂花好香。嗯,好好吃哦。

◎意義:敘事治療重視的是meaning making

1.人是需要意義的動物。

2.『意義』是透過敘說、分享的過程產生的。

3.「意義」會隨著人與人的互動過程中產生改變。

4.人找到了意義,就找到了方向、找到了力量。

◎beyong thesurvive:聽個案的故事,不只是看個案如何生存(生命腳本),而去看生存之外,還有哪些東西,去看個案曾經為自己生命的奮鬥過程中,曾有的智慧、能力與資源。

◎『蜘蛛網』的比喻:

能撐住蜘蛛的,不是只有一條線,是很多線的結合,諮商就是去找撐住

生命的『背後的線』。【每一個生命都有他的出口】

◎運用『經驗』:(借力使力)

諮商師光口頭的讚美,影響不大,但讓個案敘說一段正向經驗時,個案的

『自我價值』就由「內」而生。

◎解構(deconstruction)

1.探索特定文化與問題的關係。「你說你不太敢表達自己的需要,這你的家庭有關係嗎?與你身為女人的角色有關係嗎?」

2.找出特定文化信念的歷史。「『女人不要太多意見』這是從那裡來的?有誰告訴過你?有誰支持這個看法?家裡也有人是這樣相信的嗎?」

3.找出該信念的影響。「當這樣的信念來到你身上時,它如何影響你的生活、人際、自尊、慾望、理想...」

4.找尋獨特、例外經驗。「有沒有曾經你可以不要被它掌控,而曾經勇敢表達過你自己看法的時候呢?」

5.創造願景。「如果有一天,它可以離開你、不再掌控你,想想看:你的生活會變的有什麼不同?」(自由)「如果你的生活變的自由,那是什麼感覺?」「那是你要的嗎?」

6.時空轉移。「如果你的生活可以一直這樣隨心所欲、自由自在過日子,想想看等你到老的時候,回頭看你這一生,你會怎麼形容你的人生?」

◎社會文化價值,如何影響你我?例如:

1.功課好,才是好學生。

2.有錢,才會被人看得起。

3.女人要苗條,才會漂亮。

4.我不能離婚,不然父母會很丟臉。

5.姊弟戀、同性戀都是不正常的。

6.買樂透彩券是全民運動。

7.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

◎去病態化、正常化(normalize):

1.並沒有所謂的「失常」(disorder)的生命形式,只是有些形式的「常」(order),是我們所不知道、不理解、不期待、或不喜歡的。----康吉萊姆引述柏格森。

2.「如果我得了精神分裂症,請把我寄到普那(印度、奧修社區)」、『允許坐在自家的土牆陰涼處納涼...』---佛萊胥曼(PaulFlecischman,M.D.)

◎問題外化(externalizing the problem):

1.相信問題是存在於人之外,人不等於問題。

2.把問題「擬人化」、「物化」。

3.例如:「『憂鬱』是什麼時候來到你身上的?」

4.外化,為人與問題之間開啟新的「空間」,讓人以新的眼光看待問題。

◎如何外化?

1.諮商師要先深深的相信:人不等於問題。

2.給問題一個「名字」:「命名」。

3.生動地描述問的「歷史與影響」,人又如何與之「奮戰」的過程。

4.運用「道具」(抱枕、娃娃等),具象化,產生「互動效果」。

5.運用「對話」、「行動」(拋抱枕)、「證書」(與之宣戰)

◎命名(name):

1.運用幽默與想像力。

2.以貼近案主日常生活的「口語化用語」,來替代「專業診斷術語」。

3.功能:去標籤化,相信每個人的問題都「獨一無二」的。

4.例如:把「憂鬱症」換成「沒有能量high不起來」,「失眠症」換成「晚上睡不著」

5.使諮商過程變得「有趣」,增加案主的「想像力」。

◎外化的功能:

1.我們偶而要跟生活保持一點距離,把自己從生活中抽離出來看自己。如:旅行。

2.當我們跟問題保持距離的時候,更能看清楚它的全面,方便做『評估』

3.產生『位移效果』,讓人從『受害者』的位置,跳出來,以「新的角色」、「新的眼光」去看問題,進而產生力量與問題對抗。

4.使人對問題更有『控制感』。

◎敘事對問題的問話過程(White):

1.重新命名:新定位問題,改為個案較貼切的經驗。如:「邊緣性人格」-->「自我怨恨」。

2.描繪(mapping)問題對個案的影響。

3.評估:這些影響層面,你可以接受嗎?這是你要的嗎?

4.證實:為什麼不能接受?為什麼這不是你要的?(找出經驗)

◎相對影響的問話(relative influence questioning):

1.描繪(mapping)問題對個案的影響:包括問題如何影響案主的生活、人際、工作、家庭自尊、理想、慾望、未來....等。

2.同時也去了解案主對問題的影響。「有沒有在什麼時候你對問題也造成影響,使它不要這麼猖狂?」---->找出「獨特結果」、「閃亮時刻」等替代故事。

◎Michael White的有名案例:Nick與「臭臭」(poo)的故事。

◎行動(action)藍圖自我認同(identity)藍圖的問話

1.行動藍圖的故事:經驗、事件、行動等。

2.自我認同藍圖:意義、特質、品質等。

3.透過這兩種問話方式,在時空里穿越來回(過去、現在、未來),打開故事的新空間與無限的可能。

◎問題影響評估方式:

1.運用量尺(1到10點,給分)

2.遠近,運用道具(如抱枕):它現在離你多遠?你希望它離你多遠?如果它能離你這麼遠,你的生活會變得有什麼不同?

◎獨特結果(unique outcomes)

1.與主要故事不同、相矛盾的經驗、事件。

2.打開生命的空間,發展出替代故事。

3.幫助個案脫離受害者、無能、悲慘的固定角色。

4.獨特結果可以來自過去、現在或未來。

◎閃亮時刻(sparkling moment)

1.為個案找到生命的火花去empower個案。包括獨特結果、未來願景的問話。

2.未來願景的問話:包含感官形式,例如:當你成為一位作家,做你想做的事,想想看:那時的你臉上是什麼表情?你是怎麼走路的?你會對自己說什麼?當時你是什麼感覺?

3.閃亮時刻的問話,內容情節越細越好,就好像你親臨現場看到一般。包括:手勢、表情、語氣、姿態、眼神等。

◎re-membering【重新入會】:找到你生命中的「貴人」

1.生活不是被動的,生活是主動的創造。

2.你跟怎樣的人生活一起,決定你的快樂與否,能量高低。

3.你有權邀請『有價值的人』,進入你的生命。

4.隨時要打開你『生命俱樂部』的名單,看看哪些會員該升級、降級、甚至需要吊銷執照、取消會員資格的。

5.多層次的描述,透過他人的角度看自己,創造新的可能性。

6.例如:「如果有一天你成為一位受人喜歡的老師,有誰會為你感到高興?有誰會相信你本來就可以辦得到?如果我去訪問他,他會怎麼形容你?」

◎「敘事治療」諮商目標:

1.協助案主往「偏好的自我」(prefered self)行駛,進而「改寫」自己的生命故事(re-authoring)。

2.讓案主從受害者(victim)的角色變成握有自我生命自主權(agency)的角色。

3.帶給案主「希望」。所以,敘事治療又稱「希望治療」(Hoping therapy)

◎敘事治療師的角色:

1.不是在中心(de-center)但有影響力,個案才是中心。

2.與個案是合作關係,一起重新共構(co-author)新故事。

3.de-center有影響力的諮商師很輕鬆,諮商師會被個案啟發、充滿活力,個案也會充滿活力。

4.諮商師站在一個「不知道」(not-knowing)的立場去問話,相信案主是他自己生命的「專家」。治療結束後,案主反過來被邀請成為「顧問」,將其所知分享與其他有類似問題的案主。

…………


推薦閱讀:

腸內營養治療指南,很重要!
血府逐瘀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臨床研究
小康說葯:五海癭瘤丸都可以用於哪些疾病的治療?
指南共識 | 氨磺必利治療精神分裂症臨床應用專家意見
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第2版)

TAG:敘事 | 治療 | 敘事治療 |